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地铁上看完《南极料理人》的,当时感觉这部电影很慢,也很长,看的时候,走路的速度都比身边的人要慢上几个八拍,不觉得怎样,但看完了又有些暖心。
仔细想来,整个观影过程,大概和吃到心仪的美食差不多,有点开心又不那么狂喜,有点温暖又不那么炙热。
没什么特别的情绪,也没什么大起大落的内心活动。
一定说有,就是脑中涌起的美食地图上,那家店的位置突然被插了个小旗,上面写着:下次还可以再来。
可能这就是日本人拍的美食作品特别受大家欢迎的原因吧。
因为料理,说的太天花乱坠,想来也不能成为多么复杂的东西。
我们在表达幸福的时候,总觉得应该有那种怆然而涕下的情绪,内心都是满满的,眼眶湿润温热。
所以吃到美食,背后也应该像小当家一样,生出“美味”这样的字,然后突然感到人生都被救赎了。
但是像《南极料理人》这种电影,是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的。
西村先生的料理很好,尽可能的平衡各种食材,让大家不至于在吃上发愁。
偶尔,会耍上一些花样,让困居在南极的人,生活也显得不那么无聊。
人生其实真的很无聊,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寻找趣味,但身处南极,每天重复生活着,虽说今天之后只会是明天,但突然又有什么错乱了,今天不是明天,而是昨天的重复。
周而复始,整个人就会陷入困顿绝望之中。
所以,料理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唯一可变的东西,吃变成了重要的精神载体。
想吃点不一样的、想吃点让开心的东西,让自己不止是活着,而是又盼头的生活,就成为了南极观测队员唯一在意的东西。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不觉得,看完后才发现,西村真的很重要。
他满足的不仅是人的口腹之欲,还有人心底,对生活积极的渴望。
美食有多重要,美食就有多不重要。
当西村回到日本后,他的生活又被更多的东西填充着。
妻子、儿女、游乐园、垃圾食品……料理因此退居到幕后,就像他在女儿生日会时要扮演的角色一样。
美食带给人的,始终还是小幸福。
但是,越冷的时候也许就越需要这种简单的幸福,因为坚持下去本身已经很辛苦。
只要有一点温暖,一点感动,人就能倚靠着舌尖舔舐的小小温度,挨过寂寞。
片中的食物都是我日复一日吃到腻的,所以重点并不会在食物上,而是会更偏重于影片的剧情和细节。
导演在最开始的吃饭镜头中挨个介绍了八位队员,让我很意外的是并没够分配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只有三两个人算是能第一时间引起我注意的。
从这里开始也就意味着,要讲述八个真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了。
雅人叔从最开始的局促和小心讨好变成后来的你他妈的爱吃吃,不吃滚的态度十分有趣。
发现了制作碱水的方法之后马上输掉比赛冲去做拉面。
导演给他的镜头和笔墨很多,雅人叔自己也把握的很好,不过可能因为真的挺无聊的,所以整体来讲一个颜值稍高一些的废柴大叔,也确实无法撑起整部电影。
电话仔那一段挺有趣的,被女友抛弃之后转身投入接线员的怀抱,也是寂寞到了极点了。
不过他每次花那么多钱聊那么无聊的话也确实挺难忍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医生。
他似乎一直没有受到“寂寞”这股病毒感染,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出来和外面的七个凡人玩玩。
所以一直很开心。
把无人问诊的诊室搞成了酒吧,用不甚专业的手法摇出来一杯杯的鸡尾酒也是快哉!
最后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友花。
从她每次老爸放屁都狠狠揍一下来看,个性十足。
尤其最后雅人叔看着对镜臭美的友花,我坚定的认为那一颗屁是硬挤出来的!
