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蜜和男人四十都看過,再加上親密,似乎岸西很喜歡表達苦澀的感情,無論甜蜜蜜裡因為時間地點不對而兜轉的愛情,男人四十裡中年教師的掙扎,和親密的婚外戀。
比較之下,覺得林嘉欣還是在男人四十裡演得最好,那種荳蔻年華的情懷,神態舉止也拿捏得很好,演得恰如其分。
但在親密裡,林嘉欣對於飾演第三者就顯得沒那麼手到拿來了,尤其是第一幕,她坐在車裡,跟情人在一起,卻因為心裡的苦澀不安而顯得很無奈,那張往車外看的臉,憂鬱卻顯得不太自然,有一點做作的感覺。
如果她每天都跟情人一起,應該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而不會刻意地把悲傷寫在臉上吧,這太引人注目了。
如果我是她身邊的同事,大抵會忍不住問問她為何心事重重,愁眉深鎖了。
也許是導演故意要希望製造的唯美的效果,但在我看來似乎不怎麼成功。
鄭伊健的戲份相對來說應該比較少,這部戲是從林嘉欣的角度去描述她心裡的掙扎和不安的。
個人覺得他在第一幕裡表現得最好,有激動有矜持。
其中一個畫面是他下了車,站在外面看著河、背對著坐在車裡的林嘉欣,很真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知道這位演員的真實背景,有點覺得他演不出一個已有妻兒的男人背著家庭的包袱的那種應有的穩重和滄桑。
不知道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會不會有一個疑問,就是他們的婚外情到底發展到甚麼地步?
戲中很清楚地描述林嘉欣對鄭伊健的款款深情,但卻不多見鄭伊健的明確態度,也許他們只不過是處於一種曖昧的狀態?
又或者,二人就止於情感的交流?
電影沒有很完整直接地交代二人的感情交流,但這樣感覺卻更接近現實,讓電影變得讓人回味。
故事故意用了倒敘的手法,也讓人看完以後會把錄影帶倒過來想著事情的發展經過,是比較特別的表達方式。
其中一句對白說得很對:「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有盤數要計的。
」乍聽是市井的味道,從女主角口中說出,就帶有很無奈的感覺,但這句話確實是不容否定的。
鄭伊健和他的妻子兩個人在一起,以及他和林嘉欣兩個人在一起,都得計一盤數,林嘉欣願意計下去,是鄭伊健不想糾纏於兩個算盤了。
又,球叔(駱應均)的一句「放左工一條心番屋企」,聽起來是故意安排的對男主角的提醒,也是對各位觀眾表達的一種價值觀吧。
原本婚姻是可以這般簡單的。
這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这是一部别扭的电影,所以在电影中场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先离场了,嘴里不忘了叨叨着要求退票.我想说这样的电影只能怪它太美,贯穿始终的如抹茶般的色调,女主角的衣服颜色实在漂亮,适合她也适合这部电影.可能别扭的电影就只适合给别扭的人看吧.就像剧中的两个人,别扭的跟自己的感觉过不去,男主角的压抑,女主角的不知所措.这部电影的观众一定也喜欢花样年华这样的电影,而这样的电影需要配合优美的情节优美的音乐和耐看的美女,绝对不要那种第一眼美女,要向嘉欣这样的淡然亲切.在美术指导上导演还是眼光比较准确的,也符合剧情.电影分了几个小片段来讲述,每个段落看似平凡却透露了两人间微妙的变化,当然有些交代比较清楚,有些就比较晦涩了,似乎心理的状态需要观众要给予一些自己的想象进去才好,林嘉欣的表演很好,像个小白领的样子,但郑伊健似乎不适合这种文艺强调的电影,这么细腻一片子把他这么个如此粗糙的人放在里面顿时逊色不少.最后回忆几个喜欢的片段,嘉欣在去看病时看到她为情失眠的样子真让人跟着心痛,还有就是当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小秘密互相微微笑的那份甜蜜.无论他们是相爱了与否,那份甜蜜还是有过的.但像抹茶一般淡淡的,清爽的,干净的,美丽的......
同一个办公室,面对温儒尔雅的男上司,初来乍到的青涩女生会不会情愫暗生,喜欢上男上司呢?
我想,阿佩是很难回答自己心中的这个问题。
对于顶头上司汤少,她沉默寡言,却又把一丝游离的眼神环绕着这个中年儒雅的男子,久而久之,那种暧昧的情愫一发而不可收拾。
何况,因为工作的缘故,阿佩和老于世故的的球叔、沉默寡言的松仔、八卦贪玩的珠珠一道每日乘坐汤少的车子上下班,一天八小时拥挤在一个屋檐下之外,上下班的路程又拥挤在一个狭小逼仄的空间里,朝夕相闻,偶尔鬓角相磨,岂不能在青涩的女生心里投下了一丝的涟漪,荡漾成一个男子的身影,在心中晃晃悠悠,磨也磨不去。
由此,相思成了灾,刻骨铭心之余,却又不声不响的脉脉窥伺,这人世间最难理解和了解的情感,总是如此的折磨灼人。
其实,故事本身并不值得多少期待,倒是那一程的车途,在暗黄的路灯下,透过车窗玻璃看两个人的表情,倒是值得几许玩味了。
阿佩如此的腼腆,和八卦得一惊一乍的珠珠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沉默寡言的松仔又和老于世故的球叔呈现另外一个对比,可见多少玩味其中。
叽叽喳喳的珠珠八卦之后,便是众人持久的沉默,于是车子穿隧道,绕山路,一程又一程,车上的人逐渐少了,最后就剩下了阿佩和汤少。
汤少心里怎么想?
