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血溅13号警署

Assault on Precinct 13,血溅十三号警署

主演:伊桑·霍克,劳伦斯·菲什伯恩,加布里埃尔·伯恩,玛丽亚·贝罗,德瑞·德·玛泰,约翰·雷吉扎莫,布莱恩·丹内利,杰鲁,库里·格拉汉姆,艾莎·辛德斯,马特·克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塞尔维亚语年份:2005

《血溅13号警署》剧照

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2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3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4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5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6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3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4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5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6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7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8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19血溅13号警署 剧照 NO.20

《血溅13号警署》剧情介绍

血溅13号警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卧底探员杰克·罗尼克(Ethan Hawke 饰)为执行任务期间两位搭档的身亡而自责,于是调离了原岗担任13号警署的警长,心理医师艾丽科斯定期为他辅导,但杰克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掩饰苦闷。新年夜里,大雪骤降,13号警署只有杰克、老警员贾斯帕和秘书爱丽丝三人值班,新近落网的黑帮头目毕绍普(Laurence Fishburne 饰)与另外三名罪犯正在押解的途中,由于大雪封路,押解车拐入13号警署暂歇,艾丽科斯也不得不滞留警署。两名押解警加入了庆祝新年的小型聚会,突然之间形势急转直下,押解警中弹身亡,数十名武装人员包围了13号警署并切断了杰克等人与外界的联系,杰克从入侵者的身上搜出警员证件,发现对方是长期与毕绍普合作的警队败类,现在为防止事情败露欲杀人灭口,杰克只好借助四名犯人的力量,和全副武装的警队败类们展开连番激战。 本片翻拍自1976年由卡朋特指导的同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贝尔戈维亚:下一章浪漫满屋2天下同心金子轻松出来吧圣诞老人和我不眠之夜医生车智淑沧海异兽来袭爱情真善美亡命之徒家和万事兴之年夜饭艳粉屯儿往事留级之王3黯夜快跑或飞翔参生死亡男孩侦探社狼王只属于我们的鬼怪还会与你相见3次棺姬嘉依卡OVA黑狐:忍者时代灵占全员单恋哥哥,谁带你回家老妈老爸的浪漫史第二季零一Others假面骑士灭亡迅雷博物馆奇妙夜杜什一家2

《血溅13号警署》长篇影评

 1 ) BUG!我终于自己发现了BUG!

最后!在树林里!伊桑·霍克拿的是把银色的枪!后来的特写镜头他的枪变成黑色的M9了 再后来又变回银色了!你们不信自己去看!哈哈哈哈哈哈```

 2 ) 简单暴力

年初的片子,imdb和pdb上挂了很久首页,翻拍自1976年的同名影片,情节有差异但大致脉络一样,最终的得分相差了一,7.3和6.3,颇有些差距。

对动作片感觉平平,故此一直未看。

是日,一同吃饭的帅哥说伊桑霍克主演。

哦,是吗?

那要看的,为了伊桑也要看。

伊桑不似乔纳森是超帅无比的闪亮生物,而是一种摆在现实中我也要喜欢的类型。

然后,总觉得伊似曾相识,有某人的影子,从第一次在sunset里面看到他即有如是感觉,再看更甚,虽然实在太主观。

讲的应该是场论吧,对立的人在密闭空间内同生共死往往可以建立起一种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小联盟,比如人质和劫匪。

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动作片。

合格的动作片,如同同事说的简单暴力,为很多男生所喜,比如说一起吃饭的两个男生,比如说我同事。

最后,再说一句,伊桑的小表情真的很可爱。

 3 ) 承诺

前面一直都很郁闷,只有后面比较经典。

警察和罪犯之间有一个君子协议:先抵御外敌,再解决他们的私人纠纷。

最后的一幕,罪犯救了警员,一个人离开,其他警察紧接着到达,警员本来可以告诉他们罪犯的去向的,但是他没有,为的就是履行他们的承诺。

很有感触!

 4 ) 信任和忠诚

此片在13号警署这个封闭式场景的对攻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本来以为女医生是女主角,按照警匪片惯例,即使被抓也一定是有惊无险的被男主勇猛救出,没想到被干脆利落的爆头了,现实就是如此真实,如此残酷,也让本片更有悬念更加紧张。

本片其实是一部披着警匪枪战片外套的探讨人性的片子,被共同利益捏合起来的临时组织,想要获得利益或是共度难关靠的是什么?

