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情人节的前夜毕竟是不适合我这种单身的人的。
晚上和堂妹两人在餐厅吃饭,坐在双人桌,周遭的环境让我们俩着实很尴尬。
草草地吃完饭,饮料也只喝了几口,便匆匆逃离。
计划是去看电影,但多少有点不情愿。
毕竟在逼格甚高的我看来,国产电影大多都让我乘兴而去,败兴而返。
但还是拗不过她一个女生,硬着头皮买了票外加一大桶爆米花,怀着不喷不是天朝人的心态,进了影厅。
诚如如某些高玩所言,《爸爸去哪儿》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一部电影:五天的拍摄时间,情节神马基本没有,芒果台的岁末圈钱之作.......爸比,我们有好好多个理由来开喷了呢。
又如,那俗套的帮王诗龄争取最后一颗小星星来参加化装舞会的设计。
又如,那植入技巧拙劣的广告:伊利QQ星,金龙鱼一比一比一调和油........(此处省略那都不是五个字儿!!!
)又如,那铺垫再三,贯穿始终的森林化装舞会,最后只是一笔带过,连同着亲爱的何炅老师一起打了一次彻彻底底的酱油。
但今天,我不想喷。
因为,它让我由衷地笑了,它让我很开心。
这不就足够了么?
我总是怀着一种高高在上的高贵冷的心态,对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物往往都是不屑一顾。
我以为这是不盲从,这是人格的自我独立,是觉醒的社会主义特色的思考模式。
但其实,我只是把自己关在了自己所造的牢笼里面,迷失在用来蒙蔽麻痹自己的所谓自我之中。
不禁问,这还是我么?
我只是想简简单单的快乐,如此而已。
当影片将要结束,孩子们,父母们跟着电影一起唱出那首《爸爸去哪儿》时,自己也跟着被感动。
我们只是想看到快乐。
看到家人陪伴着自己的快乐。
看到自己发自内心,不做修饰的快乐。
如此,而已。
也许,处女座的我还是会继续固执着自己的孩子气,苛求着所谓的完美。
但今晚,我很快乐。
(情人节,祝有情人终成眷属,祝单身的同学们早日找到另一半。
影评写得这么烂,我的体育老师真的不知道)
先说,片子还没看,本来也没打算看,就是准备等高清资源的。
但是我知道,看完之后感觉一定是一样的。
作为综艺五星都不够,作为电影一星都不值。
综合了一下,三星吧。
我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
就目前的评论来看,应该是电视版本的延续,所以,非常喜欢是毋庸置疑的。
之前我就跟朋友说,很多爸粉儿反驳的用语都是“就是看个乐呵何必在意” “总比看那些烂片强” “孩子们很可爱,当时的气氛很和谐,一起大合唱的氛围你们根本感受不到” “就是喜欢花钱看他们你们管得着么” 这一类的,而这些话是根本没办法用正常的道理去说通的,我以前看过的几部片子,也被封为大烂片,可是我看得很高兴,所以也会用类似的语言去反击。
带着感情色彩去评论一部电影我觉得是人之常情。
于是我觉得整个局面陷入了死循环。
最近看了很多相关的评论,发现不少人都说,以前不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这部片子就去了。
我其实很想问问那些死命维护爸爸去哪儿的粉丝们,既然你们觉得电影这两个字没什么高逼格的,你们觉得让你们开心肯掏钱就行,那么如果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电影模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电影人们不用费劲八力的写剧本了,写完了也是烂片,以后国产电影就靠爸哪儿这样的来撑你们觉得怎么样?
不需要再做综艺了,改成每月一集的或者每周一集的院线“大电影”,反正你们觉得人多看着更开心啊!
中国好声音之类的也放到电影院呗之前我是歌手不是放过,据说音效超级好,这样多棒啊!
你们觉得呢?
这样编剧们不需要绞尽脑汁写剧本了,影评人不用浪费口舌和时间去看了,观众乐呵了,想要赚钱的都赚到了,我觉得简直共赢!
你们真的接受这样吗?
虽然很多片子我也觉得是烂片,不过最起码那是电影。
不管怎么样都是人家费心费力演出来的。
粉丝们平心而论这部真的叫电影吗?
我知道你们掏钱是为了自己开心,可是想没想过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究竟你们是因为这个综艺的火爆延续而掏钱还是真的出于对这些孩子的爱?