阿佩不知道,可阿佩似乎能够感应了那一丝脉脉温情。
在汤少醉倒的副驾上,阿佩看着路上滑轮的少年,缓缓的对着汤少诉说她梦境里的那些往事,偶尔也有汤少的身影掠过,那些逐渐沉底的情愫又被一丝一丝的勾起来,在暗黄的路灯下,在酡醉的汤少面前,阿佩诉说着,浅水微澜一般,便有一丝的水晕逐渐的荡开,化作涟漪,化作银钩挂萝帐,犹如一杯迷醉的酒,浓得化不开了。
可惜,一连串的手机铃声,忽然就打破了这沉寂,就好像平静的水面忽然就投入了一块石头,喷的一声,幻想破灭,现实迫近。
故事讲得可真另类呀,从现在往回走,似乎人生一切的遗憾随着时光的倒流,就能一步一步的走回来了。
可真的这样吗?谁又能说得清楚,于是,八个倒叙的场景,八个故事的桥段,一连串的串起了阿佩的遗憾。
原来忽然就能明白,人生咋能没遗憾呢?
没有遗憾,岂不太不完美了。
所以,无论是台风里等待汤少的阿佩,看着呼啸而过的车辆被淋得落落汤汤,还是两个人因大楼失火在楼顶上的对话,一切都昭示了暧昧的发生,遗憾的不能避免了。
忽然明白,汤少很害怕,于是把镜头拉到故事的开头,当车里只剩下了汤少和阿佩时,汤少让阿佩自动离职,并向她推荐到另外一家更好的公司,阿佩坚决不从命,由此两人破裂,一段并未表露的情感夭折于成家男人的暗暗害怕了。
汤少有自知之明,自己有家有室,岂能又承担得起一个女生对自己的垂垂爱慕之情?
所以那一切的一切,他心知肚明却又装聋作哑,但一切似乎要爆发的时候,他害怕于将来的无法收拾的局面,所以壮士断腕,让阿佩离去。
可就算阿佩走了,汤少就果真忘记一干二净吗?
或许吧,谁说不可能,世界上还有比时光更好的疗伤机器吗?
时光走远,伤痕平复,留下了只是淡淡的遗憾和忧伤而已。
看夕阳西下里,玩味了几许的惆怅来,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惆怅和哀伤却也不是能够割舍的情调。
这人世间的情呀,爱呀,可真烦恼的很,犹可谓之“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的惆怅。
林嘉欣的阿佩可真好,有大家闺秀的淑静,又有妙龄女子的青涩,渐而忽闪而过的路灯里却又透出了一丝女性的温蕴和伤感来。
我爱极了她那忽明忽暗的忽闪的蕴育,在不动声色当中就将一个女子的情感隐忍的潜伏在心里,不说话,一个眼神就慢慢的表露出来,一瞥之余的惊艳让人顿有惊鸿一瞥之感,可真正的好来,无法言说。
其实电影还真的不怎样,可就是喜欢看林嘉欣,看她坐在车里不说话,看她的自言自语,看她女孩如水一般的情怀,看她脉脉不得语的浓情解春风。
香港影坛自从老一辈林青霞、郑裕玲、刘嘉玲、张曼玉、杨紫琼等逐渐淡出影坛,而梅艳芳、肥肥等却又香消玉殒,李嘉欣、周慧敏却又一入侯门深似海,张柏芝、阿娇等中生代等陷于艳照门之泥沼难以自拔,实在很难找出一个能够扛起香港电影女性代表的旗帜性人物来,勉强一点的说,我倒认为林嘉欣愈发出落得气质逼人。
虽然她算不得什么玉女掌门人,确实典型的耐看型,愈看愈觉得美丽非凡的那一类女性了。
出生在温哥华的林嘉欣出道时参演了天王级人物张国荣先生的遗作《异度空间》而崭露头角,后来又与天王级的歌王张学友在《男人四十》里大有本色的精彩表现而逐渐脱颖而出,成为香港进来不多的实力派女性演员之一。
成名之后戏路逐渐拓宽,在黑帮片《阿嫂》里饰演黑帮老大的遗孀,与技术流郑丹瑞、方中信等互相抗衡,在爱情惊悚片《安娜与安娜》里与大陆阳光型男陆毅大飙对手戏,在动作犯罪类型的《绑架》里和另外以为天后级人物刘若英则惺惺相惜,在同性恋爱情题材片《花吃了那女孩》里又给人另类的表演,接着暧昧爱情新作《亲密》里和曾今的帅哥《郑伊健》情愫暗生,让人垂怜叹息。
所以,就算不喜欢《亲密》也所谓,只要有林嘉欣,就好。
说个并非题外话的话:本片导演是岸西,这个女子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电影《甜蜜蜜》知道的人可不少,岸西就是本片的编剧。
她非导演见长,而已写男女情感,著小资文艺化生活状态才是最好的,本片是她的第一部影片。
眉目里似哭不似哭,还祈求甚么说不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市中开始蔓延起暧昧的情绪。
谈恋爱或许太过于牵扯精力,开头惊心动魄,结尾拖泥带水,末了两人还可能背负着老死不相往来的代价,想起最初那些甜蜜不禁唏嘘。
然而发生一点暧昧,不多不少的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眉眼之间一个来回,一丝心动,就已足够当做沉闷办公室里茶余饭后的消遣。
如果你没有尝过暧昧的滋味,《亲密》或许不够让你找到认同。
岸西自编自导的这一出戏,铁了心要表达那恰好的节奏,你看不到《甜蜜蜜》里面黎明和张曼玉最后在街头相遇的往事如烟,也看不到《男人四十》里面张学友和林嘉欣师生之恋的积蓄爆发然后归于平淡。
于是你只能看到郑伊健游移在似即若离之间,林嘉欣望不穿那暧昧的眼。
香港很少有这种文艺小品似的电影。
观众见惯了都市武侠,也见惯了警匪追踪,偶尔有邓丽欣和方力申这对影坛拍档,上演一出出青年男女炽热爱情。
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汤少和阿佩这样的男女,有一点矜持,加一点内敛,不似球叔那般开始觉得生活有危机感便战战兢兢,也不似珠珠和小松般年轻气盛便无所顾忌。
他们仿佛永远都在轨道之中安安静静的行进着,然而又似乎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想要一步一步的踏上那天台打开门看到些什么。
