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洛、跛豪、四大探长、四大家族,拍来拍去,老电影的情节照搬。
跛豪就一定要化妆成本人那样的大鼻子、背梳头吗,梁家辉在此演技被压制了。
又是虎头蛇尾,和追龙一样,前期是不是把经费用的差不多了?
除了旧房楼道砍人(这个还不算)还有没有大场面?
觉得有国语配音的锅,配音完全没有代入感。
看看91年麦当雄拍的跛豪台湾配音,混社会枭雄那种口气,那种狂妄。
学学人家台湾配音员怎么配雷觉天那种探长的威严,那种权势滔天、不可一世的感觉,我甚至感觉,把中华小当家的配音员请来配音也比这强十倍。
古天乐演技太差,全程面无表情,尹扬明(反派专业户)只打了个酱油,台词2句……郑则仕饰演猪油仔却太老了,全片无女主角……但想一想,60后的演员虽然老了,7080后的演员能选谁呢?
近十年我感觉香港电影真越来越不像香港电影了,想一想为什么?
嗯,黑帮片居然没有飙车、爆炸、血浆、断手断脚、土话脏话,没有那种高质量的场景音乐,没有港味的电影主题曲。
王晶和一大票老面孔演了一出香港电影人自己救自己的戏。
挑剔情节和演技的朋友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香港这几年不太平,影视圈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么多港星来大陆参加各种综艺、跑龙套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明星、脸熟的那些人,更多的香港影视界幕后从业人员、以剧组为生的人、甚至司机、茶水、剧务、场工……他们的生活可能比天天混在横店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古天乐是香港电影人协会(好像是这个名字)的主席,他一直在呼吁投资方多开拍一些电影,以此帮助广大的从业人员能有收入。
这个电影可能就是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因为里面人物众多、场景丰富,这样才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开工挣钱,而且,里面大量使用了不出名或者过气的小演员,他们来大陆是挣不到什么钱的——从这一点来说,通过这部电影给香港电影人一些鼓励、一点善意哪怕是不那么严谨的一句表扬、在豆瓣上多给一颗星,又能损失你什么呢?
毕竟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香港电影,我们买过人家几张电影票呢?
我们从小受香港电影熏陶和影响,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可能真的不会再有了。
剧中那些满脸皱纹、身材发福的演员哪一个不是当年的英雄好汉,看着都很亲切,但是,他们都老了(小时候看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就是郑则仕演得胖警察,乐得不行),一个时代就要过去了。
面对这样一部地道的香港电影,就算是怀旧吧、就算是和老邻居打个招呼吧,各位不要太挑剔了。
都说王晶是烂片之王,他自己也承认。
但那些都是商业行为,不一定非得要求人家有品位、上价值——世上的好电影多了去了,别太难为了王晶同志,乐呵乐呵得了。
如果你抛开成见,仔细琢磨这个电影里的台词,他还是想说一些事的,也说清楚了。
90后的观众看不懂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这个电影的主题,是结尾出字幕时候的卢冠廷唱的那首歌。
卢冠廷都知道吧——感动你们不行不行的那首《一生所爱》(大话西游主题曲),就是他唱的。
不知道批评这个电影的各位,看到最后了吗?
故事老、技法老、演员老…通篇老气横秋,让人完全看不到港片的未来,年过五旬的古校长还在扮演义愤填膺的有为青年,如芒在背,看得真疼,心疼…前脚才建立起港片信心的《拆弹专家2》现看来更像是一首挽歌,夕阳之歌!
王晶可能影史上最守旧的电影人,几十年如一日翻炒冷饭,炒个回锅肉能回十来次锅,好不容易拍出一部回光返照的《追龙》,马上流水线产出《追龙2》,这回还来个《追虎擒龙》,你不知道它到底是《金钱帝国》还是《追龙》的续集?
太不思进取了,靠类似烂片续命,能养活香港电影人多久?
刘德华之后靠古天乐,再往后呢,原定扛大旗的谢霆锋都快成综艺咖了,靠大陆市场来消费情怀又能维持多久?