我喜欢这个综艺节目,非常喜欢。
但是我不希望因为这个节目现在卖座了,火了,让芒果台膨胀,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
真的够好了么?
芒果的综艺一年不如一年的不在少数。
老牌的什么快本就不想说了,我是歌手今年的评价就不如去年了。
我不希望他们再毁了爸爸去哪儿。
其实说实话,尽管很多人说韩国的爸哪儿没意思,但是看完韩版的以后,已经觉得芒果版的不对味儿了。
至于怎么不对味儿我就不想说了。
但是我依然期待芒果的第二季,因为有的孩子真的很萌很可爱。
希望他变得更好。
我知道大过年的,找一部全家都能看的电影不容易,这部真的是老少皆宜。
而且春节档,有人可能一年就进这么一次电影院。
这部片子高票房其实也没什么惊讶的,只是如果再出同类的片子,这些纯粹为了找乐子的人真的还会去捧场么,真的会一点怨言都没有么。
纯粹是因为最近我见过的,每一个说爸哪儿不是电影的人都被喷了觉得很悲催。
我看着都吓人了。
怎么说都被喷。
写在这里好歹是我自己的地盘儿,而且不一定有人看。。。
说出来好受多了。
反正大家开心就好。
今天一上来非常失望,不知道是没等到还是根本没得等,仔细看了所有人的长评和短评,没有人说它表现了怎样的亲子情,怎样的令人回味,怎样的成长心路经历。
没有一篇说它好的发人深省的。
它就和我预想的一样了,是部纯粹的爆米花片,让人笑过就忘。
如果说电视上孩子们和父亲去体验生活有着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力及加强父亲与孩子的沟通的意义。
这部电影就是纯粹《爸爸今天和我一起去动物园玩天然萌的梗》,有什么意义呢?
有什么意义呢?明年的今天你还会记得它吗?
《关于中国电影》我一直认为它垃圾,但我并未绝望的认为,因为整体的差劲我就可以麻木的容忍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的存在而认可。
因为烂片的横行我就放弃了对中国的电影的期望。
凤凰燃烧到了尽头,必会重生。
因为还有姜文,他可以将一篇短文改成2个小时长的电影,并且,是天天都在改剧本。
因为还有徐克,请来国外的制作班底,并搭建了一个巨型水池,还要克服演员的水性与拍摄难度等等问题就为了拍一部爆米花片。
因为还有王家卫,力求真实,让演员集体苦练武功,张震更是练了三年拿了一等奖。
影片的每个镜头也都力求美与耐人寻味。
因为还有贾樟柯,一个总是将镜头关注小人物生活频频在海外获奖却被自己的国家长期拒之门外的导演。
因为还有跟随他们的团队,以及很多很多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青年文艺工作者。
有的人,一生没吃饱过,就为了拍电影。
有的人,宁愿自己烧伤也不希望胶卷有事。
有的人,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为电影而活。
他们这么呕心沥血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观众舒舒服服看部商品。
商品!
他们都只是为了,制作一部商品。
你们口中的,商品。
我从来不将电影只看作商品,它是我情感的载体,我可以肆意的在里面做梦,也可以在那里找到我自己。
那是我从童年坐在露天电影院开始就一直拥有的最私人最特殊的回忆。
我做不到像普通人那样看过就忘,看过一部精彩的电影,我会兴奋得睡不着,我会起来找论坛发言,找微博写评,找朋友聊天。
我加入过话剧社也写过剧本拍过DV,正是做过才知道要做好有多么不易。
所以我不能容忍,一部5天完成的电影,一部靠消费孩子剩余价值的电影,一部被人认为完全与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一部已经没有任何深刻意义的纯粹爆米花的电影。
赚得了比那些电影人多的多的钱,收获了比那些电影人好得多的评论。
让他们那么努力想做好却仍被人骂的成果变成了黑色的笑话。
《关于纪录片》第一部电影就像你的初恋,这可真没错。
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是《海豚湾》,至今依然记得深红的血水与湛蓝的深海错综交织的场景,鲨鱼的无力挣扎,低沉的古典大提琴。。。
以及我咬到发麻的嘴唇和满脸的泪痕。
这部片奠定了我对纪录片的标准,就是心灵的震撼与共鸣。
它可以不用专业道具,也可以不用精美的剪辑,也不用强大的后期,只要它的故事能让我感动,能让我思考,能让我回味,能让我认识到理解到新的世界与观点,那么,它就是优秀的纪录片。
而这部电影,连优秀都谈不上了,它不配纪录片之名,一部感动的点仅仅只有最后大合唱的DV亲子秀才是它的本质。
而在我看来这种感动的点还不如让小胖妹扶起一个老奶奶来的感动。
可惜这种事连我自己都没有胆量去做,所以更没有什么指责的权利。
假如这部片子不是去动物园而是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比如种树,或者保护水源。
我还会觉得它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算是纪录片。
否则,这个样子也算纪录片。
不就跟这个样子也算中国电影,这个样子也算健康食品,这个样子也算中国足球一样了吗?
