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茶主演的电影,没看简介来看以为是很平常的故事线进行。
没想到是讲一个孩子吸毒反复挣扎无法逃离的故事,画面+音乐很是渲染人物心境和故事起伏这样。
吸毒环境的压抑+看到父亲为了了解儿子吸毒而去尝试吸毒来感受毒品瞬间炸裂的愉快享受,不同时期画面的来回组接,有一种吸毒的现实与幻灭的切换,颠倒一般人的生活线。
没有毒品短暂家人相聚的日子,以及吸毒逃离又联络父母的挣扎恐惧。
家庭起初主要拍了主角尼克和父亲重组家庭继母和弟弟妹妹画面,因母亲住在美国另一座城市,后期母亲和父亲出现在一起陪伴尼克,看完是压抑的,父亲在起初就问他为什么要吸毒,尼克回答不出来。
小时候尼克画面时不时切出,还很小到父母膝盖的孩子,假期坐飞机去妈妈家看着就很心疼的宝贝,眼里充噬着不安,可能从小伴随的不安与恐惧是长存的吧。
以至于与亲情父母的交流接口也在无形中迷了方向,不知为何,答不上来。
结尾先是字幕讲述美国毒品现状,和说要把它当作疾病来正视,并以一点数据来展现吸毒带给美国人民的巨大伤害。
在结尾字幕快出完,有一段独白,是尼克在学校里读过的一个诗人的一段话,写实而又并非可以用通俗字面理解,却通过尼克角色声音再一次把那段诗读完又有了许多赋予意义在里面。
对了父亲是作家的身份,儿子尼克之前也在跟随兴趣写作(不得不说这是否是有遗传在里面呢),这部电影是根据书改编的,电影里父亲的名字是和书作者的名字一样,最后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作者的自述与表达,面对儿子自己与毒品所经历的一切。
(百度搜了下,是作者的回忆录改编~)
故事本身很平淡,但导演和主创的目的应该是达到了的,确实是一部劝诫人们远离毒品的宣传片,对吸毒者本身、他们的家人的生活状态以及那些因为毒品而失去亲人的人的悲伤刻画得非常好。
这部电影没有想要探索为什么Nic一开始会沉溺于毒品,虽然在刻画从小到大的父子关系的时候多少会让人有些猜想,但电影并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展现,好让观众期待最后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好像有了答案,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可以避免以后问题再次发生。
但有的时候,生活里很多事情是无法追溯原因的,它就是那么发生了,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事情发生的那一刻你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但它就是发生了,然后成为一种状态长长久久地纠缠着你,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摆脱它,或者到底是不是可以摆脱它,就像你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一样,你也无法解释它的存在,以及——在最好的情况下——它的离开。
这部电影没有想要回答任何问题,也没有想要许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导演只想要从各个角度展现问题的迫切性,让大众了解到吸毒成瘾者,除了这样一个标签之外,也是普通人,他们可能只是无力摆脱毒瘾,而不是不想,不是自甘堕落,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家人承受着怎样的痛苦,面临着怎样的抉择,这都是我们避而不谈的事情——他们需要更多帮助。
但与此同时,Nic一再辜负父母的付出不停地复吸也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帮助,但生活终究是自己一个人的战场,没有谁能成为谁的救赎,再多的爱和付出也不行……
为甜茶看的。
电影的配乐实在太减分了,好多配乐非常突兀且不明所以。
导演可能是以记录为主,导致电影传达的含意比较模糊。
甜茶本身的阴郁气质和角色还是十分符合的。
电影里更多的展现的是尼克清醒的时候,而不是吸毒后神魂颠倒的样子,清醒的时候尼克总是自责羞愧的,想戒掉毒瘾,但是太多的自责羞愧让他更想吸毒来解脱,父亲大部分时间对儿子吸毒原因的疑惑不解、迫切希望儿子回归正轨、怀疑儿子复吸,都无形中在加重尼克的羞愧,所以大卫翻看尼克记录吸毒心路历程的日记可能是影片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部分。
尼克在父母家人面前表演完正常、他们期望的一面之后,独处的时候就只剩下更大的空虚需要被毒品填满,也是他不断复吸的原因之一。
但电影和小说一样,最终也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尼克最初沉迷毒品的原因。
电影虽然无意为吸毒者开脱,但也确实想传达出吸毒者的彷徨无奈、内心的孤独无助,吸毒最终成瘾不仅是内心的屈服,更是日渐积累的疾病(基因以及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
电影可能希望戒毒者的家人能够像大卫一样,充分理解吸毒的尼克的痛苦与挣扎,更加理解、更有耐心地引导、帮助、陪伴他们,别对他们失去信心。
看到90多分钟时候我在想这个电影肯定烂尾,但是高潮还是给我了意料之外的东西。
对于结尾的结尾那一长段朗读比较懵懂。
其实作为一个色情作品上瘾的人,对我来说也就是毒品级别的。
中间有一小段特别真实,生活出现了阳光明媚,似乎一切都已经成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的时候,那扇地狱的小门(如果你看过鬼妈妈的话)一直开着。
《漂亮男孩》给大家一个讨论的机会,电影也的确说出了真话,这点难得可贵,它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希望大家都能摆脱自己的噩耗。
然后就只能说祝你好运了。
前言:每一种亲密的情感关系中,都沉积着嫌恶和敌意的感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
口头上的爱对比向现实妥协的爱,是那么的赤裸残忍,那些话(everything)是出自真心,可现实中真心不过是朵会凋落的玫瑰花🌹by poirepear为了照顾太长不看的吃瓜路我总结一下:Nic吸毒不是作死也不是青少年叛逆,骂他咎由自取/活该/坑爹是非常不公正的评价,他因为一些成长经历和心理创伤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躁郁症,从12岁就开始药物/酒精成瘾,也有家族基因问题,简而言之他有病,但他的家人不知道(摊手),汇报完毕。
如果你还有兴趣就一定要耐心,因为真的很长,还不定期更新,也许会改变对电影的观点。
"父母总是对孩子太过苛求,而孩子总是对父母太过宽容"
nic背对家人露出痛苦的表情,转身又对他们笑着告别,上车后他望着后视镜里的一家人在思考,他在想什么呢?
