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利兹与青鸟

リズと青い鳥,莉兹与青鸟,吹响悠风号全新剧场版1,吹响吧!上低音号剧场版完全新作霙与希美的故事,劇場版 響け!ユーフォニアム 完全新作 みぞれと

主演:种崎敦美,东山奈央,本田望结,藤村鼓乃美,山冈百合,杉浦栞 ,黑泽朋世,朝井彩加,丰田萌绘,安济知佳,桑岛法子,中村悠一,樱井孝宏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利兹与青鸟》剧照

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2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3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4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5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6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3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4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5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6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7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8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19利兹与青鸟 剧照 NO.20

《利兹与青鸟》剧情介绍

利兹与青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北宇治高中的管乐团中。铠塚霙(种崎敦美 配音)和伞木希美(东山奈央 配音)分别负责双簧管和长笛的演奏。铠塚霙从小就性格内向胆小害羞,在国中时一直过着非常孤独的生活,希美的出现和靠近让铠塚霙第一次感受到了友情带来的温暖,因此将希美视为自己最珍贵的宝物,没想到眷恋和依赖带来的却是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 在高中最后一次音乐比赛中,铠塚霙和希美决定选择《莉兹与青鸟》为参赛曲目。这首出自悲伤童话的歌让铠塚霙不可避免的将自己和希美之间的关系带入其中。随着比赛日期的日渐接近,铠塚霙和希美之间的间隙却越来越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一切顺利慢性云边有个小卖部连续杀人鬼青蛙男淘宝女孩的好评爱情顿悟之白骨美人心善后朝鲜王朝内幕第一季落日名侦探柯南:瞳孔中的暗杀者无业楼民尘缘不神山巨塔杀机背中一起来看流星雨高良同学与天城同学独活女子的推荐5影子爱人步步惊心:丽和平使者第一季杀戮场赤裸女特工3太阳的后裔硫磺泉镇的秘密第二季酒吧神画阿什利黑色童话第二季潜行功夫棒球绝密战境预见未来

《利兹与青鸟》长篇影评

 1 ) 结尾处希美数学题的解答

俗话说得好,霓虹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来讨论一下希美最后在做的那道数学题如何解答。

latex渲染版问题已知 $x, y$ 互质,证明 $x + y$ 与 $x \times y$ 互质。

证明假设 $x + y$ 与 $x \times y$ 不互质,设他们的最大公约数为$n$,则有:$$\begin{array}{lcr}x + y & = & a_1 n \\x \times y & = & a_2 n\end{array}$$由于 $n$ 可以表示为若干质数的幂的乘积:$n = n_1^{k_1}n_1^{k_2}\dots n_m^{k_m}$,取其中一个质数 $n_1$,我们有 $n_1 \mid n$。

其中 $\mid$ 为整除符号,表示 $n$ 能够被 $n_1$ 整除。

考虑到:$$\begin{array}{lcr}n \mid x + y \\n \mid x \times y \end{array}$$可以得出:$$\begin{array}{lcr}n_1 \mid x + y \\n_1 \mid x \times y \end{array}$$因为 $n_1 \mid x \times y$ 且 $x$ 与 $y$ 互质,所以 $n_1$ 只能整除 $x$ 与 $y$ 中的一个数。

根据对称性,我们假设 $n_1 \mid x$ 且 $n_1 \nmid y$。

所以 $n_1 \nmid (x + y)$ 这与上面推导的 $n_1 \mid x + y$ 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两数应互质。

证毕。

girls,dance,staircase京阿尼被纵火,35人去世,多人重伤。

逝者安息,生者振作。

在我看来《利兹与青鸟》是最能代表京阿尼的作品。

这并不是说《利兹与青鸟》里包含了最多京阿尼的元素,而是说京阿尼特有的细腻与优美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恰到好处。

无论京阿尼以及京阿尼的员工愿不愿意再继续创作,我都想告诉京阿尼,你们做得已经足够好了,谢谢你们能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2 ) 细如发丝的情感,晴朗之下的忧郁

很喜欢穿插的利兹的故事,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两位女主都以为自己是利兹,其实都是对方的青鸟。

这个系列一直是我这里的日漫top之一,不同于其他校园题材的高分作品,套了一层音乐的包裹,使得很多情感的传递更具有额外的表达空间。

然后日本校园题材作品,聚焦女性时总会给人一种像是爱情的错觉。

虽然实际上了解不多但还是想下个定论,这不是爱情,更像是一种错误释放的依托欲。

好吧,圆不上。。。

那说点其他的,故事还是很完整的,所有的冲突都用少女心事作为呈现,技巧高级,制作优秀。

配音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

但这种细腻的表达总感觉对于电影来说少了一丝对观众内心更强烈的触动,总体观感偏番剧而非电影,细水长流、尽在不言中,是比较作者向的一部作品。

 3 ) 如果分别是场注定的旅程,那可不可以再抱久一点

其实从前在看《吹响吧!

上低音号》时,我根本没有好好注意过这一对。

好像希美和霙是背景一样,安安静静的发生着,不过是为了衬托丽奈和久美子这一对的。

霙好像是蓬发版的丽奈,安静,总是不喜欢说话。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优子和夏纪学姐,每天吵吵闹闹的,才是最适合成为喜剧主角的欢喜冤家。

所以当我知道《利兹与青鸟》是关于希美和霙的时候,我有点失去了兴趣。

还好,那个无助的夜晚解救了这部电影。

我忘了,上学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个时期,你和某个人,就是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

上学的时候,就是几乎天天都能在一起,我小的时候甚至觉得,碰见喜欢的人,我一天的运气都会超好的。

每天都能见面的人,都是面对着倒计时过日子的。

志愿表里没有填写的那份未来,好像一并交到了别人手里。

可就是,对方全然不知。

利兹和青鸟,如此开心地生活在一起,却各自心里都藏着小秘密,不想让对方知道。

利兹承认自己的自私,和每一场青涩年华发生的恋爱一样,想牢牢锁定住那个人。

因为我们从不知道失去的滋味,也不敢轻易尝试。

长大了才不得不慢慢承认,失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毕竟我们每天都失去很多人和事,只是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

但是我们现在再也不愿意做太多努力去留住那些人和事了。

我不是学会了佛系,只是我即便奋力争取到了,后来也发现,可能根本不属于自己。

(不好意思,有点离题了。

)但青鸟总是要飞走的。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注定的。

所以每次当霙演奏到这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就无法放开。

她带入角色了。

她总觉得自己是利兹,她不想放走青鸟。

她试着跟希美敞开心扉,她想拥抱她的青鸟,可最后却发现每次都被忽略了。

这是性格的必然结果。

有段时间我很不喜欢这种节奏拖得很慢的叙事风格。

这让我觉得讨厌。

为什么不能干脆点?

