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题材的电影不外乎有出国留学,继承家业,自己创业等等内容,总会让我感叹,为什么自己的青春这么平凡,不是轰轰烈烈的。
看之前也做好了准备,会不会很脑残,我会不会睡着。
但是故事内容并不老套,不会按套路出牌。
演员阵容除了孔垂楠和于文文,没有认识的。
符号的妈妈是一个亮点呐,哈哈,太搞笑了。
主演里面觉得演技尴尬的就是李晚了,总觉得没入戏,还有她和刘达那条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或许有些人就是有那样的感情经历吧。
自己体会比较深刻的还是林一木,自己的经历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爱而不得的校园恋爱。
总之虽然称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电影,作为日常娱乐消遣是不错的选择,不狗血,不脑残,颜值高,有青春气息,孔垂楠这么多年了,还是很帅啊。
作为已经毕业一年的人来说,,回忆满满,原来我们被很多电影骗了,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平凡的。
刘达、林一木和符号是高中死党,随着高考结束和象征人生转折的二十岁的到来,来自生活、爱情以至事业的种种挑战随之而来。
站在“太不友好”的成人世界的门口,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男孩以“错了又怎样”的勇敢态度坚定做自己,在不断的跑偏、出糗和纠错中度过了难忘的二十岁。
三个愣小子可以在复读誓师大会上“口出狂言”大闹会场,却也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电竞场上找到担起养家责任的事业起点。
面对为之脸热心跳的“梦中女神”,他们或耍帅失败或临阵而“怂”,爱情初体验有些缺憾但又绝对难忘。
在平淡日常中发掘“小确幸”式的欢乐;并不正襟危坐地伤春悲秋,而是喊出“荒唐过、冲动过依然无悔的张扬”
这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
我过得是个虚假的青春。
青春如同一碗汤,酸甜苦辣包容万象,而这部电影给我太过不真实了,三人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骄子,而不是普通人。
三人中有一个打游戏厉害的,尤其让人无语,自己家本来就是单亲家庭,而且自己也不是学习不好,就算是要给家里省钱可也不能是以这种方式。
作为初男性喜剧来看的话,还是有些小精彩的,有人说三观不正,我只能说这些人的青春期太伟光正了。
本片很明显是以男性视角来诠释20岁左右的青春嘛,但我觉得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男女都一样,谁没对学长学姐有过莫名的好感?
谁没沉迷过游戏幻想打职业电竞?
谁没个富二代的同学在你身边灯红酒绿?
谁没个你不喜欢却喜欢你的妹子哥们?
谁没见过和老师勾搭有猫腻的同学?
谁没有过异性间乱七八糟的非分之想?
我个人认为电影中的种种桥段是很写实的,至少我感同身受,与其说电影三观不正,倒不如好好讨论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是肿么了?!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你还在认为这个年龄就该圣洁纯真只读书学习那就真的太旧社会了,现在的年轻人学习以外就是K歌恋爱喝酒游戏,当然也有这些什么都不沾不碰的,但往往被认为是不合群的。
所以,时代在变化,校园的概念也该更新一下了,然后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是。
不然20岁成年了又怎样,还不是依旧慌张一样迷茫。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部电影确实有不可逃避的问题,片头毫无意义、片尾刻意煽情,可以理解青春片都想在结局或主题上立个flag来做升华,但是无头无尾的电影让人看着还是有点难受,即便中间部分集中了不少精彩故事。
我觉得吧,相比韩版《二十》来说,这部电影不足之处确实很多,光是男主女主男配女配的颜值就拉开了一大截差距,但本片唯一可圈可点之处就在于接地气吧,毕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帅哥靓妹,基本上都是猥琐发育还有一点点浪。
上映当天刚好是二十岁生日想到这么有缘的电影就买票支持一下看完心情很复杂迈入二十岁的第一天有人告诉我二十岁会是这种样子我可蟹蟹他👏👏多的一星给结尾脑洞打架其余部分妥妥一(零)星还没过完二十岁也许没发言权但我觉得首先奇怪在于现如今现实中大部分人六岁正常入学十二年正常教育,高考完刚好十八岁,二十岁根本不是高考前后,而是已经迈入了大学了一年两年看着就根本没有代入感抛开这一点再看内容,我就想知道遇到一个这样的保安队长,遇到一个这样的明星,喜欢上一个女孩刚好当老师小三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青春片拍的不应该是少数例子,而应该让大多数有共鸣就算要拍这些少数人的故事,也别拿硬凑的笑点,不通的逻辑,强行的抒情来凑剧情安安静静的讲一个故事行不行?
