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上的缺陷非常明显,故事拖沓、空洞,试图用打斗填充,可惜打斗场面也让人看着麻木。
人物基本上没有醒目的地方,郑宇成有一点点,他扮演的奴隶黎率倒是很像《无极》里的昆仑,不只是因为他们都是英俊而了得的奴隶,更因为他们都是这两部无聊的电影里唯一的亮点。
《武士》总之就是一部比《无极》好点、比《墨攻》差点的三星电影。
如果说电影里还有精彩的场面,那就是最后一个镜头。
安圣基要启航回国,他把郑宇成的枪头插在船上,他的身后是土城、章子怡和她的不幸的子民,他的前面是大海茫茫。
我觉得这个镜头留白的效果比故事本身精彩得多,而且满腹乡愁的音乐也适时响起:如果太阳像母亲在呼唤,她在焦急期盼,亲人的气息在风中悄然弥漫。
如果月亮像父亲在微笑,指引家的方向,那是你的心归处……电影的最后,老弱妇孺齐上阵,汉族蒙古族朝鲜族互相杀红了眼的时候我忍不住惊呼: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看的电影,已经不记得看这部电影的动机,但肯定不是因为中方演员,呃…不能说坏话这部电影完全实景拍摄,韩方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对我胃口,就是一群糙汉子穿着破褂子每天在沙堆里摸爬滚打,险象环生,脏的连五官都模糊的那种。
“长工”郑雨盛在主人口头撕毁奴籍后仍旧坚持拖着主人尸体一路前行,随着时间推移尸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剧中也没被忽略,虽不能说合理,但还是细心的。
本就是一帮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大使还挂掉的落魄使团,朝鲜将军却在遇见大明公主后试图赢回局面,真是色字头上一把刀,连当时才二十出头、离奔三还有些距离的我都想抽他个大嘴刮子。
就这样,任性傲娇不知死活的朝将军拉着明公主踏上自以为的逆袭之路,路上又遇到一帮被打劫的大明子民,公主深感重任,死活要一起带着,队伍瞬间集齐老弱病残孕……指着逆袭却得罪了蒙古将军,最后被围堵在了破城里,随后上演一出大明子民和朝鲜使团联手抗击蒙古大军的戏码,这里不得不表扬韩方,每一个打斗场面都可圈可点,从演员表情到兵器交缠的瞬间,镜头给得即唯美又森严。
大结局我忘了,只记得最后响起了刘沁的心归何处,而自这部电影后我就被安圣基这大叔圈了。
电影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
电影带给人的启示是:很奇怪的现象是韩国人用中国(香港)的技术拍中国人的特色文化(武侠)居然非常受韩国人欢迎。
从《飞天舞》到《武士》,我们看不出它比一部中等水平的港产武侠片有何突出之处。
可就是这样的二流制作,愣是打破了韩国票房一个又一个记录。
静下心来一想:真正打动韩国人的是那些所谓精彩武打镜头、大场面、“好莱坞明星”章子怡,还是其他的什么?
其实这几年韩国电影的卖座之作(例如《朋友》)并非盲从好莱坞式的大片,而是立足于本土化、民族化的作品。
即使武侠,也因为韩国文化根源在中国,那里面有高丽民族的血液在流淌。
由此联想到中国人用好莱坞的技术来拍大片行不?
