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作为日本的受害者,和中国人民有着同样的民族仇恨,虽然不了解详细的历史,但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感情是一样的,对待侵略者的态度是一样的。
看点:1.主演演技全部在线,侵略者也把侵略者演艺的不错,战斗场面真实残酷;2.大刀批鬼子的镜头颇有李云龙的样子;3.对于民族感情的渲染也颇有感染力,冰冷残酷的战斗穿插着透着乐观积极的插科打诨,严肃不失幽默。
八分,最近比较喜欢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一律略过,可能是源于共同的民族仇恨。
与国产抗日片不同,本片的设计还是有些新意的。
单单是结尾的反转就是以往我们熟悉的抗战电影不同。
毕竟这在历史上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导演操作起来容易的多吧。
以往国产的抗战影片通常规模较大,历史记载清晰,且受到苏联影片的影响深远,统统的伟大、光荣、正确,一贯到底。
没毛病,当然也没什么新意。
本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演技,不得不佩服柳海真,有他的片子通常都值得一看。
故事中规中矩,导演的功力也是可以的。
美中不足,过于英雄主义的表现降低了战斗的真实性,虽然还达不到我们抗日神剧的“高度”,但也是让军迷们看得目瞪口呆,所以也就注定了本片的上限不会太高。
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同样是拍战斗场面,国产的影片怎么就达不到韩国的高度呢。
印象中拍的质量最好的也就是《集结号》了,尴尬的是,也是用的是韩国的团队。
这一点,还是希望国内的同仁们多多努力吧,别把钱都花在流量明星上,多多提高自身的技术才是硬道理。
否则你就只配拍文艺片了。
最后一点:结尾处从骨灰袋里拿出国旗的设计实在太经典了。
比起血染国旗的设计更让人振聋发聩。
必须给个大大的赞。
我打6.5分,值得一看,有亮点,演技一流。
《凤梧洞战斗》虽然投资和题材都不如《暗杀》壮观,但《杀人者记忆法》《七天》导演元新渊还是一板一眼去认真拍摄。
全片同多数韩国抗战片类似,节奏流畅,人物鲜明,粗鲁、火爆、悲壮俱全,除了目睹独立军痛杀鬼子真心解气,刘海镇、崔岷植等老戏骨表演也如虎添翼。
以1920年在中国吉林省凤梧洞,联合独立军摧毁日军第19师团,取得巨大胜利的“凤梧洞战斗”这一历史事件为原型拍抗战片。
三屯子村两队意外交汇,后安山援救独立资金联络人逃逸,高丽岭石冢近距离诱敌,以及凤梧洞山谷最后决战,穿插构成全片故事主线,敌我双方交替战事激烈,暗中彰显烈士的人性壮举。
刘海镇饰演的抗日黄队长,粗鲁、豪爽、勇敢,枪法很烂,但刀法绝伦,动辄就轮着大刀去砍鬼子,看着蛮热血沸腾。
而他的某位战友,曾经当过山贼,一门心思拿了抗日资金和枪支去占山为王,同样没把抗日英雄写成脸谱化英雄。
相比一开始就屠杀没死的老虎的日本凶残军官,日军少年俘虏由纪夫则像《南京!
南京!
》中泉英雄那样极浓的厌战情绪的可怜人。
抗日队伍没有虐待他,而是打算让他见证他的同胞是如何凶残,侵略者如何被消灭。
而他被解救后,直接对长官反驳高呼日本才是劣等民族,并曾中刀救下韩国人,足见编导没彻底妖魔化所有的日本侵略者。
前面有日军屠村的血腥镜头,连老人和孕妇都不放过,但残忍镜头尺度也在接受范围,为后面游击队袭击取胜,痛击日军做了情绪上铺垫。
而且编导巧妙把战斗地点设计在山峦起伏和树林密布,通过场景切换与地势陡峭,让游击队在流窜战斗更有看头。
游击队居然有人掏出重机枪横扫鬼子,还有在悬崖跑酷躲避日军枪扫,CG特效与惊险细节都精致,钱花到刀刃上。
美中不足在北村一夫、池内博之演的日本军官有些傻气,光逞匹夫之勇,耍狠耍酷乱杀无辜,却没有战术调度思维,只能杀几个独立军小人物,等着被漫山遍野的后援大军过来剿灭。
日本军官被砍成重伤而倒地,刘海镇此时不赶紧杀掉这个恶贯满盈的日本老鬼子,先说大道理,然后等对方偷袭秒杀,都没技术含量,在细节转折上,《凤梧洞》还是有一些缺陷。
结尾处老影帝崔岷植气场十足的客串明显是有意为之,他同众人抛洒骨灰,居然从骨灰袋里拿出国旗,比起吴京在《战狼2》手臂戴国旗的设计,更细腻彰显了“马革裹尸”典故,为流血牺牲的壮士做了哀痛悼念,燃爆的民族爱国主义让人震耳发聩。
有喜欢这类片子的影迷,绝对不容错过!
