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翠丝

翠絲,Tracey

主演:姜皓文,惠英红,黄河,袁富华,余香凝,吴肇轩,周祉君,陈蕾,葛民辉,岑珈其,梁舜燕,顾定轩,黄溢濠,李昭南,陈志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8

《翠丝》剧照

翠丝 剧照 NO.1翠丝 剧照 NO.2翠丝 剧照 NO.3翠丝 剧照 NO.4翠丝 剧照 NO.5翠丝 剧照 NO.6翠丝 剧照 NO.13翠丝 剧照 NO.14翠丝 剧照 NO.15翠丝 剧照 NO.16翠丝 剧照 NO.17翠丝 剧照 NO.18翠丝 剧照 NO.19翠丝 剧照 NO.20

《翠丝》剧情介绍

翠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宜(惠英红 饰)与结缡多年的老公大雄(姜皓文饰)在同个屋檐下,一同育有儿子(吴肇轩 饰)与女儿(余香凝 饰),出嫁的女儿也已有孕在身,一切看似和乐无忧,但她竟却从未发现与枕边人原来是同床异梦。某日深夜老公接到越洋来电,得知儿时老友已在伦敦逝世,致电告知的是他的合法同婚伴侣阿邦(黄河 饰),并预计携带老友骨灰返港安置。与此同时,老公又安宜客串票戏的场合,重遇他儿时认识的昔日粤剧花旦打铃哥(袁富华 饰)。故友骤逝又加上巧遇故知,翻起老公许多往事,他决定坦承揭示深藏已久的秘密:他想要变性。安逸过着师奶生活多年的安宜,自认平静的婚姻生活顿时发生剧烈家变,她与家人将如何面对曾是一家之主的人,如今改名唤做“翠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旧日阴影米尼的第一次迷失第三季旋风少女第二季黑天鹅书卷一梦穿越时空之明月郡主兽拳战队激气连者特别DVDgyungyun!拳圣大运动会因为遇见你伴郎:再会轻音少女番外篇:计划食戟之灵豪之皿呼叫助产士:2024圣诞特别篇折翅蝴蝶燃烧的石头跨国大追捕:折翼的天使巴斯金萧十一郎猎物圣人莫德无所畏惧反击向前一步轻·功波尔达克第五季预言长寿商会济公新传创世纪2:天地有情秘岛

《翠丝》长篇影评

 1 ) 很难评

黑仔还是蛮不错的 可能我对他始终带一点滤镜吧有点浪费红姐 袁富华演得太好了 我完全相信那个角色发现是新人导演拍的之后感觉也还行吧可以给个三星(跟基友吐槽了一下本片对生理女性角色的不友好后决定改2⭐️但本片我很不适的点在于 平权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别人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即使做不到相互理解相互接受也应该相互尊重 电影本身对异性恋和异性婚姻的唾弃味道太重 仿佛不配得到尊重 红姐饰演的所谓迂腐妻子其实也是社会道德压力的受害者 她结婚的时候做错了什么呢?

有人在乎过她的感受吗?

但好像导演并不关心她的存在 甚至理想化地写了她突然而来的观点转变(指不肯在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倡议上签字)另外一个不适的点在于 跨性别人士进入与生理性别相反厕所的问题。

我如何判断你们到底是不是跨性别人士?

你话系就系?

建议倡议修建相应厕所而不是分别去女厕男厕

 2 ) 不止彩虹

首先想说,我不反对“彩虹”,但是也不支持。

这部电影,看完给我了两个思考。

一个是原来同性恋爱是有很多种,可能是gay,也可能是跨性别者,比较复杂;另外一个是电影后半段给了另外一个视角,那就是“彩虹”背后的家人,他们的反应是什么,平常我们好像不太关注这个点。

电影里面一共出现了四个“彩虹”,分别是男主、摄影师、新加坡小男生和老戏子。

不得不说,除了摄影师死了,其余三个人结果还都挺好的,刚好他们三个人就代表了人的一生,青年—中年—老年,也暗示时代在进步,人的观念在进步,年轻一代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而没有什么顾虑(当然影片中也说了他的困惑,但不是特别严重),我觉得这是影片最大的贡献!