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信任和忠诚。

主教和警长做到了,所以他们活到了最后。

在树林里,主教本可以自己逃跑,但还是选择和警长共同对敌,即使受生命威胁也不出卖警长,虽然嘴上说着马库斯还活着,对我来说,这很难接受,但其实只要主教全身而退,有的是办法收拾马库斯。

而警长最后也没说出主教的下落,真正的好基友不是嘴上口吐莲花,而是信任和忠诚。

这是一部刺激而有内涵的警匪片,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大肆渲染,也没有过多的感情戏,但越是这样,越自然流畅,值得回味。

 5 ) 禁闭很吸引人

这类影片有很多,密室杀人,孤岛惊魂,城堡血案,这类影片吸引我们的原因就在于禁闭的空间,我们都有一种冲动,就是看人物怎样摆脱困境,以此来安慰我们永远都摆脱不了的卑微现实。

这部确实没有第一部好,理由是它没有利用好一些可以让人印象深刻的意象,从而大大削弱了表现力度。

比如雪地里的人影,第一部就运用得较好,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好电影是怎么来的,就是在不损害剧情故事的前提下,把一些普通的人和事拍出特性,挖掘它的意蕴,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世界本身就是内涵深刻的。

 6 ) 弱智片,浪费生命,不看也罢

33个被逼到绝路的警察,有着精良的装备,竟然打不死几个老弱病残的乌合之众。

震天的枪战声没有吸引任何人的注意,着火却引来了大批的消防队员。

 7 ) Assault on Precinct 13(血溅13号警署)

最近上班实在是有点忙,也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一直以为自己可以时刻在工作上保持冷静,但发现自己也并非圣人,这个星期篮球也没去打,但电影还是要看的,至少一个星期一部吧,买了期看电影,好贵啊,15元,唉,看来在中国,不论是看电影还是电影杂志,总不是我这样的平民能欣然承受的。

这片子当然也是耳熟能详啦,谈不上有什么惊喜,大多数都被我猜到,最后那老警察出卖同伴也被我猜到,唉,算了,还是要看整体,整体来说这片子还是不错的,除了开头和结尾,大部分的戏都在警署里,各个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很不错,给人以吸引力。

今天睡了整整十二个小时,但现在依然在打哈气,看来我真的是每天需要十小时睡眠的人,今晚依旧早睡吧,还有外面的天气,实在是热得不行,不知道十年以后,上海的夏天会变成什么样,估计那时候夏天就每天都是三十五度以上了,环保啊,人类啊……

 8 ) 让我们一起陷入庸常吧

  小时候看电视,总爱把剧中人分成好人和坏蛋,好人注定不平安,坏蛋注定要使坏。

于是,幼小的心灵里总要为好人担惊受怕,暗暗着急,诅咒坏蛋不得好死。

  长大了,越来越发现好人和坏蛋的二分法真是显得有点幼稚。

人是一种太复杂的动物,研究人性注定到最后面对的是混沌一片,是说不清的。

  滔滔浊世,芸芸众生,他们行善,他们作恶,有时一人集两者于一身,以善恶把人分为两大泾渭分明的阵营,殊不妥当。

  历代的开国之君,哪个不是杀人盈野,哪个不是功绩著世,他们是好人还是坏蛋呢?

  一介山野匹夫,受不了官家或者权贵的逼迫或者暗使绊子,愤而拔刀,他们是好人还是坏蛋呢?

(多言一句,突然想起一个例子,金庸小说《连城诀》的主人公原型,这个故事在《连城诀》后记里讲得十分清楚。

)  于是,从道德上的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蛋这个问题,先搁一边儿吧。

  不过,这并不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自我标榜,你说你是我好人,说明对我是无害的,容易赢得信任。

  政府是一个群体里标榜的最大好人,而警察局更应该是好人中的好人,因为他的职责是要保卫公众的利益不受到危害。

标榜好人并不一定就是好人,因为在里面工作的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要吃饭,要做爱,有贪欲……总之,他也是一个人。

  如果标榜为大好人的警察变坏了呢,而且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局子,他们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据说香港在上个世纪的某个年代警察贪污成风,腐败透顶。

