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打分:39/100,★。
基础分40,QQ和蒙牛的插片广告之生硬-1。
对本片剧情的无脑和狗血,不较真也无妨,好歹我们可以自欺欺人地说:看的只是大场面。
前作同样无脑的剧情,不也能看个乐呵么?
对全球团结的虚伪面纱下一如既往的美帝中心主义,同样可以不较真。
这么多年大批好莱坞出品都是这样,能接受的早已接受,不能接受的也只能笑笑了之。
即便生硬的插片广告这种东西,也可以不算严重的问题所在。
毕竟不是所有插片广告都能像贝尔在《黑暗骑士》的一句“那就开兰博基尼”那样自然融入剧情,而且而且这种玩意好歹能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真正毁掉本片观感的,是数量和废话都太多的大小角色。
新老角色一并算上,本片总统有仨,飞行员一堆,基佬科学家一对,酱油杂鱼无数。
然后,这群家伙各个话唠,天上地下外太空敌舰内无时无刻不在插科打诨,说着各种毫无营养的台词和段子,偶尔再说教几句。
大量的废话和主次不分明的角色,甚至把本可以刺激的空战等大场面都打得七零八落,毫无重点。
前作尚有令人津津乐道的威尔·史密斯空战个人秀,本作却始终只有名义上的团结抗敌、实质上的乱作一团,哪怕一个突出到足以令观众移情的角色都没有。
至于基佬科学家那段恶心的生离死别,更是把本片的聒噪体现得淋漓尽致。
聒噪如此的片子,再多评价已经毫无意义。
只能说,Angelababy并不比很多角色表现得差。
好歹,她废话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头想了想,还是改成一星吧。
两星太抬举这片。
文/大湿兄拉片室
1996年,老湿我四年级,艾默里奇拍出这部惊世大作,当然,我只是在后来的租碟生涯中,才看到这部作品,大概初中的时候,这部电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张着大嘴看完的。
那时网络还没有普及,想看国外大片,只有租碟。
所以,我的科幻片启蒙作品,就是《终结者2》《独立日》《异形》这一类。
《独立日》这部电影,对后世科幻灾难题材类电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这部电影问世之前,好莱坞已经有多种外星人的形象。
比如异形、铁血战士、猿人星球、E.T等。
但只有这一部,把外星人直接放在地球上,轰轰烈烈搞破坏,炒鸡大的宇宙飞船,带来极强的观赏性和冲击力。
尤其是在1996年,电影特效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即使放在现在看也依然不过时。
这部电影的卖座让好莱坞的制片人明白一个理念:场面要大、白宫要炸、摩天大楼也得炸、噼里啪啦什么都炸。
所以,这二十年来,白宫、金门大桥、自由女神像、巴黎铁塔这些地标建筑被毁了无数回。
还有就是类似于《第九区》《洛杉矶之战》《天兆》这种外星人入侵的电影个个有名,因为观众总是对这类题材感兴趣不愁卖钱。
而且每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会拿出来和《独立日》对比,已成此类电影的标杆。
正因为有了这个标杆,在老湿看来,《独立日2》完败于《独立日》。
老湿坚决承认第二部的特效好于第一部,毕竟过了20年,特效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也承认,这也值得花钱买票去电影院一看,场面绝对值回票价。
但一部电影如果剧本出了问题,那整部电影都得出问题了。
20年前的第一部,在当时来说绝对新鲜大片此生从未见过。
20年后还这么写,剧本还不如第一部的话,被人吐槽也在所难免。
由于威尔史密斯没有参与第二部的演出,直接改变了第二部电影的剧情走向。
因为其中有不少第一部的演员回归,也有一些新演员的加入。
但估计这些演员所有人的片酬和号召力加一块,都不如威尔史密斯一个人。
所以,整部电影压根没有找到一个主角,人人都有戏,人人都有份儿,至于BABY,除了迎合中国市场别无它用。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人物塑造上。
电影中人物的塑造普遍都用道具、表情或者语言来表达。