“不是因为看见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这种质量的坚持就是在消耗希望,侵蚀未来…身为看着港片成长的一代,唯有祈祷🙏🏻 默哀
反派刻画得太简单太弱智,做坏事的手段低级到极点,所谓几个杀人灭口全部失败,还把相关人员都赶到了对立面。
搞刑事侦查的警察的完全没有情报工作,对手的信息动向完全没有,反而对手几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知识分子,无论情报工作,攻击能力,都甩龙啊虎的几条街。
导演编剧们,你们能用点心,拍点对得上观众智商的电影吗?
这年头也不知道是观众的欣赏水平高了,还是电影越来越烂了,这拍的跟闹着玩似的,纯纯的浪费我两小时!
艹。
烂片就是烂片,真没什么说的。。。。。。。。。。。。。。。。。。。。。。。。
一言难尽的烂,,,,,,, 评论婆婆破头木木木木木木透明就铝土矿呜呜呜呜呜呜呜呜问一下兔兔兔兔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我在郑州
开篇便把故事的整体框架交代清楚了,警察徐乐、黑帮跛豪、廉政公署三方势力,剩下的就是填充人物和情节发展了。
港片具有其特殊的年代背景,拍出的故事立得住,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本更夯实。
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都成功的体现了人物特点:徐乐逐渐扩张的野心、为了地位出卖兄弟、心狠手辣;跛豪仗义的行事作风、清楚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金盆洗手;白长官和陈克正义的化身、不畏艰险为底层人民服务。
影帝们的飙戏、细节处理的巧妙。
人物刻画的成功,但是剧本故事情节填充的不精彩。
着重刻画的反派改过自新人物、廉政公署与黑帮警察的对抗过程、流血牺牲筚路蓝缕、几段激烈的打戏很精彩。
整体只是从大事件入手、重要人物入手、笼统的讲述廉政公署与贪污腐败派斗争的过程,介于纪录片和传统港片之间。
深层次的东西就是人性的复杂,这种故事老生常谈的东西,重在表现手法和呈现程度上面。
改革的过程,从旧的秩序洗清风气变成新的格局,一定会有牺牲、动乱。
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三星/6.8新瓶装旧酒。
最大看点还是这几张常看常新的老脸互相飙戏,最喜欢吴镇宇的雷洛(我还是最喜欢这个化名)和郑则仕的猪油仔,两人的对手戏是我看的最投入的,比《五亿探长雷洛传》的华仔达叔也不逊色,雷洛被捕香烟一抽还辣么帅真的过分了。
梁家辉的真•整容式演技版跛豪也是霸气侧漏,和吕良伟版、甄子丹版相比都不输。
相较之下专业反贪50年的古天乐就脸谱化了一些,林家栋的角色更是太工具人,没什么发挥空间,倒是姜皓文这个小角色更可信一些。
故事还是菜鸟成长+枭雄末路的老模板,ICAC到处神兵天降亮证抓人略潦草了。
养殖场那场动作戏几乎把黑帮处理成丧尸一样,调度非常成熟也很紧张,但某人强行牺牲实在是说不过去(离窗口就隔10米有功夫俩人对眼没功夫跑?
