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期待这部片子的,港产片里黑帮片好,侦探片就弱,希望彭顺能拍好。
结果一个线索终归撑不住三部片。
C+好歹撞到个“私家”的谐音,同谋就不知道谋划什么,主题都不够鲜明。
前几部都是他想着自己这个案子查别人的案子,结果这部片给够你自己时间查自己的,查成这样。
先说几个选角,郭富城张家辉演技肯定没问题。
陈观泰可是邵氏电影时代打星,结果英雄迟暮,每次出来都觉得电影瞬间成为了数字电影不知为何。
李晨浩太年轻,对阵张家辉根本弱掉,而且戏份对剧情亦都无推进。
阿牛不如回去唱歌。
江一燕为文艺片而生,以为会和郭富城有感情戏结果不了了之。
导演几个镜头给她我还以为她要唱歌结果也没有。
其实也都马马虎虎过得去,只是张家辉跟踪郭富城,郭大喊“我不要做你同谋”的时候有种彭顺写作文故意突出主旨句子的感觉。
贩毒三十年的老姜,竟然这个水平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什么时候大BOSS不废话不把主角放开有枪就用不动手打什么时候这类电影才有希望。
首先,C+跟B+都算是很文艺的惊悚片,另辟蹊径的取景配乐,油画的画面风格,一直觉得是奇葩,也算是良心国产片子了。
惊悚跟人性刻画很到位。
虽然不是主流侦探片,但是给人的印象是很特立独行的系列片。
然而第三部。
导演急于求成的证明:我们彭氏兄弟不止会拍鬼片惊悚片,这类硬性的悬疑片也Hold得住,可实际只能达到差强人意,如果没看过前两部的 看完估计会骂。
从整体来看,导演做了新的尝试,值得鼓励,放弃曲折惊悚的镜头,放弃出色的蒙太奇,加大特效,各种硬汉式样的打斗。
所以整个看下来,观众会问,特么他们做侦探还是来打架的?
前期错综复杂的人物铺设跟不断来威胁挑事的拳架太过于密集,导致后面的节奏很懈怠,难免会让观者不爽。
而且那个追车的桥段太烂,结果是郑的JS朋友做的,我靠他妈的解释在哪儿?
这就跟B+ 里面卡车追杀郭富城那个桥段一样,明显为了抓住观影者的情绪,可得不到适当的解释反而事倍功半。
这也就是我说的力不从心。
除此之外,杂七杂八的分线剧情因为整个风格的改变变的白烂,起不到前两作品靠分线来提高惊悚感觉的效果,特么飞机上陈探跟女主那个情深深雨蒙蒙真TMD的白烂。
这也跟整体换风格有关。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力不从心的结尾片子。
但是对于追了几年的系列片,也算是看见个完结了。
给个三星吧 希望导演加油。。。
终于,彭顺导演的私家侦探之陈探系列迎来了完结篇。
带着期待与不舍的心情,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早场,感觉五星(含感情分)。
前话,C+侦探上映的时候是零八年,去看此片是当时十一假期跟友人游玩完休憩时的选择,那是大学一年级,第一次淘票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珠海湾仔(沙)电影院。
当时觉得电影其实一般,不过对音响效果很满意,对电影里面的泰国风情(环境和音乐)觉得挺不错的,对故事表达悬疑觉得也不错,总之什么都不错,因为是第一次。
到11年B+侦探上映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看过C+,也是自己的第一次,所以就很期待。
不过感觉故事没有上一部精彩,电影情节的设置也不够吸引人,当时看后评论说,C+拿A的分数,B+拿B的分数,期待A+拿A+的分数。
终于到今天看完,跟看B+的同一个电影厅,差不多的位置,同样的一个人,这个觉得,终于可以拿A+的分数了。
把主场移至马来西亚,其实对故事影响不大,随着几个人物的引出,关键线索和人物也呼之欲出,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以为是不免落俗的皇气来拯救了他们,居然不是,导演算是没有同流合污,到最后,才真正引出了“同谋”二字,加分。
张家辉的出色演出,避免了上一集智叔死后陈探的单打独斗,是故事的重要成分;剧末其兄弟的对话,也惹人感动。
江一燕的角色应是让故事完整,感觉没有什么突出表现。
阿牛的出现还可以。
城城一如既往地把力求找寻真凶的感情演绎地淋漓尽致,比前面两部成熟了不少,也少了那些稍显神经的时刻。
喜欢这个系列故事,主要是厌倦了高科技的犯罪和侦察手段,回归到原始的近距离暴力和执着的以个人探寻线索为主的破案过程。
不过警察最后依据三十年的犯罪记录一举捣破贩毒集团,疑惑的是这么多年他们都不与时俱进换地点跟方式的么。
最后城城一再观看父母为其庆生的录像,故事在城城收拾被盗的家的画面里,以开始时的泰国风情小调结束。。。
录音带输入密码“A2H”之后,闪现出一系列文字,究竟是什么文字呢?