韩国的这部抗日片,总体打了3颗星:1颗星在演技,2颗星在拍摄,3颗星在抗日精神。
刘海镇这个万年配角,演技是值得肯定的, 赵宇正这个万年反派,这次演出了逗比小跟班的感觉,平常都是扑克脸,难得搞笑一次,狗焕就不说了,演技还在成长阶段,学着内敛的扑克脸可以万金油也算聪明。
反派选了两位帅气的绳纹颜,也是挺讽刺的,韩国的大饼脸都是正义,日本的高颜值都是邪恶....拍摄团队挺花功夫的,选景很巧妙,把战斗地点的山峦起伏和树林密布,呈现的活灵活现。
济州岛的风景也顺手展露无遗。
果然是拍过那部“弓”的导演,晓得场景切换对于战斗表现的重要性,如果是一味的平原,一味的山区就会低端太多了。
战争特效不用说了,这点的确把钱花到点子上了,血腥程度也控制在观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拍摄是打满分的。
但是!
缺点太明显了,浮夸的表演、简单的剧本、神乎其神的锁血....且不谈抡大刀跟抡棍子似的的刘海镇,以及山坡跑酷无限躲避子弹的狗焕!
咱们谈谈那群乱七八糟的日本军队:日本当初侵略朝鲜,不光是武器,更多的是合理的部队编制,以及军事化训练,而这些在这边电影里被抹去了,就是一窝蜂的追击,一窝蜂的上山,一窝蜂的逃跑...关键是胖了十斤的池内博之,在另一部电影败于“叶问”之后,竟然变成了好大喜功的傻瓜废物,探子都跟进到窝边了,编剧强行放过一马,美其名钓大鱼,试问30人的窝还算小鱼吗?
到底是演的蠢,还是编的蠢?
但是总体抗日情节很好,我们中华民族也曾是受害者,但革命先烈们也坚强勇敢的反抗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民族大义层面,韩国和中国是一个立场的,无畏勇敢地打倒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热爱祖国!
里面有句台词比较记忆犹新“全国八道的人聚集一堂,拿个地蛋逗趣呢”(这个场景真是五味杂陈啊...)