他就是想看看成长到这个阶段的友花会是个什么反应。
友花果然没让我们失望,狠狠的踹了她老爸一脚。
友花自制的报纸也是臭屁十足,大家有心可以暂停看看。
总而言之不算一部很好的下饭片,但无聊的时候看看同样无聊的八个人也能找到点慰藉。
比较写实的积极日式幽默群像电影,几乎察觉不到什么戏剧性和矫揉造作的成分,没有较为尖锐的冲突,不靠意外推动剧情,占据大部分篇幅的料理也只是普通的食物,作用只是能让孤立在冰天雪地里的这群大叔感到还和现实世界连接着,以及吃的时候会露出很有感染力的笑容(这么一看好像也不坏)。
选用南极作为天然孤立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绝佳舞台,但对孤独的刻画不够深刻,也许是有意为之,要说的话就像坐在考场上抬眼望去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只有自己不知道从何下手,茫然的时候有人递来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却不是自己预想里的答案,而是一句“加油”,可能还带着俏皮的小表情。
自己的困境好像没有改变分毫,心却开始舒展起来了。
也许是想传递这种温暖,结尾也有点淡淡的温馨,南极反而成了困境之一,难免让人想为这冷峻的白色仙境鸣不平。
南极是也只是舞台,换成森林,荒漠或者高山之类孤立的环境想必也适用。
罢了!
积极的治愈电影不需要厨子面对因车祸痛失机会的前辈的无理情绪,不需要梦想参加十项全能的大叔因为抽烟坏了身体,不需要研究员等来忍无可忍的妻子的离婚协议书,当然助教和接线员最后的交集也不会是挂断电话之前说的一声对不起吧!
除了有点对不上愿意做上述这些消极想象的人(比如我)的电波,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一部电影
南极料理人 (2009)8.32009 / 日本 / 剧情 喜剧 / 冲田修一 / 堺雅人 生濑胜久
今天是2022年11月20日,我被困在离家(忻州城区)140公里外的单位(县里),整整第14天,忻州城区最近疫情蔓延很严重,所以暂时回不了家,闲来无事打开iPad,打开下载了好久都没看的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剧情平平无奇,西村和大家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当同事不小心把西村最宝贝女儿(随身携带)的乳牙碰掉时,西村回忆起他为什么来这里,以及和家人的点点滴滴,突然一刻感同身受,最近每每在夜里也是辗转反侧,手机里和孩子的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回想工作以来的这些年以及孩子出生以后的点点滴滴,我真真切切的错过了孩子的大部分成长瞬间,尤其在队员们和日本本土孩子们电话连线时达到顶峰,当友花(西村的女儿)和西村通话时,西村并不知情(还以为是同名的人),那一刻爱人与孩子对他的爱体现的淋漓尽致,瞬间破防有想哭的冲动,爱你的人就是这样,在你面前不会可以表现出什么,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你,当主任得知没有做拉面的材料后,大家好像突然都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在枯燥的科考活动中没有了慰籍,就像在这个疫情肆虐年代中的我们,后来西村找到了代替的材料成功做出了拉面,一碗简单的拉面却治愈了所有人,回国后的西村回归生活,还自言自语到我真的到过南极吗?
我想到的那就是,疫情早日结束吧,让每一个人都能回家团聚,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一起笑!
世界真的很大,大部分的人像我这般每天都忙绿于工作、生活之中,没有能力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仅有的节假日也会想方设法将时间用于旅游或是上网。
有时,我会向往衣食无忧,每天都无所事事的生活,有着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喜欢名利的人继续过现有的生活,而另有其他兴趣的人也可以没有各方面的忧虑,而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每个人都自愿或被迫地追逐着名利。
都说成都的生活节奏慢,特别想去成都亲身体验下,因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曾经打算到成都定居。
排名第一的长评说得非常好,我脑补了下自己辞职去全国各地的青旅做义工的场景,十分渴望这样的生活但也只能屈服于现实。
有一幕让我忍俊不禁,一个浑身带雪的羽绒服急匆匆跑进来大喊:队长!
极光!
大家快抓紧观测!
然后围坐在饭桌旁的一群人没有响应,全都在埋头苦吃——一碗因为碱水提前用完而停了许久,以为再也吃不到却最终又被做出来的拉面。
羽绒服刚要急眼,队长抬起头慢悠悠地对他说,快吃吧,面要冷了噢。
这一幕实在太萌,堪比在冰面上倒果酱画线营造天然棒球场。
摆在之前,我大概会像前半截电影里,那个思想保守的队长面对着一桌厚厚的烤肉那样,震惊严肃地表示,同志们,这是南极!