另外,多说一句,惠英红演技爆表,完美展示了一个“彩虹”背后的家人的痛苦,她也是电影最后唯一的一个悲剧角色。

剧情层层推进,用衣服这个道具,让男主最后蜕变了出来,完成了他一辈子的心愿,没有惊喜其实。

最后,我还是很喜欢港片这种质感的,真实又魔幻。

 3 ) 华语电影里罕有的跨性别题材

相当凑巧地,这部影片和去年戛纳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芭蕾少女梦》有着相同的主题:主人公对自身性别的认知过程,香港中年大叔的心理压抑与斗争以及遭遇的社会家庭压力丝毫不亚于比利时那位花样青春少年。

结局处理更是类似,两位主人公都狠下心走上变性之路,同时也获得家人赞同支持。

华语电影里难得有一部如此正视跨性别少数群体的作品,值得为新一辈的电影创作者鼓掌。

开放豁达的心态与探索敏感话题的勇气丝毫不逊色于上一代电影人。

然而,这位新导演的掌控程度显然力有不逮,群星荟萃的阵容并没有碰撞出意外的火花,感觉是不同演绎流派的演员在各自为政,难以融合统一起来。

而剧情在刻意生活流的风格里变得碎片化而令主题涣散,支线人物(金马金像双料男配角)有过于抢戏的嫌疑。

而重灾区应该是部分刻意编写的对白(儿子与父母之间),流露出肤浅生硬的政治影射意味,不小心暴露出创作者对现实的关注。

明显看得出导演和编剧对时下香港政府的不满态度,然而这些政治隐喻内容并没能增添更多思考空间,反而再次模糊了影片的焦点,无形中浪费了一众实力派的演出。

 4 ) Who's name is Tracey.

年龄越长,越觉得命运有趣。

上天早早对你有了安排,起点和终点是在同一位置,但是时间纬度却不同,要你自己领会。

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紧。

为了生我,老妈产房大出血差点被阎王爷唤了去,生下我后老爸也因超生进过局子。

据我外婆描述,生下我后老妈就把我送到了当时还没结婚的舅舅家养活,把幼小的我放在里屋樟木柜里,半掩着门,外婆就坐在正屋门槛旁,一边提着耳朵留心我的呼唤,一边守着大门口,有人来了就赶忙迎到院里说话,绝不让街坊邻居踏进屋门半步。

暂且不说我在柜子里不哭不闹多么争气识大体,单是听到出生后就在柜子里躺了一个月这样的剧情我就已经心里妈卖批,抬头望着这恶趣味的上天,鼓掌围笑“干得漂亮,Bitch!

”外婆就这样把我带到了六个月大,非常的不容易。

于是我疑问就来了,我问我妈,计划生育抓这么紧,你还生我干什么!

正在扫地的我妈腰杆子突然挺直了说:干啥?

还不是为了生个男娃,指望你传宗接代!

我听后内心杨幂同款苦笑,再次睥睨苍天,唾沫横飞“Bravo,son of Bitch!

”翠丝的主人公是个要做变性的50多岁的老男人,可见,变性对于跨性别者来说是内心永恒汹涌的渴望,这份渴望不过时、不褪色,甚至每当你打开时都一如最初时保有那份新鲜和活跃。

同样的对于身为同志的我们来说, “出”或“不出”这也是一个恒久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死,但并非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有人评论说,这么大年纪还不顾妻儿折腾?

我只能淡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切的不合理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最为合理的部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看到。

谎言中往往最能蕴藏生活的真相,并非每个人都会去探究。

痛苦的源泉就在于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许多不得已。

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而不幸又不能共通的,不幸的表现形式千奇百怪。

今天你因为生活的苦难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明天我因为生活的压抑亦可浓妆艳抹,鬼魅众生。

搬到台面上,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今天我笑你老婆传销被抓,锒铛入狱。

明天你笑我儿子搞同性恋,不知廉耻。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你甚至不用撕开来看,你只需定睛就能发现人生百态,作为生活主角的我们,你笑笑我,我笑笑你,落幕后各自江湖依旧,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去品,平凡的生活依旧,没有人替你去过。

物竞天择,人类是惯会趋利避害的生物。

人是可以得过且过的,有人可以一辈子不出柜,把秘密带进坟墓。

单身的时光游戏几场恋爱,婚后也用钢铁般的心智对妻儿尽责。

我礼貌的回问他:这么晚了还不睡在干嘛?

他说:刚草完老婆的逼。

我只能为他鼓掌,他说: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我手机打过去一个赞,随手拉黑,真是可会了,引起老娘的不适。

我只叹他们是聪明人,不得已听从生活的指令,无奈中却也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适者生存,不适者痛苦生存。

他又有什么错呢,能够让自己活得舒心一点可以理解。

以后看着儿女成群,想必他也会像主人公佟大雄一样“我忽然有一种感恩的感觉”。

只是,以谎言为根基的戏,做的再全套再完满,这个中真的有对得起谁么?

你什么时候才会坚定地想要做自己呢?

为什么做自己这么难呢?