以下是文字内容: 一个生产水泥砖的工厂,整天关门闭户,且不见往外运货。
因该厂证照不齐,工商例行检查时,工厂老大慌乱中销毁罪证时中毒死亡。
警方介入后,挖出一个制毒工厂。
昨天,涉嫌制毒的6人在市三中院过堂受审。
香味毒死工厂老板 据了解,涪陵区珍溪镇三角村有一个名为三角丫的食品加工厂,在2010年11月被吴满江租下。
吴满江对外宣称,他们租来生产水泥砖和涂料。
蹊跷的是,这个工厂整天关门闭户,原来的梅花窗洞也被封堵,无关人员不能进去,一切显得很神秘。
2011年6月24日,涪陵工商部门发现该厂证照不齐,遂上门例行检查,工厂仍是大门紧闭。
此时,执法人员闻到一股奇怪的香味。
由于无法进门,执法人员通知当地派出所前往配合。
工商执法人员和民警进厂检查时,却发现工厂老板吴满江已经中毒倒地,不省人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吴满江系苯乙腈中毒死亡。
建材厂搜出瓶瓶罐罐 警方现场搜查后,在一间隐蔽的小屋发现大量搞化学实验用的瓶瓶罐罐,还有丙酮、甲胺醇、硫酸等化学原料。
民警敏锐发现,这些化学原料能够制造出毒品。
民警随即控制住工人景怀福,而周青荣、侯洪武、郑洪波、段国良等人逃离现场。
抱着诸多怀疑,民警展开审讯。
景怀福的交代还原了事情真相———这里是在制造毒品。
他交代,死者吴满江是他们的老大。
当工商执法人员前来敲门时,他们慌了神。
为了销毁证据,他们在慌乱中将制好的毒品连同化学原料一起倒进水池里。
没想到发生了化学反应,吴满江中毒而亡。
笔记本留下制毒工艺 警方在现场查获两口大烧瓶,分别装有净重4.66公斤和0.12公斤的疑似毒品,还装有13200L液体和5500L液体的水池各1个及大量制毒有机溶液、丙酮等制毒原料,还有多件反应釜、抽漏瓶等。
经市公安局毒检中心检测:上述烧瓶和水池内的物品均含有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
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鉴定,查获冰毒共计52.286公斤。
民警查获记录有制毒工艺流程、要点、工资奖金等信息的记录本和纸张等。
都把责任推给老大 截至同年8月,逃亡的5名制毒人员先后归案。
昨天,检方指控景怀福等6人涉嫌制造毒品罪。
法庭上,六名被告均把责任往死者吴满江身上推。
景怀福辩称,生产工艺是老板找来的,工厂是老板花钱租的,制毒工人也是老板找来的。
总之,诸多事情都与他关系不大。
他和其他工人只是参与其中,没起多大作用。
因案情重大,法庭没有当庭宣判。
苯乙腈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气味,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人吸入后,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可引起死亡。
毒性:属高毒类。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罗彬 通讯员 杨君相http://cq.cqwb.com.cn/NewsFiles/201205/10/1015895.shtml
刚知道这电影,有点期待。
毕竟对这类的悬疑的电影有偏好。
看报纸说是C+ B+侦探的终结篇。
特地去看看前2部。
结果,第一部没看完。。
还是决定到戏院看了再说,后来发现,其实第一第二部没看也对这个影响不大。
剧中会出现很回闪片段就交代了之前得一下剧情了。
但,说回这电影,导演布的线索很多,但在解迷得过程中明显没有把事情给讲清楚,营造一下悬疑的感觉,但节奏把握得不够好,感觉慢的有点做作。
剪接方面也有点乱,总想留点悬念卖点关子。
结果给人感觉是除了乱外没什么新意。
电影的亮点是结局,说的不是boss的那段。
是最后风喜解开陈探的局那段,确实很出色。
希望彭顺导演下部能有更好的表现。
近两年郭富城的新作《最爱》、《浮城大亨》、《寒战》以及这部《同谋》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四部作品四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塑造,贴近真实,张弛有度,不得不说那个靠靓丽脸蛋劲歌劲舞的师奶杀手青年郭富城,已经成功地沉淀和净化成了一个内心有深度的实力派男人。
细数香港影视界有霸气的男星,除无任何争议的周润发之后,刘德华在《富春》中的大煞风景已呈明显的昨日黄花之态,当日观看《富春》时我 就有个念头,若是男主换成郭富城,再把佟大为换成随便哪个日本男星,都应该是部不错的娱乐片。
剧终各色女主角已经各式风骚都具备,不算太差,差在男人形象猥琐,没有丝毫男性荷尔蒙闪光,好比潘金莲与武大郎卖烧饼的日子,如果没有西门庆,谁愿意去认识潘金莲呢?