因此当影片追溯到一年前,当汤少和阿佩因为大楼失火而打开了那道天台的门,故事才缓慢绵长的开始了。
你的温柔怎可以捕捉,越来越近却从不接触。
或许阿佩一早就开始了这段暧昧的旅程。
一年前空调坏了,汤少觉得热,阿佩便贴心的从自己的随身听中拿下电池,只为了让汤少用小电扇可吹风。
或许那一刻阿佩的态度就早已不同。
接着两人在天台上,阿佩见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真正的汤少,那次大火到底如何或许都忘掉,记得的可能只是当时那个脱去上司外衣的,更为贴近的人。
当阿佩提出辞职,汤少的态度跟一年后有了怎样的不同,时间怎么样划过皮肤,可能只有自己最清楚。
陪著你天天在兜圈,那缠绕怎么可算短。
影片开始却是一年后,岸西刻意的让时间逆行,让一切自然而然的暗涌都变成了逆行。
那一步一步的路走到今天,什么也都变得不同。
物是人非让一切推理都没了意义,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自己竟是这样开始,如今却又这样结束。
暧昧最怕回头,回头也都是不堪回首。
一年后的球叔还是那个球叔,可是一年后的阿佩和汤少却不是当时的阿佩和汤少,一年后的珠珠和小松,更不是当时的珠珠和小松。
五个人,三条线,同时坐在一部车内,这样的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怎么能不发生故事?
越是这样的场合,对话越是显得重要,人物没有了多余的动作,全靠对话来推动着,长长的一段路,一个一个的下车,最后剩下阿佩和汤少,面临着最后的抉择。
还能怎么抉择呢。
汤少看着跟珠珠赌气下了车的小松,好像十年前的自己。
尚没有结婚生子,喜欢上一个有男朋友的女孩,她正打着电话对男朋友讲自己的事,真是惹人心烦。
索性下车简直不想再与她相处,也不想知道她在自己下车后看见一场车祸有多担心自己。
汤少看着生活有点乏味的球叔,好像十年后的自己。
生活把自己磨砺的好像一块光滑的石头,做什么都没了激情。
偶尔偷偷买马,可能还会无聊的陪客户打高尔夫球。
一想到之后数年都如此度过,尚可当下还能尝试一场暧昧之时,换一段温暖和关心。
然而小松和珠珠可能就此结束,多年之后自己还是要变作球叔。
当暧昧超过了界限,在变作亲密之前,汤少还是将这场戏码撤下了自己生活的舞台。
茶没有喝光早变酸。
这一年兜兜转转,什么也都经历过。
一起用闭路电视看到球叔偷偷买马,一起看到珠珠和小松在应酬结束后打闹。
阿佩也知道了汤少不喜欢打高尔夫,甚至在台风天跑到码头等他。
等不到人,车又抛锚,然而这都不够绝望,真正绝望的是看到他的车,擦身而过,飞驰而去。
阿佩跟珠珠在西餐厅吃饭,珠珠讲内幕八卦,流露出她与小聪的私交,而阿佩听内幕八卦,却只在意汤少会不会有问题。
然而担心还没算够,便亲眼见证他一家的幸福与亲密。
珠珠与小松没好气,暧昧逐渐消退。
载阿佩的司机来找阿佩吃饭,又是一个狭窄的空间,车内变作电梯。
司机不懂声色的观察着汤少,想知道是怎么样的人让阿佩动心。
然而汤少和朋友谈论的,却是乏味的世道。
阿佩去看医生。
说是身体有恙,其实是心病还须心药医。
医生多年前与她妈妈的眼神,她可能记得一辈子。
似是浓却仍然很淡。
办公室的暧昧是小朵小朵的花,都只能生长在狭窄的空间。
车内,电梯,格子间,统统容不下恋爱二字绽放于此,便只能这样暧昧着。
一年前是阿佩提起辞职。
一年后换做汤少劝阿佩辞职。
两人犹犹豫豫,谁都不想拿到选择权,一旦主动,暧昧就不再是暧昧。
送来送去,甚至去到海边,逃避到无可逃避,阿佩下车重重的关上铁门。
至此一段暧昧化为灰飞,甚至来不及亲密。
不知道阿佩关上门后,汤少还会不会想起,刚才那个似有若无的拥抱,和将吻未吻的吻。
一切都只是,从来未热恋已相恋。
然而却天早灰蓝,想告别,偏未晚。
xjmanu记于2009-05-30可能这是一部手法略显生涩的电影,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岸西的风格,大量的留白,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正在于此。
场景一:汤少的车上,汤少载球叔、阿珮、珠珠和小松下班。
通过几人间简单的言谈交代了人物的性格和背景。
5个人供职于一家规模不大的贸易公司,汤少是其中的小leader,球叔是老臣子,却没有汤少做得高,珠珠是个典型的小喇叭加十三点女人,小松和她差不多心理年龄,一举一动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毛孩,怕吵好安静,容易意气用事。
虽然和珠珠吵吵闹闹到最后还赌气扬长而去,这两人倒是显得两小无猜相得益彰。
阿珮也和他们年龄相仿,但是她和他们身处两个世界。
球叔下车去调停。
车上留下了汤少和阿珮,一曲客途秋恨,多少默契。
“领带深圳货,一打两百块,脏了就扔,省了干洗。
”短短一句话,再次说明了球叔的处境,年过半百,混得不是特别得志,捡便宜货的同时,还不忘维护自己的尊严,将这种不上不下的中老年男人特有的小圆滑表现得很到位。
blog一段,小松是个感性的小男人,球叔是个年过半百碌碌无为的八卦老男人,进一步深化这两人的性格。
球叔下车一段,注意到阿珮比球叔先开车门准备换到汤少旁边,那是属于她的座位。
影片后面有一段类似情节,阿珮比球叔晚开车门,与此处呼应,说明汤珮两人关系的进展。
此中有深意,绝妙。
“酒后勿驾驶”标牌,与后面呼应。
汤少对红灯视而不见,他想什么出了神?