因为真正能够直面自己的人很少,能够将自己解剖开来认识自我的人更少。

出柜,从来不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你与他人与世界的抗争,它首先是你与自我的抗争和救赎。

出柜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阿邦对大雄说:如果你可以活到80多岁,你还有30多年的生命。

是啊,如果我能活到75岁,我还有48年的生命。

这是一个事关48年往后余生的选择,不可逆的选择。

出柜又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在于它并不能决定你往后的生活是否一定会有幸福。

因为人会懒惰、会嫉妒、会贪婪、会作妖,生活依然有众多过不好的可能。

任何动机不纯的的出柜和草率的决定都将被生活一个个耳光回敬,你就在这回敬中品味痛苦与成长。

每个社会和时代都有自己的选择,剧中“打铃哥”所生活的时代“跨性别”这个词都是没有的,他作为男扮女装的花旦艺伶更是不人被看得起,但这依然不能剥夺他生而为人,正视自我的权利(该句摘自某影评)。

他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坚韧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者袁富华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金马金像的双料最佳男配。

金马评语四个字:浑然天成。

在剧中那一低头、颔首,下颌微颤间尽显人间无奈。

后续更是在落幕前贡献了一次情感高潮的蓝莓之夜。

我本是女娇娥,恨天生做男儿郎。

错位的人生,最是无奈。

再次画上精致妆容的他已经芳华不再,他也曾是冠绝一时的名伶花艳红。

如今朝闻道,夕死可以。

爱若虚假,终将褪色。

爱若真实,有何不可。

Jolin在金曲奖发表感言:在任何时刻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们更要用同理心去看任何在我们身边的人。

这首歌献给总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机会没有选择的人们,你们一定要记得选择自己,支持自己。

我拒绝可笑的隐忍,我更拒绝无奈的悲壮,生命中的隐忍和悲壮不该用在这么可笑的事情上。

我只想和一个心爱的人平平淡淡过一生。

最好的报复是美丽,最美的盛开是反击,多和自己较劲,少向他人索取,不祈求陌生人的善意,但同时热爱这个世界。

同志也好,跨性别者也罢,少数群体需要的或许并不是理解,而是一个出口去呈现真相,结束压抑多时的谎言和欺骗。

上天将你生为同志,是他相信你可以带着这个身份过好一生。

而答案,冥冥之中已经藏在你的过往,你的内心,去探求吧,进而指引你的未来,愿你深柜深得舒心,出柜出的坦然,不在出柜中爆发,就在出柜中“梭哈”,“一切尽在卡牌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要加油!

我们相依为Gay,啾咪!

 5 ) 最佳“女”主角

今年香港金像奖里面,唯一引起我兴趣的一是《翠丝》,二是《沦落人》(还没来得及看)。

《翠丝》之所以让我觉得动容其一是因为它的主题——LGBT,其二则是姜皓文独挑大梁。

姜皓文一直在香港电影中担任不同配角,这一次终于能够担当主角,而且还是“女”主角,这无疑对演技是一个大大的考验。

看完电影我觉得姜皓文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尤其是在“做女人”之后,那份自然和畅快演绎的淋漓尽致。

再说回电影本身。

电影是关于跨性别人士的,并非主流LGBT电影(很多LGBT都偏向于讲LGB的),影片中姜皓文扮演的大雄是一家眼镜店老板,虽然在外总是文质彬彬,家庭美满和睦,但其实他一直受到性别认知的困扰,每天上班他都会去到自己办公室换上女性内衣内裤,方才能让他感觉到真正做回自己,在他骨子里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女儿身,正如hocc《汽水樽里的咖啡》里唱道男人的粗犷身体 装了女人心我有否心理问题大雄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女人灵魂却进错肉体,然而自己却也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他深知自己是跨性别者,却始终不愿向家人坦白,向朋友坦白,甚至自欺欺人过着看似美好完满的婚姻生活。

阿邦和Darling哥的出现是导火索,也是大雄的救世主,Darling哥曾是粤剧名伶,也是一名跨性别者,而阿邦则是大雄朋友阿正的男朋友(gay),在和阿邦的交往中大雄开始慢慢正视自己,在一次为Darling哥梳妆打扮换女装去酒吧蹦迪中,Darling哥离开了人世,这对于大雄来说是一个打击也让他认清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于是他决定回家坦白,甚至鼓起最大的勇气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是女人,用行动去表示自己对于这副身躯的厌恶,最终他活出自己,他接受变性手术,让自己后半生人生在“不后悔”中渡过。

可能会有人觉得大雄很自私,亦或是很可怜,其实谁何尝不是自私的呢?

片中大雄太太曾暗示她早已知道大雄喜欢着女装,然而她却不闻不问,只知将自己生活经营包装的完满美好,不是人人都能像《丹麦女孩》里小雀斑老婆那样,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无法大度无法原谅,大雄也理解,所以他选择离开不打扰。

最近在看《与恶》,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对一件事情的结果做判定,做评价,然而归根结底,究竟为何事情会走到这一步?