纪录片要求的是真实,但不是爸爸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不停卖萌逗得人笑的真实。
纪录片要求的是会心一笑,而不是哈哈大笑。
那只是贺岁片春节片爆米花片。
唯独不是纪录片。
《关于真人秀》综艺节目改编成电影我是很不认可的,但是我并不想去阻止去反对,任何事情都会有因有果。
它并不是中国首创,早在这之前日本美国都有先例,作为真人秀鼻祖的美国在屡战屡败之后终于认识到电影和综艺的距离就像刘谦和YIF中间隔着一万个傅琰东。
而娱乐大国日本在那一次小试牛刀之后认清了现实老老实实还是该干嘛干嘛。
但是这种综艺节目一拥而上抢滩电影市场的事却是中国独家独创,虽然之前我猛烈抨击过这种现象,但是现在仔细一想,人人都来做这块饼,这块饼却不是人人都爱吃的。
《爸爸去哪儿》是因为正能量与家庭以及父子亲情才大火的,还有爹的帅气与娃娃的萌。
这种讨喜的馅料做出来的饼是不挑人的,男女老少都爱吃。
但是其余的节目针对性太强了根本做不到成功改编成卖座的电影。
再有与《爸爸》相似的出现人们也只会认为是狗尾续貂。
它的成功不可复制。
如果改编得好,能够客服综艺与电影的不协调性,我是不反对的,但是目前情况,大部分综艺除了屏变大了内容一点没变甚至还烂,这对于看加大版还不能换台的观众来说可不是好事啊。
何况这个问题连真人秀祖师美国都未能攻破,中国要想超前完成简直是不可能。
综艺由于脱胎于电视所以它的内容必须拥有极强的娱乐性与时效性,这要求它的内容必须够新鲜够吸引眼球,因此很容易缺乏内涵与深度。
而一部电影,优秀的根本就是它内涵的故事与深度的思想。
当然爆米花片也是电影,然而一部爆米花片不可能像综艺只凭笑点爆点就能高收视,要么拥有宏大的场面,要么拥有绚丽的特效,要么拥有丰富的视觉享受,要么拥有紧张刺激的动作爆破。
很显然综艺办不到。
另外真人秀自身的弊端早年都遭人诟病以致有了《楚门的世界》,美国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与磨合才形成了共谋的局面。
而真人秀刚刚起步的中国还有很长的路没走完却先想着怎么努力扩大知名度来挤压对手了。
借用我妹妹的话就是:天天心思没怎么想学知识尽想着窝里横了。
(突然又想到成东青的话:这么多年了还是只会自己人打自己人)如果有人来告诉我,大过年的,就是图一乐,何必这么较真。
我会说因为这个理由,于是它就值五星并要我好评?
我这是在评电影,不是在给微博点赞。
何况它也不可能变成百年经典,那我更没有给好评的理由了。
如果不是大过年的,如果不是没有其他片了,会有这么多人去看?