然而看到那里,我不会了。
正是因为是南极,所以才更加需要碳火烧烤出又香又焦的肉排配上红酒,才更加需要油炸海虾料理——尽管雅人叔从专业角度建议,海虾还是做刺身比较好。
也正因为是南极,所以才需要冰场棒球,需要打赤膊在冰雪里对着摄像机打颤呼笑。
为了其后圆满地完成工作也好,为了抵抗那些时不时跳出来把人吞没的寂寞也好,为了让人不至于在不见归途的生活里崩溃也好,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之外享受美食,及时欢乐。
甚至,有些时候,在工作之上。
五一假期在四川一个青年旅舍度过,当地的雪山、高原和湖泊吸引了无数驴友,亦招来许多像我一样妄图逃避现实的白日梦者。
旅舍里有个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做义工,言明工作一月,不领薪水,只要解决食宿。
但不到两周,大学生就面有难色告辞:这里也不太忙,老这么白吃白住不好意思。
白吃白住不是重点,重点是太不忙了。
通常,早饭后打扫所有住过客人的房间,换下床单被罩扔进洗衣机,再把新的换上,就可以等待午饭和晚饭了。
偶尔在院子里挖个坑种上格桑花,第二天便被淘气的狗刨出来,第三天重新再种。
其他还有什么事呢?
狗跑丢了,去街上找一找;太阳出来了,被子抱出来晒一晒;实在天气大好又无事可做,套上水管,打开龙头,把两只狗揪过来:来,给你们洗个澡吧!
平日里南来北往的旅客坐在小院里晒太阳,大学生就闷在客厅里上网,看新版三国,看《非诚勿扰》,不时爆出几声大笑。
视频看完了就来来回回踱步,因无事可做而焦躁。
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慢生活的。
这一点早有无数电影告诉我们了,未必需要亲身实践才得出结论。
《月球》里矿工一个人和一台机器生活在太空,每天按部就班起床、吃流质食物、做运动、开矿车、看电影录像,每夜却做噩梦与另一个自己搏斗;《南极料理人》里八个在南极考察站的大男人日复一日面对茫茫冰原,没有企鹅,没有海豹,甚至半年没有阳光,枯燥乏味到听说拉面已提前吃完时忍不住痛哭流涕。
更早些的《土拨鼠日》最最经典,男主播发现生活进入一种可怕的循环:每天早上醒来,都是今天。
无论你如何生活,第二天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刚开始他还欢欣雀跃,抢钱杀人都尝试一遍,后来发现怎么做都没有意义,穷极无聊到每天变着法儿自杀玩。
可是不论前一夜倒毙哪个街头,次日早上仍在同一张床上被闹铃叫醒……停滞、安静、缓慢、细碎,大部分人其实无法安于这样的生活吧。
毕竟人寿有限,我们难免担心因这停滞可能错失的一切。
就像那个负责检修汽车的南极考察员深深后悔的:我来这儿有什么意义?
我本来是中层汽车供销商啊。
可是,我们真的因为生活节奏放慢而错失了成功吗?
我们真的相信时间能准确换算为金钱?
想起作家刘亮程曾讲过一个故事:南疆的小村庄里有人来推广三轮车,用的是所有发达社会都奉为真理的逻辑:你们一辈子都让驴车耽误了。
驴一小时跑四公里,三轮车跑四十公里。
这么多被浪费的时间,加起来能干多少事情,增加多少收入啊?
“驴听到这些话直摇头。
驴想,人需要那么多时间去地里干活吗?
每家就一点点地,种子播下去,人就没事了,等着种子发芽,种子也在等着自己发芽。
人在驴车上闲住了吗?
没有,人在等。
等也是一种劳动。
等的时候腿也会困,肚子也会饿。
等着人也会老。
这些人不等待庄稼生长会等待什么?
别的东西要他们去等待吗?
其实他们啥都等不来。
”诚然。
我们原本都抱着改变世界的宏伟理想,不安于每天换被套晒床单。
可是如果发现自己确然不是蝙蝠侠钢铁侠,不如安心等待自己的生活吧。
那些虚妄的欲望,不必徒然费力,我们等不来。
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事,享受专心致志带来的愉悦便好了。
《南极料理人》里的男人们用果酱在冰原上画出棒球场,畅快淋漓打了一场球,在零下五十度时光着膀子拍炫耀照;极夜到来之际穿起西服皮鞋领带,正正式式吃一顿大餐;一年后终于回国的那天,他们欣慰地发现,所有幸福都已等在机场。
《土拨鼠日》里主人公终于转变厌世想法,利用无限的时间资源每天学习一点技能,不久成为精通音乐、雕刻、文学的全才;又找寻所有遇到困难的人并施以援手,受到全镇人的尊重;赢得真爱的那一天,魔咒自然破除。
这隐喻已太过明显了。
我们的生活很单调,但是我们很充实;我们的生活很枯燥,但是我们很快乐;我们的生活很孤单,但我们很温暖;虽然天气很很寒冷,但是我们的心里却很温暖,我们的生活远离人类居住的环境,但是我们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感动,我们能吃,能喝,能拉,能睡,能玩,能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南极生活!