两人沉默不语,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隧道里在他们前面的那辆绿色敞篷车,一男一女在里面卿卿我我,这个镜头很长,强烈的心理暗示。
聊起女儿学钢琴,无话找话,两人间究竟是尴尬还是太过知己知彼。
同时也说明汤少已是有家室之人。
汤少给阿珮介绍新工作,“我想你好”包含了一切一切。
手机铃声总在最不该响起时响起,有点俗。
场景二:诊所,阿珮找赵医生看病鱼缸一段引出的对话,暗示了赵医生的生活圈子和生活处境都非常不错,不免让人想起不得志的球叔。。。
养猫一段,十多年未见的病人,对对方生活细节记得还那么清楚,若不是时常惦记起,又怎么可能。
阿珮年纪轻轻却血压偏高。
无从得知她为何所困,工作抑或感情?
总之是一个心思细密之人。
(记得最近一次体检我的低压也偏高,险些未达标。
)顺势介绍了阿珮的家庭背景。
原来暧昧也可遗传。
场景三:办公室,电梯,午餐球叔教育珠珠这段,方显老江湖本色。
小松找阿珮吃午饭,阿珮说有约在先,不过他可以加入。
可见阿珮对司机小姜还没有那层意思。
小松也是拾趣之人。
汤少友送来的礼物,一个气球系在篮子上,专门用了一个镜头,与后面呼应。
汤少见到小姜,平静的招呼下内心泛起波澜。
汤少让阿珮和小姜先进,准备和朋友再等一趟。
如果和阿珮只是一般同事,又有何可尴尬和避嫌?
结果四人还是同处一部电梯,周遭的对话,拥挤的空间,午餐时间公司周边的小餐馆一席难求折射出讨生活的艰辛。
司机小姜对阿珮有着私有若无的情绪,但阿珮将朋友的距离维系得很好,此姑娘深得马努赞赏!
场景四:饭店,周末珠珠一如既往体现她十三点女人的本性。
汤少以不让别人以为他在插队为由替阿珮珠珠买单,也是心思细密之人。
他想为喜欢的人付出,哪怕微不足道。
汤少和女儿的对话,体现出他是一位好父亲。
这让阿珮更喜欢他,也更知道这样的喜欢不会有结果。
气球爆了,和前面生儿子礼物上的气球呼应。
所谓夫妻间的感情其实是名存实亡。
场景五:码头,出租车阿珮得知汤少周末要去打高尔夫球,在码头边守候偶遇的机会。
对方看不见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她明白,但她还是要做。
小姜冒雨修车,一来避免车内的尴尬,说明他也是一个老实人。
二来如他所说为了学一门手艺,虽然不是自己的车,拖去修,就少了几天的收成。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轻松。
场景六:汤少车内,5人工作应酬完一起回家和第一幕相似的场景。
唯一的不同是阿珮与汤少两人间的气场比第一场轻松了很多。
这是最佳的尺度,少一分不够,多一分就要开始受伤。
阿珮替微醉的汤少开车时,她的笑容很真很满足。
“我怕你知道,又很想你知道。
”你又何必要说?
“有其他人倒也是好事,要是没有他们,我们可能就没话题了。
”值得体会。
“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有一盘帐要算计。
”阿珮在说他的父母,更是在说自己。
阿珮这番难得的吐露心声,汤少是真的睡着还是在装睡?
其实听没听到,已经不重要了。
场景七:大陆公司会客室 汤少带着阿珮和球叔去谈生意口香糖广告和两人的聊天很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远忽近。
阿珮对汤少的好感慢慢滋长。
闭路电视里看到球叔在赌马,每个人在幽闭的空间中都无处遁形,再次点题。
球叔走进来,两人相视一笑,无穷默契。
场景八:着火,公司天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一年前的阿珮,打扮一下子青涩了很多,但始终是那个阿珮。
汤少讲起他买了很多的保险,中年男人的生活压力让他没有一点安全感。
此时汤少和阿珮的关系还比较一般,汤少倾吐那么多或许并不是因为她喜欢阿珮,而只是有倾吐的欲望,而冥冥中他觉得阿珮是值得他信任的人。
天空两只飞鸟盘旋,若即若离。
阿珮自得其乐地哼起了鳟鱼的旋律。
汤少和她的对话并没有将哼唱中断。
阿珮美丽而自我的心境在此淋漓尽致的展现。
马努对此段情节爱极!!