一碗炸酱面,从一次性方便碗转移到了青花瓷盘,味道有点变了但还是好吃,不过价格比之前贵了至少十倍。
然后有人说我就是掏钱掏得心甘情愿。
呵呵,我有家庭影院。
我还用省下的钱给我弟弟买了个包。
如果有人来告诉我,老人父母都是难得进一次电影院的,我不懂那种亲情聚在一起的可贵,也不懂不是人人都有家庭影院。
于是我看看超市里普遍卖的电视,都有插口,等几天网络出了高清版,完全可以下了然后和老人父母一起围着电视看。
你家是有多土豪,非要在电影院跟一堆你不认识的陌生人挤在一起才能聚会,还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不是正排座位,还不清楚自己跟家人能不能坐到一起,然后看一部跟电视效果没差的,“电影”。
借用我妈妈的话就是:中国人真的特别爱凑热闹,好像去晚了或者不去就抢不到似的。
我祝福过每个真心想去看或者被硬拉去看的人,你无法阻挡有人就是喜欢放大版的萌。
但是我自己却拼死找不到必须要去电影院看它的理由。
如果你刚好是正在犹豫看还是不看,或者听到以上两种言论对你的激励的人,希望我说的会对你有用。
所以我还是打了一星,如果不是爸爸和娃娃们,我就打负星。
此文献给商品论者纪录片论者及好电影论者。
其实我还没掏钱去那人挤人的电影院看这一场电影当然也不打算去看了因为我连这档子节目都没看过,不过据说电影院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而排座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仍一票难求可想出其火爆程度。
几天下来面对这火爆的话题,我也是憋不住要说两句。
一开始面对网上的各种评论,我本抱着一个芒果拍片,一个愿拍一个愿掏的无所谓态度,毕竟只要那帮人出来秀两下智商总归还是有人抢着去看的。
但是后来想想,这该说的还是得说,毕竟去年那个什么快乐到家我可是掏了钱去看了算是憋了一年了。
网上力挺爸爸去哪儿的态度大概也就是“一个制作时间这么短的电影这样子就不错了”“大家看的也开心 无所谓啦”“总归是让人开心的电影”,但是这真的还就不能算是一部电影,粗制滥造加班加点赶出来的圈钱利器而已,这口饭还没完全冷下来芒果就急着送回炉重新炒一次可谓是积极得感天动地了。
我实在也不能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位,说它是电影真的有点对不起这门艺术了。
2013年华语电影走过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历程,2013年好莱坞的那些火爆场面,3D特效仿佛中了魔咒一般在内地华语电影市场都集体失灵,内地市场也一改那副“人傻钱多速来”的特性。
尽管华语电影票房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观众无法正确选片观看的弊端却让这个数字有点尴尬,从去年小时代,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等等华语片的票房成绩来看,板砖似乎垫高了票房成绩,呃这样说貌似有点对不起富春山居图,因为这样算的话富春山居图票房可能要赶超阿凡达的全球票房。
爸爸去哪儿的观影潮应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凭借综艺节目累积下的超高人气带来的超高票房而这种票房成绩光鲜背后藏着什么?
相信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票房高高耸起令不少人为之扼腕叹息,观众们把钱放进了不该放的口袋。
过年全国观众给联合包了一个如此大的红包但是我想说这部“电影”真的受不起。
如果华语电影市场票房是靠这种作品来撑起来一片天,那这种成绩就像我国GDP一样毫无说服性,更会滋长这种捞钱的行为。
只希望大家养成一个正确的择影价值观,不要让华语票房遍地叫座不叫好的粗制滥造。
想让观众掏钱也得拿出一个好态度啊你这是.....我就不打一颗星了,毕竟孩子是无辜的。
还是借用鲁迅先生那句话救救孩子吧!
答案是否定的。
看看豆瓣上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评分就知道了,免费的分数就是高,圈钱的相对要求就严苛了。
是的,当初爸爸去哪儿放电影院放的时候,我也没有掏腰包,主要是有怨念,湖南台的圈钱行径令人不齿。
湖南台有些地方令人佩服,比如他的创新精神,他的勇气和苦干。
但弄个节目要送电影院去圈钱,简直是当市场人傻钱多。
如若这样,以后干脆多出几个电影版吧,人民自然会成长,片方自然会得到教训。
有句话说:存在即合理。
那就看你能存在到几时?
新浪娱乐:什么时候决定拍摄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在电视节目开播前还是开播后?
龙丹妮:节目在播出第一集的时候效果就非常好,在第二集结束后我们就决定拍摄这部电影。
新浪娱乐:这档节目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被认为适合拍成电影?
龙丹妮:首先是它在湖南卫视的收视率很高,其次是对青年观众、儿童观众、中年以上的观众的覆盖面是历年湖南卫视节目里最大的一个。
所以我们认为它是十分适合合家欢的题材,转化成电影的话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
新浪娱乐:因为适合合家欢,所以选择在大年初一上映?
