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个国家,跟中国比,在我眼里就是个笑话;然而中国电影,跟印度电影比就是个笑话。
我们可能会说印度电影就是帅哥美女,唱唱跳跳,一个1小时能讲完的故事能讲3个小时,还带中场休息。
然而当你认真地看过印度电影时,你会对印度电影大有改观。
歌舞虽然使电影更拖沓了,但是起码让我们看完心情愉悦了吧?
目的也就达到了。
好了好了,我在这里不是想说关于印度电影歌舞的事,也不想举出类似《三傻大闹宝莱坞》、《芭萨提的颜色》、《摔跤吧爸爸》之类的电影来说印度电影的好,咱们就事论事是,来讲讲这部电影的好处。
乍一看这电影,你会觉得就是一部轻松的无厘头喜剧片嘛,黑帮大佬居然去学习甘地,去和平地解决问题,但是当真正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你会有惊人的发现的。
一部搞笑的电影居然能深刻地反映出甘地的思想,不得不令人五体投地。
在这里我不想剧透,不想告诉你它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虽然仍然有说教部分,但我想它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将这部分嵌入到剧情的发展中,甚至使这种思想以一种戏谑的或者是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不是好莱坞的惯用伎俩吗?
印度电影看来是真正地学到了好莱坞的精髓。
印度电影已经与好莱坞接轨,而我们则是十万八千里。
究其原因,你得去问问中国的某个局,他们并不是负主要责任而是负全部责任!!!
如果人一辈子只能看一部电影,但是可以反复倒带看多遍的话,那我一定推荐《肖申克的救赎》。
原因以后解释。
但是如果说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去电影院的机会,而且只有一部电影可选的话,那最保险,就是看印度电影,虽然不一定是要这一部。
------------------现如今,中国同胞很难理解印度电影。
印度没盗版盘卖,真的没有,我当年转遍了孟买所有角落都没找到。
对贫苦的印度人民,看部电影就是种无比奢侈的享受,所以,一定要物有所值。
你能想像么?
从家里步行四个小时,来到装饰豪华的电影院,然后在短短三个小时里,一切汇萃于斯,看尽人间所有悲喜。
劳动人民的感情,就是平凡、简单、质朴,如果觉得印度感情戏很假,其实那只是因为自己很假。
如果你的观众一生只得看一部电影,谁还敢故弄玄虚?
追求内涵、玩深沉的话,去冰封雪覆的俄国看电影吧。
来看印度电影,就得放下所有面具和包袱,投入地过把瘾,把自己长久以来郁积的所有不痛快,都稀释到这浓缩了全部人生的三个小时里去。
歌舞元素当然必不可少,音乐一起,戏院里黑丫丫的人头一起齐刷刷跟着节奏左右摆动,绝没一个观众摆错方向。
一般只有在这种时候,你才会真正知道电影这种东西有多美妙,电影这东西为什么要在电影院里看。
心底,暖洋洋的东西会缓缓流动。
香港制片专家蔡澜先生说“印度出品,必属佳片”。
不过这几年宝莱坞受到金潮银浪的冲击,泥沙俱下,沉滓泛起,烂片也出了不少。
只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不错,这和中国电影工业正好相反。
我评价电影,受夏衍先生的影响:1.情节、2.表演、3.音乐、4.摄影,各给一星,如果有关乎心灵或是超越电影本身的东西,再加一星。
这部Munnabhai就是我吐血力荐给所有中国同胞的一部五星电影。
不管社会有什么问题,人都应该极力克制和消除内心的愤怒与仇恨,代之以同情和公正。
人人心中充满恨的社会,是注定没希望的社会。
恨永远是瓦解社会的毒药。
别把责任推到别人或社会身上。
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不公,那可能不是你的责任,但若心中充满恨,解决的责任就在你自己。
当然,甘地说了,别人打了你左脸,就不妨把右脸迎上去让他打。
但如果右脸又被打了,那应该怎么办?