阿珮稍加思量还是把自己应聘保险公司的事情说给了汤少听,也许对上司她是不应该说的,但是她感觉到汤少的不同,知道他值得交心。
“讲一套做一套,人之常情。
”这句稀松平常的人情世故,被阿珮讲出来,变得如此天真纯洁。
汤少马上将她打断,告诉她部门不会裁员。
直觉告诉他不能让阿珮跳槽,尽管他自己都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
天台的这段交流,让他觉得在这样一个狭隘的空间能找到一个彼此懂得的人,是如此的难得。
情愫就从这里开始,电影在鳟鱼的旋律中结束。
比起单纯的开始,纠结的结束;纠结的结束,单纯的开始更让人觉得美好。
岸西带我们体会的是另一种“亲密”。
这种亲密不直接,不裸露,紧扣着“暧昧”二字徐徐展开。
像是无眠的夜晚倚窗而坐的失落的人,忽然闻到一阵飘忽而过的咖啡香气。
这味道充满诱惑又缥缥缈缈的缠绕,似乎不肯散去却又留它不住。
暗香醉人,可失眠的人却不敢在此刻真的享受一杯咖啡,只能静静地坐着,不动声色的体会着,再任这香气在夜色里散去。
如此“亲密”是多么劳神的一件事。
血在体内涌动着,激情在巴望着,心在怦怦跳着,意念在悄悄追随着。。。。。。
可这澎湃的情欲却被理智稳稳的压在了皮囊之下,皮囊之上一切如常。
看似平常的男女双方却神秘的用着某种物理化学的方式在空气中偷偷交流着这隐藏在皮下的秘密。
于是,两个人的秘密变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共同的隐私,距离,倏地一下,近了。
拥有同样私密的情欲,游走于一段比平常更为亲近的心理距离中,“亲密”在暧昧的烟水中荡漾。。。。。。
整个影片层层倒叙,一点点为看官揭开的不是什么惊天的秘密,也不是什么骇俗的情事,不过是一对普通都市男女之间那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暧昧。
非常惊艳的编剧!
平平淡淡的几个生活段落却挑逗得看官不得不往下看。
期望的帆涨得满满的,可始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落幕时,因为有被导演岸西调戏的感觉,心生几分恼怒;但随即就笑了,似乎有些自嘲。
笑着摇摇头自语到:“有点儿意思。。。。。。
”
花儿朵朵 发布于:2009-03-02 10:54 Mtime时光网这是岸西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影片继承了岸西式的缓慢节奏、散落讲述、温情又充满悲伤。
看的出来导演的用心良苦,影片不时穿插着青马大桥上汽车轰鸣而过的情景,两个主人公在车里发生一系列心理变化时,车外走丢的狗,散步的老人,玩滑轮的年轻人,通过这样细小又一闪而过的镜头,突出了这不过是个生活小品,在大都市的一角发生的爱情故事。
或许不是爱情,因为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提过这件事,但是看的人都明白,两个主角汤少和阿佩是心灵相惜的。
我们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不过是一个被生活和工作束缚的生物体,像阿佩和汤少一样,就是这样窄小又破陋的写字楼里,他们一样可以被彼此吸引,这要感谢暧昧。
导演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新颖的地方不是穿插讲述,而是从头至尾的倒叙,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时,我们定格在一年前,暧昧滋生的地方。
在场的很多人为这种倒叙的方式不解,甚至有人看不明白开始和结局,我想导演应该不会在乎这些的,像《海角七号》一样,这电影是拍给有心人看的。
给那些经受过暧昧的洗礼,为情所困,一地伤痕的人看的。
这是一个公司的市场部,市侩又计较的球叔,内向不说话的小聪,时尚又多嘴的珠珠,温柔细心的阿佩,在工作和家庭上都饱受压力的汤少。
出场的人物很少,因为故事很简单,在这样狭小的办公环境里,阿佩和汤少没有理由的被互相吸引了。
一年前,汤少埋怨公司热,没冷气,阿佩贴心的找出小电风扇和电池。
然后公司大厦失火,阿佩和汤少逃上天台,在汤少大堆的抱怨中,表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对未来的惶恐,家庭,太太,女儿,未出生的儿子,公司,业务,每一样东西他都要担心,如果每一样东西都可以保险,有条不紊的继续生活下去,那他会不会就飞似的逃出这个城市去找寻失去的自我?
此时的阿佩不停的安慰着他,两个人在看似一堆废话的对白中,心的距离逐渐拉近了。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明白,要接近一个人的心,有的时候只是那么一刹那,他感觉到你明白他,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当阿佩说准备辞职时,汤少欲言又止,他想要她留下来,又用什么理由呢?
说她在这样一个没有花红没有医疗保险的公司会有前途?
还是说他听到她要走,心里居然荡漾出大片的舍不得?
这就是暧昧滋生的土地,在一个看似绝望的环境里,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人,所以阿佩留下了!