看完此篇文章你会找到答案。
David视角里的回忆总是岁月静好,而nic的波涛汹涌的内心感受才是现实世界。
父亲不了解,也没想过去了解,直到问题爆发。
电影了说了nic的内心,然而观影中我们观众也普通父亲一样有视觉盲点。
你喜欢的是你心中的漂亮男孩(beautiful boy),藏起所有棱角,伪装后给你看的我。
读过剧本和三本原著(父亲的漂亮男孩,nic的tweak,we all fall down),补充一些关键性信息,以及阐述为什么nic成为瘾君子,让大家了解一下真相。
(1.15更新影片片段解析,影片细节在暗示nic的内心)(1.17日更新甜茶语录)(1.19补充nic的遗书内容)(1.20更新影片结构分析)(1.28新增心理学术语解释)补充关键信息:美国毒品叫drugs,毒瘾也就是药物成瘾,很多抗抑郁的药都有成瘾成分,nic早期就是有抑郁症和躁郁症,那些drugs帮他缓解了这些症状。
毒品(drugs)按获取途径分处方drugs(吗啡等)和街头drugs(海洛因,摇头丸,冰毒等)。
按效用分四类,致幻剂/鸦片类/镇定剂/兴奋剂,nic基本都用。
图出自《心理学与生活》安非他命是治疗躁郁症的主要成分之一,而nic成瘾的主要是冰毒,冰毒是甲基安非他命,结构和效用类似。
书里解释了瘾君子要在“触底”后才会回头,nic在女伴OD后给爸爸打电话要求回家,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女孩是在nic的影响下注射冰毒的,他差点害死一个人,这点吓坏了他。
因为父母离异没有安全感的nic十分依恋父亲电影中爸爸的拒绝好像有点突兀,前一秒追着人家车跑,下一秒就不让人回家,实际上这件事之前父亲和继母已经就nic的问题聊过,认为nic已经严重伤害了家人的正常生活,入室盗窃给爸爸触到了爸爸的底线,伤害到两个年幼的孩子,加之反复的治疗已经消磨了他耐心,他下定决心暂时放弃nic。
继母的行为,是追回他,也是在驱赶他,她想要nic远离自己的孩子,回家后她把这种想法坦白给了David ,这段在bb原著中有体现。
这也可能是导致随后爸爸拒绝nic的理由。
原剧本(2016年版本)删除的地方1.Nic打电话要回去念大学时,他的室友在旁边揶揄他he's funny when he's asking for a favor,hope he writes better than he cooks。
我的理解是nic其实是一个不擅长向人提出要求的人,即使是面对父亲绝对会同意的事,修改后的版本我也认可,nic很委婉的提出要求。
怕愧对期待不敢直面父亲的nic
这一段原剧本里爸爸是当着nic的面直接对质的“你要一辈子做咖啡吗”
铺垫了一堆才小心翼翼提出要求的nic
2.nic第三次治疗后回家过周末,有个超市里的收银员知道Nic是瘾君子,像看怪物一样看他片段,毕竟瘾君子在任何地方都是要钉在耻辱柱上的,这点让nic很不自在(这段删除可能是为了将矛盾集中在家庭关系上)。
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家人的情感忽略,比如nic回家开房门后有个特写镜头,他房间被当仓库堆放杂物,这幕原剧本是有爸爸过来敲门打招呼,问你感觉怎么样,nic连我很好都说不出口,只是点了下头回应,然后关上门他打开电脑犹豫着写东西,不断删改重写,以及海滩上继母差别对待两个孩子,拒绝nic带着Jasper冲浪🏄,而允许nic一人前去,加之晚归后爸爸的盘问,高中毕业典礼的回忆(稍后解释)一起引发Nic的抑郁症(他家人都不知道他有病,从书里看应该是童年时期开始的),他离开家后在金门大桥打电话给赞助人说我讨厌活在现实世界,情绪崩溃,大哭,紧接着有了第四次复发。
nic的房间
回到家的nic看到的房间里堆的画布,弟妹的玩具以及箱子,并且撕掉了他贴在墙上的所有海报和画作。
电影宣传照,截取自nic电脑打字的那段,这一幕电影打光很有考究,一半光明一半阴暗,正好对应他此刻的复杂心境
配乐有暗示nic的内心(nic在女友家厕所里找到的药瓶是具有成瘾性的处方药。
这个大学女友和后来街上那个是两个人,我已经看到不止一个人误会了)2016年的原剧本是线性叙事,但是太长导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原编剧有在塞一些接地气的美式幽默的台词,结构也偏drama化,对比和冲突都很明显,可能怕影响影片基调都删除了,然后变成了部欧洲内敛情绪流风格下的美式家庭片,在美国,家庭温暖是一种白人中产的政治正确,尤其是影视作品,这可能导致主创和导演在创作和公关时选择维护北美观众认可的家庭价值观路线,但导演还是想表达,于是把线索藏得很深,此外这部片在imdb上有7.3的评分,北美影评虽有诟病但总体比国内宽容一些,可以归结于文化差异,毕竟国内没有那么泛滥的dp问题,无法唤起集体文化共鸣。
配乐很乱但找的歌都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来配的,另外有些歌带有和剧情相关的文化背景,这点重点夸一下,爸爸去餐厅接nic和nic离开家,以及上面提到的那段都配得不错。
nic不认可dad's family是他的家,他没有归属感,他是徘徊在两个家庭之间的访客。
离开爸爸家后把车停靠在金门大桥旁放空的nic,这时的他思绪万千。
对不起跑个题让我花痴一下,timothee的骨相真太美了ớ ₃ờ成瘾解释首先电影是有意识避开这点的,有个访问里聊到,主创们去找投资商,投资商向他们询问为什么nic要xd,他们觉得问这种问题的投资商不是他们想合作的对象,timothee也在圆桌会议里谈到问动机的人没get到这部电影(“The WHY is not purposefully addressed, because that's not as important as the fact that the one is addicted.”),在我看来,如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电影的篇幅是绝对不够的,而且电影的影响力比书籍大多了,而动机涉及了个人隐私和心理创伤,有人提到是为了保护原作者,对此我表示认同,如果我是nic的父亲,就算是主创想从nic的立场来描述,我多半也不会同意的,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这个我真说不准。
我读完爸爸的书,确实好几次落泪,感叹他的付出与反思,然而在开始看nic的书后,被nic所描写的事情给惊呆了,爸爸的采访里说看tweak的每一页他都会哭,读过tweak的人也许多多少少会讨厌nic,性格上他自恋,爱慕虚荣,厌世,自暴自弃,行为上,他偷钱,入室盗窃,贩毒,影响女朋友吸毒,破坏别人家庭,有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失败,可是他本质上不是个坏人,而是被dp和心理问题困扰的普通人,有观众看完电影后或者漂亮男孩的原作后误认为David是美国好爸爸,nic成瘾是自己作死,或简单的归因于基因,实际上nic成瘾完全是有迹可循的,电影里也有暗示,以下是我的一些归纳总结。
nic的书
原作者本人特别声明:我只是因为看到很多人把锅全甩nic身上,指责他自私,任性,慈父败儿,身在福中不知福,温室里腐烂的花朵等(有的人甚至连茶一块骂,简直有病),觉得他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带着为他平反的心态,根据我自己的主观理解和分析写下这些东西(来来来,大家把锅分一分),其实无论是书还是电影或者主创访谈里都没有对成瘾原因盖棺定论,我只从nic的心理角度出发,毒品的环境泛滥,基因【注释1】不在我的议题内,如果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探讨。
其实不止国内,国外读过tweak的读者也有很多不认可nic的心理和行为模式,nic在书里谈及家人的篇章很少,爸爸集中写了3次,我无法总结他对家人的态度,最大的感受是疏离感/距离感,没有人真正理解他。
Nic的一段采访I was in a lot of pain growing up, and drugs were the one thing that I found that made that feel better. (我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痛苦,毒品是我找到的唯一让我感到缓解的东西)I felt this very immediate sense of relief. Up until that point, I had felt so insecure and uncomfortable in my own skin. I just didn’t fit in anywhere. (我立即感到了解脱,在此之前我有太多不安全感和不安,我不能融入任何地方)“毒瘾是心理疾病的表征,心理疾病肯定是成长经历造成的”-by另一位看过原作不愿透露姓名的茶粉的观点。