于是,除去无任何争议的梁朝伟,可以挑大梁的非郭富城莫属。
人的气场,说简单不简单,说玄妙不玄妙。
有,则万事顺意;没有,则事事不顺眼。
年轻妙龄的男优日日涌现,论资历论身高相貌,似乎找不出什么差距,然而自然界的奥秘就在于此,总有优胜劣汰。
劣者知道自己劣成定局随遇而安;优者知其不凡来之不易,更着力精进。
《同谋》不是部好看的片子,导演的制片的水平不敢恭维, 镜头也是昏黑一片不知道是否故意想拍成上世纪的效果。
剧情设计也很狗血,总之都是老套的东西,没有现代感,也不大气。
但看到了不一样的郭富城,出演一个泰国人,穿着泰国人常穿的花衫和梦特娇款式有领T恤,皮肤黝黑,动作举止都像尽了泰国人,只是少有目光如此犀利的泰国男人。
他不耍酷装帅,老老实实地表现出东南亚人的气质,敬业的态度,一目了然。
张家辉配戏,就保持了港剧的气质,怎么演都是香港人,不像马来西亚人。
在马来西亚取的场景都是破破烂烂的街景,海岛美景一处不见。
热带地区大家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简单,无论是屋子里,还是大排档前,一派乡村景象。
唯一扫了几个广州花都机场和广州老街的镜头,算是对比显著的都市。
说到新意,也就是马岛的风土和人的相貌,作为旅游观光片来欣赏下,也没什么不好。
看之前,已经看过一些相关评论,看的过程中大都一一验证,但某些缺点也没评论说的那么严重。
比如评论里提到的单线发展的情节,电影主线的内容,确实是查杀死陈探父母的主谋,而这条线索确实是一个人牵出另一个人的发展方式。
还有评论说电影就是重复又重复的找人,然后别人再重复又重复地劝陈探不要再查下去。
确实是这样的,连陈探给出的反应都是相似的。
其实这样的情节应该是总共出现了两次。
但刚开场的半小时就已经出现这样的重复情节已经可叫观众感到厌倦和失望了,一个好的剧本难道不应该在一开头就吸引观众注意,把握节奏,以免流失观众兴趣吗?
虽然它也有些打斗追车,可是镜头观感不佳,而且现在电影观众因为电影票价的缘故,很少没事就随便买票进影院的,观影者大多是影院的熟客,这样小儿科的追车戏,还会对观众有什么新鲜感吗?
电影在一系列单线发展以后,在最后部分有个小转折,其实也算不上多大惊喜,也就是陈探设的局,但这个局的揭露显得太简短,之前睡着了的观众可能一翻身又睡过去了,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个局。
就算是这个局有一定的惊喜,总得先保持观众的兴趣,直到解释这个局为止吧?
而之前很多情节、人物的行为和对话,是没有什么铺垫、行为逻辑和情绪积累的。
比如陈探和芷慧去广州时在飞机上的谈话,之前缺乏两人真正的互动,也没有芷慧的感情的描写,他们的对话其实很突兀和零碎,当然回过头,这段对话是很关键的,是陈探设局解开谜团的一个重要铺设。
可是陈探能设这个局,就是因为芷慧跟父亲的感情,可这一点在电影中并没有得到强调,其实在电影前半段在陈探与芷慧父亲接触的时候顺便把父女感情刻画出来绝不是什么难事,这样也可以呼应陈探与父母的感情,可是本片中缺乏这样的人物情感描写。
导演在最后还专门给了陈探一个长镜头,可是在之前的电影中缺乏陈探父子情感铺垫的情况下,实在也没有太多让人共鸣之处。
再比如波叔的儿子在陈探见面的时候也伏笔了下,还有辉仔,可是他们最后“机械降神”般的出现还是颇突兀的。
陈探所追查的柴哥波叔一班人,不知是剧本塑造的随便还是导演和演员要求的马虎,本来是可以把他们复杂的心态表现出来,以加强这部戏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的,但是他们与陈探的对手戏平平淡淡,看起来也重复。
像在广州陈探与父亲前同事见面,对方态度的转变也很突然,虽然后面有解释,但在双方交锋过程中的转折就显牵强。
所以如果把这些细节通过编演交代清楚,就不会是现在这种情节和人物被剧本硬拽着向前跑的感觉,而本来应该是人物自身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内心情感还是利益盘算——导致的复杂关系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郑风喜这条线,其实是生生地贴合上主线的,如果没有这条线,主线仍然可以成立和发展。
现在反倒是这条线比较合理有趣些,虽然这条线的兄弟情的刻画也并没有多深刻,但至少是有自我推进的动力的。
张家辉一人分饰二角,虽然在演技上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发挥空间,但胜在轻松有趣。