一百多年前就有个识时务的魏源在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安好像是最先觉醒的人,姑且勿论他是否曲线救国。
事实上,几年前大陆的冯小宁就在做。
张艺谋现在也在做。
问题的症结其实并不在此,而是中国人是否能拍出中国特色。
好莱坞在向世界灌输唯美国独尊的大国民思想。
如果我们仍然在闭门造车、夜郎自大,那么,到头来只能用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来为中国电影总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2001年第22届韩国青龙电影奖,安圣基获得最佳男配角奖项,金炯求获得最佳摄影奖项,郑雨盛获得年度人气演员奖项,《武士》获得最佳影片提名,金成洙获得最佳导演提名。
2002年第3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金贤获得最佳剪辑奖项,黄宝荣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项,金成洙获得最佳导演提名,郑雨盛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朴政学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电影共获得十项提名。
2001年第46届亚太影展,《武士》金贤获得最佳剪辑奖项,章子怡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1年第2届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奖,金炯求获得最佳摄影奖项。
2001年第3届加拿大国际奇幻电影节,《武士》获得最佳亚洲电影提名。
2001年韩国Cine21电影杂志,金炯求凭借《春逝》获得年度最佳摄影师。
电影全球票房收获1411.3万美元。
“都是因为你死了这么多武士”,好想那一枪刺中公主,一切都验证了红颜祸水这句话。
当一个英雄爱上一个女人,注定的悲剧。
最后,大海上的一艘小船,摇摇晃晃,一个人,当回家变得那么遥远,变成一种奢侈,还有什么比“心归何处”形容得更贴切。。。
充满了暴力镜头的《武士》一片原为200多分钟,为了在中国上映,被迫删改为150多分钟。
平心而论,这部影片虽然长则长矣,却节奏明朗而不显拖沓缓慢——影片中几乎一半的时段是打斗戏,有马战也有步战,有箭雨也有刀光,有单打独斗也有群殴,有攻城拔寨也有丛林追逐,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故事发生在中国明朝初年,由于误会,高丽使团被明皇朱元璋流放大漠,遭遇了被元兵掠来的芙蓉公主,风吹起的她的面纱,高丽将军惊艳于这个“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女子时,便做出了“救出她”的决定。
从此便揭开了一幅幅交织着情与爱,善与恶,勇敢与胆怯,温情与冷酷的人性图。
男主角之一的高丽奴隶,或许我们直至影片结束也记不住他的名字,但却会被他十足的男人味吸引。
他有着狮子般的眼睛,在他身上,我们会懂得什么是男人的坚毅、倔强、忠诚,我们也会读出他铁性中的柔情与痴心,品味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凄美,也便会明白“武士”的真正意蕴。
许多人喜欢章子怡的清纯,但芙蓉公主却是傲慢乖戾但又敏感脆弱的。
为了保护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深爱她的两个男人都死在她的脚下,其中包括她也深深爱着的高丽奴隶。
本是掷向她的长矛被他甘心情愿地挡住,他倒地的一霎,她是怎样地心痛啊!
她那除了倨傲再无其他表情的脸也终于流下了爱情的眼泪,只是这爱情却太过凄艳了。
高丽武士与元兵的次次交锋展示了幅幅美丽的人性图。
母子之情,对家乡眷恋之情,让我们相信:爱可以让胆怯的人勇敢,让冷酷的心灵温情,让误会化解,让仇恨冰释,让人们团结,让人性绽放出最华美的光彩。
影片结束时,武士们个个死得壮烈,这是个悲剧,这又不是个悲剧,武士们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完成了他们的心愿。
黄沙大漠,柔情与血腥的交织。
灯光亮起时,我还来不及擦干脸上的泪痕,身上所带的纸巾已早已用完了。
或许在都市生活太久,心早已麻木;或许看了太多的爱情故事,早已腻味,但这部韩国影片用血腥的柔情大大赚了一笔我的眼泪,让我久久回味。
顺便说一句本小姐超喜欢饰演片中奴隶李帅的郑宇盛!!!
事隔20年再看这部电影,依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情节有些不合理之处,但是在视觉效果上很难想象是20年前的电影,在片尾的人性升华处也相对合理,给人带来感动。
中国老汉的一句“高丽人和我们长得很像,我们是兄弟”也说明当时中韩关系的友好。
豆瓣6.6的评分确实给低了,我猜测兴许是很多人不喜欢章子怡在里面略显生硬的表演吧!