nic的爸爸年轻时作风很嬉皮士,因为出轨nic最好的朋友的妈妈(nic:友谊的小船已被掀翻)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两人经常当着nic的面吵架,nic只能躲进熊猫玩偶里寻求安慰,父母在争夺抚养权后被心理医生建议共同抚养,平时跟着爸爸,寒暑假去妈妈那里,这种异地共同抚养割裂了nic的社交圈,难以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nic在十岁时的飞行里程已经超过爸爸一辈子的累积。
父亲离婚后再婚前浪过一段时间,把他丢给保姆照顾,往家里带女人被nic撞见,随便带他去逛红灯区,参加成年人的派对,nic过早的暴露在性的影响下,第一性意识是在8岁,对象是父亲带回来的保姆,此保姆是父亲随便乱找的女人(保姆都能找来路不明的女人,怪不得Nic要说Mom should've got the custody),满身纹身,照顾了nic三次被炒,她趁nic睡觉爬他的床抱他,还带他看R级片电影,nic说的很隐晦但是保姆是性骚扰(或者猥亵?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了他才唤起了他第一次性意识,nic对她的回忆在我看来是有创伤性的,nic第一次性经验是12岁,对象是比他大的同学,此外,nic的继父在他5岁左右吹嘘他的风流韵事,那时候的他十分恐惧,性的过早曝光是对未成年有极其大的伤害。
继父太人渣了,Nic才5岁啊父亲对nic一直进行放任主义教育,nic从小暴露在性,酒精,大麻,以及有着“放浪形骸”+厌世倾向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中,当nic担心爸爸一夜情染病时,david直接给nic上起了生理卫生课,教他怎么使用安全套保护自己,这时的nic还没有开始上小学,在他一年级班级组织的谈话活动中,他给小伙伴普及避孕知识直接被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但david知道此事后还把它当作有趣和酷事讲给朋友听,此外爸爸在第一次知道nic吸大麻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处理,透露出他年轻的时候吸过毒到没有上瘾,还跟nic一起吸过一次大麻。
继母很尊重nic,与其说是母亲,她更像是nic的朋友,她在nic面前缺少了作为母亲的权威,在nic的dp问题爆发后,她本能的想隔离他,避免自己两个孩子受到伤害,父亲在nic治疗期间也是有意识的疏离他和弟妹。
此外,父亲在和继母在一起后,浪子回头,彻底摒弃过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Nic解读为这是对他的拒绝,父亲停止了带他去看电影,到处游玩,参加派对,并切断了过去的社交圈,Nic感觉到父亲不再完全属于他了,甚至把他当做一个错误,努力纠正过去的一切,nic怨恨继母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nic的生母再婚后家庭不和,继父有暴力倾向,经常和妈妈争吵,nic一直想拯救妈妈。
nic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和躁郁症,在tweak里他和大她十几岁的女人交往,他导致了这个女人的婚姻破裂,他在别人面前都要接受审查,而这个女的跟他一样堕落,他不会有被judge的感觉,nic和她病态的互相依恋,也因这个女人复发过,心理医生告诉他,因为年幼时母爱的缺失,他在这个人身上移情投射了母亲的角色。
nic的父母在婚姻失败后一直不和,从来不会同时在场,对他的监护权也有争议,在父亲面前要忠于父亲,在母亲面前要忠于母亲,一直让nic有种割裂感,每次离家前往下一个家庭的前几天nic都会生理性胃痛,以及焦虑,nic的dy问题爆发后父母仍旧相互指责,把他们的婚姻破灭的矛盾凌驾于对他的爱之上,他感受到自己不被重视。
心理学有个术语叫相对剥夺(丧失)感【注释2】,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不满,压抑,自卑,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豪却会嫉妒比自己收入好的乞丐(现在社交网络上贩卖的焦虑的加鸡汤文都是遵循这个原理,即选取错误的参照物),有人指责nic,理由是世界上比遭遇比他惨的孩子多着去了,还有许多人长期暴露在贫穷和犯罪环境中,而自甘堕落的nic享受着优渥的物质条件,在他们眼里,包括在父亲眼里,Nic是一个成长在环境优美的富人区,住着带着花园的漂亮房子,不愁吃穿,被父母包括继母以及周围所有人爱着的小孩,但是对于nic而言,他的参照物始终是Daisy和Jasper, 他在三个层面上感受到了上述的相对剥夺感,一是他喜欢继母,想要被她喜爱,然而Karen能给予他的爱和给予弟妹的爱不可能是同等重量的,影片开头弟弟的出生,立马把他为了使karen喜欢他而做出的努力打了水漂,二是Daisy和Jasper一直有一个健全的稳定的亲子关系和居住环境,而自己却要两地奔波,牺牲自己的社交圈才能分别享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陪伴,他感受到的亲生父母的爱在任何时刻都是残缺的,最后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父亲在他和自己弟妹的抚养方式上的差别对待,更准确的说父亲知道自己教育nic的方式错了,所以对弟妹不是放任主义,而是开展温室教育,全方位保护和关心,他在nic身上吸取教训,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好父亲,nic仿佛是他的的一个试错品(小白鼠)一般,这点表现在餐厅冲突时的台词里,I was the amazing thing, like your special creation or something, you don't like who I am now,我曾像一个你创造出来的了不起的作品,现在它失败了,你不喜欢真正的我,Nic贬低自己厌恶自己,认为自己是父亲的失败作,反正父亲还有Jasper和Daisy两个替代品(这是事实),父亲在nic年幼时没有好好保护他,却和继母一起对弟妹精心呵护,Nic把自己和Jasper做对比,Jasper在10岁时还保持孩童的天真,和Daisy玩着乐高和人形公仔,自己却在12岁瞒着家人和人上床,酗酒,抽大麻,这种差别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公和委屈,以及在心理落差面前造成的压抑和自卑,他的“本我”(id,攻击欲,原始渴望)怨继母,嫉妒弟妹,恨自己的父亲,可由于他“超我”(superego,道德感,良知)的制约,他无法将这种怨念和嫉妒开诚布公,或发泄任何愤怒和不满,当外部发泄渠道被阻碍,nic只能通过内耗【注释3】来抑制和消化这种暴力,于是他自我责备,自我攻击,自我厌弃,不仅如此,面对父母的期望,nic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赢得父亲和继母的赞美和喜爱,在爸爸融入和继母的新生活后,nic却越发感受到自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在书里他经常用dad's family或their home的口吻来指代爸爸的新家庭,称继母为Karen,称弟妹为their children,他在这个家是个外人,是个访客,nic觉得自己是外人除了血缘,教育方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他要来回两地奔波,当一个环境待久了突然切换下一个环境是要适应的,长此以往会很累,而且他本身就是敏感的人。
他很努力的想融入这个家庭,装作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好让所有都开心,这种日复一日的伪装和讨好使他得心力交瘁,潜意识里他一直想逃离这种现状,离家时背景乐的歌词我里有句话我觉得很符合描述他的心境,that extremes kept me abused(两种极端的情感感让我受尽虐待,伤痕累累)分享几段nic在书里的原话(翻译源自谷歌机翻)The life they've provided the kids has always been so stable,Jasper and Daisy have lived in the same house their whole life.I envy them,I mean, of course I do.他们为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直都很稳定,贾斯珀和黛西一生都住在同一所房子里。
我嫉妒他们,我的意思是,这是肯定的。
my dad and Karen have done everything. they can to keep their children protected from all the sexuality and drugs I was exposed to.我不知道这和我的经历有多大关系,我父亲和凯伦已经做了一切。
他们可以保护他们的孩子免受我所接触的所有性行为和毒品。
