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小雀斑的霍金后再看这版本尼的霍金还真是互补,卷福这版聚焦在霍金人生的重要时刻。
黄金时间刚刚开始就得知身患绝症,人生的意义突然变得如此急迫又现实,霍金对时间和宇宙起源的“神来之笔”和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 这应该是本尼出名前的表演,他那张大长脸上裂开的傻笑还真的蛮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虽然没有小雀斑那版的长跨度,但也很不错了。
以一段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而获诺奖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采访,开启了霍金读博经历与其发现“宇宙的开端处必有奇点,也就是相对论失效的地方”的故事。
以采访贯穿整个电影,从“这是你所听到最深刻的东西”到“这是时间起源的声音”,逐渐清晰了霍金“宇宙有起源”的提出到证实,这比直接在电影结束后文字提示来的更加深刻。
霍金有种能力让你知道,在这广袤的宇宙中,即使你如此渺小,你仍能去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思索着辽阔的宇宙。
也会因为他的话而感觉到宇宙美妙,如果你以极快的速度向东方前进,对于原地的我来说,你会越来越慢。
因为时间是动态的,是活跃的,是美妙的,而不是绝对的。
如果宇宙的边界不断坍缩至零,它就会变成奇点。
如果奇点逆向坍缩,就是爆炸,就是宇宙的开端。
这真的是回味无穷,妙啊!
你会感觉到一些伟大事情的发现是如此的美妙,为什么霍金会和彭罗斯相遇,而发现宇宙有起源;为什么在英国提出该发现的霍金但因缺少大爆炸的证明而被质疑时,同年远在美国彭,威就测到大爆炸残留的辐射, 而他们和霍金素不相识,仿佛一切都是约定好的一样。
卷福真是饰演天才的专业户,从福尔摩斯到霍金,演的都是如此生动。
太美妙了!
生于凡尘,又归于群星。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
这一次,他终于丢掉了束缚的轮椅,摆脱了僵硬的身体,告别了人类和地球,飞向了群星。
踏着无垠的星空,在宇宙中继续寻找追求了一生的万物真理。
他曾经说过:不要总盯着自己的脚,要有好奇心,记得要时常去仰望星空。
无论生活看起来有多不容易,你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且可以干得很漂亮。
生活中的霍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他参与过乐队的表演和专辑制作。
在生活大爆炸中和谢耳朵演对手戏,星际迷航中和牛顿、爱因斯坦在宇宙飞船上打桥牌。
瘫痪50年后的他,依然用眼球和面部神经的抖动来践行他的好奇心。
从大西洋的万米高空俯冲,体验25秒的失重感觉;逛夜总会和脱衣舞娘合影;与英国查尔斯王子会晤,旋转轮椅翩翩起舞。
这些“不严肃”并没有影响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反而让我们对这位物理大师更为亲近,因为他和我们都一样,也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普普通通的人。
国外有这样一个动画短片,一位老人不慎坠楼,人生即将终止,匆匆一生的一幕幕从眼前闪过,他却发现从不到30岁开始,自己竟然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正如美国富兰克林所说“有些人25岁就死了,70岁才埋葬”。
不知收听节目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呢,机械地上班、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了好奇、激情和快乐。
也许空气的糟糕、生活的繁琐,让仰望星空成为了困难和奢侈。
但能不能有那么一些时候,偶尔把目光从庸常的生活挪开,抬头望望天空或是寻找一些兴趣、快乐,创造自己内心的星空。
现在霍金先生回到了他的茫茫宇宙,希望大家在缅怀的同时,能记得他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永远都是那个好奇的孩子,永葆一颗少年的心。
以上内容是叶舟为了纪念霍金先生而做的一期音乐电台节目,如果觉得能带给你一点共鸣的话,欢迎去听听看:http://mp.weixin.qq.com/s/TlFYotitQCrqNqFtuuOjjA 歌单:《仰望星空》—张杰,《Be what you wanna be》—Darin,《嘿,抬头!
