总督之屋
Viceroy's House,乱世伤痕:末代总督的秘密(台),总督府
导演:顾伦德·查达哈
主演:休·博纳维尔,吉莲·安德森,曼尼什·达亚尔,胡玛·库雷希,迈克尔·刚本,欧姆·普瑞,大卫·海曼,西蒙·卡洛,丹兹尔·史密斯,内拉吉·卡比,坦维尔·加尼,莉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印度,瑞典语言:英语,印地语,潘加比语年份:2017
简介:2017柏林影展主竞赛展映。1947年英国政府指派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爵,协助二次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独立与和平政权转移。在总督之家内外,大至民族之爱,小至男女私情,全部纠结在这动盪震撼的史诗里。 纪念印度独立七十年,集结英、美、印度三地影坛金奖团队打造钜作。本片是英国籍印度裔女导演古兰德恰达,根据其祖父母跨..详细 >
还是比较客观的展示了历史。印巴分治肯定是英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战略意图,但是对于印度本国而言,那就是彻底的悲剧
看得流泪了
标准BBC
“接下来30天,印度即将分裂。国土重划委员会已经决定,将被切分的地区,百分之八十归印度,百分之二十归巴基斯坦。总督府资产也将比照办理。最后,我在此沉痛宣布,各位也必须决定你们想要归属的国家……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 自由的甜美,要多少血泪浸渍,又有多少阴谋调制。
前半段一直觉得爱情故事在这样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显得单薄渺小。后半段明白了导演的用意,通过这样一对情侣的分别和重逢展现了整个事件的点滴影响。明明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还是动容地看着它一步一步走向盛大的消亡。其他短评的严谨和工整二词可以说形容本片十分精准了。
这就是属于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什么地方有点奇怪,但也不知道该怎么整的片子,但是女导演时时刻刻扣题“总督之屋”,没有做太多加法,还是挺让人喜欢的,尤其house方寸之间个人的命运和变化在大历史的前提下,拍得挺让人动容。英国人从古至今真是顺势而为的搅屎棍高手,这肯定没跑了。GA这是特意贴近人物原型有点佝偻吗?为她加了一星,和尼赫鲁眉目传情的时候绿眼睛美极了。
大致了解下印巴历史的同时欣赏一下胶片的画质
明白了印巴分治的问题,虽然感觉肯定还有很多事情没交代,真相又是什么
上海电影博物馆学术观摩会
影片质感尚可,背景也宏大。印度两大宗教群体之间的矛盾最后导致分裂成两个国家并仇恨不绝,大英帝国让他们各有课本,各上各学也是“功”不可没,硬生生划出国界更是有意为之。古中国幸亏有儒家这样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作为主流凝聚民族,还有儒道释三位一体的融合能力,不然宗教战争和神学禁锢科学就会连绵不绝,中国不可能数千年发达领先。影片导演身为当事人后代之一,有美化英国统治算是意料之中。那对印度男女的感情戏也看着有点雷
所以这片是给蒙巴顿洗白的,造成印巴分裂局面一早就是丘吉尔算计好的。。。电影中的感情线有点生硬,但对于不懂印巴冲突由来的可以当是一次历史课。
Y
其实译作《建国大业(印巴版》更妙,从来没有关注过印巴分治这段历史。片中描绘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局,也有个人的爱与离别,有点有面,不错的一部电影。特别是历史人物甘地、尼赫鲁、真纳的扮演者神似,有个细节,当印度人民欢庆独立建国时,国父甘地赤身睡在露台上拒绝庆典,他不愿看到分裂的印度。
除了用电影去还原和缅怀,甚至去谴责外别无他法。被历史的巨轮碾过,沦为政治利益牺牲的工具,上至总督,下至平民,后知后觉,身不由己,蒙巴顿方案不过也是作嫁衣裳罢了。大时代变迁下的爱情固然可歌可泣,不过在这里却显得突兀,蒙巴顿和一众难民来作配,这腔热泪的成分不纯粹了。
宗教信仰自由六个字的可贵。巴基斯坦和印度国家边界线的来历。
历史向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印巴分治 痛苦的历史
虽然故事讲得有点空洞,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立体,也有避重就轻和美化洗白的嫌疑,但是作为一个大历史事件的科普很不错,足够工整流畅。尽管知道故事的结局,依旧忍不住被感动。另外,家仆阿吉的哭戏很赞!
像这样的故事,平铺直叙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加其他的东西
以印度末代总督和一对情侣作为视角,讲述南亚次大陆最宏大的一出悲喜剧:印巴独立和分治。三百年殖民开出的恶果,哪怕圣雄也无法对抗命运,独立的喜悦和冲突的暴戾交织,仿佛是在为今天做见证。女性导演难得拍出了史诗气质,爱情故事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