龙丹妮:对,我们希望在春节期间,全家老小能有一个互动的活动。
新浪娱乐:什么样的观众最可能在看完电视后走进电影院?
龙丹妮:我觉得并不是说一个节目的收视率高,就会有很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因为看电视是免费的,而看电影要掏钱买票。
我们把电影定位成一个互动式分享型的party,无论是拍摄还是宣传,我们都希望它是一部畅快淋漓、不要有过多思想包袱的作品。
新浪娱乐:以前说“打开电视看电影”,现在开始流行“走进电影院看电视”,这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现象或趋势吗?
龙丹妮:中国电影从《失恋33天》和《小时代》开始,未来三五年内应该是整合性营销的市场。
中国电影类型太单一,而观影人数又在剧增,年轻人对整合性营销的新鲜事物会比较感兴趣,这次我们就把电影和电视进行了整合。
在美国有很多从电影到电视、从电视到电影转换的例子,比如《周六夜现场》这档节目就诞生出一批美国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各个国家都在尝试。
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趋势,但是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电影没法严格界定,不如把它看作一个产品,只要产品好,观众就会愿意消费。
新浪娱乐:在节目已经完结的情况下,怎样在一个月内持续保持话题热度?
龙丹妮:我非常开心这个节目本身就有很高的关注度,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每个礼拜都会推出新的宣传片和见面会,纸媒、网络以及湖南台都是宣传渠道,我们在小年夜春晚上也刚刚进行了预热。
新浪娱乐:这种比较新鲜的电影形式有什么独特的营销手段吗?
龙丹妮:第一我们可以跟湖南卫视进行360度的互动,第二我们可以给片中每一个人单独做立体的宣传预告。
除了传统的电影宣传方式之外,我们还策划了15到20个比较流行的APP,在移动和互联网终端进行推广,这可能是传统电影营销中看不到的。
我们的手游已经突破7000万用户了,里面专门有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的游戏关卡。
新浪娱乐:《爸爸去哪儿》可以被称为“粉丝电影”了,这种称谓最近很流行。
粉丝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推动力有多大?
龙丹妮:可以毫不顾忌地说,这五个爸爸和孩子拥有2013年国内最大的粉丝群。
电影市场一定是非常多元化的,所以粉丝电影、偶像电影一定也是未来不可或缺的类型。
不说《小时代》,就说《暮光之城》、《饥饿游戏》,都是很典型的粉丝电影,国外其实早就有了。
当然中国电影市场要有一个成长期,大家对制作团队、消费模式、对电影的理解都要有一个认同和习惯的过程。
新浪娱乐:娱乐偶像一定会有票房号召力吗?
龙丹妮:有庞大的粉丝并不代表一定会有好的电影票房,所以这条路不是一蹴而就的。
国内这两年一直在探索粉丝市场的规律,我们现在也无法总结这种模式,所以就在一部部实实在在的作品中去摸索转化的手段。
新浪娱乐:之前天娱也拍过几部真人秀题材的电影,比如《乐火男孩》、《我们约会吧》,但都是围绕节目话题来编写的剧情片。
而《爸爸去哪儿》是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加长版真人秀,为什么要完全呈现真实?
龙丹妮:就我个人来说,看电影是为了获得满足,花钱能达到想哭或者想笑的情绪。
《爸爸去哪儿》是一个个案,这个个案是无法复制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觉得看纪录片比故事片的满足感更强。
因为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下才最可爱,表演的话一定会矫情做作,而且他们也没有表演的功底。
新浪娱乐:电影的真实和电视的真实可能还不一样,电影会不会为了加强戏剧性而有更多的预设?
龙丹妮:电视是一个敞开的空间,观众在家想喝水就喝水,想上厕所就上厕所,因为有插播广告,可以把节目作为一个背景。
而电影院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观众必须在90分钟内全神贯注,那剧情就必须更紧凑。
小孩是没法控制的,即便你告诉他怎么演,他也不会听从你的。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游戏规则设计来激发孩子的多种反应,然后进行抓拍。
我们剧组有23台电影摄影机,拍完再剪辑出有趣的剧情,而绝不是表演出来的。
新浪娱乐:电影只用了5天就拍完了,比大部分电影的制作周期都短了很多。
您怎么看待外界对剧组赶工的质疑?