十个月前,阿佩、汤少、球叔一起去见广告商,接待室里球叔惶惶不安,他无时无刻不担心有人在用闭路电视监视他,做过太多亏心事的人就会草木皆兵。
时逢星期三,球叔找了个借口跑到楼梯口去买马。
阿佩无意中触碰了闭路电视的开关,看到球叔偷偷买马的事。
她和汤少相视而笑,这就是暧昧的肥料,他们共有的小秘密和语言,一些只有他们能明白的笑话,一些只有他们懂的话。
汤少抱怨身心疲惫,想彻底休息一下,阿佩建议说周末不去打高尔夫球就不会这么累了,汤少无奈的告诉阿佩,如今的客户都会打高尔夫球。
所有人,也许连汤少的老婆都以为他是喜欢打高尔夫球的,可是这天以后,只有阿佩知道他为什么要学打高尔夫。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连周末都被剥夺的男人,找到了一个可以听他说真心话的红颜知己。
六个月前,整个部门去应酬。
珠珠喝多了,呕吐、神志不清,小聪寸步不离的守护着,关心着,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暧昧。
珠珠是知道小聪喜欢她的,但是她不想拒绝,或者是舍不得拒绝。
因为被人关心着,注视着可以让人更自信也更温暖。
珠珠是典型的城市小姐型,有些自私,有些八卦,又有些娇气。
所以她也不会拒绝小聪。
看着他们两个一个走一个追的情景,阿佩体贴的笑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共鸣,因为她明白小聪。
接下来是她替喝醉的汤少开车,然后对着一个睡着的人大段大段的自白。
这是因为暧昧在心里膨胀成爱之后,有苦难言的委屈,还有暗恋在心里斡旋的温暖。
这是暧昧的并发症,当你有千言万语的话想讲给一个人听,却没有机会和立场的时候,就只能这样趁着他迷醉时对他吐露心声。
如果你试过这样喜欢一个人,你一定会理解的。
三个月前,八号风球。
阿佩独自站在西贡码头等汤少回来,期望夹杂着失望,除了狂风骤雨,弱小孤单的阿佩什么也没等来。
出租车抛锚之后,阿佩一直在尝试拨打汤少的电话,也许她来这里只是为了偷偷看他一眼,不被他看到,也许她希望被他看到,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在最落魄的时候,汤少的车从阿佩身边飞驰而过。
这样的见面方式,一定不是阿佩一直期待的,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她要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擦肩而过。
阿佩绝望的站在雨里,欲哭无泪。
这个片段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阿佩真心的笑过。
她终于认识到暧昧之后带来的难言的苦楚,她与他的心灵亲密,却只是他生活里的过客。
两个月前,阿佩和珠珠在西餐厅吃饭。
珠珠在讲述球叔如何跟厂家拿回扣的时候,无意中说出这件事还有小聪知道,那时候她和小聪的关系也已经很亲密了吧?
而阿佩关心的不是这些,只是会不会连累汤少。
这时候,汤少带着太太女儿出现在餐厅门口,此时的阿佩很尴尬吧?
要做到像朋友一样坦然简单却困难。
如果安慰自己他们本来就是朋友,阿佩的心会痛,她不时的皱下眉头,就说明她不能忍受。
可是距离感确实是有的,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汤少的太太从洗手间走回来,正在自乐自美时,一个气球爆在身后。
这是她看不见的东西,在破裂,在撕扯。
一个月前,汤少的同学和阿佩上次在码头认识的司机同时来找他们两个午饭。
此时的小聪和珠珠也在眼神上有了微妙的变化,珠珠的眼睛里依然是自己,小聪的眼睛里却多了很多询问和不满。
这是暧昧的化学反应正在消退的表现,他们感情的变化像法国菜的配菜一样,很好的映衬了阿佩和汤少的感情。
电影用珠珠和小聪的进展来表现阿佩和汤少的感情进度,却一直在主人公身上着力表现心情变化,也许这就是文艺片和商业片最大的不同吧?
阿佩和汤少四人在电梯里是一段很微妙的描写,同学的自说自话,司机小江不时的斜眼观察,只有阿佩和汤少两个人是不自在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这样,期待与一个人接近,接近的时候又恨不得飞出那个狭小局促的地方。
这是矛盾,也是悲哀。
暧昧是有距离的,突破了这个距离就会失去所有的神秘和美好,这是两个人的默契,也是潜在的规则。
可也是这种默契,迫使两个人不能再走近。
一个星期前,阿佩去找十三年没看过的医生,一个曾经和她妈妈有暧昧的医生。
阿佩说妈妈是因为子女才叫爸爸搬回家住的,医生却若有所思的告诉阿佩,不要这样想,因为谁也不知道你妈妈在想什么。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的暧昧成就了今天依然心灵相通的知己,虽然不会再见面,但是有一个如此懂自己的人又是多么的难得?
所以阿佩问医生,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一样的?
她其实是在寻找一个答案,来解救自己。
可是当她发现这种暧昧无迹可寻的时候,她不得不面对现实,谁也不知道是哪个眼神或者微笑,让我们听到自己心底的碰撞。
在爱与不爱之间的,叫暧昧的东西!
今天,还是这五个人,还是汤少的银色两厢小轿车。
球叔说小聪最近失恋了;小聪拒绝再和珠珠说话;珠珠以为小聪出车祸流露出一种焦虑和担心,现在开来,在影片最开始的这段铺垫,恰恰是导演想说明,一切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汤少给阿佩介绍了新工作,这与一年前的表现截然不同。
阿佩气愤,委屈,却也相对无言。
离开是不舍得,不离开是没完没了的伤害。
阿佩气汤少的懦弱和薄情,她觉得他想打发她走了。
所以阿佩赌气的说,你开了我吧,还能多给我一个月的工资。
暧昧的最后是会这样的,两个人都觉得是时候离开了,却谁也无法狠心先说再见,于是就会把这样的权利推来推去,因为这样才会在心理上被动承认,我们结束了。
又或许,从来没有开始过?