后来我才发现,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

一波波助攻都来和霙聊天,连傲娇的丽奈都来讲话了。

希美也在和别人的对话里,突然明白了。

自己可能不是青鸟,自己也可以是利兹。

他们需要放开彼此。

有人说这故事竟然哀而不伤。

我不以为意。

我一向是个悲观主义者。

他们的放手就代表对青春时期的那段别别扭扭又带来很多开心的日子都放掉。

留在心底。

青鸟不知道会不会再回到利兹身边。

但是,如果你是利兹,你有天把青鸟放走了,你内心觉得青鸟还有多大的几率会回来呢?

所以在进度轴快撑不住的时候,霙抱住了希美。

我真的就对着屏幕说了那么一句,你们就这样多抱一会儿好不好。

那一刻我并不是故事里的人。

甚至我从头到尾都没能成为故事里的人。

但是我却深刻体会到了那份不舍。

虽然最后他们是笑出来了,他们释然了,但我仍旧希望他们抱得能再久一点。

我可能是那个不愿意放开青鸟的利兹吧。

可是,我的青鸟已经飞走了吧。

所以我才希望他们能再抱久一点的。

 4 ) 高中是初始疼痛的振翅阶段

天不遂人愿,让有野心的人没有能力触及梦想,让渴望爱情的人希望渺茫。

追逐天空的没有翅膀、偏有翅膀的眷恋大地。

想永恒停留的浪费天赋模仿、偏对方的眼睛从来看向前方。

利兹与青鸟的象征,实是一种障眼法。

铠不是利兹,因为她有翅膀,虽然短暂折起、伪装,仍然存在的翅膀。

伞也不是利兹,因为她有想飞的冲动、不甘心的酸涩,即便她才能不够、也绝非满足于一成不变。

因为害怕被抛弃而先行一步的抛弃、因为敏感难言而故作大方的试探,音乐要情感作灵魂,伞也许、更有某种潜力也是说不定的。

另一点是,利兹困于大地,青鸟自由自在,看起来是这样。

可青鸟之上还有鹰隼、鹰隼之上还有鹏鸟。

高中时候第一次意识到的差距,还远远不是尽头。

处于懵懂的、刚意识到恋爱感觉和差距感觉的少女们,这只是小小的振翅阶段。

继续飞下去所需要的,不只天赋而已。

 5 ) 关于你在《利兹与青鸟》中可能没有注意到的

捞一下这篇吧,我想我可能真的无法忘记2019年7月18日京都的这场大火了。

过度的悲伤并不好,但是我一想到京都的staff们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强行结束生命,真的很难从悲伤的情绪使自己抽离出来。

京都动画在我看来是日本业界乃至世界内容产业内都绝对特殊的存在。

当然她是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认为她的优点可以掩盖其一切缺点,使之成为我们时代文明令人啧啧称赞的一朵奇葩。

那就是监督、画师、原著作者共同协力通过铺天盖地的细节营造出了的世界,或者说是视界。

京都动画的独特,在于《利兹与青鸟》中霙对于希美动作的下意识的模仿,在于玻璃与阴影构成校园的牢笼感;在于《吹响,上低音号》中大赛前夕的谱面上画满的"大赛,加油"的词句,在于即便是同一首作品,不同比赛时演奏的声部细节层次变化,更不用说所有乐器演奏指法和节奏上的音画一致;也在于当你有幸站在京都府宇治市那座黄前久美子跑过的著名的桥上的时候,听着电车驶入宇治站的声音,看着机动车开过的流光溢彩,你会固执并且认真地相信这真的就是久美子生活的世界。

这就是京都动画的优点,细节即宇宙。

有很多人觉得京都有的时候对于剧情的把控稍显吃力,当然这是事实。

不过我个人更不喜欢的是一种''唯故事论"的影视批评学,仿佛对于所有的影视作品来一句"我认为他没有讲好'故事'"就好像其已经成为了影评大师一般。

京阿尼在某些作品中甚至有意地消解叙事元素,《紫罗兰的永恒花园中》少佐到底是否死了?

最后那一战到底为什么会那么悲惨?

为什么如此柔弱的少女会被培养成战争机器的天赋?

这些事情重要吗?

在京都的宇宙中,根本不重要。

京都把所有他们不想关注的东西都抛诸脑后,专注于打字机和机械手臂的接触的金属质感,专注于刻画所谓的"那光"、"那水",才成功营造了这一集集宛如海滩上晶光闪闪贝壳散文诗般的优秀作品,这一个个由全部的生活细节所构成的日式枯山水。

这是我在所有其他动画公司的作品难以看到的,是属于京都动画独有气质。

现在想来这种对于世界描绘,或许会因此次的事件永远消失,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此次的事件获得完全不一样的深刻气质。

让我们期待京都动画的涅槃重生吧。

【以下为原文】关于京阿《吹响上低音号》这个系列,一直来就以精良的制作,优美专业的配乐,以及细腻的人物感情而闻名于动漫爱好者的圈子。

但同时因为其轻百合题材,复杂和隐微的情感表露、转折,以及略显小众的吹奏乐题材,也排斥了很多潜在观众,我个人觉得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此外,也有很多观众执着于其轻百合的题材,忽视动画在很多别的地方达到的艺术高度,我个人觉得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特意写这样一片文章是希望大家能够更用心地来看这个系列的动画,毕竟对于京阿尼这样一个对动画如此用心的公司,我们作为观众,怎么用心看都是不过分的。

提示:本文包含大量剧透,未观影者慎看。

此外也有大量个人意见,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动画中几个值得仔细揣摩的段落京都动画的细节一直是十分丰富的,这是被观京阿尼观众所喜爱的部分。

但是对于很多习惯了好莱坞电影的观众,看京都动画有的时候可能会有“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给我看这个”类似的感慨。

其实对于京阿尼的细节,只要你沉下心来,真正用心去琢磨,其实无一处闲笔,无一处是真的与故事完全无关的细节。

我摘取了几个个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段落,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察。

比如以开头这个我称之为《霙一个人的等待》的片段,我完全不同意有一些网友认为这一段很沉闷的说法。

霙坐下来

可以看到霙在思考,希美啥时候来,注意这个时候霙的眼神

然后霙微微颔首,握紧拳头,是等待心爱之人出现之时紧张的一种表现

然后是著名京都腿,霙脚尖并拢又打开,等待爱人的时候的期待和微微不耐烦通过少女的腿部动作得以体现然后是有人来了?

一个路人走过。

是并不是希美,霙有点失望的样子。

随后马林巴琴欢快的伴奏响起,预示主角的入场。

然后我们注意这个时候的一个场景变化,就是起风了。

树木在摇曳、花也在摇曳、希美的头发也在摇曳(在之前的场景中并没有霙的头发随风摆动的场景,只有希美出场之后才有)我没有办法不佩服京阿尼借助动画独有的优势,利用风这一自然元素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同时这也只是颇具有东方传统的细腻表达。

然后我们会看到霙跟随着希美进学校,注意霙会跟随希美的动作。

比如希美手抚摸学校的柜子转弯,霙也模仿。

这个动作本身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能只是因为希美摸了,所以霙也想体会一下希美的体温吧。

包括吹管漱口这样一个细节,希美是为了漱口,而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霙并没有漱口),可能只是为了能和希美多一些共同点罢了。

这个地方希美上楼的时候会用脚扫过防滑垫,非常能体现人物略显顽皮的性格。

但也可能是因为这个细节和霙的性格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霙并没有模仿希美的这个动作。

同时在影片的结尾处,为了体现霙和希美终于发现了各自所追求的目标,霙不再是那个只会跟在希美身后的女孩了。

双方也都不会因为爱的名义而绑架对方,镜头行进的方向也会有意识的有所对立。

这种对立和影片开始的霙对希美的亦步亦趋形成了对比。

比如这里很明显的一个向右转,一个向左转以及这里的翻书的动作

希美是从右向左翻书

而霙是从左向右翻书谁是利兹,谁是青鸟?