电影所展现本质上与结尾所说的堕胎车祸没有任何区别。
一个人二十岁,会有喜欢的女孩,她很平凡但不狗血。
会有玩的好的兄弟,他讲义气但不是傻子。
更会有应有的焦虑,大二大三是学校与社会的分界岭,会有对未来规划的思考与迷茫而不仅是酒精爱情。
就业,考研,出国,开始选择自己的路。
但也有很多人可能一时热血会努力一阵,但也会发现躺在寝室手机刷一天会更舒服。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也会舒服.狗头)二十岁跟十八岁的热血青春是不一样的生活已经开始逼着我们成长了。
我不希望我的二十岁成为电影中的那个样子,我会觉得那很可怕也很痛心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慌张,谁的青春不青涩,谁的青春不像这般美好又羞涩。
谁的青春不恋爱,谁的恋爱不失恋,反反复复,失去得到,都是青春的经历。
哭过,笑过,傻过,才叫青春,才叫二十岁!
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轰轰烈烈,这种细水长流的情节,才能让人感到感动,一切都是清淡又美好的。
看过以后,不禁想到自己的青春,忍不住去刷几个韩剧了。
当然也有欠妥不考究的情节,全当插曲看就好啦。
讲述的是三个踏入二十岁男生面对全新的人生、爱情、友情所经历的成长故事。
三个男孩三种家庭三种行为方式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影片为每个人的行为基调找到最原始的出处——每个人的行为是有动机的,而每个人的人生却充满巨大未知。
刘达、林一木和符号是高中死党,随着高考结束和象征人生转折的二十岁的到来,来自生活、爱情以至事业的种种挑战随之而来。
毕业典礼是一场狂欢,但身披红花考上大学的学生与胸戴白花落榜复读的学生就必须打一架才能从此各走各路;而大学里,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学生表演是一场狂欢,而表演仰卧起坐则成了对抗;逼着儿子学习然后各种财力物力支持是一个老爸的狂欢,但富二代找了个替身最后却要和替身争宠无疑是另一场关于父爱的对抗;打游戏是狂欢,打游戏比赛则是对抗……
林一凡是三人中最平凡的一个,但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
对暗恋学姐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想谈一场恋爱的人生大事就变成了维护暗恋校花学姐的名誉战争, 暗恋的女生最后因为和老师的恋情曝光,也退学离开了
富二代刘达跟小演员“因戏生情”则成为他二十岁的大事,楼下的嘶喊,雨中的等待,浴缸里的温存, 可惜,两个有不同追求的人,哪怕再相爱,终究还是会渐行渐远
因而技术宅符号的爱情相对而言更寻常一些 ,为了电竞梦想拼命打游戏,但最后还是没能赶上比赛
初尝爱情之果的美好、女神般的完美学姐、通宵打游戏的激情,暗恋、初恋、懵懂、疯狂、冲动、犯错、思考、选择……就是我们共同的二十岁状态。
看多了所谓的"青春"电影,什么车祸、绝症、堕胎、自杀……让人心悸、心惊,甚至恍惚中都忘了自己的青春,当年是什么颜色了。
直到看到由刘畅执导,于文文、屈楚萧、孔垂楠、叶子诚等主演的青春喜剧电影《二十岁》,才发现,曾经那虽有迷茫,却会不顾一切的过往回忆,就这么带着些许的酸楚和痛感,如此清晰的又复刻在脑海。
《二十岁》是一部很别致的影片,故事讲述了三个将满二十岁的大男生刘达、林一木和符号的成长经历。
众所周知,二十岁,正是人生之中的第一个分水岭,随着高考的结束,有的人会顺利升入大学,有的人可能要开始复读,更有的人,也许就此告别求学生涯,或进入职高,或直接走向社会。
二十岁,不仅仅是年龄上的成熟,更是社会角色的蜕变。
因此,电影《二十岁》也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更是几位大男孩在成长中,用稚嫩的双眼看世界,用柔弱的躯体适应新的生存的故事。
影片为我们聚焦了几位男生女生,也确实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千千万万成长中的一代的身影,毕竟他们都是有着代表性、符号化存在意义的。
比如,有点叛逆,总为爱疯狂的富二代刘达;比如,深陷电竞梦想不能自拔的符号;比如,看似木讷实则聪明的清纯学弟林一木等等。
二十岁,是他们的成年礼,也是考验他们之间的友情、他们各自的爱情的关键时刻。
影片相当写实的为我们展现了这群男孩的生活与态度,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甚至,还有他们的"破处"之旅等等,带着许多的戏谑与喜感,与之前很多贩卖旧情怀的"有套路"青春片相比,《二十岁》似乎自带反骨。
《二十岁》顾名思义,那是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谁都曾有过二十岁,当我们如今再回望自己的二十岁之时,总能发现,任谁的二十岁,都有着无限的律动,都有着喷薄的热情,以及如影随形的慌乱与彷徨。
因此,当片中的三个大男孩,在楼顶上大声"吵吵",让楼下的过客以为他们是要跳楼的时候,岂不知,那是他们在放逐于自己的未来天空。
因此,在《二十岁》的片尾,当他们互相问到"有没有想揍的人?