当年威尔史密斯的叼雪茄镜头、总统的演讲至今都被奉为经典不无理由,反观第二部在这一点上非常单薄,有鼓舞人心的演讲镜头也让人有一种被猛插一下的不适感。
没有一个能撑的起电影的主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看完以后完全记不住哪一个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电影口碑必定平庸。
另外一点就是入戏过慢,前半小时一直在铺垫,有种介绍人物出场的感觉。
远不及第一部的开头就是外星人入侵更能调动观众情绪。
特效方面有《后天》《2012》的既视感,老湿甚至有点怀疑艾默里奇是否江郎才尽,这部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加了外星人元素的《2012》,对于艾默里奇来说,只是一次中规中矩的自我复制而已,毫无新意。
一部隔了20年的续集电影。
再多的期待,也只是情怀。
就好比,老湿又想起初中时期坐我前面那个扎着马尾的妹子,多么可爱,乖巧。
看完影片感觉智商被侮辱了。
前半部暂时不说了,主要就是说下外星人是为什么卷土重来的。
但后半部外星人连续毫无逻辑的表现让我严重怀疑编辑的智商。
第一,蜂后类似于星际争霸虫族主宰一个人控制着整个外星部队,但是在自身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强大防御力的情况下,在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侵略成功的情况下,自己开着旗舰就跑出来了。
难道不能等地球失去重力人类灭绝再回收白球?
就算要马上回收或者消灭白球以蜂后对整个族群的控制力,她为何要亲自到前线去?
第二,在她旗舰被击落后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战斗机编成保护队列?非要等自己防护罩和枪都被打烂了,要知道自己死了整个侵略计划就失败了。
第三,再自己防护罩已破,被人类驾驶本族战斗机持续攻击的情况下,她还剩下那么庞大的机群,活生生被2个小飞机打死了,自己这边n大于1000的战斗机再围观自己女王怎么死的。
这部电影除了卖情怀一无是处。
别再说AB整部戏都是同一个表情了,根本所有演员都是那个表情好吗!
角色跟角色之间难道有任何差异吗!
20年没重看第一集,到现在都还记得威尔史密斯把外星人从机舱里拽出来踹、Jeff Goldblum告诉老爸自己要去外星人母船时顺手把饮料罐扔进回收桶说"你知道,我一直都想拯救地球"。
两人最后上了母船发现自己的太空船被固定住走不了,准备用核弹头跟母船同归于尽,威尔史密斯递过雪茄时不抽烟的Goldblum说"我本来以为我会死于肺癌",自嘲地笑一下,接了。
这种对角色的刻画在这次彻底消失了。
双男主除了外型以外,言行举止根本就没什么不一样不是吗,如果不是有旁边的人补充几句对两人性格的描述,人设都要看不出来了吧。
威尔史密斯20年前的女友是跳脱衣舞的,跟总统夫人有场对手戏。
逃难时两人聊天,第一夫人问她你是做什么的,她回答"跳舞"。
第一夫人直觉地跟她道歉,她洒脱一笑,说她并不介意这个工作的污名,这工作让她自食其力,养活孩子。
光几分钟就让一个角色鲜活有个性,结果这角色到第二集,就剩下站在大楼顶上等直升机然后掉下去的份。
别说我剧透,反正看到了你就知道,凭这角色的塑造,你其实不太在乎她怎么了。
20年前是一个外星飞船遮住一个城区,现在是一个外星飞船遮住一面地球20年前是一个中队的F18(我现在还不明白内陆为啥用F18而不是F15?)PK数不清的外星飞船,现在是一个中队的未来飞船(飞机看上去很多,人还是那么几个)PK数不清的外星飞船反正开局就告诉你,输定了20年前他们跑去51区找外星人的黑科技。
现在他们跑去黑非洲找外星人的黑科技(结果找了个黑军阀,不知道咋的能读外星文)20年前他们用原子弹轰没用,现在用原子弹轰也没用20年前他们找到了病毒去深入总部。
现在他们找到外星人的黑科技让外星人来深入总部20年前他们的总统要对全世界演讲,现在他们的总统还是要演讲(好烦啊,第一次是天才,第二次是傻逼好不好)20年前他们最终深入虎穴引爆核弹赢了。
现在是外星女皇本来坐在飞船里面喝杯茶钻了地核就赢了,非要来深入虎穴自杀赢了地球受了两次折腾,我本来以为最后大白球会说,大家赶脚收拾收拾和我跑吧!