然后想说的一些是关于影片的名字《利兹与青鸟》,很自然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谁是利兹,谁是青鸟?

我们当然可以说:双方都是对方的利兹与青鸟,这个结论太容易作出了,我不太能够令自己满意。

所以我还是梳理了影片中关于童话中的利兹、青鸟角色与两个主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影片。

我们先看音乐中的利兹与青鸟。

到底是如何对应到两个独奏乐器上的。

1、新山老师的解读

在新山老师的解读中,长笛和双簧管似乎就象征了利兹和青鸟。

如果根据相关的语序做正常理解的话:长笛——希美——利兹;双簧管——霙——青鸟。

2、泷老师的解读

泷老师认为,长笛是感情中倾诉的一方

而oboe是回应长笛呼唤的一方我们可以合理认为,最终在利兹与青鸟的告别的场景中,利兹是感情倾诉的一方,而青鸟则是回应感情呼唤的一方。

3、高坂黄前老夫妻注意到在高坂与黄前共同吹奏的段落中,高坂的小号吹奏的是oboe的段落,黄前的上低音号吹奏的是长笛的段落。

夏纪评价道,利兹还真硬派啊,有一种“你飞吧,保重了“的感觉。

悠子附和说:高坂らしい。

这句话确实会有一些歧义。

根据本日语小白理解,倾向于理解为,因为对象高坂的原因,所以(黄前)才能放心的让她去飞。

同时这种理解也符合新山老师的解读。

同时结合第三乐章最后大段oboe的独白,很难将oboe的音乐形象对应到利兹,对应为青鸟显然更符合音乐逻辑。

也与上面影片各片段所做的解读契合。

故在音乐的逻辑关系里,oboe一直对应的是青鸟,而长笛对应则是利兹。

我们再来探讨视觉和故事上的对应相信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大部分的观众的观影体验。

希美是青鸟,霙是利兹。

有很多片段可以佐证这一判断。

比如影片前半部分首次引入对童话故事的叙述,虽然讲的是利兹和青鸟的故事,但是配的画面则是希美和霙初次见面时候的情景,对应的希美是青鸟,霙是利兹。

同时也注意,这里的叙述者是希美,所以有理由认为在希美的眼中,自己是青鸟,霙是利兹。

以及希美在聊天的时候,oboe学妹对该场景评价:“那边真的好热闹啊,简直像莺语雀鸣(小鸟)一样呢”

同时霙自己也说,之所以在吹oboe的时候感到拘谨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办法放飞青鸟,如果自己是利兹的话,一定不能放飞青鸟,实在没有办法放手心爱之人的心情。

说明在霙的眼里,也是将自己投射到了利兹。

而到了影片的后半段,通过一个平行穿插剪辑的片段,两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霙在新山老师的点拨下,转换了身份,认同了自己是青鸟。

希美认为自己是利兹,同时希美发出了:“神啊,为什么教会我打开鸟笼的方法呢”,可以看作是转变后对于利兹的身份认同。

但关于霙和希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角色认同的转变,关于这一点可能每个观众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分享一下我自己个人的看法。

站在希美的角度,她最后的转变是发生在看到黄前和高坂的演奏之后。

高坂与黄前的关系给了她启发。

高坂所吹奏的部分,是原曲中oboe的部分,象征着青鸟。

同时高坂本身的人物设定就是非常具备小号的演奏才能,其父亲是知名小号演奏家,未来很有可能从事专业的小号演奏工作。

黄前的演奏水平相对来说(虽然这样说有一些不太厚道,但确实是)平凡了一些。

在第一季里也曾经因为演奏水平的不到位而被泷老师diss的情节。

高坂的黄前之前的这种对比一下就让希美看清了自己和霙之间的关系,是她自己才是那个不会飞的,不能陪着青鸟跨过千山万水,看到各种城市和河山的那个。

对应到希美与霙的关系上,如果理解转变后的希美是利兹,而霙是青鸟的话。

则希美一直以来对于霙的束缚体现在希美一直在内心深处不能“放飞”霙。

这是出于某些自私的原因,希美自己说为了她的面子:一直以来都是她走在霙的前面,面对霙逐渐展露出的“翅膀”,希美可能不能突然接受自己并没有“翅膀”的事实。

这种心情的表现,则是逞强说自己要去考音大。

而站在霙的角度。

她最后的转变的契机则是新山老师的一席话。

如果你试着将自己代入青鸟的角色又如何?

霙自己得出了“青鸟无论如何要飞走,因为这是利兹的愿望”的结论。

在动画正传第二季中曾对霙坚持吹oboe的原因有过介绍,“只是为了在希美退部之后能和多留住一份和希美的联系“。

所以霙至少在影片中的这个时点,并不是突然萌发了对于音乐的热爱,而只是霙觉得将oboe吹好,考入音大,是自己表达对于希美爱的唯一的方式(希美也告白到,她喜欢霙的oboe)。

霙可能不理解,但是她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她太爱希美了。

爱的决断这才是爱的决断,愛ゆえの決断 。

是因为太爱对方了,所以不得不决断。

其实关于为什么青鸟会飞走,或者说为什么利兹会放青鸟飞走,一开始希美和霙都不是很理解。

霙是觉得利兹太爱对方了,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放手。

同时希美对这个问题也表示过困惑:这个故事好悲伤啊,如果是happy end就好了,而且后续青鸟也可以时常回来看利兹啊。

利兹太爱青鸟了,她知道青鸟需要飞翔,自己就算再爱青鸟也没有权利束缚住她。

即使这种束缚并非利兹的本意,甚至有可能是青鸟自愿放弃飞翔而陪伴利兹,利兹都无法忍受。

飞翔是鸟儿的本性,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利兹的强迫,抑或是青鸟的自愿,因为利兹太爱青鸟了,她无法忍受青鸟飞翔的可能被剥夺。