I am still just try to fit in,I fell like a visitor-a guest. It hurts me.I want to be a part of their lives.I want to be accepted as one of them.我仍然只是想要融入,我像一个访客 - 一个过客。
它伤害了我。
我想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希望被接受为其中之一nic谈他磕high的感受I didn't care anyone I didn't need to hold my family together I didn't need to rescue my mom from her abusive husband I didn't need to worry that my dad loved his new wife and children more than me.我不在乎任何人我不需要和家人在一起我不需要从虐待她的丈夫身上拯救我的妈妈我不需要担心我的父亲比我更爱他的新妻子和孩子nic谈及和家人的相处I know this isn’t fair. I try so hard to fight it. I try to just be nice. But then, gradually, I realize that all those feelings of dreading leaving are being replaced with just wanting to get the hell out of there. Suddenly I can’t wait to leave—get back on my own—not have to deal with this cutesy, overprotected, sugarcoated world of my dad’s family. They’re keeping their children so naive, so unable to cope with the hardships of the REAL world. 我知道这不公平。
我很努力去抗拒。
我努力当个好人,但接著,我逐渐发现这些恐惧感变成了只想要很快离开这里。
突然间我迫不及待想走,恢复独处,不必面对我爸一家人这个可爱、被过度保护、包裹着糖衣的世界。
在影片的后半段,nic戒毒一年半后回到家里,他的房间被当作杂物仓库,海滩上继母又对Jasper开展温室呵护,所有伤害过nic的戏码一一重演,nic再次感受到了不被接纳,与这个家庭拉开距离,开始勉强自己,戴上面具陪他们玩岁月静好的家庭游戏,可是脑袋不开窍的父亲看不到nic的痛苦与挣扎,还因晚归逼着他做药检,离别时觉察到他不对劲也没有及时行动,nic在la和妈妈一起做治疗,清醒了485天,但回家仅花了两天就前功尽弃,电影花大量篇幅酝酿第四次复发,这样的安排不是偶然的。
(在我的认知里)nic成瘾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绝大部分离婚/再婚家庭孩子面临的困境,早期父母离异的矛盾,有了新家庭后重心转移导致的情感上的忽略,作为主监护人的父亲不正确的抚养方式,错误的引导,母爱的缺失,继父的暴力,性和药物的过早曝光引发的不安全感,对照重组家庭的弟妹所产生的各种相对剥夺感,所有的这一切给年幼的nic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导致了他的抑郁症和躁郁症,他最开始在厌世倾向的文学音乐作品里寻找共鸣,随之借助酒精和大麻缓解逃避,最后升级成药物成瘾,说到底这些所谓的动机非常的陈词滥调,绝大多数成年人的不幸都可以追溯到他不幸的童年和残缺的爱。
标题是源自于豆瓣的一个已经被封的小组,主旨是揭露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和家长的不当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我无意攻击他的家人(Karen做的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在我眼里,Nic的父亲毫无疑问非常爱他,不然也不会闲得慌往他身上砸钱逼他进rehab,甚至专门写一本书来记录和反思,电影把nic的负面情感处理得非常隐晦,没看过原作的人可能真误以为父亲是个perfect dad或者他家庭完美无缺,继续巩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刻板印象,在歌颂父母之爱的伟大的同时别忘了反思,父母也是普通人,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爱和家长权威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敲重点:影片段落解析来了,前面都只是铺垫而已😄😄😄
现在大家理解吞噬他的黑洞了吧?
(1.20更新)新发现,电影是双视角,黑洞论就是影片1小时开始的,整部片子两小时,非常清晰的两段切割,父亲回忆的最高潮,即唱beautiful boy哄nic睡觉,表白everything后就切了,父亲的形象从第一视角变成第二视角,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电影集中阐述nic的黑洞到底是什么,之后的回忆片段都是nic的。
视角切换也体现在背景乐上,前一小时的歌词都是爸爸的心声,后半段在描写nic的心声。
nic回忆父亲再婚,继母以入侵者的身份出现使他爸爸不完全属于他,他紧张不安的迎接这个转变,其中还有一个他和继母对视的镜头,紧接着展现家庭矛盾,这些在提出黑洞(成瘾的根本原因)和第四次复发中间的时间段其实全说了。
根据访谈补充更多细节和解读。
(解读没按影片顺序来排,请见谅)
爸爸雨中接回nic的音乐,暗示nic的药瘾是解决他心理问题的一种手段,紧接着切到nic和父亲第一次抽大麻
这时候的nic已经陷在抑郁症和药物成瘾问题中,他向父亲提出一起抽大麻就是为了给自己找正当理由,同时也是在向父亲求救,他坦白了自己当下面临的对人生的困惑和内心的痛苦,但是父亲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青少年叛逆,此时nic的表情是失落的。
茶是理解透彻了这个角色的心理,细节演得很精彩(这段解析基于nic本人的杂志采访)
nic第四次消失后爸爸独自一人来到曾经和nic吸大麻的地方,如果时光能倒流,他能读懂nic的求救信号是不是一切就会不一样?
nic在大学读对他影响深远的诗时,镜头给到的是爸爸一家四口,诗里的厌世情绪和爸爸一家的温馨氛围相去甚远。
餐厅谈话失败后爸爸带Daisy和Jasper 参加毕业典礼,镜头聚焦在后面的Jasper脸上,爸爸在想曾经的Nic
当父亲向女孩提出她的父母在乎她时,女孩的质问,就是nic的质问,你在乎,但你其实一无所知。
戒毒所爸爸大吼那句“我以为我们比大多数父子更加亲近”在我看来十分荒诞可笑,他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可能是源自于白人upper-middle class的优越感吧,发现nic吸毒和他对质时只会朝他大吼“Why”,nic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你总是对我失望时他反过来责怪nic“怪我咯”,Nic在影片中三次(吸大麻/戒毒所对峙/餐厅对峙)尝试对父亲讲出心声,要么被无视,要么被反驳,多次失败让nic开始习得性无助【注释4】,抑郁症爆发时他不再对父亲敞开心扉,最后实在走投无路向父亲求救时直接被拒绝(Won't you fucking listen to me,I wanna talk with you),这种绝望让他下定决心用最糟糕的方式来应对所面临的困境。
“从一开始,每次发生冲突,第一个喊的人一定是他,觉得自己没错的一定是他,用自己的垃圾人生经验盖棺定论的也一定是他,先说爱又放弃的也一定是他”by cactus
回个家需要经过继母同意,他对karen说谢谢邀请,Nic确实如同这个家的访客一般。
nic一直把成瘾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自始至终没有想过责怪家庭环境和家人,这反而加深他的自我厌恶。
nic望向天空这一幕剧本里没有,很喜欢茶的这个即兴表演
金门大桥是三藩市的地标建筑,nic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在Fort Point码头散步,或者去海德街吃日料,跑到停靠在码头的船只里玩,是承载了他们很多回忆的地方(这娃真的很渴望得到爸爸的爱啊),Nic把车停在这里痛哭,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只能屈服于毒品。
爸爸拒绝救nic时给了继母两个特写镜头,她的表情耐人寻味,并且之前爸爸要找nic时,她劝父亲留下来承担新家庭的责任,想象一下如果nic是她的孩子呢?