不能用现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部20年前的电影,要是我能再打分,至少给到7点5分以上。
这部片子,比欧美的战争片更加紧凑和真实,没有煽情,没有夸张,没有浪漫,最可贵的是,中间的男人们话都不多,不像其他片子中的男人,总是像话痨一样,说个没完。
是男人,就应该多做事,少说话,别说起话来就像个单田芳大爷没完没了。
故事的起因是高丽使团被明军埋伏流放为背景的。
一开始便塑造了崔政刚毅(tie)猛(zhi)男的形象,随后遭到小股元兵的袭击,使官死亡、国书不在,崔政认为任务失败,决定回国。
并在途中使用严刑峻法处罚偷食的属下,导致一人身亡。
逆我者亡随后遇到公主,许多人认为崔政和黎帅是因为喜欢公主。
但实际上是公主向崔政求救,给了他一块姨妈巾,激发了崔政无限的想象。
姨妈血而黎率则是用副使给他的遗物换取了长枪,斩杀对副使尸体吐痰的人,结果花式装逼,光速被捕。
被蓝不花看中,而公主以为是救她。
呦呦呦,这小伙子我喜欢第二天崔政决定埋伏蓝不花夺下公主,手下包括副官都反对,而陈昱因为喜欢黎率而赞同,结果所有人又都同意行动。
(表明陈昱更得军心)
但是她都把苏菲给我了
后入战斗中黎率追到公主,打倒了蓝不花,展现了非凡的武艺和武德。
在公主中的心目嫣然成为了一个神秘的大英雄。
崔政迎接公主时,公主没过多搭理,反而更关心黎率。
【崔政心里不平衡了,当初是谁给他姨妈巾的?
】公主随后要求黎率做保镖,结果黎率不答应,被胖揍一顿后,崔政表示要杀,被公主阻拦,崔政很愤怒,给他划了一剑。
结果——瞧瞧公主那心疼的小眼神。
居然把我的小哥哥的脸搞花了随后蓝不花带兵追上来,崔政说要以驾车为诱饵,拒绝副官驾车的请求,委派忠义骑的小年轻去送死【众人不服】。
随后黎率要求加入,崔政表示很高兴,去(死)吧。
临别的时候公主又送了黎率她的姨妈巾做为信物绑在了枪上。
(此时崔政心中一万个草泥马)
沃日!?
什么情况?
蓝不花识破了计谋,派了几个兵去给黎率送人头,让黎率升级。
而崔政这边,因为崔政对公主百依百顺,又不想等黎率。
所有人包括副官都不听话了,没人听他的了,搞的很是尴尬。
卧槽?
然后升了级的黎率回来了,公主就急切的看枪上的姨妈巾,结果没有看到,在一边愁眉苦脸。
待黎率过来把姨妈巾从裤裆里掏还给公主,结果被一旁妒火中烧的崔政夺过来扔到了地上。
呵呵这就体现了一个对女神百依百顺,救她百次,奋不顾身并且得罪别人也要帮女神的直男老好人,和一个偶尔救你一下,爱搭不理的高冷男神。
女生对这俩者的差别待遇。
随后公主提出要抬,崔政说好的,被和尚骂“蠢货!
”,但崔政还坚持要抬。
随后元兵赶上来,崔政为保护公主探探路,被射个半死。
而黎率救被绑架的公主,耍了一招转体360度飞枪,帅气的救下了公主,然后想问问公主被撩到没有,结果被换来了1耳光。
黎率生气的逮着公主手说,不要任性。
其中黎率还拆了公主的凳子。
老子可是男神最后结局就是为保护公主而被射个半死的崔政不但遭到了手下背叛,连都公主没去照顾他。
他自己一个人流浪了,都没人留他。
(好惨呐)不过后来又与大部队遇到了,公主赶快给他台阶下,让他回来。
你们根本不在乎我是否存在结果到了小土城,蓝不花让人来劝降,大侠黎率二话不说上来就砍死了一个,陈昱也为了他的好基友射了死另外一个。
晚上陈昱表示关键时刻还是要靠钢铁小直男崔政指挥,被拒。
果不其然,第二天直接险些全军覆没。
当晚丹生被射死,男神黎率生气的表示要砍下公主的头挂城门上。
PS【当初是他二话不说杀劝降的使者的】这时我们的钢铁直男老好人,依然站在公主这边,骂众人是懦夫,又指责黎率。
可她关心过你吗结果黎率跟钢铁直男讲哲学,众生平等,男女平等,还挑衅。
叛逆第二天受不了别人的指责的公主无奈的走出去了,高冷男神黎率跟了一段时间后又拉住她的手说你不要出去了(反复无常)。