》—贰佰,《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姜宇晖
这个世界励志的故事太多了,不乏身残志坚的典范,可是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有特别强烈的感觉。
只有当超越你的常识超越你的认知,切切实实感觉到how difficult it is,how unbelieable it is和how near it is from you的时候,才会惊呼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霍金的故事是很早就知道的,每次看到他的照片都会感慨不可思议。
一个本来被宣布只剩下2年生命的人,切切实实地活了超过50年,而且他还在。
而更大的奇迹是他的成就。
身体完全扭曲变形不能行动不能说话,要活下去尚且不易,更何况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PS.另一个让我深感超越常识的奇迹是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沙利文)撇开真人讲片子。
这种以真人改编的片子,不完全等同于真事改编,重点从来不在于故事讲得如何高潮迭起,而在于如何传达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至少经过这部片子,我们能够感受到霍金对物理的热诚和科学的美丽。
不得不联想到以前看过的二宫和也演的《永不放弃》(改编自身残志坚的美国推销员的故事,美版电影倒是没看过),片子的氛围像极了,一样的身体扭曲,一样的口齿不清,一样的坚持到底。
不同的地方,如果说《永不放弃》还表现了一点点人情冷漠,这部《霍金传》则完全专注于科学的迷人,no discrimination,身体残缺反倒成了陪衬。
然后不得不对两部片子的主演表示膜拜,深刻诠释了“论演员的综合素质”。
什么才是演技?
反派角色?
性格复杂的精分角色?
Oh no. 那样得撇开角色人设和台词再来评论。
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气等等,这些实实在在属于演员的东西才是评判标准。
最后让我感慨一下BC和Nino当年的青葱的面容,青春岁月实在是美好的东西。
我是为了BC才来看这部片子的。。
其实本来对霍金就比较了解。。
但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感触更深。。
霍金是一个要强的人,他永远追随着真理与信仰,当他一次次被人质疑的时候,却能更勇敢的去反击对方。。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他在注满水的浴缸中憋气。。
憋气是痛苦的。。
小时候我学游泳的时候就被父亲这样折磨过。。
深知其痛苦。。
那种渴望空气的生理本能,无时无刻在挑战你的忍耐力。。
可是霍金为了锻炼自己的肌肉,却一直做着这样的训练。。
我打心底里敬佩他。。
我觉得霍金的太太也是伟大的。。
明知霍金身染绝症,却依然不离不弃,勇敢地与他结为夫妻,这种爱情是可贵的。。
我明了的说至少我做不到。。
最后,再来赞一下BC的演技。。
他用心投入进这个不寻常的角色中,努力的将霍金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观众看。。
我忘不了那每一次的跌倒。。
那每一次的哽咽,还有做背穿时的呜咽。。
感谢BBC拍了一部这么优秀的影片。。
如果有感动世界这种奖的话,霍金一定榜上有名。
当我看完BBC的传记电影hawking之后,仿佛又回到了,毅然地从科普书架上拿下《时间简史》时的那种热情受到月亮引力影响、对量子物理的爱如潮水般席卷而来的场景。
Ⅰ。
序幕整部电影以霍金21岁的生日派对拉开序幕,就像那篇英语课文所写的一样,那时的他,a promising graduate student at one of the top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正在申请剑桥大学的研究生,骄傲出色与众不同。
上一秒还在跟一个派对上认识的女孩仰望星空聊着最喜欢的音乐,下一秒却发现自己躺在草坪上身体不听使唤地不能站起来了。
“运动神经元疾病。
运动神经元在你的大脑中,控制身体的运动,但它们正在死亡。
”“所以?
”“大脑不再向肌肉发出运动指令,肌肉也将停止运动,它们将被弃用,逐渐地。
”“要多长时间?
”“肌肉萎缩导致无法移动。
”“多长时间?
”(how slowly?
)“这是渐性瘫痪。
”“然后呢,然后怎样?
”“呼吸肌和其他肌肉不同,它是自主运动的。
它们不会很快停止。
”“但是它们最终也会。
”“是的。
”“所以呢?