"之后,奋力向前方跑去揍自己的时候,我们便知道,青春就是一个发现自我,接受自我的过程。
我们总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
话虽如此,其实在现实社会中,代代人之间,还是有歧视链的:一代人看不起下一代人,觉得后来者不够稳重、不够踏实、难以托付,但事实却在不断的验证着,未来的新一代,总有他们的担当,总能闪耀着无比的自信与坚强,总有上一代人所无法企及的能力与热量。
在看《二十岁》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片中的年轻人们,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看似不计后果,但这也正是他们能够挣脱一切束缚,开启更加自由的未来的原因,不用担心他们,他们自会在跌跌撞撞中,变得更加洒脱,变得无比坚强。
海报中的文案是"青春无畏",但电影表述的,其实是"无为"。
可能乱七八糟,可能是个泥潭,想的都没实现,做的全都白瞎,可青春,还是挺好的,尽管会犯错,但有足够的时间走回去。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慌张,谁的青春不青涩,谁的青春不像这般美好又羞涩。
谁的青春不恋爱,谁的恋爱不失恋,反反复复,失去得到,都是青春的经历。
哭过,笑过,傻过,才叫青春,才叫二十岁!
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轰轰烈烈,这种细水长流的情节,才能让人感到感动,一切都是清淡又美好的。
看过以后,不禁想到自己的青春,忍不住去刷几个韩剧了。
当然也有欠妥不考究的情节,全当插曲看就好啦。
周末走出了家,看了一场没有原本没有任何期待的电影《二十岁》。
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往往不抱期望事情,最终都会接触绚烂的果实。
比如在青春片无路可走的时候,《二十岁》却打开了我对青春片的另一种定义。
这种感觉给我的就像去年的《前任3》一样,俗套但不俗气,总是能在荧幕中一个个人中找到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
巧合的是这部剧的女主也是于文文,但她却不再是需要用整个青春守候孟云的林佳,而是二十岁的谢海依,美女校花,风云学姐,电影里的一幕幕又让人无限感慨,二十岁的林佳应该也是这般青春正好,只是她的身边不是穷小子孟云,而是一个想去甚远的林一木。
每次看到眼镜框和蘑菇头的林一木都会不自觉的和绅士多金的孟云做一番对比,结果是完败,林一木太普通,甚至会让我觉得,如果林佳刚开始选择的不是孟云而是林一木,那是不是连分手的体面,也不会那么痛彻心扉。
因为普通的人太多,没有人想去围观自己平淡无奇的爱情。
感谢点映会在下午,出电影院,天黑的正好可以消化电影,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诠释青春爱情的刘达,最开始喊出“不”字的符号,一个个都在诠释着“青春”诠释着“热血”,但本该是电影的旁白君的林一木,一个平凡到让人忽视的人,却在脑海中记得最深。
林一木这个角色后劲太大了。
平淡的让人无法遗忘,“我是林一木,没有什么特长”,是不是就像大学时期的你我,开学第一堂课永不缺席的自我介绍,是不是有很多人绞尽脑汁在想“我该怎么介绍自己”“特长?