影片的整体格局已经从窄巷中走出来,彭顺将自己原有的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转化为更成熟的导演手法处理,在最后一场高潮戏中,交叉剪辑被清爷毒打的郭富城、张家辉以及三十年前被毒打的陈探的父母,不仅延宕了高潮,更将人物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动作戏的处理上,彭顺的处理手法甚至有一些林超贤的影子,力度和落点都拿捏得较好,实属不易。
作为侦探三部曲的最终篇,最难的是对于结尾的处理。
片中,陈探静静看着已经放完胶片的白墙,老照片版的复古构图,唯有放映机“吱嘎”声的静默片段,是从一部规整悬疑片到“好片”的飞跃。
留出一点空间给观众,仿佛人人都成为了局中的一份子。
其实一部悬疑故事要引人入胜,必须有丰富和环环紧扣的细节,导演这次集中火力讲述陈探如何查出杀父母仇人的下落,当中不乏故弄玄虚的情节。
可惜,除了无声录音带和神秘菲林之间的联系有点心思之外,在陈探来来回回查问追踪的情节上,累赘又重复,难以引起人对真相的兴趣。
千呼万唤等到真凶出现,亦未能掀起全片高潮,反倒有点泄气。
≪同谋≫,讲述私家侦探为寻找多年前杀害父母的凶手连同另一位侦探展开千里追凶的惊险故事。
本片实为彭顺侦探系列的第三部,与前两部相比依旧延续了一贯的惊悚悬疑风格。
片中最大的亮点在于郭富城与张家辉联手侦破凶案很紧张刺激;再就是配乐也具有独特的惊悚感,让观众感觉惊悚至极。
总之,值得一看。
之所以有点喜欢《C+侦探》,是因为影片有着怪怪的味道,没有一味的探究在传统侦探片里,而是拍了一个性格上有缺陷的小人物,再加上故弄玄虚的故事情节和异国他乡的特殊环境,所以能够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
这一系列拍到了第三部,这部《A+》就完全没有了前作的味道,风格大变,简单的案件故意去弄复杂,而且找来的配角越来越不给力,江一燕的感情戏估计让郭富城都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去对接了,在的士中那一段尤其明显,江一燕突然深情款款的开始说着台词,眼里还泛起了泪花,郭富城就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表情去接了。。。
除了张家辉,本片中其他都没什么看的。。。
中规中矩,也算有始有终,给这个系列提提分
编剧很对不住摄像,最腻味这种一路故弄玄虚,结局却完全正常化的所谓的侦探片。还老拍一些仿佛别有用意的镜头,结果你妈完全是导演在浪费胶片宣泄小情绪。另外,江一燕为什么老演这类角色?遗孤寡妇专业户?
连接之前的B+侦探,阿探为了查出父母的死因和凶手,来到马来西亚寻找答案···最终在另一位侦探的帮助下查明了一切,并且破获了一个三十多年的制毒集团!
港片不错的
还好吧。没有期待的那么好。
顶唔顺
屌!
作为一部悬疑片它简直是失败到家了,完全没有一点抽丝剥茧的过程。人物比较多,这个哥那个叔的很多都没作用。江一燕这个角色可以完全删掉。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
无语
你们在说烂,无视,支持系列
下一部講張家輝從大馬去泰國開始查自己的父母是怎麼死的。全片的配音都是要作死的節奏天哪。
阿探的故事够不上三部曲的篇幅,B+的时候已经显得有些词穷,到了终结篇,只好添加角色硬撑。但张家辉的角色抢戏了,于是,阿探的故事被稀释得更加无甚亮点。勉强三颗星
看完这部电影,不知道它到底想讲什么、在讲什么、讲了什么,一头雾水。还有郭富城那一脸惊愕的表情,破事都没发生,瞎紧张个毛线……
亮点1.阿牛,亮点2.张家辉的演技和咏春拳,期待的亮点3.江一燕的风情万种看来果然被删了...寒战之后又见郭富城,其实不是很感兴趣...多谢@乐影客 和@电影便利店 提供的免费票,以后多多参与活动[哈哈]
彭顺这种导演烂片很多,但是他从来不会浪费一个好题材。大陆导演专注浪费好题材三十年。非常赞,这个系列可以说没有遗憾了,郭富城终于为自己正名。
原来是A+侦探;摊上一个精神病Boss真是太糟心了;张家辉一人分饰两角的意义呢?最后那个长镜头要干啥?
郭富城的演技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C+最恐怖,彭顺的风格不同于一般的港片
难道是怪品味。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差啊。张家辉真是太会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