我将不能自主呼吸。
然后我将完全无法呼吸,就像,就像溺水一样。
”“大脑呢?
大脑会怎么样?
”(How about brain? Brain itself?) “没有影响,大脑不会受到影响。
”(untouched.)医生不带任何表情的转身离去,留下21岁零一天的SH,惊愕而无助地踱步张望。
Ⅱ。
如果生命只剩两年,你怎么做?
SH理性的父亲站在窗前强忍住泪水说,“他小时候问我,星星从哪儿来,我说,我会帮他找出答案,我却从没有这样做。
”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所想的都只是在剩下的两年时光里让SH继续正常的生活,在剑桥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继续被他视为一切的物理研究和学习。
他的父亲甚至找到他的导师Dinnes Sciama希望后者能给SH一个他能够在有生之年解决的研究课题,以便SH能够没有遗憾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DS拒绝了他的请求:“我的学生和科学是我生命的一切,我努力真实地对待二者。
”就这样SH跟随着DS开始了在剑桥的生活并在此结识了他一生中重要的伙伴,对他大爆炸理论研究有重要贡献的Roger Penrose和他的派对女孩Jane Wilde继续着普通青年人的恋爱,以及逐渐产生的各种病理症状:无法控制双手系起鞋带,在楼梯上重重地摔倒……在科学史上,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蝙蝠侠和小丑也总是在的,也许没有好坏,只是捍卫的东西不同罢了,即使最广为认可的理论都可能被推翻,即使最受尊敬的发明家都可能向竞争对手使坏。
SH和DC见面的第一天,DC对他说:“物理,在这个国家,它是个斗争惨烈的战场。
你需要智慧,当你以为足够聪明时,却仍然不够,因为你需要资金资助你的智慧所要投入的研究。
但在这个国家,没人得到资金。
需要勇气,因为所有人都试图阻止你。
要为你所坚信的而战,不然那些混蛋会阻止你的。
”SH倾向大爆炸的宇宙起源说,对当时广受尊敬的主流学者Hoyle的恒定宇宙论抱有怀疑。
他看了Hoyle的最新关于恒定宇宙的论文并通过彻夜演算找出了其中的问题。
他很吃力和蹩脚地擦着黑板、用粉笔写下满黑板的演算式子,他看着黑板,疲惫地绽放最阳光的微笑。
在论文发布会上,坐在最后一排的SH举起了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这一举动却受到了DS的批评:“我知道你能做得远不止批判什么东西。
大胆去做吧,就你自己。
做独一无二的。
”(Do something, all of your own, be original.)Ⅲ。
如果时间逆行,一切会怎么样?
SH看着Roger Penrose办公室逆行的时钟,留声机里放着巴赫未完成的钢琴曲。
“巴赫没有写完它。
”“没有写完前巴赫就死了。
”“但这如此完美,未完成之前,这么完美……它没有停止,甚至在停止后你还能听到。
”音乐戛然而止又仿佛绵延不绝。
“你听到了么?
”RP问。
SH笑了,两人相视而笑。
我想,就是在这里,SH会忽然充满了斗志吧,即使只有两年,即使无法完成自己对大爆炸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留下的断章也会无比完美,一如巴赫未完成的第十四首赋格曲。
如果死亡让一切戛然而止,自有有心人能从中续出闪光的华章。
这个时候的SH,已经需要拄着拐杖、脚步深浅地行走了。
RP送他登上火车,重重地把自己砸在座椅上的那一刻,旁边的一列火车启动了。
我们看到了相对运动的经典例子。
“我以为那是我们在动。
”对面的老妇人说。
“我也是。
”BC礼貌地微笑。
“又退了,我们有的是时间。
在这一号站台,从不直接往前开,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SH听着老妇人的絮絮叨叨,如有所思。
“倒退,倒退……它倒退了,当然是倒退了!
时间的方向!