龙丹妮:我个人认为作为一档真人秀,拍摄周期不应该太长,再长就像是表演了。
应该保持孩子们的兴奋度。
新浪娱乐:电影和电视的制作团队一样吗?
龙丹妮:这次我们有两个团队,一个是《爸爸去哪儿》电视的主力团队,另一个是滕华涛带领的电影团队。
这次拍摄是很有难度的,我们一直在探讨电影镜头和电视镜头之间的异同,为了它们之间的转化问题开了无数次会。
在电视的小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游机的跟拍镜头,但放到大银幕上观众就会头晕目眩。
包括音乐、音响,也都跟电视不同。
所以这是电影团队和电视团队的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合作,如果有下一次机会的话,一定会拍得更好。
新浪娱乐:天娱作为著名的娱乐传媒公司,为什么要跨界投拍电影?
龙丹妮:天娱的定义是一个围绕青年人的文化公司,我们关注12岁到35岁之间的人群,只不过前几年做了很多音乐类的选秀节目,所以我们的艺人很多是来自音乐。
其实不管是做电影还是做电视,我们都更关注偶像的产生,关注中国青年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愈发成熟,市场细分更精准,电影中的青年文化会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和发展性。
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而且会非常重视这一块市场。
新浪娱乐:从海选到包装、经纪、制作、发行,天娱制造偶像有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拍电影对偶像的意义是什么?
龙丹妮:国内很多偶像都是通过一个现象级节目诞生的,比如李宇春和张亮,但选秀节目有一定生命期,观众总会审美疲劳,这是很正常的。
一个偶像的背后有很多看不见的力量,资本、平台、人才团队建设、电影电视剧投入,通过一个个作品、一个个平台,偶像效应才能延续下去,单单凭借一个节目是无法成就一个偶像的。
这方面我们积攒了十年的运作经验。
新浪娱乐:今后天娱还有类似的影视计划吗?
龙丹妮:近两年内我们会有更多类似的尝试,不过具体是什么还没有确定,因为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精心策划。
偶像电影不一定局限在主演是偶像上,还可以是偶像级小说、偶像级音乐、偶像级游戏,只要符合年轻群体的口味。
三到五年内我们会有不同类型电影的探索。
(何小沁/文)
【微剧透慎入!!
】——————————正文开始的分割线——————————今天刚去老家的电影院看了《爸爸去哪儿》,感觉非常不错。
如果仅用一句话形容这部电影的话,那必须是排名第一的答案中所说的那句——“笑劈叉了都,萌,还有轻温情”。
观影的全程中整个影院都充满了笑声,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个笑点,以至于占据了影院半壁江山的熊孩子们都完全不会吵闹,因为他们光顾着笑了……!!
看到微博上有个朋友评论说——“就是无广告版的综艺节目”,其实这个评价一点都没错。
这90多分钟的电影估计放在湖南台当一期节目来播也没什么违和感。
但是它作为一个贺岁档的电影来说,也是合格的。
起码作为一个观众,我感觉这个电影让我在这观影的90多分钟里面感受到的欢乐,绝对值得这个票价。
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圈粉丝钱的行为”,这点我也认同。
不过个人认为,”任何希望盈利的电影都是圈粉丝钱的行为”,在你看任何一部电影之前,虽然你对电影的质量情节可能已经有所耳闻,但只要是没有看过,就还是不知道的。
而吸引你心甘情愿走入电影院观看的原因,基本上无非是出于对这部影片的导演、演员、甚至推荐它的影评人的喜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粉丝消费呢?
郭德纲在他的相声里面经常说:“相声不是教育人的”,同理,电影也是一样;虽然有些电影确实兼具了教育人的功能、或者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但这不能成为你将教育功能或者公益属性强加于电影身上的理由。
严肃的话题说完了,下面说点儿好玩的事情吧话说作为一个天橙党,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好开心啊电影里面天天和森碟的每一套衣服都是情侣装有木有!!
而且有限的两人在一起的镜头都是偶像剧即视感啊!!
#佳偶天橙#这个话题让多少我这样的怪阿姨们发现,原来异性恋也是很萌的有木有!!