当阿佩赌气要下车的时候,汤少又于心不忍,把她带到海边,他们都知道迟早是要结束的,可是又都在和时间挣扎,多一分是一分。
汤少的电话响起,这个男人始终不是自己的,还是要还给别人的。
听着他对妻子的温存话语,还留恋什么呢?
还是要懂得成全,懂得放手,过自己的生活的。
所以阿佩下车,一路走回去,汤少一路跟着,终于在阿佩决然进入铁闸,把这份暧昧重重的关在门外之后,汤少也走上了回家的路。
至此,影片结束。
一部简单温情又触动人心弦的爱情小品。
林嘉欣的演技比起《爱情呼叫转移2》有了质的飞越。
其实昨晚上在见面会时,我很想提问,问她关于这个角色是怎么把握到这么好的?
那一蹙眉,一个眼神的闪躲,一个体贴的微笑,还有心事重重的若有所思……其实看文艺片不是要用心,光是对着屏幕暗自使劲儿什么也看不进去,更多的是要用感情,重要的是理解。
我不能说这片子值得一看,也不能说它是上乘之作,但是它确实触动到我了,在这样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每天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不同的人,也许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你身边就出现了一个可以和你心有灵犀的知己,这个时侯请你记住,只要暧昧,不要相爱!
片名直译为《幽闭恐惧症》 倒叙的叙事手法,沉闷的100分钟。
无处不在的封闭空间。
整个片子都在讲在幽闭的空间下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亲密 在车上,在电梯里,在餐厅独处,在天台独处, 因为空间封闭,距离缩短,他们之间逐渐变得亲密,甚至暧昧。
阿佩在餐厅尴尬地对汤少说,如果没有旁人在场,他们之间是没什么话题的,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无言以对的沉默充斥在整部电影的每个细节中。
两个人每次独处时,那种凝神屏气的气场,无言以对的沉默,顾左而言他的尴尬,以及拖地无穷无尽长的节奏,欲言又止的焦灼感,都莫名地让人浑身压抑。
彼此似乎想打破这难堪的沉默,却又无力困在原地打转。
(此段是一个豆友的评论,写得很棒!
) 最打动我的是阿佩对着昏睡的汤少的那一些话。
在汤少听不到的情况下,阿佩才能在他面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随着汤少的醒来终结,继续沉默。
也许整部电影就是阿佩的一个漫长又细碎的回忆吧,她的回忆在最快乐的时候,是由于意外而与汤少在天台独处,处于亲密中,回忆也在她哼唱鳟鱼的曲调中结束。
阿佩也得以从这段若有若无的感情中的得到解脱。
岸西交了一份刚好及格的导演处女作。
透明/文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用的是《记忆碎片》的倒叙方式,《落水狗》式的场景设置,《花样年华》式的暧昧基调,电影里没有出现一句“我爱你”,没有出现恋人间的“亲密”画面,可这却是一部爱情电影。
林嘉欣饰演的“阿佩”喜欢上了温文尔雅的上司“汤少”(郑伊健饰演),他们所在公司5人小组,貌似“新新人类”的珠珠,敏感爱哭的松仔,老资格的球叔,晚上下班后都要乘汤少的车回家,电影的一开始,就是5人在车上通过互相“摩擦”来迅速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
当其他三人下车后,车里两个主角开始了“亲密”的内心戏,汤少想让阿佩另谋高就,推荐她去其他公司,而阿佩则认为汤少想摆脱自己,她觉得自己被伤害了,冷言拒绝了汤少并要求他干脆把自己辞退了,于是,两个人在香港深夜的街头“亲密”的冷战起来。
最后阿佩冷漠走回了家,一直陪伴的汤少也黯然开车离去。
一般的电影,看到这里,都以为是个开始,大家都想看接下来的结果。
可是这部电影,这个一开始的剧情,按照电影里的时间轴来说,却是最后的结局。
电影接下来的情节所提示的时间都是过去式的:“一个星期前”“一个月前”“两个月前”“一年前”等等,这些情节的大致内容是将阿佩对汤少产生了好感,然后暗藏在心,后来两人心照不宣,直到各自暧昧并且尴尬的相处。
导演岸西或许觉得这种类似“爱情”的情感,如果按照普通的方法去表达,不一定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况且擅于编织爱情故事的她,在《甜蜜蜜》等许多爱情电影里,都用了各种方式去展现。
而这回在她自己导演的爱情电影,岸西大胆的用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讲述一个平淡的爱情故事,从“爱情”的产生到幻灭,岸西用时间轴的方式,将整个过程的某些片段用时间标签起来,从中抽取出来,这还不够,她还把这些抽取出来的片段,用倒叙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这样的感受就非常不同了。
因为倒叙的原因,一段藏在两人心里的“亲密”,从生到灭的过程感被淡化了,而是强调出了现代都市人之间那种似有若无的情愫,让观众通过那些过去式的片段,去感受一番难已言表的办公室暧昧情愫。
原来,爱上一个人不需要任何理由;爱上一个人可能就在一瞬间;爱上一个人后并不需要说“我爱你”;爱上一个人也不一定就要亲吻和拥抱;爱上一个人却也不确定这就是“爱”;爱上一个人也可以不需要在一起;爱,真的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在“一个星期前”,阿佩拜访了曾志伟饰演的“赵医生”,并说出了暗藏心中多年的疑问:赵医生和自己的母亲有“暧昧”,阿佩从当年赵医生对自己的母亲说的一句话,一个特别的眼神里看出的。