所以,正是因为她对青鸟的爱,所以她不得不放飞青鸟。

即便放飞了青鸟之后,自己独自感伤,感慨“神啊,为什么要教会我打开笼子的方法”,但依旧不得不放飞。

同时青鸟也太爱利兹了。

正如霙所说,就算青鸟完全不理解利兹的决定,但是她也知道,她无法改变利兹的决定,她能做的只能是服从利兹的决定。

因为她就算再伤心,也不得不飞走。

她衷心渴望利兹的幸福,她能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就是展翅而去。

其他有趣的地方其实影片中还有很多其它非常值得我们玩味和仔细琢磨的细节。

比如京都动画中妹子的腿排除制作组奇怪癖好的可能之外,京都动画中人物的腿在很多地方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我这里也是现学现卖,主要参考了《身体语言密码》(亚伦 皮斯、芭芭拉 皮斯著)中的内容(同类型的书应该还有很多,我只是随便找了一本)。

我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意思(关于京都腿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探究一下。

《身体语言密码》中第十章描述:对于女人而言,剪刀型站姿或者是单腿交叉(一条腿保持直立,另一条腿弯曲与直立的腿形成交叉)的站姿传达出了两个信息:第一,她会继续待在原地,没有离开的打算;第二,持有拒绝接近的态度。

比如次此处oboe学妹(左)找希美(右)咨询和她自己和霙的关系。

希美之前并不认识莉莉花学妹,所以一开始的站姿腿部是呈现交叉的形态,表现出了些许的抗拒和自我保护的心理。

而后续随着话题的继续,是讨论霙和莉莉花关系的话题。

这个话题对于希美来说可能并不是很具有侵犯性的话题,而且希美也可以纯粹站在第三人的身份给与莉莉花和霙交往的建议,所以双腿的站姿渐渐呈现出比较放松的状态。

此外,我们在这个希美邀请霙去游泳的段落也能够很明显体会到京阿尼对于腿部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种技术的运用

在希美一开始邀请霙去游泳的时候,希美的双腿站姿是平行的

但是当霙提出能不能也叫上其他人的时候,希美的双脚站姿变成了单腿站立交叉。

希美说“霙会提出这个要求很少见呢”。

这个对话不在希美的预测的范围之内,这一点让希美情不自禁有所防备。

此外,《身体语言密码》中第十章关于“脚踝相扣”这个动作的含义时这样写到:我们发现,当谈话对象脚踝相扣时,她的内心便产生了“紧咬双唇”的潜意识。

这个动作显示出他(她)正在努力抑制某种消极情绪,也许是缺乏把握或者是恐慌害怕。

在霙拒绝了oboe学妹第一次邀请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希美脚踝相扣的动作。

霙拒绝了学妹的邀请之后走向希美,霙没有明确说出她的目的。

但是我们也可以合理猜测,应该是想要和希美一起回家。

不过希美却说她今天有安排了。

然后霙就说了“再见”。

注意这个时候希美的脚部动作,从一个比较放松的双脚前后放置的姿态变成了脚踝相扣的姿态。

我个人理解应该是希美内心对于霙走过来但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的这个行为有些不解,这种不安则反映在了双脚的脚踝相扣的动作上。

再比如,这个地方霙边弹着钢琴边发表了“因为希美想去考音大,所以自己也想去音大”观点,而希美对悠子和夏纪说霙在开玩笑。

显然霙不是在开玩笑,她的内心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这个时候霙的双脚向后踩地,显然是她内心紧张和对希美说法不赞同的肢体表现。

对于这一处的表达,我们不用借鉴专业书籍相信也能够体会。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画面的颜色,我特意对比了一下京吹正传,除了人物的画风发生了变化之外,整体画面的色调也更多地偏向于蓝色(除童话部分)。

可能相比于黄前同学眼中的色彩明亮的世界,这样偏忧郁的蓝色或许才是小天使霙眼中的真实世界吧。

其实还有更多其他的值得注意的东西等待观众老爷们的发现。

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是因为学过乐器的缘故,《吹响上低音号》以及这一部《利兹与青鸟》的题材和表达方式都能深入地抵达我内心的最深处,并叨扰一些潜藏在深处的记忆,以至于我数次在看这个系列动画时泪流满面,哭到不能自已。

所以一直以来就想为这部片子写一些什么,但奈何无暇。

最近正好有时间,就写了这样的一些文字,也算是对这部片子以及相关幕后的感谢。

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永远爱京阿尼!!

转载需注明出处,多谢。

 6 ) 因为爱你,所以自由

这是我在看了三遍之后对于蓝小鸟的最终感想。

请原谅我使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如果加上语言修饰与佐证,这个工程量太大了,思考出这些感想已经很累了……霙对希美最初:首先不希望毕业,二人分离;其次以为自己是莉兹(但其实因毕业而带来的分离霙根本捆绑不住,此处霙是假莉兹),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痛苦的根源;希美对霙最初:以为自己是青鸟,去陪伴孤单的霙。

但因为霙爱希美,以为自己是莉兹,却完全不理解莉兹,产生角色认知冲突,音乐人格陷于迷茫,此时希美无意中完成对霙的捆绑,所以希美其实是莉兹;随着年级的升高,最致命的问题放在面前:进路。

霙表示自己的志愿完全取决于希美,而希美深知霙出众的音乐才能,但对自己的音乐才能却始终否定。

于是究竟是保全自己而牺牲霙的音乐才能,还是成全霙而牺牲自己的个人价值,希美陷入两难;而同时希美认为若不成全一方,则两人感情也会随之终结,这是爱着霙的自己最不愿看到的结局,故而唯一走出两难的通路(也就是二人各自选择各自的志愿)被自己封死。

此时霙无意中完成对希美的捆绑,所以此处霙是真莉兹;随着练习的进行、层次的提高,希美通过各种渠道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霙在音乐方面的鸿沟(老师对于自己和霙的差别对待,引起一定嫉妒心,于是疏远霙,霙被疏远,更加痛苦),慢慢发觉鸿沟可能大到连牺牲自己来走上音乐道路陪伴霙都不太可能了,心里更加惊慌;但借由老师对霙的认同确信了霙的才能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并因此开始意识到之前对霙无意的捆绑,在二人共同走上音乐道路的可能性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心中就有了放飞青鸟的意图;霙经过老师的点拨,意识到“音乐怎么样无所谓,和希美这样一直相处下去就好”的自己其实可能是青鸟,于是理解了希美在音乐道路上陪伴自己的苦心,和期待自己音乐才华得到释放的“无奈”愿望,以及更重要的,是自己一句“希美要去音大的话,我也去”而给希美带来的沉重负担。

于是决定改换角色,改换爱的形式,成全希美充满爱意的愿望,同时也是表达对于希美一直以来挣扎着在音乐中陪伴自己的感激与心疼。

最终霙觉醒了自己的演奏;至此,希美的莉兹角色消失,霙完成了解绑;(这里有一点个人认为非常重要。

我一直以为霙由于根本不在意音乐本身,只在意希美,而且从第二季的tv中来看,霙的音乐才能极其“感性”,所以一直认为霙从没有在音乐理性的角度审视过二人的地位,因此一直不太理解霙为何一听老师提到自己是青鸟,马上就理解了希美。

现在看来,这个转变能这么迅速地发生,只有一个解释:霙在很久以前就清楚地知道,希美非常喜欢长笛,但她的演奏水平远远不如自己。

证据就是,表白之时,霙把喜欢希美的所有话都说尽了,唯一没有说出“喜欢希美的长笛”。

因为霙极其坦诚,无法在知道这一点的情况下违心、虚伪地去称赞希美的长笛。

否则,连头发之类无关紧要的事物都说了,明知道希美对长笛如此看重,又怎么可能不说?