),倒是机场伪长镜头拍得属实扣人心弦,当然也得益于郑则仕的逆天演技+走位,行动线清晰,运镜也到位。
致敬五亿探长2秦沛那句台词也get到了。
王晶还是有点东西,换个角度一样拍的工整流畅,换别的导演一块料拍三四遍早扑街了。
PS:映后问答互动赢了一套《追虎擒龙》明信片,嗨森
今天来聊一聊《追虎擒龙》这部影片。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部电影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香港警队贪腐成风、黑白两道公然勾结,黄赌毒泛滥的社会大背景下,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香港青年为了还社会一个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而舍身奋战、兼济天下的故事。
影片立意不错,选题也选取了“四大探长”、“四大家族”这一最富神秘色彩的时代题材,演员方面更是没的说,梁家辉、郑则仕、吴镇宇、林家栋、古天乐、姜皓文,每一个都是影帝级,演技不容置疑,再加上布景考究、服化道精致,按理来说应该是一部上乘之作,奈何,还是没有拍出所谓的“港味”,着实可惜。
除了一众年轻演员为了角色塑造硬凹造型造成的扣分外,剧本更是硬伤,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港片剧本开始“低幼”化,观众几乎可以自行预估到整个电影发展脉络,更有甚者连细枝末节都能被猜中,这部电影便是如此。
当林家栋对古仔说“你的方向跑偏了,应该继续跟贪污这条线,而非缉毒”开始,我们就能猜到接下来肯定是个陷阱,正方这边将损失惨重,而林家栋饰演的ICAC元老级成员注定会牺牲,从而将影片矛盾升级,推向最后结局的升华。
另外,前面说到每个“老”演员都“身经百战”,演技可谓炉火纯青,但剧情设置仓促,使得人物前后连贯性不佳,给人突兀之感。
比如:“黑仔”姜皓文饰演的阿七,原本是众多受贿“黑警”的一份子,更是“吕乐”的得力干将,但是在一次宴会上由于滋事寻衅被“吕乐”当场“贬为庶民”,更是被“坡豪”手下一班古惑仔胖揍到鼻青脸肿,就在此时,古仔和林家栋饰演的陈克和白松安好像有预知能力一样,在他最窘迫的时候“闪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将其收入麾下,而后,阿七就好像发生了断崖式脱胎换骨了一样,从“地痞流氓”瞬间变成了一个一身正气、英勇不凡的ICAC调查员,不得不说改得有点“狠”。
最后,影片里为了贴近“坡豪”原型刻意带上硕大假鼻子的梁家辉、为了体现“胸有成竹”而时刻展现招牌式微笑的面部浮肿的古仔,和为了表现深沉老练而刻意抿嘴“僵笑”的吴镇宇的表演,也给影片减分不少。
都说现在的港片没有了“港味”,确实,在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港片不仅风靡亚洲,更频频走向国际,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随便拎出一个半个都是巨星咖,这些人如今大部分或已成功资本上岸,其余归隐的归隐,嫁人的嫁人,留在幕前的只有几个屈指可数的沟壑纵横的老港星还在积极发挥余热,能够认出面孔的青年演员基本没有,一来面部识别度不高,二来演技平平没特色,或许前人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即使是比肩,都是难以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赶超了,这也印证了星二代或富二代通常都没有老爹老妈们厉害的道理吧。
另外,我想所谓的“港味”,还有一份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情怀在里面。
在那个信息闭塞、物资相对匮乏的80年代(暴露年龄了),电视机里唯一能收到的港台频道就只有凤凰卫视而已,而那里的电影远比六公主来的好看。
那时的港片题材自由,立意大胆,演员演技好、长得靓也放得开,诸如王晶的赌片、英叔的僵尸片、周星星的无厘头、发哥华仔的枪战片、成龙大哥的动作片甚至是奇谋妙计五福星这类完全无需用脑的薯片电影都是我的爱,为我们孤单无聊的童年贡献了不知多少欢乐,同时让我们见识到了人生百态,意识到人生原来有这么多种“活法”。
因此,即使是现在再看,还是那个最爱的味道。
我曾经怀疑,是不是因为数码电影代替了传统的胶片电影才导致港片“港味”的流失,只能说是一部分原因吧,但占比不大,譬如:《寒战》虽为数码电影,但由于其剧本逻辑严谨,演员演技过硬,因此,能够成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港片代表。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香港演员断层,人员流失严重,青黄不接。