机缘巧合,朋友介绍我看了一部电影《南极料理人》。
这是一部很适合寂静无人的时候熨烫自我的好片。
白雪覆盖的南极,没有生命,甚至细菌都没有。
八个男人在基地,日常围绕“吃”的琐事。
冷的天气,冷的环境,冷的人,冷的笑话,总之,好冷啊昨晚一个人看的很是欢脱,正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老公总算下了班。
我看看了表,已经九点,这个点,他还没有吃饭,我们家没有零食,也没有做饭,我只好开坛做法为他下面条。
他乖乖地跟我走进厨房,随手拿了些许桂圆,有一颗无一颗地吃着,絮絮叨叨地聊起琐事。
我将小葱切成断,蒜苗切成圈花,拍了大蒜,斩了姜片,铺在碗底。
然后在锅中放入海鲜菇、鱼丸、撒尿牛丸、卤牛肉片,注水,支上煤气灶。
趁这个间隙,继续在碗中细细的撒上盐,落点糖,勾点花胶、胡椒份,依次放入芝麻、虾皮、紫菜,随后点上酱油、香醋,淋上香油、花椒油,辣椒油,最后撇点大白菜,等着锅煮开。
老公口味较重,但是又不喜欢星星点点的香料,觉得不能大快朵颐不能尽显英雄本色,刀功不佳的我只好从善如流的将葱姜蒜切得大大的。
他喜欢吃肉,于是家中常备各类海鲜丸子。
我喜欢买“安井”这个牌子,牛丸有咬劲,汤汁也丰富。
鱼丸是买的覃姐的,据说手工制作,腥味较少。
卤牛肉片是妈妈买的,我随手带了点。
不知哪家的卤牛肉做的如此甜香可口,肉质很是细嫩。
以前我喜欢放午餐肉,这次既然有了牛肉,就没有再画蛇添足。
他喜欢吃街边的小混沌,这也是他唯一不吃辣椒的时候。
经我考证,鲜美应该来自紫菜与虾皮,所以家中也是常备。
糖是为了催生味道,有提香之用,少放一点无妨。
近日温度太低,胡椒粉多放了点,顺便抗抗寒。
大白菜打霜后鲜脆肉厚,非常好吃,但他不喜欢吃素食,勉强混入面条好歹能哄他吃点。
新婚的时候,我对做饭也摩拳擦掌,经常早早的下班就去菜市场买菜,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老公自幼对吃不是很上心,如今是只要对味饱肚即可,虽然都会悉数吃完,却对我的殷勤不置可否。
我心里很是不平,觉得自己的辛苦却贴了对方的冷屁股,十分气馁却又不好发作。
他嘲笑我作秀,我回敬他不知好歹,后来我也疏懒,厨艺自然没有长进。
他的好友那时没有女友,经常来我家玩。
两人如同小孩一般,在客厅玩XBOX的FIFA。
我戏称他们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也不恼,嘻嘻哈哈好不快活。
我曾经毫不客气的吐槽,男人要不是为了性欲,其实,还是更喜欢和同性做伴吧。
有次玩的太凶,两人都没有吃饭。
我就按照老公的口味下了两碗面,朋友吃后赞不绝口,不管是真心觉得好吃还是看了我的脸色故意讨好,反正我颇为受用,就当移情好了。
我有个朋友,色艺双绝,更是烧的一手好菜。
有次闲聊得知她还自己在家做煲仔饭时,我真是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她说起这段很是自得,她在菜市场寻了一个小巧的砂锅,然后放入米、水,为保证结了锅巴却又不至于太糊,她便守着炉灶不眠不休几个小时。
我自知没有她这般好耐性,啧啧称赞。
我以为她纯属兴趣,还要无师自通得继续在厨艺的海洋中遨游,可她却解释只是因为老公一时兴起说要吃煲仔饭所以自己动手。
那时我还年轻,又受女权主义作祟,自然对她这番做法颇有不满,当然也夹杂自己自诩一身本领无处施展报国无门的私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了她半天最后不了了之。
后来她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其实是,我给不了物质。
给不了物质,我只有满满的爱给予。
这句话听起来真肉麻,连我说出来我都起鸡皮,但确实是这样,我没有满屋的黄金,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爱,源源不断的爱。
只能在你喝酒后冲一杯暖暖的胃泰;只能一边在你咳嗽的时候埋怨的叫你少抽烟,一边说买烟还是买好点的别心疼钱;只能尽量在你下班回家时,让你吃上热乎的饭菜;只能让自己尽可能不去麻烦你,不管是感冒了,还是大着肚子都告诉自己,别太娇气;只能一边唠叨说要多喝水少喝饮料,一边一箱箱的往家里买。
写这些并不是想说我有多伟大,而是想说,我除了爱和迁就,啥也给不了,其实这是一种悲哀……”我想这也是真情流露了吧。
我以前很烦我妈妈做菜精益求精,买个酱油都有一大堆道理非要买某个牌子,其实是自己怕麻烦,又不想她太操劳,可是话到嘴边却成了粗暴。
妈妈有时自怨自艾,那我能做什么呢?