这部电影让我最不甘心的地方在于,在我看来父亲是爱nic的,比Daisy和Jasper更甚(北美家庭普遍偏爱长子,和几个读过原作的人交流过,大家高度统一的认为david的最爱是Nic),人们对于第一个孩子的投入感和激情是最多的,多了8年的独处时光也使得这对父子的羁绊更加深厚,可nic成长经历中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就是赤裸裸的现实,父亲确实是可以放弃他的,这不是本心而是对于新家庭的责任,如果nic没有奇迹生还,父亲还有Daisy和Jasper,他会带着失去Nic的伤痛继续活下去。
我很喜欢cactus的评价“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告诉我,爱是多层次的,爱是无力的,爱也永远不会是无条件的,爱太会审时度势趋炎附势,爱是世界上最深刻的绝望,nic的问题只是太过清醒。
”
爸爸和继母参加的家庭互助会进行心理治疗,墙上印着3C原则,不是你引起的,你控制不了他,你治愈不不了它,david和其他父母一起接受心理治疗,他们一起控诉,吸毒后的儿女不再是他们心中的beautiful boys/girls。
nic自杀的地方,就是小时候父亲经常带他去的餐厅,nic与父亲见面时说这里一点也没变,可见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来过这个地方,nic选择这个地方自杀,是因为他怀念曾经和父亲独处的时光,那时候的父亲只属于他一个人,对他有无限的耐心和温柔。
nic在车里沉思时的剪辑镜头,高中毕业典礼上,先是给了爸爸一家四口的镜头,这时画面没有妈妈(生母)
然后切回到车内沉思的nic,这里是通过后视镜展现他的状态
紧接着给了nic的妈妈与爸爸一家在一起的场面,镜头聚焦重心很明显在爸爸和妈妈(生母)两个人身上
这时切回现实nic痛苦的表情,特写
最后定格在爸爸一家四口,这就是后视镜里的景象。
高中毕业典礼是自从nic父母离婚以来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他生命中,他书中强调过他很在乎,电影里他在对比自己的原有家庭的破裂和爸爸一家的圆满。
(这段实在太隐晦,我也是看了好几遍才明白过来)
刚离家后的nic似乎在车上哭,导演将这段表情模糊处理了。
(接下来的观点偏情绪化且自相矛盾,对,我对david的感情十分复杂)nic的质问让我想起了爸爸书里的话,爱是有弹性的,他对nic的期待,从最初的希望他上大学成为优秀的人,变成期待他找到工作好好生活做个普通人,当这个也行不通时他只希望nic找到内心的平和,最后降到只想他别死,爸爸的这种妥协 其实也是一种爱的unconditional化, 导演说这片子的主题在于acceptance,所以无论nic如何堕落,令他失望到何种地步,父亲最后还是接纳了他。
我读tweak时,深刻的感觉到nic是真心爱爸爸的,他一直一直把所有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因为愧对父母的期待不停的向所有人道歉,心理医生指出爸爸的错误后,他还在书里捍卫和维护爸爸。
我十分佩服nic在书里的坦诚,毫不忌讳的谈他的真实经历和感受,而爸爸的书里一直煽情和美化家庭的关系让我反感,在nic药瘾问题出现之前,他自我陶醉在 “我是多么称职的爸爸 我了解我的儿子 我的儿子也爱我,我们一家多和睦幸福” 的幻象里,他不知道他的儿子的内心备受煎熬,当他发现儿子背着他药物成瘾时已经好几年了,还什么毒都吸,还复吸好多次,nic最后一次家庭治疗,david还怪nic破坏他的新家庭,当着nic的面说希望nic离开三藩市,因为怕他伤害karen和弟妹,可David的书没写这段,是Nic写的,我感觉到爸爸有时候会选择性“失忆”,或者说避重就轻?
原来他真心许下的"everything"的承诺也会随着外在环境变化而割裂,放弃希望渺茫的nic,保全自己新家庭,人性中的趋利性才是伤人于无形的利器,所以说做人还是多爱自己,少对人,即使是家人抱有期待比较好, 得亏心理医生和妈妈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些也没出现在David的书里),不然我真的要气个半死。
说实话,我个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nic的爸爸,以及nic和爸爸在一起的亲子时光,他对nic的爱也很打动我,给我一个这样的父亲我估计做梦都会笑醒,在东方文化里的亲子关系中,天生带有一种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氛围,我看david和nic那种亲密无间的拥抱时都快嫉妒死了,我们没有会为自己唱摇篮曲的父亲,没有记得我们喜欢吃长面条多过宽面条的父亲,没有将我们藏进毛衣里为我们挡风的父亲,更没有会对我们表白everything的父亲,国内丧偶式教育不说了,对很多人而言父亲甚至是一个长大后不愿提及的痛苦,正因如此,看到他责怪nic,放弃nic,在书里避开他和他的家庭对nic的造成的伤害时,我仿佛被背叛和欺骗了一般,我批判他说的everything不过是哄骗孩童的“谎言”,实际上他的付出是绝大多数父亲都做不到的,而且他承认他犯下的错并改正,他做到了我对unconditional love的定义,nic不愿意责怪爸爸,只有被真心爱过的孩子才会如此宽容,因此我来替他来伸张正义,我并非想引导大家恨爸爸,批斗完了我还会继续喜欢他们。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父子坐在阴影下,离光明一线之隔,这一刻的nic终于卸下伪装,失声痛哭依偎在父亲怀里,他们的关系似乎还有一丝涅槃重生的希望,只因为他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是他全心全意浇灌的无法割舍的美好,也是他的everything。
(更新)看到有人说我在为Nic吸毒找借口,或者说虽然他的经历令人同情,但他没资格堕落,某些影评还拿他对比和《狂野生活》的励志主人公相比,说他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而另一个主人公在家庭破落不堪时有着超乎年龄的担当,且不说前者是真实故事,而后者只是虚构的文艺作品(人们心中的对于人性的美好投射),真实性大打折扣,再者nic的遭遇是在他幼年时期,他的心智根本没有进化到可以有主观能动性去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你连乐观,励志,担当,坚强的上层概念都没有的时候如何去做到?
评价一个人面临的情境的反应是要选取参照物的,社会心理学里的最基本最普遍归因错误【注释5】就是人们总是忽略环境的作用,将错误归结于内因而不是外因,其实nic也是这样,揽下所有责任自我攻击,无法喜欢犯错的自己,如果连自己都否定自己何谈治愈?