  在这里要说的《血溅13号警署》也是类似的情况,执行任务受伤的耿直警察罗尼克,伤愈后被安排在一个偏僻的警署工作。

在大雪纷飞的圣诞夜,这个偏僻的警署迎来了为大雪所阻的囚车。

囚车里有四个犯人,其中有一个是臭名昭著的黑帮头子毕晓普。

罗尼克怎么也不会料到,囚犯的到来是设计好的一场杀局。

  毕晓普是由于和一名警长利益分配不均而被捕的,警长故意把他押到这个偏远的13号警署,就是为了杀人灭口。

警长带着大批属下来执行这一任务,他也没有料到会碰上耿直不识时务的罗尼克。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圣诞夜,为了逃出生天,罗尼克释放了四名囚犯,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外敌。

这一夜,习以为常的善恶发生了惊天大反转。

警署外的警长一伙儿不择手段,警署内的罗尼克和囚犯也开始了淡化掉善恶的磕磕绊绊的合作。

  在经过一夜的浴血奋战后,罗尼克和毕晓普以及一名女警员保全了性命,可是曾和自己在警署内一同抵抗的其他人(三名囚犯、四名警员,其中一个老警员最后证明是奸细,还有一名罗尼克的心理医生)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天亮后逃出生天的罗尼克,一点儿也不开心,他曾为执行任务时致使同事丧命而愧恨不已,(那名心理医生正是因为来警署为罗尼克进行心理治疗滞留在警署而毙命的),如今,他的同行们在这个夜晚为了杀掉毕晓普也要致自己于死地,不知他会做如何感想。

影片这个时候就结束了,我想他很可能会离职,从此不再做警察了。

  影片中的奸细老警员曾说,他们就是想杀掉毕晓普,如果罗尼克一开始就让他们带走毕晓普,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

或许,他在当时让他们带走毕晓普会保全姓名。

  但是,一开始,他并不知道外面的是自己的同行,他以为是营救毕晓普的匪徒,那么,他不可能屈服。

等他知道是自己的同行后,同行也不会再放过他。

  无论如何,影片中的罗尼克是幸运的,他及时地和恶人毕晓普并肩作战。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中的人恐怕远远没有如此幸运了。

  曾看过一部有关上面提到的香港警员贪污横行影片,影片的最后提到,由于贪污的警员太多,最后,只能处理一批贪污巨鳄,最后貌似还引起了警察的罢工反抗,于是,一般般的贪污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香港从此有了廉政公署。

  腐败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整个系统都出现了问题才是最为可怕的,他们能够达成一致,并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你是那个系统的就无法独善其身。

可怕乎?

  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某大员入狱,儿子大学毕业,工作没有着落,入狱探监,向父亲哭诉,父亲说给你开个条子,去找谁谁,儿子说人走茶凉,你在任上或许开条子还管用,现在还管用吗?

父亲说,以前我在任上,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官,现在我在监狱里,想让谁进来,谁就得进来。

  还想起徐克的《刀》,世道艰险,强出头的没有好下场。

和尚行侠仗义,最后被宵小所害。

  民众骂贪官是坏蛋,而那些没有被供出的同党则称其为善人。

我们看和尚是侠客,而宵小看和尚则是恶人。

我们看片中的罗尼克是好人,那死不甘心的警长呢,无可置疑,认为罗尼克可恶至极。

  谁好谁坏,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相当操蛋的问题。

  何必呢,无论你身居何处,大家一起陷入庸常吧,别探讨了,让我们一起行善作恶吧。

  唉,有时候挺怀念小时候,那时候,好人会一直做好事,坏人会一直做坏事。

 9 ) 《血溅13号警署》还行

 米国商业片,又一个好警察坏警察的故事,说是血溅,当然少不了枪战,搏斗,死人,主角为什么又是个有心理隐患的,米国片总喜欢弄这么一个貌似Loser,却从(被迫的)战胜自己的过程中重生的家伙,典型范例就是布鲁斯维利,一样的邋遢,颓废,磕药,然后勇猛无比....影片的情节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打打打,一方是装备精良的警察黑帮(没错,就是有污点但未暴露的警察们),一方是几条枪的乌合之众,好警察们被迫和囚犯们联合一起对抗警察黑帮,这里说一下黑客帝国里的孟菲斯同学,还是那么酷,牙缝也还是那么大....黑帮老大的气质满像样的。

虽然不停的互相猜疑,挤兑,乌合之众们还是顶住了大部队的进攻,简直是faint,虽然有主场之利,但看起来完全是大部队门没事就来送送死,一点不真打。

影片拍摄手法还有点特色,颜色冷峻,光影明朗,有点像某款真3D游戏的质感,看着还不错,看完没感觉。

 10 ) 立意之下的表现手法决定了影片的上限

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一拍脑门想出来这么个创意,让一群警察于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一所普通的警署联合里面的罪犯去对抗外面的黑警察这样的故事。