没想到是大家跟我造武器和外星人拼了!
好吧,我欠你的电影票,我已经还了...我不得不说,该片就和BABY的全程的表情一样开会是这个表情,开飞机是这个表情,走路是这个表情。
咋一眼看上去很美,再咋就完了<图片9><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
也许是很久不关注电影,也极少去电影院,所以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印象,还停留在2001-2005年左右,那时,几乎每年都会出一个部轰动世界的片子,我周围地人和我都急忙去看,大家都讨论,电影频道也讨论,这些片子都成了经典,还记得01年开始的哈利波特,从03年第二部出来之后,我就一直追着看,那时候网络不普及,我们都买盗版碟来看。
接着就是0405年的加勒比海盗,KK的古装,同时的似乎还有黑客帝国三部曲,似乎比这更早一些,都买了盘反复看了很多遍,台词都记得了。
我就是一个普通市井小民,没什么高深的小众文艺电影爱好,就是喜欢好莱坞大片,喜欢那种精良的画面制作,严谨的故事情节,主题鲜明,看得过瘾。
印象中的《独立日》,是小时候刚刚有网络的时候再那笨重地大脑袋台式机上看的,当时看得很激动,主题曲响起来的时候,真的有热泪盈眶的感觉,电影主题突出了“独立”的概念,线索紧扣主题,叙事情节毫不拖沓,主要人物的刻画也很成功,威尔史密斯也当年成为第一个喜欢的美国影星,因为他身上真正演绎出了那种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的对国家,对人类的大爱,演员的人格魅力是一方面,导演剪辑也是一方面。
对于一个大场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交代外星人入侵时每个人的反应,但是导演很好的选择了重点突出的一部分人,这类人就是典型,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总统夫人落难被平民妇女搭救的情节我印象很深,这个情节体现出的那种来自普通的人民大众之间最质朴的爱,超越了国界,使我这幅异国人也对这个国家的人民产生了共情与好感。
这是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第一部里有很多,所以它成功了,所以它的第二部我才会不由自主地期待,特地跑到影院去看了一场3D。
结果却令人失望。
AB出现让观众出戏就不说了,当那个看起来还挺招人喜欢的美国小哥从贩卖机里拿出一瓶蒙牛牛奶时,我实在不忍心了,发出一声叹息。
与此同时,坐在我右边的大哥嘟囔着:这么明显的植入广告!
接着就是这位小哥不断地想办法接近这个中国姑娘,屡屡表示好感,让我觉得颜面丢尽了,我简直无地自容。
我不怕爱国婊骂我,我要说出来,我真的觉得无地自容。
因为我想像得出,我们是怎样用“聪明”的手腕,威逼要挟了这些美国演员们,自作聪明地让他们在剧情里突出中国演员,然后又把这些明显属于三岁小孩的自我幻想的幼稚情节给我们这些历来不自信的国人看,仿佛在说,看吧,外国人追着赶着喜欢我们呢!
这样阴暗扭曲的心态,分明是长久地自卑的某些人士的在电影中的报复性反弹。
我为这些明显属于自我安慰的情节感到羞耻,看到原班人马中的大部分人,竟然遵循着这样的故事来拍续集,不知道是收到了什么样的威逼利诱,我心痛。
好莱坞,你发生了什么!