心理治疗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让病人承认这不是你的错,放下自我厌恶,只有爱上充满缺陷的自己的人才有资格爱他人,责备nic不争气的就好像责怪穷人贫困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你可以说Nic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但我不觉得你如果面临同样的人生时能保证会比他做得更好,在此我引用甜茶在颁奖季的一则获奖发言,也是他对于参与这部电影的领悟,发出来分享给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瞬间,我意识到父母和周围其他成年人都是是普通的人。
所谓人类,就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弱点和缺点,这个发现对我的表演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但当我得知每个人都是脆弱的,都会受到伤害的时候,我感到了恐惧和失败。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像勒布朗詹姆斯或莱昂内尔梅西这样的球员。
我被无敌的人所吸引,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然而,我看到自己在镜子里,意识到我不能像他们一样。
除了太瘦弱之外,我不具备那样的才华(会议厅笑)。
我去了纽约的戏剧学校,我的叔叔,母亲,姐姐都去了。
我开始有所改变。
在我的生命中,我第一次坠入爱河,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感,就像当初我想成为运动员一样,但这次我不是想成为超级英雄而是憧憬成为一个普通人。
像希斯莱杰和瑞凡凤凰这样精致的艺术家,和不屈不挠的梅西和勒布朗同样具有吸引力。
那些敢于展现脆弱的演员都使人着迷,我开始疯狂地学习他们的作品。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所揭露的人性真相是那样鼓舞人心,我希望总有一天得到认可的不再仅仅是那些赞颂人类不可战胜的作品,而是那些看到我们缺陷之美的作品。
nic的遗书,原剧本里有:I need pills, weed, vials of liquid acid. I need a thousand pounds of heroin. I need to drown myself in methamphetamine.I wish it would all just go away. I wish I didn’t have to exist. I don’t mean actually dying, I just want to vanish - disappear - and become part of the ethos. 我需要药丸,大麻,液体酸瓶。
我需要一千磅海洛因。
我需要把自己淹没在冰毒中。
我希望它一切都会消失。
我希望我不必存在。
我并不是说真的要死了,我只是想消失 - 消失 - 并成为这种精神的一部分。
查遗书的时候我发现最后一个镜头被修改了,原剧本里是nic想给爸爸一个微笑,结果实在笑不出来才哭的。
甜茶的男配四大风向标全提掉奥提,摸一把辛酸泪。
注释1学界公认人的行为是由bio-social-psych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即基因-环境-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Nic的外公死于酒精中毒,另外一个普遍观点,心理性的disorder多少有基因因素,非健全的成长环境可能会使其诱发。
注释2【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这个理论更多的应用于社会关系中,如经济,政治,阶级,也可以用于个人。
相对丧失感的产生需要有以下条件:当某个人或者群体(1)意识到自己不具有某种资源(2)意识到他人/群体具有这种资源,(3)期望拥有这种资源(4)同时这种期望是合理的。
注释3内耗/内化(自我攻击/转向自身)【待补充】对不起这个我实在是记忆模糊无法找到专业词汇,大概意思是,挫折(欲求/本能得不到满足)会导致人的攻击行为,如果对外攻击的冲动没有办法指向客体,就会反过来指向自身,如同踩刹车会损耗发动机一样,抑郁在心理动力学的解释,就是攻击转向了自身,它以毁灭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对外界的怨恨。
注释4【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人们的某一些诉求长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形成习得性无助,即便某一天,他/她能够轻松获得这个诉求,但是他/她依然战战兢兢,不敢去取。
习得性无助遵循3P原则,个人(Personal)"it's my fault" 普及(Pervasive)"I can't do anything correctly" 永恒(Permanent)"it will never change"注释5【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类有动力为其行为和行为分配原因。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是个体解释行为和事件原因的过程。
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这种偏见可以理解为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即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直觉,通俗的讲就是人们总是试图让自己过的舒服。
想买Nic原作的指路方所书店,有台版David的漂亮男孩有中译本,到处都可以买到。
喜欢影评的话帮我点有用,谢啦。
亲爱的,请坚持下去走下去活下去,一切都会过去的都会好的,好吗?
Hey, you're a good brother, very good.Hey listen, Nic, you're a good person,a good man, a beautiful boy, my beautiful boy, very very good.I love you is like everything. I love you more than everything. -Everything谢谢凯伦,去开车追的那个转身,车上由眼睛快速坠下来的泪,那一句"Come on (快点)",真的,我觉得有什么东西想让我哭了。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我没接触过相关专业知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而又专业的评价分析影片,我不懂得如何去看待电影情节剧本镜头人物的安排,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电影对于专业来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影片我不知道我不懂……我现在只是一个爱电影的人。
但是在这部评分不怎么好的电影里,我看到了挣扎对抗请求生命和真实,我受到了共鸣,感染,感动。
现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与专业评价思想的我,只有凭心来感受影片里的所有。
很显然,在这里它感受到了一些可以起反应的东西。
一切都是有关成长迷茫和挣扎。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论他她是否漂亮,请别放弃他她,他她不是不愿意而是没能力,请给他她需要的帮助支持,请给他她你能给的爱,请让他她回家。
请别让她他一个人,那会让他她很害怕。
别奢望太多的奇迹,生命就一次太稀罕了,帮他把架在脖子上的那把刀拿下来,带着他走到阳光下弟弟妹妹旁,他依然是个好哥哥,就跟以前一样。
请知道他是真的真的真的很想戒掉,他很痛苦挣扎,他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深陷泥沼的他,大多数时候是毒品在跟你说话。
首先,甜茶的颜粉了有福了。
这里有恬静茶,哀伤茶,疯狂茶,绝望茶。
继「炎夏之夜」后,甜茶再次出演瘾君子。
表演很不错,层次很丰富,而且情绪控制得很好,男主爹的表演和甜茶也配合得完美,从心疼的不断付出到心疼地绝望放弃。
但我其实有个疑问:上瘾的动机是什么?
影片其实没有交待清楚。
当然可能会有人指出是因为家庭破裂重组的关系,但是甜茶在里面可是吸尽了能吸到的各种毒品,我觉得只有经历了巨大的波折才会有如此行为吧?
何况从影片中倒叙里父子互动场景能看出父亲对茶无微不至地关怀。
我认为有可能是为保护真实人物的隐私而没有着重交待上瘾动机,或者电影的重点在于“走出”,因此草草掠过原因。
这是一部具有戒赌社会教育意义的片子,凑巧邻居枫叶国刚宣布大麻合法交易,可以说很反讽了。
茶对毒品上瘾,想要致幻,实则想要逃避,他可能也一直能感受到自己在父亲心中是pretty boy,但是他在现有生活里,或者说空间里感到压抑,在毒品里他可以完全麻痹自己,恍如跨越到另一世界里,那个世界或许有最初完整的没有争吵的原始家庭。
毒可以比作是甜茶划破现有生活的一个刀片,最后把自己伤害到遍体鳞伤,无人能救。
茶心里觉得自己很丑陋,很恶心,他说谎,吸毒,浪费人生。
但在父母眼里,他就是那个pretty boy,所以父亲和后妈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从无放弃之心,但他们最终渐渐发现,他们在这件事上毫无用处,能够get him back的人只能是茶自己。
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甜茶带着女友仓皇从家里开车逃走,后妈马上去追,追到一半停下来了,大哭。
我能感受到一种竭尽全力后的无力感。
还有茶的亲妈给他爸打电话是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茶,但需要他的帮助,这通电话里,再也不是互相责备,而更像是忏悔,忏悔茶的上瘾原因在于他们关系的破裂,那个漂亮男孩再也回不来了。
影片彩蛋是茶的独白,他用平和的语气剖析了自己。
最后,他还是回来了。
再次成为了拥挤人群中一个能感知微小幸福的人。
So pretty.
真没想到我竟然有写两句的冲动。
NIC的爸爸简直太渣了。
这种渣男体质没有去祸害其他女的,反而用在了自己家人身上,害了所有人,尤其是他儿子。
NIC本来是个完美如瓷器艺术品的儿子。
他爹的渣男体质首先就表现在对他儿子爱若珍宝的时候各种情话绵绵,关于机场告别的“everything”的那一段,我了个去,我听着都酥了,何况啥也不懂的小屁孩,绝对晕头转向记一辈子。
结果转头人家他爹就领着他跟别的女的结婚了。
然后哐哧哐哧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瓷器本来挺正向的,后来再怎么也发现自己不是“everything”了,估计也曾犹豫怀疑过是不是自己的错。
成天这样子一点点的负能量日积月累,没疯就不错了,吸毒还算好的。
剧情简介里面说是一个爸爸帮助自己儿子戒毒的故事。
看着看着发现是一个爸爸怎么害得自己儿子吸毒的故事还差不多。
每次瓷器见着他老爹,一腔孺慕变成自怜自伤又变成自我否定最后自暴自弃,然后就吸/复吸了。
NIC带着女孩逃跑后来女孩被送急诊他无助地打给老爹,眼泪一边啪嗒啪嗒掉,说了一堆please、“i want to go home”,真是令人心碎。
反观他爸直接拒绝了。
看似对儿子严格要求严肃表象下是“i'm done”的那种挫败愤怒和不耐。
他始终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在自己最关注的位置上的。
哪怕前妻打来电话软语相劝,说儿子会死掉,他仍然想的是我也好不爽。
所以他拉着现任老婆去参加互助会就不难理解了。
太讽刺了。
看到互助会墙上标语“不是我的错”什么什么那段我感觉挺恶心的。
爹地你真是受了好大的伤。
不是说他老爹不爱孩子。
但“everything”的那种爱不是这种程度而已的。
起码“everything”的那种爱是更加利他、或者说压抑隐忍自己的。
给不了“everything”却空许诺,就会让人受伤。
比如同样受伤的还有他后来组建的新家庭。
他现任老婆Karen(?