这部片子给出的答案得很幽默很明白。
------------林清玄说他最崇拜的三个人:茶神陆羽,六祖慧能,玄奘大师,这三个一流人物都是从人生最最底层出发,连基本的家庭都不完整,却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并完成了普通人难以到达的境界。
他们共同的特色,就是拥有五种属于穷人的宝藏:每一餐都吃得下、每一晚都睡得着、随时笑得出来、处处无家处处家、不害怕生命的转弯。
于是我想起,这三个人都与印度文明渊源之深,三个人都有在佛院长大的经历。
我一直相信:中国人若能平视日本和印度,特别是虚心学习印度,多数国与民所面对的“中国问题”都可得解。
中国的文明自古以来就有吸收印度文明母乳的优良传统。
印度大芒果,饱满多汁,营养丰富,为不可多得的物质精神食粮,认她作娘真不吃亏。
美国就是一大杂种国家,喝百家奶长大的,所以壮。
到此打住,再扯下去了就没正经了,呵呵。
————————————————————————END
甘地热潮正席卷印度全国,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拜本片所赐。
本片讲述黑道人物姆纳为了追求一名电台女DJ,讹称自己是大学教授,不惜恶补甘地生平,以便参加电台问答比赛。
当他日刨夜刨时,甘地的鬼魂就在他眼前出现,教导他如何以非暴力手段应付人生逆境。
在这出黑道人物追女仔的电影中,圣雄甘地的角色几乎由头演到尾,甘地的哲学和精神也贯彻了全片。
本片在首都新德里开画一星期后,市政府以该片宣扬甘地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抗争,宣布该片可以豁免缴交娱乐税。
同样地,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也因本片表扬甘地的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宣扬正面讯息,也给予该片免税的地位。
幕后花絮印度宝莱坞2006年最新卖座喜剧,是2005年卖座片《黑帮大佬玩转医院》的续集,在这出黑道人物追女仔的电影中,圣雄甘地的角色几乎由头演到尾,甘地的哲学和精神贯彻全片。
该片在首都新德里开画一星期后,市政府以该片宣扬甘地追求真理和非暴力抗争,宣布该片可以豁免缴交娱乐税。
同样地,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也因《黑》片表扬甘地的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宣扬正面讯息,也给予该片“免税”地位。
本是以暴力拆迁为职业的黑道大哥,由于要追求广播电台的女主播,临时拼凑出智囊班子,来回答女主播的答题节目,以绝对优势胜出后将与女主播见面并同台主持节目。
为了迎合女主播对甘地的信仰价值,黑道大哥临时抱佛脚,来到甘地纪念馆恶补学习材料。
长时间浏览材料后,竟然产生幻觉,误以为甘地显灵,指导解决各种疑难杂题。
不仅顺利骗过女主播,让女主播以为自己是学校教师,还为女主播赡养的孤寡老人们讲解甘地思想。
正当博得女主播暧昧的同时,手下小弟竟然听从另一位大哥的指派,强取豪夺了女主播和孤寡老人们居住的小楼。
随即两位大哥翻脸,但是,为了不制造暴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黑道大哥遵循着甘地的教导,展开了各种妙趣横生的抗议活动。
最终讨回了小楼,也让女主播再次倾心自己,并且发扬光大甘地思想。
影片是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续2003年的卖座影片《黑帮大佬医生梦》后,于2006年出品的又一卖座新片。
再次以极恶之人的价值观念改造过程为最大看点,这一次以圣雄甘地为执导思想,让观众们在幽默逗趣的氛围中观赏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演变同时,映射出印度社会中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被人遗忘的甘地主义,没人赡养的孤单老人,迷信思想,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落后陋习,都急切的需要被纯净的思想来洗涤净化。