无非就是烧点菜,做点你们爱吃的而已。
念及此我才知道自己多么不懂事。
古时女人说以色侍人不长久,后来又要“抓住男人的胃就是抓住了男人的心”,总之饮食男女,恩恩怨怨彼此往来。
食物,固然承载了家人的希望与浓浓的爱意,可是强人所难也是一种变相的索求。
表达了,接受了即可,不接受也可以。
想通了这点,我再也没有那么旋风似的胡搅蛮缠,也慢慢体谅妈妈起来。
老公一直在厨房门口,远远的看着我,尽管已经饥肠辘辘却不催我一声,只是吃着桂圆,与我不咸不淡的闲聊。
等水煮开,下入陈克明面条,迅速将火拧到最小,再滚入白菜,一开后即可起锅。
这边,老公已经不土不洋的泡上一杯咖啡,拿起垃圾桶,等我一同回房。
回到书桌前我按下了播放键,继续欣赏这部《南极料理人》,老公则在一旁扑哧扑哧的吃起面。
窗外,雪花簌簌作响,一派安宁。
我想这一夜,多年后回味又会是怎样的光景,我与他相识十八年,相恋十年,结婚三年,这点点滴滴的时光,如他送我的沙漏般沙沙溜走,融汇在眉眼的温柔之中,浸得心头一丝甘甜。
南极富士圆顶基地。
(电话视频通话。
)小朋友:你们那里有企鹅吗?
队员:没有。
小朋友:有北极熊吗?
队员:没有......小朋友:那有什么?
(一阵沉默后...)队员:有我们啊!
小朋友:有什么可爱的动物吗?
......(沉默)所以啊~大家不要一听到“南极”就想到企鹅,也不要把上面的海报给欺骗了。
那个常年零下五十摄氏度的地方,企鹅去了也会冻僵的。
那里有的只是茫茫大雪和——八个“可怜”的生物。
这八个被“流放”的人啊,除了某小哥还算年轻俊俏之外,其余七位都是“骑呢”中年大叔。
他们各司其职,工作之余,就想方设法打发南极极度无聊的生活。
各种奇奇怪怪的行为,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有人认为那是在极地衍生出来的“冷”笑话,我反而觉得那是一群大男人无聊到近乎抓狂的表现。
那种连细菌都不能生存的严寒地方,也只有料理是最让人身心温暖的东西。
不得不佩服我们的主角厨男,对着那帮邋遢的男人,还能做出各种精致的料理。
最牛的一道菜,莫过于在众人的坚持下做的天妇罗大虾——每人一只的巨型炸龙虾,哈哈,当时那帮大叔的囧样,就已经笑S人了。
挺喜欢日式的笑料,不是让人捧腹的类型,看不懂的人会觉得是冷笑话,看懂了却有让人拍案叫绝的能耐。
*(开头)风雪中,一个队员哭喊着“忍受不了这种生活”要逃走,后面追着几个人。
然后是“感人”的一幕:戴眼镜的搂着要逃走的,“我们需要你!