于是钢铁直男(崔政)赶快跑出来解围。
最后钢铁直男被干翻,副官为救他嗝屁了,男神被俘。
蓝不花要收服男神,可惜这句话用错了对象,只有崔政才是他们不在乎的。
陈昱在乎、公主在乎,你在乎
那你放手吗最后大战之后,就剩陈昱一个人带着男神的遗物回乡去了。
可怜的崔政将军从来都没人在乎他。
“只有经历过长途跋涉的人,才看的到归乡的慢慢长路”很早就听说《武士》很不错,可是一直没有机会看,还是昨天朋友聚会上听到那首片尾曲,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他在英国的时候,经常听这首歌,每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想哭,都想到回家的感觉~~~我突然有很想看这部大片的冲动,整整近3个小时,感受了惨烈中的柔情。
情是成为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一条主线,如果没有感情那整个故事将没有那么跌宕起伏,那样让人觉得心里潮潮的。
吕松和将军对公主的感情最为明显。
吕松和将军都是刚烈的猛将,他们都曾为了公主而冲突,最后也都为了公主而献出生命,吕松从开始就对公主很有感情,他的死到是还情有可缘,可是将军几次不理智的举动,使得他决战之时那句“战死杀场是我的梦想”打了折扣,但是或许这正是导演的安排,因为为爱而死的人才是爱的最彻底的。
忠义骑对明朝百姓的情意,也成为故事的另外一个感人之处,翻译官照顾孩子,小伙子为产妇偷水而被元军射死,等等。
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很重感情。
“归乡”这个主题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于是导演安排了陈立这个角色,他理智,胸怀宽广,最终实现其他同伴不能完成的遗愿,回到高丽。
当公主问陈立“这样的小船不能经历大海”,他说,“那也要回去”,于是就有了我开篇写的那句话。
没能看完 兴致越看越低
想到它的复制品那么好看,不忍心打低分了。
只有经历过长途跋涉的人,才看得到归乡的慢慢长路。
郑宇成太帅!血腥到我有点头皮发麻
奴隶武士应该是豫让转世 有血溅美人图的味道
当年的五道口电影院,和现在已经不同了吧
2001/我看的版本剪的太滥了……/7.6
150多分钟的时长足够演员塑造人物,不管是傲慢的公主、自尊的将军、忠心的奴隶还是铁血的副将或是胆小的翻译,一众群像是丰满而立体的。剧情设置本身充满了紧张感,多次战斗的描述因层次分明而富有质感,服务了人物的塑造。选取较多大漠戈壁等空旷场景,为电影中始终萦绕的悲壮和苍凉氛围添色。
9年前看的時候哭了
1.能不能给公主系条腰带?汉服全程披散着,成何体统?丑陋难看。2.明军是天下第一废物吗?从头到尾没出现过,要么就是被元军斩杀,要么就是放弃国土。3.两个男主都死了,超级差评。但将军很美貌,我额外加一颗星。这电影槽点太多,情节比较枯燥。主题没有意义。
太多牵强的逻辑
以前看过,再看一遍,像重新看了一遍感觉。片中郑雨盛很出彩,与朱镇模,安圣基,章子怡共同构成演技担当。只不过,编剧要再给力些就好了。
可惜韩国电影走上了意淫的路子,这样的好片子现在回顾起来真是难得。
冷兵器历史动作片,招式不错,简单明了。就是血腥还不够。
郑宇成的枪使得太帅!太帅!
很喜欢,有帅哥美女
我貌似把朱镇模和郑雨盛的角色记反了。真的挺纳闷为什么韩国导演就是喜欢把100分钟的电影拍成120分钟,120分钟的电影拍成150分钟。
国际章的演技没啥可看的,只有看一看郑宇成的胸口。
拍的啥玩意,垃圾!
朱元璋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