社长以前很爱威尔史密斯,一度觉得他已经快成为了黑人演员的国际巅峰,无论是演技还是知名度,所以当这部《独立日:卷土重来》时隔二十年再度回归时,我真的是满怀期待的。
即便,这部电影的主演不是威尔史密斯。
but,也许是期望过高的原因,《独立日:卷土重来》却令我感到些许失望。
虽然特效延续了好莱坞的流水线制作水准,并没有什么可嫌弃的,但是剧情,剧情!!!
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无!
法!
接!
受!
编剧的脑袋都进水了吗?
在这个科幻电影动不动就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时代,这样的剧情拿出来,不是自砸招牌吗?!
末尾还来一个:“我们有了超牛逼的科技,我们要打回去!
”谢谢啊,知道你们要拍续集了,但我不想买单!
尴尬的中国元素最近几年,好莱坞像是瞄准了中国的电影市场,无数大片或多或少都请到了中国演员OR植入了中国元素,例如《X战警:逆转未来》请了范冰冰,或者《云图》里面的周迅,虽然戏份不多,但也不至于flop到这个地步!
《独立日》首先在选角上就略显失败,AB,尴尬的演技正如她僵硬的表情一样:做一个出场10分钟就战死的花瓶不好么?
这样的表演实在是太硬邦邦了,比植入的QQ与蒙牛都还要硬,硬到社长已经忍不住拨打幺幺零了!?
更别提站在国旗面前的那句:“我们一定要让这面旗帜飘扬在太空中。
”and听了就想抽她一大耳刮子的“蒋叔叔。
”社长甚至更愿意看到,在围剿蜂后时提到“三十六计之瓮中捉鳖”这样的中国元素,中国人有的是智慧。
刷个中国明星脸就来圈钱,这样的方式,我们腻了。
蜂后设定的高智商外星人,excuse me?
看到蜂后设定,第一时间联想到《安德的游戏》的同胞请抱紧我!!
社长一直不懂为什么这种科技领先的高智能外星生物却拥有最傻逼的生存模式,感恩自己拥有独立的生命,是个独立的个体。
况且,蜂后智商是欠费的,为了一个球体非要亲自出马也就算了,但就是不愿多花两分钟时间打通地核是什么鬼?
蜂后死亡后飞船不是停止运转,而是“吓破胆”一般的离开了地球又是什么鬼?
即然飞船都能不依靠蜂后独立运转,那为什么不继续直接打穿地核?
想不通!
再来,《独立日1》中,人类造了个电脑病毒把防护罩给破了,勉强算说得过去。
而到了《独立日:卷土重来》,一个核弹都能防御的蜂后防护罩是怎么被破的?
呵呵,那会社长已经睡着了,只听见了一个女人哭泣着的怒吼。
Excuse me?
飞机都能轰破防护罩的话,人类潜心钻研20年的主炮还真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那个到底是有什么卵用的大白球?
从一开始,电影就在铺垫这个大白球:什么外星语的探究,图案的解读,开着搬运机冒死把它运回实验室。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蜜蜂外星人很怕它,它懂很多。
所以,有什么卵用吗?
它除了作为一个鱼饵还有什么作用呢?
社长真心以为在所有人都对蜂后手足无措、无力回天的时候,大白球会因为与蜂后的face to face,直接开大,亮出杀手锏,干掉蜂后,拯救地球!
结果,它什么也没做,当了一枚安静的白球,乖巧的躺在了蜂后的手里......呸!
垃圾!
蜜蜂外星人你们究竟怕它什么?
怕它什么?!