难道我们永远都只能做“收拾烂摊子”的那一个?

对于LGBT这个维度也是如此,我们不理解,不了解,我们从未走近过,所以我们妄下定论,给这样的群体贴上“精神病”的标签,然而我们却不知道这群人在黑暗之中的挣扎。

我们开始指责,开始带上有色眼镜看待这样的群体,但事实是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啊。

难道我们的性别真的只能由染色体决定?

难道社会规定我们只能爱异性?

然而最讽刺的是许多与社会道德价值观有悖的行为能在阳光下大肆发生,在人们的默许中盛行,但一回到这群并无他害的群体我们却做不到包容和理解。

更有甚者还会将“同妻”的悲剧怪罪在这群人身上,确实,LGBT群体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然而普罗大众就没有错了吗?

如果我们足够包容,如果我们愿意走近他们一点,他们需要以这种极端方式充当自己的保护色吗?

这样的电影,是对大众视觉和观感的冲击,也是对大众传统价值观的一次冲击,然而多少人在看到主题是LGBT而选择弃片?

如果我们连对电影都无法包容,那何以包容这群和我们本身没有不同的群体呢?

你可以做到不拥抱,但请不要成为指指点点的那一类。

 6 ) 一条专访《翠丝》导演:性别其实是流动的

《翠丝》是中国第一部跨性别题材电影,入围了今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金马奖最佳男、女配角提名。

这是一部中国版《丹麦女孩》,主角是一个50岁的中年男子,有妻有子,突然有一天跟家里人说自己要变性,掀起轩然大波。

《翠丝》的导演李骏硕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却都是香港电影圈的资深大拿:姜皓文、惠英红、袁富华。

华人社会的跨性别议题,自此走入人们的视野中。

导演说,“其实整体的社会是比想象之中开放的。

”自述 李骏硕 编辑 陈星

《翠丝》讲了一个中年人的变性故事。

一个男人,50岁时,从身到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人。

男主角大雄,是一个老式眼镜店的老板。

他结婚30年,育有一儿一女,木讷老实,平时生活基本就是三点一线,也没有什么交际圈子。

他对他的妈妈很孝顺,对子女很疼爱。

他和老婆之间虽然早就没有了性生活,但他仍然顾家,从来不出去鬼混。

从外表上看,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男人。

然而,他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年岁越长,越令他抑郁:他生就成男儿身,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女人。

从初中开始,他一有机会就偷偷穿女式内衣裤。

成家以后,他备了一套女装内衣在眼镜店里,上班后换上,回家前再换回来,持续几十年。

他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庸地波澜不惊地过下去。

没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得知,自己儿时最好的朋友去世。

年幼时,他暗恋他的好朋友这个男生正是他情窦初开时的暗恋对象。

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愫,慢慢觉醒,最后终于决定去做变性手术,真正成为一个女人。

很多变性故事的主角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翠丝》的主角比较特别,他变性时,已经50岁。

30岁和50岁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中年人,他有上一辈的父母,有下一辈的子女,还有同辈的妻子、朋友,他要怎么和周围的人交代?

一个家庭,三代人,他们对男主角这个决定各自有各自的反应。

《翠丝》既是一个跨性别议题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当代华人社会的成年文化、家庭文化的电影。

“黑哥”翠丝饰演翠丝的姜皓文,因为长得人高马大、霸气外露,有个外号叫“黑哥”。

国外的很多跨性电影里面,主角都是很唯美的。

本身已经很女性化,很纤柔,大家看这个男人,甚至觉得他做女人比女人更漂亮。

开拍前与跨性别者一起开会但是其实我自己现实生活中接触一些跨性别者,高矮胖瘦都有,不同相貌气质的也有。

既然已经有那么多女性化的男演员演过这个题材了,我们这次就想做一个市场上没有的,让一个阳刚的男演员来演女人。

其实黑哥长得很好看的,他的腿很好看,又长又直。

最开始他很简单地试了一下造型,我一看,感觉好像一个女明星,好像梁咏琪哦。

为了演这个电影,他自己在家里面也会试穿女人的内衣裤,来习惯这件事。

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我曾经做过一个跨性别的研究项目,认识不少跨性别者的朋友,他们又带他们的朋友来,其中有一位跨性别者后来留在了我们的剧组。

《翠丝》拍摄现场其实黑哥对跨性别还有好多疑问,拍摄过程中一有问题、或者有想不通的地方,都会问他。

我们整个剧组都是很认真地看待这件事。

拍摄现场从来不随便笑场,完全没有任何不尊重的事情出现,因为都上下一心希望这个电影对这个边缘群体有一点点贡献。

一个变性人的家庭《翠丝》除了讲男主角自己变性的心理历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是他的家人的感受。

他的妻子(惠英红扮演)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性。

当大雄向她提出离婚、要做变性手术的时候,她整个人都震惊到濒临崩溃。

主角的妻子(惠英红扮演)你说,她之前知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对劲,是一个跨性别者呢?