加上利益驱使,认真钻研演技、打磨剧本的工匠精神的已被消耗大半。
这样“脱轨”条件下呈现出的作品当然观众不会买账,短期看最多不过是影响票房和口碑,长期来看,则是伤了香港电影的根基,如今想要恢复往日辉煌,何其艰难。
回归本片,在硬件配置上应该已经尽力了,有豪华的演员阵容和精致的服化道的加持,如果在剧本打磨上再精雕细琢一些,应该可以成为一部“代表作”,不过,仍然可以从本片中看到香港电影回归“正轨”的决心,我们还是要对香港电影抱有信心的。
感觉来来回回都是这些剧情,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换一些演员继续翻拍坡豪,只要这个还有热度,就一直翻,虽然总体来说情节还可以,但是也架不住一直翻拍,都不算是一个系列,就是一部,真的就全部都是老演员老戏骨来撑起来的,总体来说本来看这个电影还是心里比较有一些期待的,但是看了之后,真心觉得特别亏,就是亏,围绕的就是坡豪故事,没有一些新鲜的,来来回回也就是这些,我个人还是觉得雷洛版本的比较好,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审美,只代表个人意见
之前讲述上世纪七十年代蹩豪一手遮天,独当一面,扰乱公共治安秩序的电影王晶导演已经拍过好几部了,比如《追龙》,本片叙述的依旧是非常陈旧的老故事了。
看得出来王晶导演一直热衷于拍摄香港本土的原汁原味的故事,也一直在独自撑起港片最后的辉煌。
本片的大致情节以及结局是很容易预见的,但相比之前几部有着类似情节的电影,把更多的情节用来讲述正义的一方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与黑恶势力进行对抗较量,描述正面形象的镜头更多一些。
全片整体的节奏非常快,一些大型动作场面的视觉效果也非常震撼,整体画面也非常丰富,充满着复古感。
片中每一个人物都被塑造得颇具立体感,几位影帝们的精湛演技和精彩演绎也一直都被观众们津津乐道和叹为观止。
一碗精致的蛋炒饭,哪怕炒出了五星级大饭店的水平,还是一碗蛋炒饭,观众已经不爱看香港的那老一套了,但我看得还挺爽的。
王晶啊,不行就是不行
网大质感,低智台词,正能量内核,王晶已经到了不断攀升更烂的地界
真烂,影帝也无法挽救这拉胯的剧情。有些桥段是照抄金钱帝国?
服化道到位诠释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吴镇宇梁家辉古天乐到位诠释各自角色。加上情节紧凑。算是没有辱没港风扫匪除恶片曾经的殊荣。遗憾的是陪伴流年的人们都老了,包括黄浩然林子善郭政鸿……
五星好评完全是一个非常自我且主观的评分。因为它让我在观影过程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曾经寄希望于其他香港导演去记录本土的历史,没想到绝大多数选择了回避和视而不见,甚至站在本土人的反面去摇旗呐喊,而钟意赚快钱的王晶居然最终用了这样的春秋笔法去记录,实在超乎想象。所以,很多人都有多面性,通过标签无法真实的了解一些人。记录一些台词吧,懂得人自然懂。“好仔唔当差,当差正扑街”、“人们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有希望”。
吃我这碗,这碗没有口水3分有点低,4分又高了点
大清早起床看电影,南宁这边好多排片是粤语版。明显看出来是在影城拍摄,更像网络电影的置景。廉政公署斗探长和跛豪,这个题材看得多了,反而想看些稍微尊重事实的改变,而非“纯属虚构”,情绪和情节都是警匪片俗套,基本是靠暴力逻辑在叙事。
很多年前大学时看的金钱帝国重在表现这个“帝国”最巅峰的时期,而今年这一部则是表现这个“帝国”最后要被瓦解的时期。剧情侧重点不同,主旋律感强了点哈哈哈,不过在五一档里还是能看的。
别再消费跛豪了
片名从《金钱帝国》改成《追虎擒龙》就知道它要蹭什么热度了。王晶估计是个挂名吧,应该主要是许悦铭拍的。置景很陋,故事很赶,人物很熟。就是个命题作文,题目是《论廉政公署是如何诞生的》。可以不看。
比追龙好看,廉政公署角度来讲雷洛跛豪故事,时代已逝,怀着无限感慨的60岁吴镇宇对着50岁古天乐说,年轻人,希望你是对的。
流水账,每场戏都寡淡乏味,道具组也没钱,一点不像70年代
演员的演技都没啥可说的,毕竟都是影帝,剧情可就垮的不行不行的。
一碗冷饭居然连炒三遍。
香港演员很给王晶面子。但。。哈哈哈哈
拍火拼打斗戏是一件技术活儿,因为拍不好的话,就很像丧尸追逐。
充满塑料感的画面
坐在城乡结合部的充满90年代的电影院里看了一部像是80年代的港片,本来一无是处,但是在受到《秘密访客》暴击后也觉得至少直白地看了个故事。梁家辉、吴镇宇、古天乐都这么老了吗?!
一星给卢冠廷的片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