一些真心话社长不排斥爆米花电影,毕竟每部电影都需要大脑飞速运转的话,其实也蛮累的。
可社长排斥这种侮辱经典,也侮辱观众智商的爆米花电影。
如果电影只需要感官刺激就可以被啧啧称赞的话,那么那些逼格甚高的电影节也再不是艺术盛典,而是快消品宣发会了。
《独立日:卷土重来》的槽点与漏洞之多,让每个粉丝都大跌眼镜,豆瓣长评基本都是1-2星。
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每部电影都很优质,但这种大IP的续集,还是希望导演和编剧们多用点心。
毕竟在你们消费粉丝热情的同时,粉丝也在用热情检验你们的诚意。
共勉之。
外星人入侵界的春晚,算是去补上二十年前的那张票。
开场的时候,外星飞船里的监视器再现第一部的场景,二十年前的总统战前动员,说出了“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看到这个画面还是激动了一下。
当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认识"we"、”our“和”day“这三个单词,正在背”today“,但反复刷之下还是背住了这句话。
恍惚间,二十年前,作为初一少年初次见识大场面科幻片的激动心情似乎被唤醒了那么一下下。
当然,随后滚滚而来的槽点,就让电影剩下的部分在呵呵之中安然渡过。
糟点为什么这么多?
这大概跟春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当年的第一部,可以说是外星人入侵主题电影的一个高峰,特效的突破、风格的成熟、观众的懵b,鸡汤与鸡血同时兜头淋下,评价自然就非常高了。
就像春晚上,大家第一次见到陈佩斯说出“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大家可以笑得非常开心。
这种高峰,就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代表人类跨出的第一大步,留下的那第一个脚印。
转眼二十年过去,剧组再次筹到钱,想给这个脚印配上下一步的时候。
难题出现了:二十年过去,这个脚印旁边已经有了车辙,有了硬化路面,有了自动扶梯,但这个第二个脚印形状必须像第一个,而且步子还得像第一步那么大。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嘛。
于是,就像是骂声中坚持迈步向前几十年的春晚一样,最终端出了一碗糟点大杂烩。
当年第一部里,主角们拿着U盘给外星飞船拷病毒;到了第二部,差不多就直接给外星飞船装QQ了。
这个时候,只要呵呵就好了。
中间有一个分镜不错: “总统,外星飞船在大西洋上着陆了!
” 总统:“具体位置?
” “整个大西洋都是……” 大场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吐个槽吧,他们差不多就是拿着枪打跑了2012啊!
【完】
目前的评论是压倒性的批判,其实这个片制作上没有什么问题,整体节奏比1还好点。
2最大的问题还是太多怀旧要素了。
1代是想全景式的反映这场全球灾难,所以加了方方面面的人物,2代完全没必要照一样的思路来做。
随着先驱者的出现,剧情已经扩展到HALO和星际争霸级别,框架比1要大的多,靠新剧情新人物完全可以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
典型的例子就是《异形2》,与1完全不同的作品类型,同样大获成功。
当然,让艾导去跟卡梅隆比可能太苛求了吧。
按理说1代也没几个大牌,最大的那个大牌这次又没上,没事你怀什么旧啊。
但是制片方打定主义要充分利用1代的情怀,把老人全都叫出来了,光给每个老人怀旧一段就花了很多时间,导致这个爆米花片居然显得剧情很紧凑,很多地方没能展开。
最典型的,老爸和小学生的剧情横插一刀,要么就再加半个小时,要么就全砍了,现在不上不下没什么意思。