”因为他联想起了RP的奇点说——当星体坍塌后会形成奇点,那里超高的密度将会吞噬一切,包括时间,在那里,没有规则、定理,一无所有。
而如果时间倒退,奇点即是宇宙的起源!
SH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老妇人说:“I love you, deeply and forever.”然后奔下火车叫回RP,对他说:“如果爱因斯坦是对的呢?
”他焦急地找着纸笔,兴奋得像个孩子,在吹灭蜡烛睁开眼睛的瞬间得到最想要礼物的孩子。
最后他拿着RP身上仅有的粉笔,颤动的就地画起坐标轴并向RP阐释大爆炸理论的合理性,镜头随着他的移动摇晃着,带着观众的心也同他一起为这伟大的灵光乍现不能平静。
这一幕,当SH拄着拐杖用粉笔画坐标轴的时候,似乎是公元前212年,叙拉古城的阿基米德在罗马大军面前用身体护住沙盘上的几何图形的再现,他们用生命在寻找和捍卫的,都是世界上最本真的真理,他们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中断的研究。
只不过,SH面对的敌人,是他自己,是无情的运动神经元症。
Ⅳ。
Nothing into Everything“This dissertation is my original work.” SH在他论文的落款处,笨拙而努力地抓着笔写下歪歪扭扭的字迹。
他完成了,时间朝相反的方向行进,则坍塌变成了爆炸,乌有变成一切。
“有个词物理学家常用,美妙(beautiful),他让爱因斯坦变得美妙。
”导师DS对SH的父亲说。
“但是,他到底做了什么?
”父亲不敢相信地问。
“您的儿子,打开了一个东西,一个我们都觉得是关闭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本应该作出预言,但他避开了。
那本该是个开始。
宇宙,可能不是一直都存在。
”Ⅴ。
关于插叙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插叙贯穿于整部影片。
一个是,自从SH知道了自己的病并知道最终有一天他将失去自主呼吸的能力,像溺水一样死去时,他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水中憋气。
第一次出现在当他刚刚知道病情回到家,他把自己闷在浴缸里,在水中痛苦地睁着眼睛盯着手表,他失望的发现,自己可以坚持的时间很短很短,他的脸上写满了失望。
另一次是在火车站之后从伦敦回到剑桥,那时的他已经可以坚持一段更长的时间,因为从水中出来看表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舒展了很多。
我更相信这个插叙是BBC的艺术加工,它很有意思地展现了SH从一开始的痛苦挣扎到后来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越来越勇敢乐观的心理转变的过程,同时也展示除了SH生命强大的韧劲。
另一个贯穿始终的插叙是对1978年10月10日,因其于1965年发现的宇宙大爆炸背景辐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n的电视采访。
这是完全独立于讲述霍金故事的另一条故事线,在故事自然行进的过程中,镜头会突然切换到A&R两人穿着燕尾西装坐在沙发上讲述着如何通过噪声研究发现大爆炸背景辐射,对面是时不时插话的记者和一直工作着的摄像机。
这个插叙用完全不同的叙事风格让整部影片变得更活泼,从最开始不知道这样安排的意义,到最后听见A说,“这是宇宙开始的声音,是大爆炸残余的热量,是还没有冷却的三度……它已经500亿岁了……我们发现了它。
”这是SH大爆炸理论最有力的证明之一啊,突然就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兴奋得就像奔下火车的SH。
Ⅵ。
关于演员在这部记录电影中饰演SH的是因为出演了另一个SH——Sherlock Holmes神探夏洛克而萌倒万千少女的Benedict Cumberbatch。
看完BC演绎的这一缺陷天才,我骤然觉得,夏洛克什么的都是浮云啊,演霍金才是真正的影帝啊!!!
他的颤抖,他的挣扎,他对物理的追求和他的伟大,在21岁的时光,被BC演绎得真实而令人动容。
演得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健在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事儿是谁都能干的么?
如同Tom Hardy在倒带人生中的表演一样,演有缺陷的角色真心最显演技了啊!!!
一切BC粉,不管脑残与否都不容错过啊!!!