本文来源: 2009-10-09 09:15:59 延边日报 凤梧洞战斗是1920年6月4日至7日在三屯子、后安山、高丽岭、凤梧洞等地进行的延边朝鲜族反日部队在东北境内与日本正规军进行的第一次较大战斗。
洪范图率领的独立军与间岛国民会军联合后,于1920年5月27日与崔明录领导的军务都督府,将各武装部队进行整编,成立北路督军府,崔明禄任督军府长,安武为副官、洪范图任北路第一军司令官。
督军府本部设在原都督府所在地凤梧洞(今属图们市石岘镇)。
(个人注:间岛为曾经满洲国及今韩国语境中一个地理概念,指今天中国领土内一个区域,描述为“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大约在我国延吉地区,中国官方从未使用过该概念。
韩民间有微弱领土诉求,官方无表态) 1920年6月4日,活跃在凤梧洞、安山村、杰满洞一带的新民团部分队伍渡过图们江到朝鲜江阳洞袭击日军宪兵哨所后,迅速返回三屯子(今图们市月晴乡间坪)。
在三屯子反日部队与赶来的日军隔江交战。
驻朝鲜南阳的日军中尉新美闻讯,立即率领19名日军宪兵、警察渡过图们江绕道到三屯子后山,向三屯子射击。
反日部队迅速撤离。
新美率领宪警追击反日部队。
另外,驻朝鲜日军罗南第十九师团司令部得到新美中尉报告后,妄图借此一举“扫荡”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反日武装部队,便命令第七三联队安川少佐组织“越江追击大队”,渡江“讨伐”反日部队。
“越江追击队”于6月6日夜渡图们江,7日凌晨到达五户屯(今后安山)。
日军“越江追击队”途中先后在五户屯、高丽村等地,与反日部队遭遇,经过相互交战后继续追击反日部队,向凤梧洞进击。
此时,在凤梧洞的洪范图和崔明禄得知日军进犯凤梧洞的消息后,先把村里的老百姓疏散到安全地方,并在凤梧洞上村南洞一带设伏。
当时聚集在凤梧洞的反日部队共有300余名。
伏击战由洪范图担任总指挥,并把部队分成四个中队,占领东、西、北制高点,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埋伏。
到中午时分,日军的主力部队进入反日部队的埋伏圈。
洪范图发出进攻的信号,埋伏在西山和东山两侧的反日部队向日军猛烈射击。
刹时间,日军人仰马翻,伤亡惨重。
战斗持续3个多小时,日军虽然拼命抵抗,但最终无法挽回败局。
下午4点30分,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倾盆大雨。
日军趁机向琵琶洞方向逃窜。
在此次战斗中,反日部队消灭了日军近百名。
战斗以反日部队胜利告终。
个别场景还可以,演技吧一分,剧情一分,韩国人总是摆脱不了一种叙事手法,就是罗列n多个小人物,你一言我一语,或者主人公自言自语自问自答的透露一些信息补充给到观众,问题在于太琐碎,看多了,烦!
1.所有的粘上一丁点儿边的军事题材的电影,但凡有点儿战术排兵布阵,就值得三分以上。
本片一如既往的,场景奇怪,日本兵少说一个小队吧,有战马,大白天半山坡还可以翻滚的半山坡,怎么可能追不上靠腿跑路的独立团。
半山坡的场景就和苏格兰的庄园一样,基本上没有高低起伏,连个丘陵的山头都看不到,一群复制粘贴的日本兵追着十来个独立团老人家,一个都消灭不了,简直了。。。
2.日本兵并不比无头脑的好嘛,半夜人家都知道不追了,怎么会在大白天倾斜度30以内骑着战马的视野宽阔的地方浪费兵力和精力驱赶着十几个兵,一个打不中,那些个兵也没有什么穿插迂回掩护什么的,就是直线跑,也追不上,呵呵。
3.按照真实的故事版本,是因为不好改编基本比较闷才这样拍的吗,真实的战斗是和现在的俄乌一样闷所以拍成这样?
关于大韩独立运动的现实主义抗日战争片,而且日本大腕亲自出演,饰演侵略者也算是写实,没有过分黑化,也佩服日方演员肯参与此类电影拍摄,进而说明日本社会对这样的个人行为比较容忍,虽然有些右翼会蹦出来,北村他们也可以无视吧。
整个战术可能有些夸张些,但是在于我方熟知地理,而且还派了俘虏做内应,来对战兵强马壮武器现金但是来到别人家的日军。
长河孤身引敌人不断追击,最后腿炸断了,命悬一线。
但是在山穷水尽时,突然柳暗又花明,看到各个团队如神兵天降从山上居高临下,瞄准射击时,瞬时热血沸腾!
