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吉姆·泰华图
主演:马尔万·肯扎里,休·史密特,马汀·雷克梅尔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印尼语年份:2020
简介:一名年轻的荷兰士兵被部署在荷兰的印度尼西亚殖民地镇压二战后的独立运动,当他加入越来越无情的指挥官精英小队时,他发现自己在责任和良心之间左右为难。详细 >
展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背景是二战后回到印尼的荷兰军队遭遇本地反叛的故事。影片两个多小时,稍显冗长,不过还是还原了当时情形的。故事讲述得还算客观,有一定的反思,并未做过多的道德纠缠。影片的结尾干净利索,已无让人震惊也让人思索。
对敌人心怀慈悲,对自己人下手狠辣。这是什么心态……
他的长官给他一枪让他作为伤兵回家而不是逃兵
还是西方人的角度看东方,虽然没落了还不死心想重寻旧梦。历史潮流如印尼海啸般横扫一切旧势力,曾经的霸主荷兰也是昙花一现,靠流血暴力的模式越走越远……
这场战争一切的罪恶,都由一个人男孩承担在了身上
沉闷的文青矫情
推进太慢,主题太闷,结尾也不意外。
看过~
所以说西方国家都是披着和平的外衣,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殖民地,财源地。在不同的时代,换一个马甲换一个名头继续作为。
非常符合我对北欧抑郁系的刻板印象。整体叙事非常工整,循序渐进,把最难拍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不同年龄段的沧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当观众有些疲惫且放松的时候,给你来一记最猛最烈的重击,直达心灵。(话说豆瓣这片的演员页面怎么一个女演员都没有)
西方有殖民历史的国家都该拍拍他们给世界带来的苦难,但是这一部的内容太重复了,都2020年代了还在反思个人良知,视角够小却见不了大。一是只说武力侵略不讲经济文化侵略。武力往往是相互的,这样拍让人有种“殖民者其实是很文明的,采取武力是不得已”的观感。而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文化和人格上的剥削往往被忽视了。二是似乎有意无意地想要塑造殖民者和殖民地人民一点程度上是平等的这样的印象,比如主角也会被印尼人打和欺骗感情,淡化了殖民者在当地的的特权和压迫。三是黄衣军官的摸鱼、特种军官在各势力间的制衡、当地高度分散状态下的本地人的选择都是很开眼界的点,结果都是一笔带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印尼枪毙独立人民的军官回国以后在舞台上扮演反抗侵略而被枪毙的勇士,显然他们也向往和崇尚独立自由,但他们觉得东方人不配。
通过影片才知道1945年二战结束后,还有一场荷兰与印尼的战争。
绝对五星的文学佳作 剧情介绍完全不对 印尼独立战争期间,日军撤出印尼,英军将印尼岛屿的控制权交给了荷兰,盟军扶持的政府受到日本统治时期流亡政府的武装革命军威胁,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再自己的上司面前开枪自杀。
荷兰对日本兵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善与恶再也分不清界限,对垒双方极尽癫狂挑衅人性和道德里的所有底线。BTW,条目就没人打理吗?竟然采纳了一条“1940年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中一名荷兰典狱长的故事 ”这个完全错误的简介。
整体的压抑难受,基调就暗示我们不是为了维护和平爱国主义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目的而来,带着反战的质疑,这里的大兵做的对或不对都难以定论,只是战争背景下,人人皆机器下的一粒螺丝,坏了换一颗罢了。不喜欢
立意和手法都非常好的战争/历史反思作品。
冷门佳作
好残酷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展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背景是二战后回到印尼的荷兰军队遭遇本地反叛的故事。影片两个多小时,稍显冗长,不过还是还原了当时情形的。故事讲述得还算客观,有一定的反思,并未做过多的道德纠缠。影片的结尾干净利索,已无让人震惊也让人思索。
对敌人心怀慈悲,对自己人下手狠辣。这是什么心态……
他的长官给他一枪让他作为伤兵回家而不是逃兵
还是西方人的角度看东方,虽然没落了还不死心想重寻旧梦。历史潮流如印尼海啸般横扫一切旧势力,曾经的霸主荷兰也是昙花一现,靠流血暴力的模式越走越远……
这场战争一切的罪恶,都由一个人男孩承担在了身上
沉闷的文青矫情
推进太慢,主题太闷,结尾也不意外。
看过~
所以说西方国家都是披着和平的外衣,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殖民地,财源地。在不同的时代,换一个马甲换一个名头继续作为。
非常符合我对北欧抑郁系的刻板印象。整体叙事非常工整,循序渐进,把最难拍的人物内心变化和不同年龄段的沧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当观众有些疲惫且放松的时候,给你来一记最猛最烈的重击,直达心灵。(话说豆瓣这片的演员页面怎么一个女演员都没有)
西方有殖民历史的国家都该拍拍他们给世界带来的苦难,但是这一部的内容太重复了,都2020年代了还在反思个人良知,视角够小却见不了大。一是只说武力侵略不讲经济文化侵略。武力往往是相互的,这样拍让人有种“殖民者其实是很文明的,采取武力是不得已”的观感。而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文化和人格上的剥削往往被忽视了。二是似乎有意无意地想要塑造殖民者和殖民地人民一点程度上是平等的这样的印象,比如主角也会被印尼人打和欺骗感情,淡化了殖民者在当地的的特权和压迫。三是黄衣军官的摸鱼、特种军官在各势力间的制衡、当地高度分散状态下的本地人的选择都是很开眼界的点,结果都是一笔带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印尼枪毙独立人民的军官回国以后在舞台上扮演反抗侵略而被枪毙的勇士,显然他们也向往和崇尚独立自由,但他们觉得东方人不配。
通过影片才知道1945年二战结束后,还有一场荷兰与印尼的战争。
绝对五星的文学佳作 剧情介绍完全不对 印尼独立战争期间,日军撤出印尼,英军将印尼岛屿的控制权交给了荷兰,盟军扶持的政府受到日本统治时期流亡政府的武装革命军威胁,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再自己的上司面前开枪自杀。
荷兰对日本兵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善与恶再也分不清界限,对垒双方极尽癫狂挑衅人性和道德里的所有底线。BTW,条目就没人打理吗?竟然采纳了一条“1940年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中一名荷兰典狱长的故事 ”这个完全错误的简介。
整体的压抑难受,基调就暗示我们不是为了维护和平爱国主义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目的而来,带着反战的质疑,这里的大兵做的对或不对都难以定论,只是战争背景下,人人皆机器下的一粒螺丝,坏了换一颗罢了。不喜欢
立意和手法都非常好的战争/历史反思作品。
冷门佳作
好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