在“一个月前”,许志安饰演的“的哥”来公司找阿佩吃午饭,坐电梯巧遇和朋友在一起的汤少。
阿佩和汤少“碰撞”出了尴尬的气氛,阿佩也同的哥倾诉了自己对汤少的爱恋。
在“两个月前”,阿佩和珠珠在餐厅里吃饭,巧遇上了汤少和他怀孕的太太还有女儿,这回阿佩和汤少“碰撞”出了的是暧昧的气氛。。。。。。。
电影里时间就这样一直往前推移,直到电影的最后,也是故事的最初,在“一年前”,已经准备好辞职信的阿佩,因为公司大楼出现火灾,和汤少两人跑到大楼天台上,汤少突然说了些生与死的话题,阿佩莫名的对面前这个不怎么了解的汤少产生了情愫,像个小女孩绕着汤少转圈圈,并哼起了自己最喜欢的《鳟鱼》。
这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至少在结构上,它的留白和给观众的想象空间是很多的。
阿佩是个文静淡然的女生,她把许多话都放在心里,只有当汤少因醉酒睡去,才敢在一旁自言自语吐露出来。
阿佩明明知道汤少是有家室的人,也知道他们两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但是在她的心里,就是喜欢上了汤少,而且她也不清楚这样的喜欢到底有多喜欢,会喜欢多久呢?
阿佩估计不是不去想,而是不愿意多想,因为在她的繁忙且平淡生活里,心灵一直都是空虚着的,这或许就是她在一年前最初想辞职的原因,因为喜欢上了汤少,她似乎感受到了生活里的喜悦,也断了辞职的想法。
阿佩是因为空虚,而产生了对汤少的好感;还是因为她喜欢上了汤少后,生活反而多了许多烦恼,她自己似乎也分不清了。
其实爱情这个东西,谁又说得清楚呢?
可是汤少呢?
似乎他并不寂寞,他有自己的家庭,还有刚刚出生的小儿子,还有公司一大摊的问题等着他去签字,可是每次面对阿佩时,他总是显得那样克制和镇定,而恰恰是这样强装出的克制和镇定,暴露了他对阿佩说不清楚的感觉。
他也无法分辨出自己的内心,到底是不是喜欢上了阿佩。
直到最后他推荐阿佩去其他公司时,才彻底的证明,他害怕自己喜欢上阿佩,因为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满足了,他不想破坏现在的安静和平淡,他知道再和阿佩相处下去,他们的关系会控制不了的,在电影有个情节里他们差点就情不自禁的吻上了。
汤少是个成熟的中年人,他把他和阿佩的“亲密”在还未萌芽前就将扼杀了。
而阿佩呢?
她在自己暗恋的世界里似乎越陷越深了,在她自言自语中坦露自己梦见过汤少,汤少在她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填补心灵空虚的符号了。
因为寂寞空虚而产生的爱,是爱吗?
因为长时间的相处,而产生的爱,是爱吗?
这或许就是许多发生着和已经结束了的办公室恋情共同疑问了。
电影里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人们的生活还将继续着,阿佩或者真的去了其他公司,汤少或者真的把阿佩当成过客看待,只是许多人生中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是怎么样,这或许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电影有个地方我看不太明白,就是在台风暴雨那天阿佩在的士上一直拨打的电话,是拨给谁呢?
还有那辆飞驰而过让阿佩呆立在雨中的车里,又是谁呢?
是汤少吗?
难道他们真的发生了什么?
在看这部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等待,阿佩和汤少发生了更为“暧昧”的事情,可是,一直都未等到。
作于病初愈3月30日
一直替林嘉欣鸣不平,这样好的姑娘,总是拿不到好的本子。
这么多年了,始终冲不到一线……这次我觉得她表现很好,可惜这样一部片子,注定不会太火……加油!
淡淡的来,却萦绕不退。
说得好。
细碎拼凑起过往。。。
一节节的倒叙,也一层层把情绪打断,而且它实在含蓄到不像话了,虽然那种窗外的灯火、小孩子什么的也是我一个人时候都会看在眼里的景物,可一部电影全部是这样,就太平淡了。“我们如此克制,然而这般亲密”,据说这是这电影海报中的一句话,可我只看出了克制,看不见亲密。
没有连贯性,完全不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硬要拍成蝴蝶效应和记忆碎片那种块状的倒叙+正叙,但编剧功力实在太差,要不是见面会林当场解释,我压根就是污水
暴雨和餐厅那两场戏不错
……
不宣诸于口的那些感情,是我和你的亲密
太喜欢这风格。All about 暧昧,all about 觞。
林嘉欣的普通话实在有些听不惯!
这么好的片子 竟然评分这么低
忒朦胧了也2009.03.30
你忍受不忍受得了从头至尾温温吞吞的对白?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谁不想回到刚刚开始时所有的美好,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有推销保险的嫌疑。
抽丝破茧的倒叙拍摄手法很有意思,有点小温情。林嘉欣亮了
都不知道在放点什么,不好看
看到十个月那段,我开始睡着了
喜欢剧情和配乐
我还不够成熟吗?看不懂
所谓暧昧
保险主义者的极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