导演极其巧妙的把观众们喜欢关注的元素,爱情、亲情、歌舞、恶势力混杂在一起,讲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旋律故事,可见用心良苦立意深刻。
既然提到甘地,就再来对这样的悲剧性人物说上两句。
为国家赢取主权不惜牺牲一切的国父,竟然倒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这一直是个令人纠结的历史片段。
从影片的对白中可以看出,印度人是乐观的,他们不觉得那是件坏事,反而是件让甘地赢取巨大荣誉的机遇。
以甘地命名的街道,各种画像雕塑和钱币头像,都是令人无法企及的崇高荣誉。
其实,这只是小人物对甘地幽默的解读方式,甘地的所作所为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些个俗物而奋斗的。
当然,人生时常需要乐观思维,但是,过于乐观会产生幻觉而认不清事实,从而让自己生活在具有欺骗性的倾向当中,而地球是很危险的,印度人应该早早的回去火星做阳光大男孩,才是最适宜的生存策略。
中国片子那些导演也许应该学学印度,什么是自成一派。
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的熏陶下显得越来越不伦不类,忽视了生活中本来最平凡美好的情感,总是装作小资的把这些主题掖着藏着,让观众们觉得多有深度,多有内涵,最终越来越脱离观众的真情实感。
现在国语片的昌盛,还是太多依赖明星效应,平凡的演员几乎没有市场。
观众觉得演不出真色彩,导演觉得导不出好片子,制片算着没有好票房。。。
所以一直以来缺的不是好演员,缺的是好剧本,缺的是一股越挫越勇的气魄,现在普通的商业片是如此的吸金,真希望日后的那些所谓大彻大悟的电影人们多走走属于中国风格的特色篇。。。
现在再回头说说片子,剧情很简单,语言很简单,情感很简单,问题很简单,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最简单,看着人心舒舒服服,晴晴朗朗,道理不是你讲给我,道理是我讲给我,那一句“甘地主义万岁”说出了印度人的全部信仰,照着那片天空的,灿烂而明亮。。。
好片子,演进内心,“要用仁慈,来改变它。。。
”那么,你又被什么改变。。。
最近大爱印度电影,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到三傻大闹宝莱坞再到黑道大哥在出击,每一部都有着充满印度风味的歌舞,美丽的异域风情,色彩鲜艳的布景、服装,充满热情的歌声,曼妙的舞蹈,我不得不说是通过这几部电影开始认识印度,开始喜欢上印度人的热情和舞蹈,以前对他们的认识仅是咖喱和难闻的体味,现在才发现印度的帅哥美女真的很吸引人,丰富的表情,对音乐的热情。
“GOOD MORNING,孟买”,姆纳每天都在詹薇的声音中度过最美好的时光,这个令他神往的电台女DJ用热情的声音带来美好的一天。
我很喜欢这个女DJ的开场白,充满热情的声音,让人感觉阳光都被融到了声音里。
故事挺简单,黑道大哥喜欢上了电台女主播,改换角色接近她,博得她的好感,在甘地精神的引导下,诚实有勇气的生活,用微笑去感化伤害他的人,最后赢得了爱情。
印度电影很擅长讲故事,一部电影能让人哭哭笑笑N多次,中国电影喜欢讲主题,一部电影有一个主题,最后会把主题升华到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高度。
印度电影流畅的就像生活,没人刻意去告诉你什么,所有的一切需要你看懂生活自己去理解。
就好比中西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的是填鸭式,先把结果告诉你,过程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记住结果,无根基的高楼,只看到地面上的建筑,至于地下的根基有没有就不得而知了。
故事的开始很单纯的喜剧,轻松幽默的情节,喜欢电路佬,很仗义够兄弟;喜欢姆纳,很MAN很痴情。
甘地精神的出现,让我开始思考生活,我们要诚实,要有勇气承认错误,“掴别人一个耳光容易,道歉可是需要勇气”,在我们面对错误惊慌失措时,不要想着逃避,勇于面对它吧,这会给我们一个新的开始,生活可能会把一些美好的东西从我们身边拿走,但他会给我们一些更好的。
勇于承担错误的后果会让我们更加成熟。
GOOD MORING, INDIA! THIS IS THE FRIST TIME I KNOW YOU!