看,这句一句话主线里把时间,人物和地点全都交代清楚了。

但是当我们往上追溯影片的立意,即小警察的公义时,就会发现这样的表达方式太小了,他没有办法真正将立意高度体现出来,反而因为过于追求警匪联手的创意导致局面变小以及bug百出。

立意混乱在于影片结尾,退休警察彻底不知道怎么选择,于是死了,医生暧昧不清死了,小匪徒两个因为过于聪明死了,连最后的大boss黑帮老大也被警长放掉了……这立意整个模糊掉了。

bug就更数不清楚了,一个只有四名正规警察的警署怎么可能抵挡的住几十人的精英进攻?

更何况一上来就已经死了两名狱警,只剩下一老一小两个废物。

对,从人设来讲,剩下的两个都是废物,再加上两个花瓶女的,一个警署秘书一个心理医生。

我本来以为这两个职业设计会有巧妙的用处,然而实际并没有;纯花瓶,一个在穿着高跟鞋打枪在玻璃渣地上匍匐前进,一个一直口算2的乘方抵消心理压力最后被人近距离爆头,难以想象,这居然是心理医生的人设。。。

警察都是工具人,他们甚至没有认真的讨论过进攻计划,没有多线,没有回忆,就结束了。

导演很认真的用一条线,一个时间,聚焦在一个地方演了个小成本片。

伊桑就不适合这种无脑动作片……还不如请贝尔来,瘦的他也帅。

细节就不剧透了,看的过程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警察的无能,翻拍的导演完全没想过现在的警察装备实力到底提升了多少倍。。。

《血溅13号警署》短评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4分钟前
  • 鸟人
  • 还行

3.5

7分钟前
  • dama
  • 还行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9分钟前
  • Kakoichi
  • 较差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14分钟前
  • 一颗苹果
  • 推荐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15分钟前
  • Mumu
  • 推荐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2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25分钟前
  • Thébaïde
  • 还行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26分钟前
  • 维涅尔
  • 推荐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27分钟前
  • 谦逊的性感之神
  • 还行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32分钟前
  • brandnew
  • 力荐

#BJIFF 公路片中的安哲,流淌着塔可夫斯基的风声,只是这份旅途没有终点,绵延的情绪也不知因何生发,风霜雨雪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荒原上无所依从,父女的隔膜更无从着落…… 我总感觉胶片的质感增添了影片“大师之风”的气质,作为电影最本初的物质本体,它似乎总怀有某种原始的神秘和母性,令我安眠。

36分钟前
  • 阿泽
  • 推荐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38分钟前
  • 临时居所
  • 推荐

C+/ 如此美丽的推拉摇移,把远处和近处的风景都收聚一体,自然形成了一种语境与物的关系。而面包车在蜿蜒的小路上穿行并逐渐成为镜头中心,就像是在一个传说里浮现一般。这种缓慢的“浮现”、逐渐被注目、被光照亮的过程成为一种灵韵的来源,让人物的目光透过拍立得、透过摄影机、透过电影放映变得坚实而致密。但局部的人物关系构建还是有些中空,导致结尾的几层转折都有些突兀。

42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BJIFF7好看,摄影很美,但不懂

45分钟前
  • SHERLOCK
  • 还行

#北影节2#保利天安门中间的座位都有按摩垫哟,我以后tmd遇一次投诉一次哟,你们电影市场什么时候能管管事😊此外这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盯,前面盯得我困死,颈椎难受死,我以后一定会让每个强制按摩垫影院和我一起难受

48分钟前
  • 睡个好觉
  • 还行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50分钟前
  • Antonian
  • 还行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53分钟前
  • 是一土啊
  • 推荐

BJIFF 240425 党史馆

55分钟前
  • 推荐

【C+】一脉相承的俄罗斯电影,这里有空落的地貌观察与萧瑟的寒意,有沉稳的全景镜头与推进节奏,也有在特写中近乎一言不发而渗透出的情感,像是新导演对大师衣钵的承继,虽不能称得上十分的“言之有物”,但依然饱含引而不发的“冲动”。

56分钟前
  • Cardinal
  • 还行

终究我还是不适合看这种过于平缓意识流虽充斥氛围意境但故事性缺失的片子,虽然vanlife是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毕竟看无依之地的时候我也睡着了!

1小时前
  • uuu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