(额,到了这一段我为毛就原形毕露了呢,淡定淡定。
)出演Jane Wilde的演员经我鉴定,和原型真的挺像的。
其实出演Roger Penrose的Tom Ward分明也是个大帅哥啊,但是你知道什么情况么,时光网上资料全无,豆瓣上只有十张照片还都是截图,连IMDB上也没照片啊,这是闹那般,小哥,我很看好你。
Ⅶ。
今天这里是2012,距离Stephen Hawking出生已经70年了;距离他被确诊运动神经元病已经49年了;距离他和Jane结婚已经47年了,离婚已经22年了;距离他获得爱因斯坦奖已经34年了。
很多人不知道 其实SH至今没有得过诺贝尔奖 因为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的规则要求,授奖的成就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被时间所检验。
事实上,那意味着,从得到发现到获得诺奖的时间间隔通常是20年或者更长。
比如,198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因其在20世纪30年代做出关于恒星结构的研究进展。
由于这样的选拔方式,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能活到他们的工作被认可的那一天。
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从来没有被考虑过授予诺奖,因为当这些发现的影响被认可和欣赏时,其发现者已经去世了。
也许SH也是其中之一,不能等到他的理论被研究发现所证实,不能等到那枚来自瑞典的金质奖章了。
不过那又怎么样,70岁零一个月又五天,这位在医生的诊断书上本该停留在23岁的斗士,已经获得了上帝给予的最高奖赏——生命。
I believe in Stephen Hawking, he is not fake, and he CAN be so clever. He is not small even compared with the universe. I love him, deeply and forever.
我知道你前行的路上多出个障碍的滋味我知道被告知不能做什么的滋味 所以我当了老师我永远不会阻止我的学生在学术上的追求就因为我不同意他得观点永不我知道你能做的远不止批判什么东西大胆去做吧 就你自己做独一无二的
霍金传从没想过本尼还有这么稚嫩的时候。
所以说本尼的演技真的好棒啊!
看这个电影竟然被本尼迷倒而不是霍金,也是挺意外的。
本尼的笑容真的特别纯真且美好,或许这就是沉浸于自己所钟爱的事情的人才会有的笑容吧。
仿佛全世界都为你盛开了阳光的灿烂~最喜欢站台上的一幕--晃动的镜头,天旋地转,渐进的配乐,还有本尼满脸的兴奋激动,灿烂的阳光更让人想冲上去拥抱他!
另外,电影的剪辑也特别好玩,一开始看不明白的两个诺贝尔获得者的剪辑,最后变成了激动不已的落泪,为霍金,也为人类…
超五星的片子!
传记就该这样拍!
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几个人或某个领域的传记。
这是一部关于真理和梦想的传记。
是用了一主(Howing's theory)两副(Howing's romance & rebellion's fossil)线条穿插构架起的伟大的传记。
影片中三次出现的潜水屏气,独具匠心地诠释了TIME的迟缓、停滞、压缩和反向。
这又何尝不是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写照?
再来说说Benedict完美的演技。
自然兼超自然的驾驭,INPLOSION!
所以说,何必去充卷福哄少男少女呢?
单凭这部戏足已!
足已将各大影帝一网打尽。
真正的无冕之王!
尤其那盏近乎白痴又无比烂漫的笑容。。。
你懂的。
相信任何正执着走在寻梦道路上的人都懂!