正因为此,霙才能如此顺畅地接受自己是青鸟。

因为如果认同自己是青鸟,潜台词就是认同希美是莉兹。

而莉兹与青鸟相比,是不会飞的。

所以说,希美最想听到霙说出口的这句话,霙却是注定不会说的……来来来,编剧出来挨打)听了霙在觉醒后的solo,希美认识到:第一,与霙的差距被摆上台面,自己在音乐道路上陪伴霙的设想无法实现已成事实;第二,自己打开鸟笼的目的达到,心中感到欣慰;第三,青鸟起飞对于莉兹的伤害是真实且巨大的,深刻感受到自己当初退部对于霙的伤害有多严重,自己的“反正青鸟回来就好了”的言论有多轻浮。

自己无法承受三种感情的交织而落泪;霙在通过solo完成了对希美愿望的成全与对希美苦心的感激之后,还有两点是单凭这个演奏无法传达到位的。

一是对于希美的爱,二是希望希美放下包袱的愿望。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两点,希美必然会在“青鸟已经放飞、自己失去一切”的自我满足和形单影只的交织中痛苦下去。

所以后面的告白她必须要说,不然若是因此失去希美,就完全和自己的起飞目的背道而驰了。

因此找到希美,全力地向她表白。

通过霙的表白,希美认识到:一,无论如何她都是霙的一切,所谓音乐才能的差异根本不是二人之间的障碍,一切只是自己的执念而已;二,霙的起飞与二人的感情并不冲突,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跟随也就没有意义了,自己既然一定不会失去霙,那么就不需要非得牺牲一人而成全另一人了,之前因为害怕失去霙而被自己封死的“唯一道路”(二人各自选择各自的志愿)也就打通了。

所以她对霙表示感谢,应该就是谢谢霙破除了她的执念,让她放下了失去霙的顾忌,从之前的两难中解脱出来,自由地实现自己的追求。

所以才能昂首挺胸地将一般大学的攻略放在霙的面前,宣告自己也已经起飞。

至此,霙的莉兹角色消失,希美完成了解绑;到此,二人在心理层面达到了平等,在电影中第一次走出了校园(鸟笼),近距离亲密地向未来并肩前进。

附:个人认为整个电影的最终寓意,都浓缩在了最后那28秒的两只鸟的镜头上。

如果仔细看这两只鸟,可以发现原本并肩在飞,突然左边的鸟开始左转,越飞越远,在我以为两只鸟要分道扬镳的时候,左鸟又回来了;然后右鸟开始向右飞,也是越飞越远,但很快也回来了。

之后两鸟交错飞行,再也没分开过。

也就是说,其实所谓的“不相交”、所谓的“束缚”,所谓两人之间的差异,根本不如莉兹和青鸟的差异那般巨大。

只要愿意好好认清自己,认清对方,就会发现之前的差异、分歧、误会,只是因为二者面朝的方向有所区别,没有谁是谁的负担,没有谁是谁的包袱,甚至没有谁是谁的莉兹,每个人都是青鸟,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拥有着翅膀,只要心意相通(二鸟飞行的方向相同),双方本来就是可以永远并肩前进的。

至此,电影完成了对童话《莉兹与青鸟》的超越,我京继冰菓之后,再一次扫除了原作的阴影,用更加柔和的改编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我还能说什么呢?

吹爆好吗!!!!!!!!!!!!!!!!

 7 ) “disjoint”

首先我要说,《利兹与青鸟》是个非常好的故事。

或许在每个高中生的青春头脑里都有一些故事,他们大概天生就是浪漫主义的人才。

一个“故事”里,必然存在主角与配角。

霙很幸运,她成为了她自己故事的主角,同时和伞木也是。

他们共同是利兹,也同是青鸟,互不可缺,就像青春黑夜里的两颗启明星。

每个高中生脑中都会产生故事,这似乎是必然的。

在物质丰满,欲望充足年代,故事更多了;但,真的能称得上“故事”的有几个?

或者,什么能叫做“故事”?

这一整年,我一直在寻找“故事”,想着可能下一秒楼道里可能就有我要找的,也可能只是一阵风;我开始怀疑,普通人是否真的编过“故事”?

还只是满足你那无聊的潜意识,你欲望的投射。

是向《故事》里说的你内心最深刻的想法?

霙的心细腻,或许该说是我见过所有故事里女主角里最细腻的一个,如细水长流,感到阴翳时会黯然神伤。

伞木则显着略有不同,同霙为女孩子,心里却更多是粗犷——像男孩子一样的性格,偶尔的自大,热爱体育;稍难觉察到他人的心。

这两个人相互依恋在了一起,山田导演称这为“恋”,而非爱。

在《利兹与青鸟》中,是一个童话映射出这两人,或者霙和伞木去映射出一个童话。

这是一个有关“再深爱对方也要目睹离别”的过程,其实仔细联想,情节和片头的“disjoint”有着一丝异曲同工的关系,而disjoint的背景似乎是粉色的底,黑色的字,似乎是种柔软;而片尾划去的“dis”前缀却是标准的白底黑字,一股冷清感扑面而至。

那说到底,“利兹与青鸟”是什么呢?

那是你内心最深沉淀的映射,是你自己最纯洁面的折射。

一羽忧伤的蓝色羽毛轻盈落下,一个少女沉醉的心落入湖水。

面对“利兹与青鸟”,我黯然神伤。

我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开始倾从生活中寻找故事,或者该说答案,总觉得因此生活会有新的迸发;但看完《利兹与青鸟》的那一刻起,我渐渐明白生活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复杂,它仅仅是很简单的一面,八成的隐喻和投射都更像是我们想象力和逻辑的礼物。

生活中存在故事吗?

山田导演大概想说:没有——或者说,“故事”总会有,但故事不是生活的所有。

假如有,就没有开头和片尾的disjoint了,按照山田尚子的女性导演的功力,《利兹与青鸟》,又何止90分钟的长度呢。

但假如这样算,生活中没有故事,那生活是什么呢?