其实看这个片子前对甘地认识的不多,倒是长了见识。
剧中的剧情还是有些老套的,音乐倒是我喜欢的类型。
非暴力对抗这个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转帖自wznm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oolongwu 很久没正式看电影了,都是断断续续的,还好幸亏机顶盒有几个固定的电影频道,所以能在有限的休闲时间里面离电影不是很远。
昨晚换台的时候看到CHC家庭影院中播放的《黑帮大佬和平梦》,印度宝莱坞拍的,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此片介绍的不多,更多的应该是此前中央六套播放过的《黑帮大佬医生梦》,估计此次和平梦应该算作是续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两部已黑帮老大为主角的喜剧片仍然是值得推荐的,因为在笑过之后,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回味,而这种回味虽然不是人性最深处,但却在你我的身上、身边、身后发生着,进行着。
阿三的片子看过的数量扳起指头都数的过来,《阿育王》,《神猴》等等,没什么太多的印象,载歌载舞的内容很多,加上成龙在《神话》中引入的印度美女——玛利亚,大概也就这些了。
言归正传,和平梦讲的是一个专门搞拆迁暴力发家的进城务工者穆纳,迷恋上了孟买当地广播电台的女主播简娜,为了追求信仰甘地主义的女主播,将自己打扮成历史教授,恶补甘地的知识,去接近女主播及其收留的多位孤寡老人。
由于看甘地的书太过痴迷,穆纳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甘地的形象,并以为甘地显灵在指导他帮助他,其实这都是他大脑中虚拟出来的形象而已,但却让跟随他的小弟——电圈搞得莫名其妙,尽管精神病医生指出了这个问题。
但藉此精神支持,穆纳混进了广播电台成为与女主播的搭档,并用甘地主义开导不同的民众,得到更多声望。
但穆纳昔日的兄弟大傻为了将女儿嫁入豪门,听从了豪门聘请的算命大师的意见,预将女主播简娜和老人们居住的小楼作为风水宝地收过来献给未来的夫家,以至于两个人闹翻并在后来的争斗中搞出不少笑话。
最后,大傻的女儿在甘地精神的帮助下,承认了自己撒过的谎,并最终得到未婚夫的谅解,而大傻也幡然悔悟,将房子还给了简娜他们,并成就了穆纳和简娜眷属之合。
这部片主题诙谐幽默,轻松活泼,加上其中载歌载舞的段落和颇为养眼的印度美女,让观众觉得能很放松,尤其是穆纳和小弟电圈的对话颇为搞笑,虽然不及我们习惯的周星驰的无厘头,但颇具印度特色,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你不由自主的捧腹,加上中文配音员短促的发音和婉转的音调,着实是笑点百出,摘几段如下,1、大傻问精神病医生:(穆纳)他到底是疯子还是流氓?
医生答道:疯了的流氓。
2、穆纳和电圈因殴打大傻的保安后要向被害人道歉时被关进了监狱,电圈抓着铁栏杆说:我拆了115套房子,打断了206根骨头,都没有事,现在为了向一个人道歉,居然被抓到这里来了(颇有点警察与赞美诗似的黑色幽默);穆纳跟电圈说,甘地被抓了很多次,抓多了声望就提高了,城市以甘地命名,给甘地塑像,头像印在钱币上,我们这才抓进来一次,自然没什么机会,以后要多进来几次,进来多了,我们的声望就提高了,以后就可以以我们的名字命名城市,给我们塑像,把我们的头像印在纸钞上,你看,叫穆纳城、电圈城(。。。
实在很无语的逻辑)。
当然这部电影反映的不仅是恶作剧和搞笑,其实也反映出灰常多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实际与我们国家的一些情况灰常类似:1、空巢老人。
老人之家是简娜收留无家可归以及子女不愿赡养的老人的地方,其中一个老人的感慨,我觉得很震撼,我以前在一间屋子里拉扯大四个孩子,现在四个子女有了四间屋子,却没有我的地方了。。
自然,我国城市、农村的空巢老人现象同样普遍。
2、农民工。
穆勒和电圈是进孟买寻梦的农民工,在两人失意准备返家的途中,穆勒还问电圈,你现在还会种地吗?