)跟继子之间的相处算很不错了,但也受不了自己老公在现家庭和前儿子之间的摇摆不定。
Karen跟NIC一样都希望自己老公/老爹给自己更多。
NIC带着女孩逃跑,Karen竟然开着车去追,追着追着哭了。
她追什么呢?
想找继子说清楚?
她哭什么呢?
委屈吧。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此时镜头一换爸爸跟两个小朋友坐在家门口也是抱头痛哭,两个像天使一样的小朋友一直在说i'm sorry。
感觉这个老爹尤其渣的一点就是所有的根源都是他自己,他却在让所有人对他sorry。
NIC在片子前半截已经说了无数次了,两个小朋友刚刚也说了,现任老婆的委屈大概率也是源于莫名的负罪感。
尤其搞笑的是,儿子丢了,他打电话给前妻,把人家骂得狗血淋头,要求人家给自己道歉。
搞笑吗?
儿子是你弄丢的。
人家他妈看着一年多,成功戒毒485天,一见你就复吸了,老妈还得sorry,找谁说理去。
以及,自己瓷器一样的儿子被祸害成这样,当妈的应该跟偶像剧里面的男二看着女主为男主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一样心痛吧。
她要求前夫配合自己救儿子时候说“我一个人做不到”的那种无助迷茫,真的很让人感动。
所以说,伤害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儿子从他书桌上看到的那些只言片语,可见他内心的彷徨苦痛。
根源就是,这种渣体质男的,不适合结婚生子。
他太高估他自己爱的能量了。
随心所欲地付出爱,以为可以爱到所有人都满意。
但其实他那些花言巧语,那些体贴温存,那些他给出的爱,都如同毒品一样只会让人想要更多。
大夫跟他分析毒品如何作用于人脑的那些话,用来分析他毒品一样的爱如何作用于全家人,何其生动又何其讽刺。
这种渣男,还是更适合做那种“百花丛中过”的祸害,不适合组建家庭。
祸害丛中百花,花们还有法将他翻篇儿继而自愈。
当他的家人,彼此都羁绊着甩脱不掉,太苦了。
最后,看到这个电影是偶然,但决定看下去有一半是冲着“甜茶”来的。
这个小帅哥真是很适合演知识分子的儿子,cmbyn里面那种乖的也好,这部里面这种内心破碎超能作的也罢,都合适。
或许是因为评论中所说的他那种所谓“古典美”。
以及,点主演的名字竟然搜出来他好多部电影。
才发现人家越发红了之后除了谈恋爱拍戏也没耽误,啥啥都赶趟着呢。
真是优秀。
无论是安宁还是喜乐让它包围着你在我年少懵懂的时候 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愚蠢 而且过于真实我愤世嫉俗 思想扭曲经历了一个很危险的成长过程我曾像花岗石一样坚硬斜睥太阳不相信任何人 尤其是女人我把狭小的房间变成了地狱摔碎和摧毁了很多东西穿过玻璃 咒骂着我挑战着身边的一切事物我不断地被驱逐和监禁在频繁的打斗和自己的思绪中进进出出女人是用来折磨和责骂的我没有男性朋友我频繁更换工作和搬家我讨厌假期 婴儿 历史报纸 博物馆 老奶奶婚姻 电影 蜘蛛 收垃圾的人英式口音 西班牙 法国 意大利核桃和橙色代数使我生气歌剧让我反胃查理卓别林是个伪君子鲜花是给娘娘腔的在我看来 安宁河喜乐是自卑的表现是软弱和混乱心灵的寄居者但当我继续我的巷战近乎自我摧残的岁月跟无数女性发生关系时我慢慢发觉 我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我跟他们是一样的他们的内心充满了仇恨被无谓的抱怨所掩饰着和我在小巷里打架的人都是铁石心肠每个人都在互相一点一点地推搡着前进只为路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弄虚作假谎言是他们的武器 但是毫无计划黑暗是独裁者有时候我会小心翼翼地让自己感觉良好些我在廉价的出租屋里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只需盯着梳妆台上的把手或者是黑暗中聆听下雨的声音我需要越少 我就感觉越好也许是另一种生活已经让我疲惫不堪我不再觉得一些事情有吸引力例如在对话中打败别人或者是爬上某个喝醉了的可怜女人的身躯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悲痛之中我无法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无法欣然接受生活中的苦难但是生活中的有些部分 纤细而神奇的部分是供人询问的我重生了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日期 时间那些的但变化就这么发生了我心中的某个部分变得无拘无束和圆滑我不再需要去向谁证明我是个男人不需要证明任何东西我开始看清一些东西咖啡店柜台后面整齐排列的杯子或者是一只在人行道上散步的狗或者那只在我梳妆台上面的老鼠它就这么停在了那里它的身体 耳朵和鼻子也随之停住了一动不动 但又有着一种生命力它的眼睛看着我 真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啊然后它就跑开了我开始感觉良好我开始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感觉良好即使总有糟糕的事情发生就比如说坐在桌子后面的老板他不得不开除我我已经缺席了好多天他穿着西装 打着领带 戴着眼镜说“我必须开除你了”我告诉他“没关系”他必须做他该做的事他有妻子 房子 孩子日常开销 甚至可能有情妇我为他感到悲伤他被困住了我走到炽热的阳光底下这一整天都是属于我的 虽然只是暂时的全世界人都被这个世界扼住了喉咙每个人都觉得愤怒 不公 被欺骗每个人都觉得沮丧 幻想破灭我欢迎短暂而又破碎的幸福我欣然接受了这些事物 彷佛他们是最受欢迎的数字像是高跟鞋 乳房 唱歌 画作不要误会我了愚蠢的乐观主义是真的存在的让人忽略一切最基本的问题而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是一个自我保护的盾 也是一种病态的现象那把刀子又逼近了我的喉咙我差点又打开了那个开关但是当好的时光来临时我没有像在小巷里跟敌人打斗一样把它赶走我让它们拥抱我 让我沉浸于中我欢迎着他们的归来我曾经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自己很是丑陋但是我现在喜欢我所看到的近乎帅气是的 稍微有些口子和不平的坑一些疤痕 硬块和皱纹但总的来说 还不算太差近乎帅气至少比某些电影明星的样貌要好些彷佛是婴儿的臀瓣最后我发现真正地为别人思考是无意间的比如说最近 像是今天早上当我离开的时候 我看见我妻子躺在床上虽然只看到她头的形状她的被子拉的很高 所以只能看到她的头的形状谨记几百年以来的生命和死亡还有正在死去的 还有金字塔莫扎特死了 但是他的音乐仍然流传至今杂菜在生长 地球在转动赌金揭示牌在等着我我看到我妻子的头的形状她很平静我为她的人生感到疼痛就那么静静地躺在被子下我亲吻了她的额头走下楼梯离开了家坐进我非凡的车 系上了安全带开始倒车感受着延伸到指尖的温暖脚踩着油门我再次进入了这个世界驱车下山经过那些房子它们要么人满为患 要么空荡荡的然后我看到了那个邮差 按了下喇叭他朝我挥了挥手
漂亮男孩 (2018)6.22018 / 美国 / 剧情 / 菲力斯·范·古宁根 / 史蒂夫·卡瑞尔 提莫西·查拉梅
这部电影适合全家人去看,因为你看完之后你会觉得特别好看,你也会让你的孩子彻底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的危害多大,它不仅仅会坏掉,你还会坏掉你全家搞得你家破人亡,这就是毒品的危害,管怎么样?