“故事”里永远有你添油加醋的成分,而活着大概才是实打实吧。

努力活着,人生里早晚会有你添油加醋的故事,就像霙和伞木一样,小径的最深处的回头一笑,水蓝的水手服,好像水做的一样。

一个故事的结尾,福至心灵的时刻。

 8 ) 披着动画外衣的三流文艺电影

作为电影来说:叙事无新意,表达人物内心的细节和意向过于重复堆砌,尤其是意向又很直白。

如果不是动画,这只是一部三流文艺电影的水准。

作为动画来说:单幅画面好多都可以截图当壁纸(这也是京都的强项),动起来却毫无张力。

自始至终也没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演出。

细腻不等于琐屑,平淡不等于平庸。

而《利兹与青鸟》无论作为动画还是作为电影都很平庸,也就剩下百合的卖点和可爱的JK可以舔舔了。

 9 ) 笔记(2022.6.11)

摘自笔记本:「它的叙事虽然不无可爱之处(我真的很喜欢河豚)并且几乎完全不会在观看后变质(相对少见的美德),但整体呈现出极为软弱的形态。

正如希美的性取向我们一直也没有知道——正是这一点让霙这个几乎很好的人物变得令人怀疑:她的追求如同一种幻想;这是说,她没有被爱过,最多只是引发过别人的内疚。

童话部分时常很无聊/讨厌,我大部分都跳过。

作为高潮的那一次排练正在要达到效果的时候,动画和音轨有几秒钟灾难性地没对上;其实前面部分也时常如此,但没有这么成问题。

圆号和小号很美。

晃动光点的那一段实际上包含符号学难题,因为反光很难如此精准,并且被反光者自己看不到。

[1]游泳被略去的方式有点奇怪。

片中校服看上去也很奇怪!

总之学校有乐团真好……」[1] 补记。

我们搞混了:反光本身并没有心理学角色,它只是一个非人格的精灵、一个对位旋律,伴随着我们观众以诗歌方式体验角色在令她目眩(dazzled)的他者之光耀下的一个漫长瞬间。

B+

 10 ) 鸟笼中的异界与鸟笼外的世界

引言:《吹响吧!

上低音号》(在后文简称为《京吹》)阔别多年即将推出第三季,也是本文章主角《利兹与青鸟》(在后文简称为《小蓝鸟》)放源的第7个年头,本来早已想过找时间写一篇小蓝鸟的长评,到了寒假也总算有了时间来干这闲活了。

全长约5400字。

紧闭的门窗,密封的世界石质大地、阶梯、校服、规整对称的并排大树、远景下仅是漏出半面的教学楼,无一不使用表示安静的蓝色与绿色构图,虽为夏日背景,但为了弱化学校外空间的背景而并没有设计嘈杂的蝉声加以强调环境以及时间。

取而代之的,是展现环境下“个体性”单调的脚步声、呼吸声,和场外倍显干净的钢琴与敲击玻璃的交响曲,此曲称为《wind,glass,bluebird》。

视角的转换下,一位少女的转向、由瞳孔诉说着的等待,等待着另一位少女的到来,随着二人的相遇,并一同走向教学楼,霙对希美动作的模仿,只有代表“bluebird”的少女的步调踩中了钢琴的节拍,将我们一同拉进了这最熟悉的陌生练习室中(与《京吹》中练习室的多方视角不同),进入这由创作者精心雕刻、全力营造的“如同玻璃般的透明感”的箱庭世界。

小蓝鸟与京吹色调与整体环境的差别对于箱庭化空间的介绍上,大家熟知的《四叠半神话大系》与国人创作的短片《黑盒》是传统地将剧本设入世界观的塑造中,经角色之口道出某一特定空间的构成。

而在于打破箱庭的想法上,便是使用较为激进的演出手法冲破内与外的一层壳,虽说这类惯用手法会比较暴力,但在不考虑文戏崩塌导致箱庭与外界的界限不清晰的情况下,表情达意是不会有问题的。

《四叠半》展现出来的男主四叠半大的屋子与外界的界限确实也仅限于一层壳,也就是说,汤浅政明并未将箱庭的构建用来达成某种必定达成的目的,而是仅作为一种表现由内冲向外的媒介,将四叠半大的屋子箱庭化只是为了方便表达,实则《四叠半》的大量单元回的背景都是处于“箱庭之外”的世界。

于是乎,观众也掌握着外界信息,甚至外界的信息量已然超过的箱庭内的信息量,在最后男主抓住良机“破壁”的一瞬,观众才会理解四叠半屋子之外的美好。

这真的是美好吗?

说白了就是设计感过于浓重。

整体构成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箱庭化介绍的成功,私认为内与外界线不够清晰的背景构造对于一部“打破箱庭”的作品是致命的。

四叠半神话大系 (2010)9.32010 / 日本 / 动画 / 汤浅政明 夏目真悟 三原三千夫 牧原亮太郎 宫泽康纪 横山彰利 高桥知也 / 浅沼晋太郎 坂本真绫说回《小蓝鸟》上,山田监督以及创作者们对箱庭感整个的构建没有使用任何文字去叙述,而是“演一场戏”。

从1:46铠冢霙(在后文简称为“霙”)在学校的现身到7:34“disjoint”的出现,近6分钟的篇幅,为何仅仅是在等人、走路和做着进入学校后做的司空见惯的日常事件?

进入教学楼前,摄影上常以远近景交叉低角度直拍构图,近景时有意图地遮掩上半身来介绍路线,具有路径的引导。

进入教学楼后便是“演戏”的开端。

伞木希美(在后文简称为“希美”)与霙不管是开储物箱、摸转角边缘换向、喝水还甚至是走路,行动的步调均是一致的,而霙则是跟在希美之后动作的模仿者。

在这期间,背景包括了教学楼的各个角落:宽阔的走廊空间、狭窄的教室小道、展现外界物象的全景窗、层层递升的阶梯......这些象征着箱庭存在于此的物体都作为希美与霙存在于箱庭之中的背景,将二人都放入其中。

而在墙上孤立无援的消防栓却只与霙一人同框。

这些少量但高效的信息一一传递着角色与学校这一公共场合的融合,从而凸显其独属二人的私人化管理。

在整个阶段,我们听不到学校之外发出的任何声响,画面上出现的窗户都是密闭状态也都在诉说着这一点(只有5:00中窗外出现了两只鸟飞入繁叶中的镜头打开了窗户,与后文主题联系一下便可理解为何只有这扇窗开着)。

6分钟这不算宽裕的时间里使观众能get到箱庭对二人的包含性和作为背景的唯一性,在影像对文戏的补充上是相当规整的。

成双的轻弹,落单的怅惘我们回到故事本身,这里要说到《小蓝鸟》与《京吹》本体的差别。

山田与西屋曾在访谈中提到:“山田:京吹系列作为群像剧,是以宏观的视点进行描写的作品。

而我认为青鸟应该是以解析度更高的微观视点来描写。

主人公和描写的主题都有所改变,所以包括气味和温度,属于京吹系列的气氛都‘咔啦啦’地突然产生了变化,‘要是能尽情创作属于利兹与青鸟的世界的话就好了’,于是就这样开始了。

”“西屋:在绘画方面,山田监督说过‘画面上同时出现的角色数量少才是高明的,layout的绘制方面要以此为目标。

’”《京吹》正如山田监督所说,是站在宏观视角下的(泛)群像剧,没有特定视角,也没有特定的核心人员流动。

而上文提到,《小蓝鸟》有意将学校这一场合私人化,且镜头基本只为两个人服务,是微观视点下观众对人物的观察。

也正如西屋太志所提出的,“画面上同时出现的角色数量少才是高明的”,影像也是如实完成的。

我们可以看向希美与霙关系出现裂缝时的前后,处于前者状态时角色与背景摆放的物体常常成双出现在同一画面或相邻分镜中,而没有出现杂乱地摆放在背景板却未展示任何演技的角色,配合夏日中刻意选取的冷色调环境,能显得相当的干净利落。