电圈说我不会,但我们可以去给他们讲甘地。
3、封建迷信。
大富人家的亲事要看生辰八字,大傻的女儿就是因为被算命大师认为是克夫命而差点被拒之门外,即便是想傍大款,光是外貌是不够的。
当然,穆勒和电圈戏弄并痛殴算命大师也算是导演对这一封建传统的痛击。
4、亲情。
其实这跟前面一个差不多,没有什么能比亲情更重要。
电影中的年轻人瞒着父亲去炒股,将准备买房的70万卢比赔光了准备去卧轨自杀,后来打电话向电台告别的时候被劝阻,得到了父亲的谅解并找到了自己生存下去的途径。
5、拆迁。
为了将老人之家那块风水宝地据为己有献给未来的夫家,大傻带着一帮人前去抢房子,采用暴力拆迁的手段。。。
此处省去200字6、贪污腐败。
为了解决一个退休教师被长期拖欠的养老金,穆纳告诉这个老人,在开放的办公室将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都奉献给那位贪赃枉法的公务员,并逐一报出自己哪些衣服、眼镜的价值,告诉这名贪官我为了贿赂你给你的物品的价值,这一举措立竿见影,让那名贪官不得不把养老金还给老教师。
7、主流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削弱。
这部电影围绕的是对甘地主义的宣传,提倡在浮躁的社会中,静心平气的协商问题,虽然不知道国父在印度社会的地位有多高,但也能明确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了印度的主流价值观,但现在似乎这样的支柱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追名逐利和无处不在的社会暴力。
影片借助一个黑帮老大的转变,其实也是在呼吁一种传统价值观念的回归,诚然社会的快速发展难免出现很多不良现象和矛盾,在这些现象的出现后,如何去进行疏导,印度人还希望能够通过找到甘地来唤醒民众,尽管甘地的图书馆依然门可罗雀。
那么回想我们自己,实际又比印度能强多少呢?
也许我们的国力比印度强一点,但我很羡慕印度。
至少印度人在抨击现实的时候,有一个甘地精神可以缅怀,可我们呢?
至少看了这部电影,一些人由甘地主义而充满了力量,我们看完《孔子》会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非暴力很傻,也许有人会说印度的独立不是由于非暴力而是由于暴力,也许印度的暴力、腐败、落后一点没有因为甘地而发生改变……但是,60年前的确有一个印度人用血肉和生命实践了自己“非暴力”的信仰,他的主义还在影响着一些人,不论多少。
可我们呢?
很不错的一部片子,因为心爱的人而进入到了一个自己不熟识的领域,而后却因为信仰在这个领域中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剧情很不错,宣扬甘地精神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这样的一部让观众跟随镜头或笑或悲的电影,应当算的上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我发现印度电影中的女主人公一般都会很迷人的那种,尽管我知道这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依然对印度这个国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这部电影的笑点还真是层出不穷,混迹于黑帮的这帮大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根本不会使用常规的手段去处理他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是问题一定可以被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想其他办法解决,总之是可以被解决掉的。
比如:那段去用N部电话反复拨打热线的方法,比如让老人的孩子为他去办理一个生日Party,只要是准备做的事情那就一定回去找方法让它达成,不管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发送礼物也好,使用了暴力也罢,总之是事情完美的解决掉了,就和他脑袋中想的那样。
这部电影最大的泪点,我觉得应该是姆纳因为冲动的原因打了电路佬一巴掌之后,想电路佬道歉那一段了,看的真是泪眼纷飞的感觉,那段含着泪的回忆一段段的话语从姆纳最终说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里也是热热麻麻的感觉,想起了山鸡带着一拨人从台湾回来救陈浩南的那段戏份了,不言中的一段经历却让外人看的心潮澎湃,眼泪横飞。
甘地精神贯穿了整部电影,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去膜拜这样一个人,因为肉体已经不再了,应该更多的是去了解和学习这样一种精神,终于在这样的感悟下,蚂蚁吞大象似的一点点的感化到了所有的人,最后的那段婚礼变成了感悟所有人的一个见证了。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原因不想去做一件事情,既然不想去做那么首先大脑就会被说服,然后就会找到一万种不想去做这件事情的原因,这个时候姆纳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鼓励,这种鼓励让人从那种与大脑不断进行消极交流的状态中,转换到了一种积极的交流中。
姆纳因为要去参加现场的对话,而去图书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去了解甘地,从极不情愿到越来越有浓厚兴趣的这个过程,真的是很让人感动,一个人因为爱情的魔力居然可以做到这部地步,而且居然还是只听声音没有见到过人的这样一个梦中情人,为了爱情而进入到的一个不一样的领域,进而升华了自己,是不是有种佛语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样子?