还有电影里面许多小动物们的智商真心很高啊,不但可以运用肢体语言与萌娃们活灵活现地交流,甚至还会使用工具呢KIMI的头发又长长了不少,看起来更像漂亮的小女孩了;石头模仿的港台腔惟妙惟肖;angela不放弃任何一个向长腿男神表白的机会;天天和森碟你们长大之后在一起吧在一起吧,不然怪阿姨们的心会碎成渣的……!
总之,每次看到这五对儿父子,都有一种心要化掉的感觉
打推荐的分数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爸爸去那儿’这个节目,但是还是肯定一下节目内容吧。
虽然真的和电脑上看的节目很像,也有字幕式的对白,也是他们之间的温情故事,可是电影毕竟还是花了更大的心思来完成,剪辑上也会更注意些,所以可能一些非常好的细节也没有像节目里那样就呈现出来了,我们看到的是被拼接了的温情和笑话,所以,怎么说还是有小小的遗憾。
而最后的那首歌也没有让我听到刘同那样全场一起唱感觉要痛哭流涕的感觉,所以,也小小的遗憾,或许因为遗憾而美丽吧。
还是爱这本剧的,所以,感谢陪伴了我这么久的这些小人,我爱你们每一个人,正是你们无法被抹去的这些缺点所以才真实,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们身上有那么多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长大后还能变得那么好所以很令人感到开心。
张亮男神依旧很帅啊,kim和爸比还是有那么多漂亮的亲自装让人觉得很欢乐。
我们的小公主angela,我们的奔跑的吕子cindy,还有那么有领导气质的石头,真的都很棒,希望你们接下来能健康愉快的长大,好好地,不要被打扰,然后长成你们想要变成的样子,然后就这样好好地。
23岁了,爸爸快50了,带他去看了这部电影,第一次和他看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写影评。
不明白那些一星负分滚粗的人是为了什么,不过我就是觉得好看。
kimi依旧是不懂事,田亮还是那么喜欢干净,所有孩子的表现和往常一样,其实他们拍的是不是电影无所谓,真正的是想看到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父亲带孩子的诙谐,电影的节奏还是很好。
回来的路上和爸爸还在讨论电影,我们交流着彼此的观点,电影中的父子父女令人们开怀大笑,而现实中的我们也因为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触动,很微妙,无以名状。
其实电影中的爸爸和孩子也是现实的,。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他更像是纪录片,真实的记录着人世间的一种最伟大的感情,我爱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更爱我的爸爸,爱这真实的更感情和生活这不是软文!!!
凭什么为了他是不是电影就否认他!
评星等级本来就是他值不值得看的标准!!!
他带给人们欢乐我就是给五星!!!
我不会因为他圈钱,不是电影放在电影院就在这边逗逼!
新年的第一部电影,得儿然默默流泪和母上大人一起观看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同期上映的还有《冰雪奇缘》。
尽管没有创造票房奇迹,这部电影也毋庸置疑的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
仅用6天时间,票房已过4亿。
影片的营养似乎已经不再被看重的如今,捞票儿才是王道,让我们看看这部电影是如何捞票的吧。
“《爸爸去哪儿》的电影拍摄阵容全面升级,不包括航拍设备在内,就动用了23台摄影机,堪称运用摄影机最多的项目。
影片制作团队近500人,后期将从上千小时的素材中精心挑选出最动人的片段。
而电影将全程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100万平方米的场地内进行封园拍摄,电影中间将有百余种、近20000只动物出现,观众可以看到Angela抱着可爱的树袋熊、清晨有长颈鹿群经过房子窗户、大猩猩来叫宝贝起床等动人画面。
”——摘自幕后花絮从宣传标题可以看出,这部影片的投入似乎很庞大,制作也很精良,但实际上,5组人跟拍起来,吃喝拉撒不播,近千小时的素材起码少了800,剩下的剪辑起来也不麻烦。
再看号称20000只动物出现,其实,在哪个动物园拍,动物都是那么多,毕竟这里动物并不参与互动,这20000的数字概念还不及《战马》里的那一匹马来得实在。
从以上内容,大概就能看出,其实这部影片并没有精良到哪里去,而且制作周期也短,说来也就1个多月的时间。
那为何还会获得如此成就呢?