31:50开始奏响的《reflexion,allegretto,you》所制造的伞霙随着长笛映射的光斑隔窗相望的桥段便是全片最能证明控制画面内角色数量从而酿出“纯净感”的部分,对于那时的霙,被如受戏弄般光斑照射后发自内心的笑容便是这段吹奏旅程最大的成果,同时与绘本中利兹与青鸟的关系相称。

桥段结束后的空镜,伞、双开门、靠外窗户都成双成对地出现,窗外传来的热光也将冰冷的色调冲刷,一切都为了映衬其“美好”而存在而紧接着这现存的美好,画面一转至绘本之中,《リズと青い鳥 第三楽章「愛ゆえの決断」》的奏响,利兹与青鸟、霙与希美的裂缝初现端倪。

在这阶段,即使希美与霙在同一空间中出现,创作者也会有意地避免二者出现在「同一世界」中,同时相比上一阶段,画面(希美与霙的身边)的角色明显地增加,也是悄然告诉们前文所构建的“私人化”空间逐渐被分摊为“公有化”中,这样更显得热闹的环境下双方的孤寂与挣扎。

利兹与青鸟,希美(霙)与霙(希美)于是我们回到故事本身,本作最精妙的设计便是双线叙事下一方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偏差造成的“不应有,但必得之”的巧合。

早在《京吹第二季》中就告诉了我们,霙对希美的“突然消失”耿耿于怀,因此代入利兹与青鸟的故事里,在霙的主视角中,正是因为希美与青鸟具有「曾消失过」的共同点,她才讲自己与利兹的影子重合。

希美与其它同学常处于一块以及偶然对霙要求的推脱便使霙错意为“青鸟想要摆脱利兹”的预兆。

但站在希美视角上看,这件事就显得相当有迷惑性。

希美有提出利兹与青鸟“总觉得和我们有点像啊”,但从未表明自我在身份对应上的观点。

但在37:08时山田监督便借新山老师与霙的对话道出了:“这首曲子当中的长笛和双簧管,据说就象征了利兹与青鸟。

”“我并不能理解,利兹放走青鸟的想法。

”说到后一句时,画面转向处于霙与老师空间外的希美上,无一不告诉这我们长笛(希美)与双簧管(霙)对应的真实身份。

与此同时高坂站在局外仅通过长笛与双簧管步调的相异一针见血地质疑二人关系时,霙动摇地紧握手中的线圈,“解放希美什么的,我绝对做不到,‘如果’我是利兹的话,会一直把青鸟关在笼子里”,霙的语境处于假设中,她并非认定自己已和利兹的影子完全重合,而是抱有“若是自己不是利兹的一丝期待”。

而希美自然是在故事最开始便对身份的对应自知,但起初想与霙报考同一所大学也是最初希美对是否要放走霙的纠结。

而在47:33处希美在霙面前展示全片第一个“开窗”镜头,即是相当到位的心理暗示,为后文希美第一次拒绝霙“‘最喜欢你了’的拥抱”和看见久美子与丽奈所展现的「坚定的利兹」后发出的自我审视“我是真的想考音大吗?

”其潜台词“我怎么能放不走青鸟?

”并有了为此付诸行为的笃定。

利兹与青鸟和希美与霙并不是单纯的对应关系,而是整体关系与立场上的相似。

二者相异性实则存在于各处。

首先是本田亮结一人饰利兹和青鸟两角,这与二人在故事中有清晰的界限相悖。

这意味着利兹与青鸟的故事套在希美与霙上是可以看作统一的个体看待的。

多处出现的窗外成双的鸟在空中嬉戏的场景告诉我们:为何不能是一个精妙的互文?

立场上希美是利兹,霙是青鸟,但利兹下定决心放走青鸟后也会促成利兹心境以及行动上的变动,童话故事中没有了后文,而在现实中呢?

不同于童话中,希美与霙身边有着不计其数在本作中独属二者的观察者。

观察者同时可以干涉处于自己身边的二人改写故事的走向,但最终还得看二人对“利兹与青鸟”在自己心中的理解。

希美在与夏纪的谈话中如是说到:“我觉得,被利兹放走的青鸟,想见利兹的时候再飞回来不就行了吗?

”“诶,那不就浪费了利兹的决心了吗?

”“但这样不就是happy end了嘛。

”故事中,利兹始终认为天空是青鸟那双翅膀唯一的归宿,但鸟在空中俯瞰地下时又是什么样的风景?

我们无法知晓,但无法知晓不代表必须抹杀青鸟认为大地同样美好的这种不到1%可能性的事件。

希美便是那样认为万事能顺自己心意的理想主义者。

为何二人能成为天作之合?

因为铠冢霙成为了那1%,因为她由心认为有希美存在的大地是如此美丽。

希美第一次走出教学楼,而霙仍被“鸟笼”所困,确认了希美是利兹的身份来到吹奏第三乐章的转折点,前半部分希美的主观视角下的飘忽不定和清晰与模糊的频繁交错,诉说着“青鸟要飞走了”的无力感与意料之外的悬殊差距(流下的眼泪也是如此,大概),而因摸清道路发出清脆而隽永的声响的双簧管已不再迷茫,霙带着双簧管仰起角度之时,纯净的白面上只有一只青鸟向着前方无止境地前进,希美所听到的音符或许如注射甜味的针头每一声都在拨动着她的心弦,却又因得不到释然而刺痛她。

此后的真正的“利兹”希美来到了曾经作为“利兹”的霙的房间,上演了电影的最高潮。

希美彻底将自己的影子与「利兹」重合,所以1:13:30-01:15:17中除了少部分为了“打开鸟笼”必须说的谎话,大多可以看作看清现实后希美面对霙的自审与部分的真心流露。

“总感觉说自己也报考音大就能显得跟你平等,如果说要考音大的话,说不定就会看起来厉害一点。

”与前文希美听到高黄所演奏的《利兹与青鸟》中「坚定的利兹」后的扪心自问的缘由产生矛盾。

而前者面对的对象是名为夏纪与优子的“观察者”;后者自然是霙站在她对立面的当事者。

由此,希美会对哪一方隐藏自我想要放走青鸟的决心已不必赘述。

后来,霙紧握着裙摆,重提一年生时希美的擅自离部并强调其“一直是现在”的对于霙心里的根性。

从霙的角度,追逐希美影子的所有时间都属于现在进行时,似于时间之于日常(流动与恒定二者的互容性)。

因此,近一年中缺乏希美的日常,与时间的流动不再兼容,失去了恒定的日常,霙也就无法再融入这瞬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中。

这与山田监督一直对staff们要求的:“虽然是静止的,但并非是停滞的,是这样保持绝妙平衡的作画。

”达成共识。

因此,当日常又重归于当时的美好时,霙才会如此用力,鼓起自己最大的勇气说出那些埋藏于心中的「语言」:“只要有和希美在一起,我做什么都愿意;希美是我的全部。

”这并不是单纯的告白,而是尽全力的挽留。

希美读懂了言外之意,故当霙向希美索求名为「最喜欢你了」的拥抱时(我实名磕爆了),虽然没有主动以张开双手作出同意的信号,但当霙私自投入希美怀中她也无法拒绝她。

“我喜欢希美的笑声,喜欢希美说话的方式,喜欢希美的脚步声,喜欢希美的头发,喜欢希美的.....希美的全部。

.”“我喜欢霙的双簧管。

”希美以“双簧管”回应了霙的“全部”,霙对希美爱的表达可以说是直抒胸臆,但“双簧管”的分量或许并不比“全部”要小。

在交谈期间,霙的主观视角下的摇晃和对直视霙双眼的逃避便可看出希美长时间处于动摇状态的心理(想必是一直想着‘为什么我不能理直气壮地抱紧霙?