甘地精神
阿三脑洞还是大
每个人都有羞耻心,关键是我们要做到哪一步才能够激发他的羞耻心,有的一次就够了,有的要做很久~!这就要看做的人能够坚持好久!~
印度的主旋律喜剧。我为国产电影感到欣慰。
为什么西方人也喜欢甘地吗?因为西方国家对全世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反过来,他们没落了,希望不要有烧杀抢掠,和平演变最好
载歌载舞神马的最欢乐了~~
一个民族的自信局部体现在文化象征人物是拿来供养的还是拿来玩闹的。哪天鲁迅能被拿少年人念咒请出来帮忙泡妞的时候他才“民族魂”到柴米油盐,否则也就是个“民族游魂”。比《三个傻瓜》多了一颗星,一半因为给了我一个很好玩的舞台表现、一半是确实励到了志。
宝莱坞真的挺厉害的。前半部分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后半部分就彻底无法让人相信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行动理念确实令人敬佩,但在当今世界,我很怀疑它是否仍然可行。
7.5,典型印度主旋律,不过毕竟是希拉尼,嬉笑怒骂间总是要讽刺印度现实
片子立意确实不错,但说实话,并不像其他印度影片那么感人,有时候觉得是情节铺垫不够。另外,男主感觉年纪过大,跟男配换换可能更好。
8.5/10 笑点多多,泪点也不少,一句GOOD MORNING,孟买不仅仅打动了黑帮老大的心,也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好片。
我觉得挺无聊的
2020160 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嵌进圣雄“显灵”还挺有创意。宝莱坞正能量,歌舞永不缺席。结局合影有点意思。
可视作一部缅怀甘地的影片, 视角比较独特,嬉笑、严肃相交融的节奏, 歌舞很应景。 两个女主很漂亮。黑道大哥为爱逆转的励志感人故事。
印式无厘头喜剧,从文化层面也确实容易看出九十年代以后甘地主义的复兴,桑杰·达特俨然已经变成了个大老粗,对自己的形象已经完全不管不顾了。
剧作巧妙,用追求爱情的目的绑定主义方法,成功必须是按照划定的路途行走,反过来证明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以此达到新时期的再度呼唤甘地主义以及政治人物的形象宣传。非暴力不合作与呼唤爱感化人作为两个主题,在一个固定印象的身份设置——黑帮大佬中反差出无穷笑料。身份式的人物行为标示与高概念设定绑定宣传的方法在之后的《我的个神啊》中再次被应用,同样以喜剧+奇幻达到最终宣传目的。但在历史的叙述与地位的肯定内却因喜剧调性不得不故意忽略部分问题,甘地身后尼赫鲁的消失抹去了现实的复杂性。反派人物在设定上的部分“可爱”特质,固然是为了全年龄段的观赏与喜剧性,但这也是甘地主义得以奏效的原因,当对方阴暗心狠时,失效就成为定局,这恰恰时电影无力展现出的。电影直接走入了温情鸡汤的窠臼,不锋利与无攻击也成为当局赞赏的真正原因。
创佳,D5
印度电影以前看的少~觉得很新鲜,很喜欢~现在不了~
前半段以为是爱情片,后半段变成甘地宣传片阿..不过确实有冲动想去了解下印度国父了.
除了印度电影一贯的比较鸡肋的煽情,其余歌舞、搞笑部分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