腿特长算吗”每每这个环节,于是即使在大家过去的十几年里就这么没心没肺的挺到了大学,也得找一套说辞,证明自己才华横溢,或者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唱歌”、“跳舞”、“画画”成了这一环节的宠儿,当然谁也不会去追究你是否真的会这些才艺。
而带着厚重眼镜的林一木,呆呆告诉我们“我没有什么特长”,电影看到那会不自觉想为他鼓个掌,说出了我们多年的心声。
平凡有那么的独特。
或许对林一木来说,生活是平的,在画好的圆圈里兜兜转转才是正确轨迹,可是怎么办,当人生的数字从“1”变成“2”的时候,总是有一些躁动的因子在和自己叫嚣,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来迎合这个热血的时代,于是开始一个宅男追求女神之路。
内向少言的林一木,在篮球场公开放话自己可以“一分钟500个仰卧起坐”、在公共课堂上被老师叫上台给几百同学当教学模板、不会喝酒的林一木,第一次为接过别人送给女生的酒杯,一杯接着一杯。
很莽撞,却又很真实,甚至仍不住让人拍手叫到“好样的”这才是青春该有的冲动。
当林一木站上讲桌大声要求删除视频放狠话的时候,我的鸡皮疙瘩瞬间起来,并且哭了,第一次为青春电影男主角痛哭,那一刻的林一木就像是一个骑士,用尽所有守护这自己的公主,大多数的平凡,极少数的勇敢,突然那时似乎才明白,那才是青春啊。
是跟随内心,打破以往自己而来的勇敢,去做一件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并一直勇敢的做下去。
这才配叫做热血的青春,才是我们被藏在记忆深处缅怀的青春。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青春片不是我的青春,但是市场上还是每年推出大量的“青春片”来标榜我们青春过,热血过。
这种市场的错位奇妙,青春是在压抑后的反抗,叛逆才是青春的象征,似乎这成了青春片的核心和标配,而大多数的我们从“压抑中”走过来的人,并没有这么疯狂的叛逆。
但是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我们青春有过疯狂,而这种疯狂更像林一木这种,为了友情或者为了爱情,去尝试做一些自己都觉得疯狂的举动。
偶尔的出界那才叫做青春的疯狂,持续的出界,那是走进了人生的误区。
回家迫不及待查了相关影片相关内容,得知导演是《最好的我们》的导演,突然一切疑惑都迎刃而解,也为自己看电影前的轻视而感到羞愧。
导演一直用平凡而真实的人物来折射着二十岁很多问题和疑惑。
而林一木这和个最“真实”的“电影人”,用平凡表达着电影,用自己的道理,说尽了青春的真谛。
或者说,是叶子诚这个角色太有灵性,将这个平凡的林一木,演的如此真实。
我太爱林一木了,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强大的内心,用自己的道理顺应着世俗却有对抗着世俗。
越长大我们越来越不甘平凡,却越来越趋于平凡,有人说的很好,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向平凡妥协的过程。
终究我们没有成为小时候那个想象的自己,而是归于社会的大流中,做着平凡的自己。
但我希望能活成林一木一样,平凡但不平庸。
屈楚萧“我可以”这三个字我已经说累了嘤嘤嘤嘤嘤😍😍😍
害!看的不知道是什么,略有一点油腻呀!
不知道拍的什么
呃呃 整体挺烂的 但是有些地方又挺好的
咳咳咳,三星全给那啥,尺度还挺大😁
我真的搞不懂这3.7分是怎么打出来的,明明就是一部荷尔蒙爆棚的青春多肉剧,文戏台词也写浪漫温情,我是为了看屈楚萧找来看的,结果居然那么人家是有演技的。所以你们那么喜欢的究竟是些什么片子呢?
冲着屈楚萧去的
我浪费了生命中的30分钟……
没那么不堪。
20岁就是撩妹,打游戏,不做别的吗
一部平凡的青春片
包括本片导演也是网剧《最好的我们》的导演刘畅在内,都没想到自己的电影生涯里有这么一个尴尬点吧?和《奇葩朵朵》《脱单告急》一样把一些蒸蒸日上的新锐演员们纷纷拉回低谷。又乱又尴尬,连《最好》里的配角们集体客串也救不了场。
不就是沙雕青春片吗 例如skins
“我的青春没有堕胎和车祸”,真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台词。自己东拼西凑七零八落的故事、跳楼泡妞打架辍学当小三的情节,你丫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还TM不如车祸呢
为大萧而来
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笑话不了就会变成脾气。
屈楚萧真的好欲哇(˶‾᷄ ⁻̫ ‾᷅˵)
多么可爱的三个男孩啊,被拍的这么猥琐油腻。很好的选角,但故事和执行都太不用心了。我们的二十岁真不这样。
长安,你变了!你的魅主子还在姽婳城等你
还可以吧,感觉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