太不公平了’之类的吧)。

让我们回到新山老师对霙说的“这首曲子当中的长笛和双簧管,据说就象征了利兹与青鸟。

”而此刻,利兹与青鸟的象征倒向的“希美与霙”,于是乎,长笛与双簧管在本作中即可直接成为“希美与霙”的代名词。

“我喜欢霙的双簧管。

”——>“我喜欢霙双倍”。

希美这样不想让她听懂却又对此产生一丝期待这样扭曲纠结的心理高度模拟了利兹在此景之下所感与所言。

回到二人关系性的讨论。

立场上希美与霙是无疑扮演这利兹和青鸟的角色。

但童话故事是无法保持作者性的,由丰富幻想构建的,由简单的人物关系与情节塑造的一方净土。

过度地设计复杂精密的人物关系会直接导致童话故事作为“童话”的失真。

利兹与青鸟亦如此,二者的关系性仅是浮于纸上的简陋与精致。

但在希美与霙的故事上,青鸟同样对利兹有一定的束缚,本作自始维持的教学楼的箱庭感即是构建一个“鸟笼”,显然希美与霙都是受鸟笼束缚的角色,在教学楼外的高黄组合能够演奏出乐曲的坚定感也诉说着她们二人未受到拘束这一事实。

虽说互相都有着束缚,但并未脱离“利兹束缚青鸟”这一母题,也就是强度不一样。

希美(利兹)在箱庭被破坏前是可以出入其内外的,但霙(青鸟)在此之前从未走出这「封锁的世界」。

这样内敛细腻演出的引导,最终将我们彻底窥探到京都动画最私人化、最小家子气、也是最有其独特气质的作品。

记录二人同时走出箱庭的瞬间尾声时,《wind,glass,girls》响起,霙不再等待坐在阶梯上期待着她的到来,不再跟随着她的动作演戏作秀。

与内敛的琴声匹配的步调终于不再只是bluebird,而是属于“girls”二人共同踩出的乐章,蓝与粉——二人心的交叠。

终究,二人走出了学校,走出了鸟笼,听见了侧边属于外界的蝉声,看见了冲刷冷色调感的光晕。

“happy ice cream!

”的字符融合成一条线,从屏幕中心“disjoint”的斜上方悄然划过,停留在了希美与霙回首相望,那,最触不可及,也是最幸福的瞬间。

(完)

《利兹与青鸟》短评

什么啊,刚开始也被画风惊叹到,但是越到后面越软,人物塑造单调,剧情推进单一又拖沓,最后根本就是为了丧而丧草草收场了啊。

6分钟前
  • 月夜刺死燕尾蝶
  • 很差

音乐班里的内向女孩,受到外向开朗女孩的吸引,才进入了音乐社。乐谱与青鸟,还有戏中戏,绘本里的插画呼应。好喜欢那个小阁楼,房间里的夜晚是蓝色的,金发少女躺在木屋里睡着了。都是喜欢的意象。校园青春les片。但是,片子一开始就交代了少女的心思,接下来就像没有推进叙事的校园流水账,是平静如水的INFP片,太平了,给我看睡着了,确实是日本比较少见的动画节奏。

11分钟前
  • 295.Eloise
  • 还行

呜呜呜京阿尼是神!

12分钟前
  • Nanoka
  • 力荐

太细腻了,但我对女生之间的友情到底能有多复杂并没有什么共鸣,只能把它理解成一个拉拉单恋直女的故事……我说我喜欢你的全部,你说你喜欢我的双簧管……╭(°A°`)╮

17分钟前
  • 小油飞
  • 推荐

看不进去,无感,不想看

22分钟前
  • 迷糊2073386
  • 较差

实在是提起不兴致。

23分钟前
  • 乌贼
  • 较差

看久了之后觉得这片索然无味。恐怕还是像我想的那样,细心才可以出佳作吧!

24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还行

百合还好,感情都是相通的,社恐也都是相通的,但是这片子怎么能拍的这么无聊呢……

29分钟前
  • -SERPICO-
  • 较差

“我想让你永远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好呀,我同意。”

33分钟前
  • 较差

作为钢铁直男,实在有点难以理解如此细腻纠结的蕾丝情......

34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还行

弓沒拿賽,不適合我這種老阿姨啦。

39分钟前
  • Mango
  • 还行

一星給畫風,大愛。但這病態的依賴感就算了吧。

41分钟前
  • クーナ
  • 很差

京都老毛病,白开水般无趣

43分钟前
  • Thistles
  • 还行

简单的情绪最奏效,上一次看哭的还是《隐秘的生活》。夏天马上又要来到,我也想经历些什么,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44分钟前
  • 折叠兔
  • 力荐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为细腻而细腻的动画,姬佬式直女罢了。

47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画面和音乐还算精致,美女也比较多,但是仅止于此,整部电影剧情支离破碎,人物形象平面,逻辑莫名其妙,差不多讲的就是两个人因为一个太傻一个太呆而没有在一起的故事。

49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较差

落花有情流水无意的少女间情愫。敏锐又细腻,整体风格让人想起《声之形》。

51分钟前
  • RICK_小锋
  • 还行

京阿尼有时会让人感觉到细腻是一种压迫神经的负担,而童话则相应的是一种蜕变的病理。这病如果可以命名的话,其学名就是双重束缚。其症状包括:求抱被笑着拒绝,微妙的竞争/嫉妒关系,表达的不可能(除了音乐),对童话的摹仿性代入(幻化为罗夏图形的蓝鸟),互为鸟笼的结构,逼仄的局部构图,他人的闲言碎语,对天鹅般小腿肚的过分关注。无端联想:日本真的是个在人与人之间才有真理的国度。

54分钟前
  • 里相玉
  • 推荐

座中泣下谁最多,长笛希美青衫湿。

59分钟前
  • 嘉神川荡漾
  • 力荐

“能力不对等”是对“情感不对等”最残忍的嘲讽和最珍贵的补偿。不过结局真美好,“释然”是比任何一种沉重爱意都更健全的感情。

1小时前
  • OCEANUNRAVE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