而相对比较创新的进入敌人主基地抢飞机的过程因为时间不足被匆匆带过。
其实制作方完全误解了1成功的原因,1代的魅力80%都来自于外星人炸地球这个大噱头,2代要么就走星际争霸路线打个痛快,要么就按照1的思路把地球整个犁一遍。
现在炸地球的长度居然比1还少,真是爆米花失格。
现在人类已经获得终极技术要反攻敌人老巢了,3代无论如何不能再拍成灾难片了吧,除非把地球炸了。
这片有多情怀,看日版预告就能知道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xOTcxNTQ0MA==.html
剧情还是那个套路,有不少致敬前作的桥段,前半段外星飞船入侵地球的段落特效还能看看,结尾部分大boss先是莫名其妙追校车,然后能防核弹的护盾被一架飞机就打破了,也太悲催了吧,回归的老演员们发挥稳定,但新生代就明显差强人意了,baby的戏份竟然不少也是很意外,不过这个角色去掉也完全没毛病,QQ和蒙牛的广告植入生硬到搞笑,看来赞助了不少钱啊。
经典毁于续作的代表。
特效是不错,但剧情混乱不堪,各路新角色也是莫名其妙不明存在意义,还有差点崩掉的前总统人设。
片商为了讨好中国市场也是很拼。
简单粗暴的广告植入,还有突然的中文强势插入,都很出戏。
才重温了96版,对演员们20年的变化感受很明显。
时光流逝啊。
剧情无聊,中国元素特别傻,angelababy演技可怕。。。
如果少点明显的讨好和过硬的植入,我是愿意给四颗星的,三星半
我觉得还行呀,就是正宗90年代科幻片的感觉,虽然没啥新意但也差强人意嘛,用上1的片尾曲也很好,我就是因为早上随机到这首,看了评论才知道居然有第二部所以才来看的。尬到我的主要是几位金主爸爸的硬植入。。
我就想知道政府把那一亿美金兑现了没有,哈哈哈哈哈!!!!
引入一个有趣的设定却没有上升一个层次全靠情怀在称
20年过去,现在就连蒙牛milk的存在感都比这次来入侵的外星人强好嘛!!!
Bill Pullman依旧好帅 TAT
我觉得挺好看的 小鲜肉好像汤姆戴利
希拉里和S资本合流的预言吧,一群白左用QQ,吃蒙牛毒奶,也是好玩
第一部再加上点太空漫游的元素 还挺烂的 唯一的惊喜是男三太像多兰了啊!!!!!!没了
提了金酸梅,口碑扑街续集会不会被腰斩呀大蚂蚁就值回电影票了,很不错啊
看完之后,感觉这续集真的没必要拍出来
这一趟都懒得怎么进攻了,直接登陆就潮汐力升天海啸死一片,然后是几层楼高的母后大人亲自出场肉搏——导演不单拍了个续集,还把自己版本的哥斯拉炒冷饭致敬了一下。非洲砍刀军阀,母舰生态系统,人类星际文明,这些亮点元素全都一笔带过,只剩扁平无趣的几个年轻角色。很失望
剧情不如20年前诶...虽然看到老演员们出来还是蛮开心的,但反派过于刻板,这和国产抗日神剧有什么区别呢,诶,好久没看到打外星人题材的好电影了
这电影最后的中心思想也太歪了吧?为了这个系列能继续挣(piàn)钱,居然抛出了:“谁让你入侵我们两次?俺们也要入侵你们!”这种冤冤相报的思想....同样是爆米花大片美队3最后关于“你杀了我爸爸我究竟要不要报仇”的两种不同选择则微妙的多
外星人题材的难题是,太强了打不过,太弱了就变蠢萌。独立日一还是很经典的,可是二……特效没问题,但这剧情……外星人的智商比抗战神剧中的鬼子还低,主角们欺负脑残又有啥光彩。有本事去打三体星人啊。
惊天魔盗团2>3人行>独立日2
剧情一般,3星特效分,外星女王长的不够惊悚创新要给差评。早知道直接去喝酒了,杨颖确实是酱油
拉黑罗兰,把自己之前电影里所有煽情梗用置一处,烂得我直跺脚。原来有钱就是用狂轰滥炸视觉渲染敌军强大,前开挂后弱鸡,还智能生物?还有镜头一扫到ab我就生理性反胃。多处人物大把抓,像是一盘low爆的大杂烩,那些人性的在灾难前的表现全沦为了模式的台词和木讷的表情以及生硬的幽默。
我能说这就是真人版守望先锋吗,法🐔、76、炮台、堡垒、D.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