一个女人不可能不知道的。

就算不能准确地知道他想变性,但是她一定知道她丈夫不是一个纯正的异性恋者。

她就是对变性非常不理解,觉得为什么自己的丈夫想做一个女人?

她极力维护自己的婚姻,可以说到执迷的程度。

主角的儿子大雄的儿子,看起来好像很开明的样子,平时言行都是维护人权平等,但是到这样切身关头,他反而却步。

父亲喜欢穿女装的癖好,是他首先在夜店里发现,但是回去一想却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我见到很多同辈也是一样,我有时候也是这样,自以为很进步、很开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勇敢,那么前卫。

唯一没有明确反对大雄变性的是他的女儿。

她自己婚姻不幸福,老公出轨,一直忍气吞声,所以对“忍”这件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主角的女儿“我是女人,不是gay”这是片中男主角的一句台词,也是很多跨性别的人都会经历过的阶段,就是疑问自己到底是不是gay?

这确实有点难区分。

因为同性恋和跨性别者,常常喜欢的都是同一个性别。

区别在于,对于同性恋来说,ta对自己的性别没有疑问,ta喜欢的是同性。

而异性恋的跨性别者喜欢的是异性,然而这个异性和ta外表的性别相同,因为ta自己认为自己是另外一个性别。

片中的另一个跨性别者而且也有跨性别者是喜欢同性。

在这种情况下,ta看起来反而成了一个异性恋者。

我不想把“跨性”这个词,单单框在变性手术上,因为“跨性”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行为。

性别其实是流动的。

主角向家庭坦白之后,曾想过自杀我们在剧中也尽力表现了这些,希望观众也能经历这样的思考。

因为拍这部戏的目的,其实是针对主流的观众,想给他们打开一扇门,去理解主角的心路历程。

片场花絮“剧组里所有人都比我资深”《翠丝》其实是我导演的第一部长片。

我大学的时候是读新闻的,研究生去了剑桥大学,继续读性别研究。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性向跟别人不同,那时候关心的议题,就是性别观念、性别政治。

回香港之后,做了一年的社工系研究助理。

李骏硕在剑桥进入电影圈其实是缘分。

2014年底,我大学刚刚毕业,以演员的身份参加了香港“鲜浪潮”,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创作的国际短片竞赛。

可能是我自己没有什么包袱吧,我就当作暑假作业来拍。

我们拍了一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叫《浏阳河》,主角是一个在香港被称作“一楼一凤”的性工作者。

这个片子获得了竞赛首奖。

其他奖项的获奖人员大部分是电影学校毕业的,只有我不是科班出身。

《浏阳河》剧照当时我心里就想,下一次我要当导演,拍自己想拍的故事!

我的整个成长背景都是处于一个边缘状态,所以我对其他边缘人的故事都挺感兴趣的。

《翠丝》剧照做研究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所以不会把主流的生存方式当成是理所当然、很自然的事情。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其实整体的社会是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开放的。

主角的母亲坦然地接受了“她”我只是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状况拿出来说。

如果你问我,社会准不准备好去接受这样的议题,我觉得,“永远都不会有人说,我准备好了!

”直接去做就是了。

拍摄花絮所以拍摄《翠丝》我很荣幸,希望能“做个大饼”,把更多的人容纳进来。

对跨性的议题,支持也好,反对也好,有机会让大家释怀,让大家和解,对于整体的文化也是有帮助的。

影音资料由天下一电影公司、李骏硕提供

 7 ) 求同存异又何妨?

因为工作性质得原因,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各个剧团打交道。

确实在剧团中,尤其想要花旦这类角色演的越好,越是需要投入。

包括同性或者异装癖都是比较正常得,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 后来发现也许是表演者本身这个职业,一是需要体验不同角色,二是当他们通过表演别人生活拓展自己人生长度得之后,会思考一些超越自己年龄,阅历,职业之外得意义。

姜皓文是我比较喜欢得一位香港演员,见过他演过太多各类得配角,可惜这部戏给他发挥得空间实在不多。

袁富华表演让人惊喜,其他皆乏善可陈,葛民辉是准备一条戏路,一种表演方式演到底吗?