我觉得禁毒是肯定是一定要进行到底的,因为毒品的危害实在是太可怕了,他可以把一个本来品学兼优的男生给毁掉了!
甜茶确实够漂亮,但是演起吸毒症患者完全没说服力,笑起来一副乖乖仔优质少年的模样,和女生亲热也透着十足的不来电和尴尬。吸毒者疗愈过程整体非常没看点,史蒂夫卡瑞尔的演技把甜茶秒成渣渣。
这个叙事并没有什么对比性就只是乱而已,我也不太喜欢导演对于轻重的处理,大篇幅描绘父亲的努力、沉重与反思,隐晦地描绘儿子在成长中所遭受的痛苦(要不是盯着甜茶的戏份看都能略过去),所以就只是为了讲述父爱如山?我翻了翻背景,儿子的成瘾并非偶然性的,如果淡化成因的话,只能说反省的还不够。甜茶好有灵气,支撑我看完的就只剩他了,毕竟拍的是真挺差的。
故事挺没意思,插叙闪回的手法在技术层面上,让电影起死回生一些,不交代的剧情转折剪辑也很有特点味道,两种手法让电影不那么平庸,可故事终究没有价值,败坏了这些味道。剧情开始还好,随后进行无谓的表面刻画,闪回只是渲染父子关系,情绪饱满的都要溢出来了,父子真的情深,故事却彻底坍塌。整部电影最后只剩下,一个操碎了心的父亲形象,以及一个在戒毒与复吸之间徘徊堕落的模糊的少年身影,能感受到双方的痛苦与无奈,但也仅此而已了。
就体现了父爱,,老父亲的漂亮男孩,长大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吸毒了,老父亲为了帮他想尽一切办法,花钱费心,而儿子呢越吸越猛,反复地戒毒和复吸,最终耗尽了老父亲的耐心,老父亲选择放弃选择离开疏远,结果儿子大量注射毒品后居然奇迹的活下来了。老父亲演的很好,内心戏情感戏都很到位,痛苦无助和包容都养出来了,甜茶吧也算是可以了,一个瘾君子该有的样子算是出来了吧,其他没什么可说的,主要是剧本太平,拍的太淡了,好无聊。
电影开头的碎片化剪辑让我一度以为这片子走的是风格化路线,事实上也不是,蛮古怪的。禁毒电影,核心在家庭关系,可以看到一丝丝父子关系里的纠结,但剧本却过多得把关系里美好成分放大,纠结的地方一闪而过,对比nic的毒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割裂。我们只看到了吸毒的后果和伤害,对比那些美好,是不是吸毒的人就一定自作自受呢,要不是甜茶来演nic,让这个角色实在美丽得恨不起来,这部电影的普通受众也许会愈加受不了这个逻辑,那不如就看看禁毒纪录片不是更有效果吗。
劇本真的一般,穿插式的手法也有點太刻意。只是茶的演技真的又上升到另一個層次,high了之後的眼神演得太真實。
本来期待父子关系展现一点twist,结果是爱的供养。
加一星给甜茶表演 每一次都惊艳 他的舒服当中的年少轻狂和颓废邪气多少人想学都学不来 非线性叙事感觉用的不是很好 有点支离破碎 但每一次拉回主线的时候父子间的羁绊 传递不了的爱 最后转化成的巨大悲伤 都要增加一点点 看这样的片子太伤了 同样讲吸毒 梦之安魂曲只是灰暗压抑 这里有亲情有爱有自我毁灭 这才是真正的伤痛所在 男孩还是那男孩 美丽无瑕的过去却不再了
构图太精妙,情感爆发的desperation也刻画得完美无瑕。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与Nic共情吗?我想答案是Nobody
【YVR-que】两星半。TIFF被同学和老师说恶评如潮后还觉得夸张,实际上虽不如此也差不多了。配乐是刻意煽情的,插叙是胡乱的,所谓“漂亮”男孩是堆砌的。唯一的亮点和坚持的理由是Carell尽职尽责,但再怎样也挽救不了故事在本来就简单的基础上被回忆打散而成为烂泥一滩,而本可以出彩的男孩,真的黯然很多,被抢戏就算了(同场的戏被碾压),让人出戏真的是…他今年必然被LukasHedges碾压,男孩别哭和本回来了都是同一纬度上的人物发展,但后者明显更出色的完成任务
电影非常不会讲故事,只能把它当作父子俩人回忆的拼贴。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借音乐推动情绪,但每一次音乐奏起都刻意无比。甜茶这个人物欠缺说服力,跟其他角色缺乏火花。倒是Steve Carell成了整个电影最“漂亮”的人,他演的父亲,眼神里时时刻刻闪着动人的光。
这电影最后也没给自己留个结论,观众看着更加不明就里觉得毫无意义。如果是放在“无条件支持吸毒者的家人吗最后终于也明白了自己有选择放弃的权利”就还好,最后弯一拐还是回到“我爱你所以我无法放弃你”。这一大家子最让人信服的反而是寥寥几个场景刻画的后妈。再加上大段画外音跳到画面出场之前的糟乱剪辑和突兀滥用的配乐,另外想对导演说:beautiful boy是回忆的beautiful boy不代表你非要找Timothée来演OK?对Timothée本人:drug addict真不是顶个面色苍白的妆容手上画几个洞然后挤两滴眼泪就是动人的,看这戏的面对这些场景除了感叹你柔弱无助的美貌有多少人会把你真正幻想成吸毒患者?
我不想放弃你的,是你先放弃你自己的。父亲的演技好到扎心...
四颗星都给甜茶的颜值。连我妈都被俘获了。
史蒂夫卡瑞尔这几年的转型真成功,他已经成为可以胜任各种角色的演员了,而且,还更有型了。
Nic内心有一个洞 那里缺少阳光温暖与爱 在别人看来他一点都不缺少的这些东西。他只想回家 那个他从小长大的地方 但那里却不再是他的家 他像个浮萍。而这所有的原因 只因他热爱所有的一切 他活得太过仔细 他珍惜每一个与父亲相处的瞬间 他牢记每一个幸福的时刻 而这些记忆却最终在之后的现实岁月中变得扭曲之后又痛击了他长大之后日渐脆弱的心。他想要救赎自己。不得不说甜茶的演技真的好 把那种阴郁、失控中又带着仅剩一丝的自控 近乎癫狂又带着最后一丝隐忍 扎到你流血又无比美艳的beautiful boy的感觉诠释的淋漓尽致。Nic开车离开的不只是家 是他心里仅存的那点过去的美好和幸福 而他正一边怀念着那份美好又恰好离那种美好越来越远 于是他再次迷失自己 那个好不容易糊住了一点的洞 一下子比之前撕的更大。
布道片,不喜欢
很枯燥。感觉情节不连续,太碎,中间动不动省略一些,不把话说明白,让人去猜,看得糊里糊涂,动不动还来点回忆,更糊涂了。最后半小时倒是不错有股积极向上的健味
the most beautiful boy
过于白描让本来就沉重的主题更加dull and frustrating. Very hard to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