日本学生兵的介入与表现,拔高了反战主义旗帜。
1910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后,国破山河在,一直到1945年开始了苦逼的抗日之路,朝鲜半岛已经没有喘息余地,只能到中国来进行革命活动。
不论是上海韩国临时政府,还是金日成在朝鲜与吉林地区抗日,都与中国紧密相关。
上海新天地附近,一直能看到韩国人排队参观《韩国临时政府》遗址。
最近也是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电影《金刚川》也要公映,四野的战斗力强悍的朝鲜族师就派往朝鲜,成为主力来对抗美军。
这个又是一个悲壮的战争故事。
其实正式抗美援朝之前,好多朝鲜族组成部队已经开始进驻朝鲜,后来再编入我军。
朝鲜与中国不论文化上的一脉相承,还是地理上的唇亡齿寒,邻里相依,故事也讲继续延续。
韩国的抗日神剧也就那么回事啊,除了镜头,画面,节奏,比我们好了10倍之外。
别的也就那样啊虽然是根据历史改编,看看这故事情节基本没啥故事...30多朝鲜人围着俩山头把100多日本人玩的团团转。
还别说小日本也真的蠢人家指哪你打哪,还有那个日本的小队长讽刺的真好。
最装B 的是他,最先跑的也是他,可把我笑死啦。
韩国的历史主旋律,历史事件考据有限,部分论文可以查到,但没有电影中那般夸张。
因此暂且归为神剧,其实个人感觉只有3颗星,但我感觉人家拍东西总归是有态度的,一是韩影的人物自身表现的都是活生生的感觉,尤其是“农民怎样变成独立军”的那段论证想法也非常直白,让战俘好好活下去告诉后人的观点也是很正;二是至少把神剧拍出来是“真的神”的感觉,深山的狙击战、枪战,土堆里挖出来的机枪,(就是步兵炮轰游击队那段实在是太假了,照那样炸的话肯定都阵亡了)各种运镜加上衔接非常娴熟,让观众看得爽,服化道也是非常认真,而不是靠秀智商下限,所以神剧在“怎么神”上还是有区别的……希望国内拍神剧的导演也能有点认真的态度,拍神剧,至少也要参考一下人家的神剧是怎么拍的。
首先想说的是,有可能是出于个人偏爱,当结尾处“崔珉植”老师惊喜亮相的时候,兴奋的心实在没有Hold住真性情的嗓子,独自观影的人也能激动欢呼到飞起;其次想说的是,韩国电影有时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快速将观者的情绪带入到想要营造的氛围中,并且这一次的带入后还看到了比较写意的画面设计;再次想说的是,虽然讲述的是朝鲜抗日战争的故事,但是情节的开合并没有给予观者情绪上太多的共鸣感,而且人物小情怀的东西有些过多,虽然或许这样的表达更真实更贴近人性的正常角度,但是习惯民族大义的思维还是无法接受过多的小格局的儿女情长;最后想说的是,动态镜头的运镜绝对是高手级的,层次丰富技术娴熟大师水准,给影片加分不少,总体来说能看但不是非常特别的好看。
QJ
战斗场面马马虎虎,剧情也有点散,整体马马虎虎
抗日神片,娱乐性挺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现实没赢过,剧中没输过
剧情也就那样了,好在摄影很赞,不少战斗场面的运动长镜头气势逼人,加一星
韩国人也学坏了,拍这种扯淡的神片,就差用手榴弹打飞机了
还是不错的了
只要有主角光环,再多的炮弹都打不过一把大刀
抗日神剧
前期展示日军的残暴也掩盖不了这是个抗日神剧的事实,战斗场面让我想起在真三国无双割草的日子
韩国人的抗日神剧,要照这么打,31年都可以登陆日本了。而且我感觉韩国人是把东北地区当做自己家一样,部分台词有点想法。
某些地方有点神剧的感觉。整体还可以。日本狙击手居然不优先打拿枪的,打个拿刀跑的,被干掉不怨。
哥饰演的壮河,真的也深得我心。看到他受伤🤕,我都心疼。他们的愿望简单到,就是到南方温暖的地方,过以捕鱼为生的平静生活。唉😭太惨了,如果只是一场梦就好了。还好最后援军来了,要不也太惨烈了。最后那一幕,仿佛开启了魔戒远征。知识点: 图们江 中朝交界 越江追击 朝鲜3.1暴动 青山里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多一星是给演员的演技
韩国抗日奇侠……们
故事挺普通的(可能中国电视剧看到过挺多了),户外山景挺不错。有点血腥的地方,如虐杀村民,大刀砍鬼子,但是这又不是动作片的展现,动作戏并不突出。主要就是一个小队一直跑,吸引日本的追击队到凤梧洞这个地方。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韩国抗日神剧
韩国电影堕落至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