剧本来讲,开场看到舒淇得名字比较惊讶。

剧情来讲,也许在影展最后一幕结束会更好吧。

其实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LGBT已经是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得事情了,其实当大众不再把这类事情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件事情,甚至不再需要为他们发声得时候,也许才是真正所有人平等得时候吧。

我们这个社会也好,对待身边人也好,能接受求同存异才是最好得解决方式吧。

 8 ) 这个社会,不让我做一个女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实习生】,爱电影,爱生活,欢迎欢迎电影实习生。

“我是一个女人,外边不是,里面是。

” 当一个男人在你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我想,不管你与他是什么关系——亲人,恋人,好友——你都会觉得他不正常,应该去治病。

而这种“不正常现象”,被镜头所关注,来到了我们面前。

2018年,《谁先爱上他的》和《翠丝》两部LGBT电影被金马奖与金像奖提名多项。

但是,与斩获大奖的《谁先爱上他的》相比,《翠丝》可以说是倍受冷落。

确实,无论故事剧本,还是演员表演,《谁先爱上他的》都更胜一筹,但《翠丝》也有其亮点,它所关注的,是华语电影里少有涉及的群体——transgender,跨性别者。

影片中的主角大雄,是一家眼镜店的老板,已到中年的他,有着一个完美的家庭:妻子安宜人美有气质,是个粤剧票友;女儿已婚,对象是一位有名的律师,现正身怀六甲;儿子立贤有着新时代年轻人的开朗与朝气,打算着去英国念书。

儿女双全,琴瑟和鸣,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模样。

但这看似光鲜的外表,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暗流涌动。

暗流的中心,便是大雄。

在周围人的眼里,大雄是一个老实温和,孝顺沉稳的人。

只是,大雄比谁都清楚,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是个女人,他想做个女人。

从性别意识萌发之始,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同,他偷偷换上女性的服饰,在镜中满意地打量着自己。

然而,父亲的早逝,让他不得不担起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的责任,于是他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以赡养母亲,供送妹妹上学;于是他娶妻生子,组建家庭。

大雄也一度认为,自己会在尽家庭责任之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直到阿正去世的消息传来,惊破了他所谓安定的生活。

阿正是个同性恋者,两人年轻时不仅是要好得兄弟,他们之间更是有着难以言明的暧昧情愫。

甚至如今,大雄还保留着与阿正有关的点滴,比如阿正拍的照片,家里那只名叫Bowie的狗,以及梦中时常浮现的身影……

阿正去世,是由他的伴侣阿邦告知的,他要将阿正的骨灰带回香港。

与隐忍保守的大雄一代人相比,阿邦有着青年人的不羁与开放,他甚至直讽这里“思想的落后”。

阿邦的到来,不断地让大雄一次次地回忆起往事,一次次地审视现在的自己。

于是,在一次次的言语交锋中,在一次次的痛哭流涕后,大雄选择了接受自己,接受心中那个最原本的自己。

他褪去男人的衣服,戴上假发,穿上高跟鞋,画起娥眉妆,在酒吧里尽情地放纵自己。

那一刻,他是自由的,他是充实的,他是幸福的。

是啊,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或男人,不做自己,又谈何为人?

有了“胜却人间无数”的一刻,大雄也决定向妻子坦言,于是,全片中最为揪心的一幕发生了—— 夜深时,客厅里,灯光下—— 伤害的,被伤害的,自我伤害的; 欺骗的,接受欺骗的,自我欺骗的; 将就的,隐忍的,痛苦的,都化作了一场歇斯底里的呐喊,歇斯底里的挣扎。

故事的结尾,导演给片中角色,安排了一个可以说是“团圆式”的结局。

但是现实本身,又怎么可能在伤痕累累之后,安放自我?

近些年,林林总总的新鲜物事闯入人们的视线,而其中,不乏有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观念相违背的东西——抑郁症,同性恋,不婚族,丁克族,跨性别者……人们不理解,无法接受,所以把这些认定为畸形的,变态的,甚至简单的归结为是垮掉的年轻人盲目崇尚的潮流,指责他们败坏了社会大纲,道德伦理。

是真的这样吗?

只要与你不同,与多数人不同,与习以为常的道德伦理不同,就是不对?

几千年前,我们认为,只有贵族子弟配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多世纪前,我们还认为女性不能与男性一样,获取工作与经济独立的权利;几百年前,人们还认为,黑人不能拥有与白人同乘一辆公交的权利……现如今呢?

电影《狗十三》当中,有一场对话: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 “你怎么知道,她不是沉默,害怕,和妥协呢?

” 《翠丝》当中的大雄,便是这场对话当中的“懂事的孩子”,但这懂事当中,是积郁多年的沉默与妥协。

跨性别者并非当下才出现,他们一直都存在于我们之中。

他们一直存在,包括其他的“新鲜物事”,只不过,他们一直在自我压抑,自我妥协而已。

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中,每一个我都自小就被教导爱国家,爱父母,爱子女,爱单位,却唯独少了「爱自己」——我们的每一个我中,都没有一个“我”存在。

影片说:“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属于他自己的。

”亲爱的你,你现在多少岁呢?