”(看到这里其实都不觉怎样,但之后戴眼镜的那句话......)“回去继续打麻将吧,不能少了你。
”*午饭做好了,广播传出音乐声,通知大家食饭。
然后,慢镜,一群人狂奔回饭堂。
(很有奥运会短跑冲刺feel~)*车内,厨男送饭给一大叔,可是饭团都变冰块了。
然后镜头一转,两人的背,简单的谈话,一个屁响,一阵沉默。
厨男打开车门,风雪吹进。
大叔:西村,别这样,会S人的!
(冒着会冻S的危险也要打开车门透气,很臭~~哈哈~)*舰长通知厨男代替出车祸的前辈去南极,“恭喜你!
”他伸出手。
厨男不握,只重复着“我要跟家人商量一下”。
舰长也重复着“恭喜你”。
两人这样僵持了很久。
*厨男跟家人说要去南极,妻女听后哈哈大笑,女儿还说要爸爸带企鹅回家做礼物。
(跟前段厨男的坚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对母女还真乐天呢~~而结果是厨男把女儿拔下的乳牙当护身符带在身上。
)*厨男把鲜红的果汁淋在雪地上“划线”弄了个棒球场。
几位大叔却拿着勺子吃“刨冰”。
(真像小孩子啊~哈哈~~)打完棒球后还来张集体裸照。
那可是冰天雪地啊~~全疯了!
*(晚上大家有什么娱乐?
廖无人烟的地方其实也有酒吧的!
看......)小小的闪亮招牌显示着“Bar”,一转角,医护处。
小桌子上五颜六色的全是酒,医生化身“调酒师”,“顾客”坐病床上高谈阔论,也有在一边下棋的,也有在走廊玩保龄球的。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
我给六星!没有企鹅、海豹的南极...撒比西!但是有美食!不声不响地感动...吃货- -真是没救
很好玩的电影,笑了很多次。故事不错,或者说是没有故事也不妨。画面也挺美(但是没有美到惊心动魄)。只是感觉演员的表演有时比较生硬,能够感受到摄影机为他们带来的不自在,而有的地方编得有些过于戏剧,如果是漫画改编我就一点也挑不出什么了,可是建立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就觉得假。真实性与假定性
全是美食,哗啦哗啦口水横流~~~~~
八个男人在南极吃吃喝喝玩玩的事情。
无聊的一咪,片尾曲能听听
减肥的时候不要看……
大叔还是一贯的便秘囧脸来治愈啊 一桌桌好菜真是好看 没啥大事件 平淡才是真啊 另外 接线员小姐也太美了吧!
被困在南极工作的人们。自娱自乐,享用每餐的人们。感觉像春晚向坚持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伙食到真不错。我还是更喜欢“如父如子”和“丈夫得了抑郁症”。
刺身,咖喱、炸鸡块,火烧肉,miso汤泡饭,鲑鱼咸饭团,叉烧拉面……吃好了才有个精神的人生!
好平淡的一道菜,节奏慢得,低头吃好几口饭,一句台词还没说出口。最让人失望的,料理亮相的频率太低太低了。
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只要保有一颗发现快乐的心生活也会越来越快乐的
去南极吃吃吃,看完最想尝炸龙虾!!!鲜血里流淌着拉面的霓虹人。所以你们三回国就去当律师了么。雅人叔真是好厨子好人妻
雅人叔是治愈的绝佳选择!料理上手的雅人叔更迷人!8人组充满着欢乐、创意、温情以及淡淡的撒鼻息,果汁围成的野球场好向往,想一起用勺子吃冰!弄不懂横幅的“中国文化研究会”意味什么。不停被吐槽被无视被T的雅人叔好喜欢好喜欢,笑颜赛高!一起去南极吧!
应该让腐国人来拍这个,一群腐国大叔在一起才更有戏。当然,腐国的美食就算了,油炸巧克力什么的。现在重看,有点无法直视横道世之介君了。
想吃龙虾了:(
冲田修一估计不对我口味,看下来和当年看《横道世之介》一个感受,无聊极了。
极端环境冲突和独立性格缺失的综合症状电影,虽然片中男人友情被刻画太片面太随意,情节也较侧偏失衡严重,但转头想想,导演还是厉害,不仅用美食来治愈了队员们,更治愈了我们,强大的美食系电影,半夜来看太遭罪了。
没有情节的电影 但是我还蛮喜欢的
还真挺无聊的
有些日本电影还是慢得难以承受,电影用自身的无聊拍出了南极的无聊。这也算它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