是收起一切泪水、彷徨与落寞,乐观直面人生的笑容。
是的。
我爱这样的人。
希望自己也是。
本来是为了BC才来看这部剧的,在迷上BC之前,对霍金,对物理完全无感,我是废柴文科生。。。。。。
BBC把这部剧拍的很好,首先,理论并不算非常晦涩难懂,当然也可能是我看过就算,并不怎么思考的原因,看起来并不枯燥,也没用大段大段的专有名词来忽悠人,起码除了一个singlarity,其他的地方不看字幕也能听懂。
这里实在应该赞一个。
BC的演技当然没的说。
包括后来霍金病情恶化已经没办法说清楚话的那种含含糊糊的口音都很像,还有各种手指不听使唤的细节都十分真实。
虽然他的妹妹头被嘲笑过很多次,但脸确实显得不那么长了,而且之前看过霍金的老照片,他确实就是这个发型。
BBC的电影一向把细节做得很好。
但是想到霍金最终和简离了婚,再看到这里两个人的甜蜜,就忍不住心酸,从来美好容易逝啊。
还有个小疑问,霍金那个时候已经很难控制自己的肌肉了,他还在无人的时候联系憋气,万一有一天憋气的时候控制不好,在浴缸里起不来了怎么办。
一般人洗澡的时候都有可能意外在浴缸里淹死,他这么做不是很危险吗。
当然,作为一部能把人看哭的传记,当然是五星。
越来越讨厌本尼了 啧
BC当年好嫩啊!萌受一只。。。。不过演技很赞!
他在开往剑桥的一号站台像一个孩子一样兴奋得大叫,,他爬起来,告诉别人他没事。他并不是不害怕,只是对梦想的狂热超过了害怕。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多到超过你想象。虽然是无字版,但都差不多看得明白。越来越迷BC了!><
看完万物理论再看这接受不能。
看[Hawking]每个镜头都想哭。双线叙事到最后的应和非常出彩。剑桥的绿茵和黄墙尖顶屋很衬史蒂芬和简这对璧人。能把物理理论做得如此美丽浪漫,也非Hawking莫属了。
4.0/10 有点无聊
熬着看完的……
BC果然还是个特型演员……他的脸在这片子里暴露得一览无余。
BC饰演高智商天才无鸭梨~
时刻身处宇宙的宏大存在感。处于天文这个座标系里,那种存在感是神圣而奇妙的。渺小,但存在。日常自我虽庞大,却好似不存在。我们生活在万物中,并非仅只生活在人群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彼此反照循环。灵魂,就是和宇宙的链接。
呵呵
又是部温水煮沸水、剧本非常强大的电影,时间的概念贯穿在所有细节里,最妙的是另外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叙事线索,到最后才意识到它的作用,这瞬间的观看快感简直不能言语。BC的演技赞到不能再赞。另,文科生看这片子实在太烧脑子,为了能看懂霍金的推理逻辑过程,我的CPU都快烧坏了……
更喜欢小雀斑演绎的霍金
勉强及格。这部如开篇字幕所言,更偏重霍金在研究上的努力(同时展示了霍金的第一任妻子和家庭),当然为了更多观众理解,并未做高深的展示,描写的都是霍金为了研究成果得罪人、出乎意料获得自己导师鼓励、因火车上旅客的闲聊发现奇点与大爆炸的关联……这些偏戏剧化的场面。全片风格是复古感的独立电影质感,轻轻摇晃的手持镜头,黄调调色、以特写为主,但整个基调轻快适口,对普通观众的观影习惯不构成挑战。有趣的是,197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BBC的一次采访场景在全片不时穿插,他们无意中的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他们并不知道霍金),采访中的小小无厘头(比如记者纠结彭齐亚斯的德裔身份)调节了电影氛围。康伯巴奇演技好评,他擅于呈现天才人物有点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与专注。表现理论研究的方式有点单调,似乎只是在做空想即可
他那个老师还是朋友比主角帅多了,不过咋感觉这片看过呢,其中好几段非常熟悉啊,难道豆瓣又丢数据了?
小本快把英伦的名人演完了····那个噪音的访谈真心赞!
就是卷福的卖萌片~ 五星全是给卷福的演技
节奏一般,叙事一般,平平无奇传记片。西方人好喜欢拍传记片和真实事迹改编故事,大多都用类似记录片的形式拍摄,没有纪录片那般详实,却有纪录片百分之两百的平淡寡淡。这部更是瞎搞,爱情元素过多。。预期过高
没有兴趣
拍的多好的传记。BC演绎继牛顿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身残志坚的天才。剑桥车站一瞬间的点醒果壳中的宇宙。和简的相恋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