你以自己原本的样子,生活着吗?

 9 ) 港版《Danish Girl》

佳片推荐:《翠丝》,被称为港版的《Danish Girl》,也是华语影坛第一部实验性的探讨Transexual主题的影片。

姜皓文饰演的51岁中年男士,与惠英红饰演的妻子有一双儿女,但一直压抑着自己男儿身女儿心的本性,直到童年好友阿正(同志)的同性伴侣带来他的死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勇敢地作出了变性的选择。

立意与剧情其实并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演员的表演,姜皓文真的是被忽略的好演员,众所周知,出演此类影片是需要极强的细节把控能力的,姜皓文并不具备小雀斑或是休格兰特或是哥哥那样的特质,但凭借实力,照样把角色刻画得出色到位,而惠英红也把一个长期没有夫妻生活,只为维持面子与尊严的传统妇女在无可挽留时的奔溃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二人之间的对手戏,值得所有电影学院学生当作范本学习。

本片已经斩获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女配等重要的表演类奖项。

有着那么多演技精湛的好演员,谁能说港片已死?

 10 ) 真理是:每个人都是各种形式的奇怪

这部和《叔叔》不同。

拓宽了认识。

有人是接受自己是男人/并喜欢男的GAY。

这部里面是男人身/女人心/不接受自己身体/喜欢男人 TRANSEXUAL。

+1姜皓文太强男人气质。

扮女人。

带来视觉违和感太强烈。

一种荒诞 矛盾。

一个努力做好社会认同的【理想男性】。

51年的痛苦和自己斗争。

有事业有家庭,选择变性选择离开当前社会关系,选择自己的勇气。

睇完第一遍。

前一小时的铺垫简直想Stop..后面的冲击大。

特别是和家庭和社会割裂和自己和解。

七个月前的熊熊烈火,七个月后的风平浪静。

时间令人慢慢去接受【伤痛和失去】。

更加领会到【无色无相】。

因为角色的勇气。

领会到有时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区别之大和明显】。

最终回到一个词【形式】。

男女只是只是多种关系中的一种形式。

夫妻关系也有多种存在形式。

这个世界的人就是各种各样的。

《翠丝》短评

內容時而新潮、時而落俗(情節)。影片結構過分古板,難以突破。最記得惠英紅爆發一幕。★★☆

6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较差

真的太烂了,全是槽点,坚持80分钟退场了。想到哪里拍哪里,绝对猜不到下一个镜头下一句台词是什么,太“天马行空”了。河边讲话的几个空镜不是二十年前电视剧的标配吗?回忆的插入还不如tvb,导演是一点讲故事的能力都没。除了最佳男配外,其他人的演技也是一言难尽。

9分钟前
  • volcano
  • 很差

港式温情片,对时下的跨性别的矛盾与冲击的刻画并没有那么深刻,轻描淡写地叙述一个主题“想做女人”。也许是对影片有期待,所以,看完感觉一般般。片头片尾有点意思,片尾另一半亮起,成为“完整”

10分钟前
  • 李别跑Damin
  • 较差

闲得蛋疼看部LGBT电影【翠丝】(老惦记着加儿化音),导演比我还像吃瓜群众,片子编得就像地铁小报,通篇标题党喊口号。倒是头回听这么骚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起床铃不错~分享 Deodato 的单曲【Also Sprach Zarathustra】 http://music.163.com/#/song?id=17141574

12分钟前
  • 666
  • 较差

因为金马奖来看,觉得还是有点失望。大陆还在#举报同性恋#的时候,香港和台湾已经在电影院探讨同妻和变性人婚姻背景的故事。印象挺深的一句台词是阿雄说不希望阿正是gay,因为觉得自己是个女人。

14分钟前
  • 白牙尖
  • 还行

情节、角色戏份比重分配的问题实在太大。姜皓文的戏写的也不好,即便有些细节上的自觉处理,这个角色的面貌也相当模糊。

15分钟前
  • 舒农
  • 很差

惠英红超级棒!