关键是在其很好的沿用了《喜洋洋》的运作模式。
首先,《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真人亲子交互类节目在各个平台均获得优异的关注量,也因为其内容的有趣,观众年龄层丰富,可以说是全年龄制霸。
这已经给电影的卖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影片的小明星具有非同寻常的票房号召力,此观点得儿然是直接拿来主义,比如一个小孩儿喜欢自己的男神天天,那么这么小不可能自己去看,就会叫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就是说,只要节目带动一个小朋友,那么影片获得的将会是起码2张的稳定票房。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宣传到位,在第一季节目结束,大电影的宣传便铺天盖地的袭来,因为电视的结束和电影的开始连接紧凑,这也意味着影片关注度不会衰退。
这种方式比较亲民,不会吊观众胃口,引起观众的反感。
但是其实,这并不是得儿然想说的东西,毕竟现在的电影市场已经变得非常诡异,好片不一定卖座,重点已在投其所好。
毕竟中国人基数大,越大众的电影,看得人就越多。
本来想用对比的方式来分析影片的区别,但发现这部“电影”的诡异性质,还是换一种分析方式吧。
说起来,这部影片的对比只能与自己的TV档(电视档)比较。
其实不同点也很好找:1.广告,TV版每隔25分钟进5分钟广告,电影版尽管植入广告很多,也很坦荡荡,但并没有插播广告。
2.父亲的单独采访,TV版每集都会有一些对父亲单独采访的片段插入影片,父亲总能很感性的诉说自己的心声,让观众们潸然泪下,电影里将这一环节取缔了。
3.看似竞争的情节设计,TV版尽管每集都在比,但是其实没有所谓奖品一说,而电影版的目标是变身舞会的请柬,可看到最后,其实这个情节就是来搞笑的设定。
在这里,得儿然只敢将影片如此做比,因为这部“电影”,整体透露的都是“我是来捞钱”的目的性,什么未来星,调和油的广告做的很足,投资很满意。
影片片头和结尾由4人制作,估计模型和材质简单到了极致。
较色水平很不专业,镜头与镜头间的色调都不一样导演你知道吗?
演员也根本就没有在表演,因为这只是将真人亲子互动档搬上了大荧幕而已。
《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都已经出或者即将出电影版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我是歌手》,《快乐大本营》电影版,到那时候,也许得儿然也就更不明白广电总局对电影的删选是怎么样的原则了。
总之,这部电影采用《喜羊羊》模式称霸全国,但是却是以一种另类的形态搬上了大荧幕。
抱着放松的心态看绝对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
这不是电影。
必须是垃圾!
终于把爸爸去哪儿最后一个消费品看完了,也算是满足强迫症的一个表现,可能隔得时间太久了吧,对电视的兴致都减少很多了,更何况是电影,算是一个大结局吧。第二季不换人肯定不看。
大过年的 开心就好 天天真可爱!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天天
完全符合对这个节目的所有期待~
全程欢乐爆笑
虽然不能算电影,但是萌萌哒给个五星吧(●´∀`●)
这其实是最好看最好笑的一集。但是作为电影真心不合格。
不能忍 这TM是什么鬼 看来只要剪到适当长度都可以成电影了 这电影院可以改名为娱乐城了
这仅仅是个娱乐节目 我不会去电影院看
王诗龄好惨!
这期SP有点长,很坑爹
其实我答应了小伙伴给2星的但是我真的做不出这种有违良心道德的事情啊!这!他!妈!是!电!影!吗!给一星完全是感谢它给我和小伙伴大年初一相聚一堂一起走神90分钟提供了一个好契机 哎小伙伴还想看前任攻略(抚额 我也不明白她为什么对国产电影如此着迷 噢爸爸去哪儿才!不!是!电!影!呢!
连小时代都要跪了。
大银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头刚出来的那一刻,就像第一声音乐响起时的偶像演唱会现场,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没看够,也许是脑残粉儿的心理作用。
卧槽尼玛 一群没看过电影 没看过电视的渣有什么资格在那打一星!!! 一群脑残我还觉得你们恶心呢。都没看过打分打个毛线!! 捧着你的下载电脑过一辈子去吧!!!
Disgrace of human intelligence.
和妈妈看得很开心,够了
当五个爸爸带着萌宝出现的时候,脑残粉已注定给5星了,不过,可惜,里面有的萌宝有设计台词,感觉很假不喜欢,减1星。
不多说了 救救孩子——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