17分钟前
  • 邵禹升
  • 力荐

#🍋观影# 性别问题,没人能说清,演更难,佩服导演与演员的勇气。后半部垮掉了,毫无说服力。

19分钟前
  • Shirleysays
  • 还行

#金马55#紫色色调下的性别秘境。四位男性包括了各种角色,有直男、男同、还有真正的“女人”,此片不只是对LGBT群体的关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同性丰富得多。本是女娇娥,却有男儿身,男装之下是女人的内衣包裹着身体。最痛苦的是只能自我欺骗、自我压抑,是逼迫自己成为别人眼里的正常人;最快乐的是与人坦白、被人接受,是在短暂生命里真正做一次自己。外界如何看待他们,身边人如何接受他们,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对话,他们又如何面对自我……生命对自我的认知不得不融入残酷复杂的现实里。更现实、更讽刺的是,嘴上说能接受同性恋的人,还有看LGBT喜爱LGBT电影的人,如果自己身边发生这样的事,又是另一种样子。表演上袁富华最佳,完完全全就是角色本身,惠英红也将她的角色身上所经历的思想斗争内心矛盾刻画得很传神,丈夫坦白两人争执那场戏太棒了。

22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拍出了傳統華人社會LGBT題材,尤其是更小眾的跨性別主題的獨特質感——壓抑,自我認同感偏低,與家庭、社會觀念的劇烈衝突,包括多重邊沿化角色的存在(打鈴哥是內地移民、跨性別者,也是被多元性別概念及其平權敘事排除在外的貧困老年人)。男主角姜皓文,總覺得他富有雄性荷爾蒙之餘又略帶男女通殺的性感氣質,儘管他對這個角色的處理有些笨拙或粗線條,但正好吻合大雄內心的隱忍、惶恐和愧疚。袁富華不用多說,他在《叔·叔》中演同志也非常出色。最喜歡當中兩場戲:四人在酒吧狂歡,緊接着大雄向老婆攤牌,是直面自我的樂與痛(包括打鈴哥,在久違的快樂中倉猝結束了錯位的一生),亦是「翠絲」從身體感官到社會身份的復甦。片末,翠絲去探望年邁的母親,後者平靜地撫摸她的臉,「仔又好,女又好,都係我生嘅。」母親是一個人的來處,象征重生。

24分钟前
  • 梁記冰室
  • 推荐

黄河的阿邦和袁富华的打铃哥实在出彩,男主演的也不错,但光芒被两位男配掩盖了

27分钟前
  • 灃湮。紀。南城
  • 还行

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要肯定Trans们“做自己”,但是惠英红这次演得太好了,使得男主角“做自己”的说服力反而远远不如“不做自己”,没有她出现的情节与场景,都特别像是平权运动的乏味的政治图解。她所展现的具体的人的困境突破了这部电影原本所要表达的东西…于是这个电影变成了“如何对简单化的身份认同叙事保持警惕”的上佳教材,尽管电影本意肯定不是如此。要不要出柜,如何处理亲属关系以免让亲密的人受伤,每个个体都要在具体的情景中面临复杂的选择,不是一句简单的“做自己”口号所能涵盖。

28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袁富华的女装真是太令人惊艳了。

29分钟前
  • 昂篙
  • 推荐

剧本没有重点,导致后面很拖,心路历程没有很有效地展示,可惜姜皓文这么豁出去的演出。

32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较差

跨性别者的困境。也许对本片来说,他的困境几乎主要集中在家庭和自己的心理上,因为家境殷实,周围朋友还算开明,好朋友,母亲,子女得知真相后,短暂迷茫,立马就接受了。唯一的障碍大概来自妻子和周围。但是周围的环境看起来也没有介意。所以,大雄成为翠丝,只隔了个精神和物理上的手术而已。还是要赞一下惠英红的演技。棒。姜皓文已经成为了翠丝,结尾处那个背影,还显得娇俏玲珑了呢!

37分钟前
  • IRA
  • 推荐

有平淡日常,有张力很足的场景,也有足够品评的隐喻,并且电影节奏并不枯燥,精致而不腻味。不过不能深究,因为电影讲述得还是比较浅,多想容易过度解读。蛮喜欢这个剧情走向的,和自己和解,但不与世界妥协。(还有就是阿正的演员有点过)

40分钟前
  • 风露折葵
  • 力荐

母亲接受了他是同志。

43分钟前
  • 南高峰
  • 推荐

以性向的多元和对身体的掌控隐喻香港人政治自主权,多给一星平衡一下评分。

48分钟前
  • 豆瓣浅度用户
  • 推荐

刻板,做作,选角辣眼

51分钟前
  • 海鹰
  • 较差

想讲的太多了,一部片子里参杂了好几种叙事风格。喜欢男主变身前后每次说话都会嘟嘟嘴,有一丝丝轻松的感觉,男主与好友之间轻松相处,还有打铃哥的前半段都挺香港的。可能给我的印象中香港片中遇到这种问题都会独自面对伤痛然后坦然笑对,不会过于纠结,也不会过于矫情。相比之下文艺青年阿邦的线就有点水土不服,跟不上主线,他儿子的也是有些突兀。

54分钟前
  • roj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