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是刚看完了电视剧全集,然后来看sp的。
对于电视剧来说,sp更像一个补充,但是这个补充使整个剧本更完整了。
电视剧里的梗,在sp中延伸了,不管是光生和结夏,还是谅和灯里。
因为要不要孩子这一个问题,影响了他们再婚的决定。
确实,婚姻中,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准备要孩子,都是夫妻两个人要考虑的问题。
一个要一个不要,这怎么解决,因为这件事情也不是一言堂可以解决的问题啊。
最后结夏选择让光生做自己,不要为了配合结夏而变得不像自己,这是爱。
光生在sp的时候才把喜欢结夏说出口,也算圆了吧。
因为确实这里才看出光生是喜欢结夏了。
最后那份信的求婚,希望是光生想通了两人之间的问题才做出的选择,因为这样才能是完美的再婚。
日剧讲述爱情是不分职业的啊。
最平凡的人设,观众也爱看,不用靠华丽的背景包装。
挺好的。
光生: 见信安好,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还没起来,虽然昨天晚上我已经说了很多并决定回富士宫,但还是想留封信给你,这次的“出轨旅行”真的很抱歉。
去年提交离婚申请后我们还是同居了一段时间,其实我知道,之所以还会同居,是因为我的不舍和你的善良。
然后我们又互相“折磨”了一段时间,离婚看来真的不是只提交申请就能办到的事,但是今天,离婚真的要结束了,纵使你仍然善良,纵然我依旧不舍。
亚以子奶奶说,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也会迟来一步,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
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或许我们的幸福也会稍稍来迟一点,所以我就慢慢等着。
等待真的是件很难熬的事,可等待你的回复又是一件很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对于曾经爱过的人,又哪是那么容易放下的呢?
后来我们的父母知道了,为此两家人还在富士宫聚了一次,当晚你得回目黑川,我去送你,真觉得自己很没骨气,好不容易回到富士宫,却还是不想看着你渐渐消失,本打算不去送你,可还是陪你去车站;本打算到车站就道别,可还是上了月台;本打算车来了就立马回家,可还是被你拉上了车...... 和你一起回家很开心,欣喜中又重新对将来有着憧憬,我想,或许离婚风波只是我们幸福路上的小插曲。
我们仿佛重新恋爱了一般,我能感觉到你的爱意和改变,可是有些问题终究没法一次性解决。
遇见你之前总觉得相对于幸福,爱情仿佛更难得到,但遇见你之后又发现,得到了爱情的我,好像离幸福越来越远了。
我们各自对幸福的定义成为了横亘在我们之间难以逾越的沟壑,幸福就是富士山的美景,我在富士宫可以很真切的看到,我多希望在富士宫看到的和在河口湖看到的会是同样的美丽,但是,你是在目黑川。
在爱情和幸福之间我终究是要面临选择的,可我真的无法舍弃任何一个,所以我只能放弃你了,纵然我舍得,纵然我舍不得。
我也曾怀疑过对你的爱是不是太奇怪了,明明性格合不来啊,但我觉得,人就像齿轮,有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两个齿轮能吻合并持续的运作下去就是要不一样,同时又有刚好契合的凹槽和凸点,虽然在运作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摩擦,但只要各自体谅,各自回收摩擦时的凸点,就能继续走下去。
可我们不能,因为你的齿轮运转方向是自由,而我的运转方向是羁绊,我们这台感情机器可以走过爱情的那一程,却无法在十字路口选择两个幸福的方向,我无法将你的好和我要的幸福放在秤上来衡量,因为选择了幸福就意味着你不再是我爱的那个光生,选择了你就意味着我失去了幸福的蓝图。
我不要选择,因为我都要!
即便代价是离开你我也都要!
我要你独自的无聊生活,我要你无休止的碎碎念,我要你斤斤计较的龟毛性子,我要你温和待人的善良,我要你蠢蠢的走路方式,即使......即使你不会蠢到走向富士宫。
但是光生,我的幸福,也很重要!
无论终点有没有你,都很重要!
所以,再见了光生。
—结夏-结夏: 见信无恙,结夏,你离开有些日子了,希望你一切都好。
先向你报告一下我的近况:我升职了,我带领街道的少年棒球队赢球了,前两天还中了个二等奖,目黑川下雪了,等开春了你爱的樱花就开了。
你走后我回到了结婚前的生活,一个人生活着,和认识你之前一样,但又不一样,我梦见过你,而且在生活中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有个人放在心里牵挂着,虽然感觉有点累赘,但同时也很温暖,仿佛有所寄托,这让我不断地想你,也思考一些新的东西。
你总是提及幸福,说我们关于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没有去花过多的精力寻找我们关于幸福的相通的地方,但生活在继续,从生活中走过的人是不会消逝的,特别是曾留下过足迹的你,而我则在不断的回忆你的时间里感知。
人的思考方式有两种:理性和感性,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会用理性来保护自己,会用感性去温暖他人,我试着理性地来思考你,真的还是觉得你是个很邋遢的人,举止粗鲁,不修边幅,什么事都做不好,从理性的角度看,你真的没什么优点。
然后我又感性地思考你,可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结论,为什么呢?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温暖过你。
过度地理性是在给自己穿一件又一件的铠甲,我以为是在抵御寒风,但同时也是在阻隔爱意。
你总说我喜欢一个人生活,那是因为穿上了层层铠甲的我,只能自我取暖,这是我的生活方式。
你曾经说我根本就不喜欢你,我开始意识到你是对的,从地震相遇那晚的彻夜聊天,一直到结婚,再到后来的离婚,我根本就没有让你走进过我的心里,对我而言,你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我也用我理所当然的理性思维去对待你。
可我真的不会啊,习惯了独自生活的我,真的不会感性地去看待他人,这或许会是我一生都无法治愈的顽疾,哪怕我们没有分开,我想我们现在也还是会为了一些琐事吵架,如果是这样,我们就真的无法在一起了。
可依旧想你的心情,我又该怎么化解呢?
这种挥之不去的思念怎么去解释呢?
反复折磨我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我想了好久才知道,我曾经赖以为生的孤单和坚不可摧的铠甲也抵抗不了的东西,叫回忆。
它就像在阴冷潮湿的南方冬天里的寒风,任你再多再厚的羽绒衣,它都能渗透进你的血液里,撕开你的皮肤亦是轻而易举,进而萦绕在你的心间,无法摆脱。
很可怕是不是?
其实一点也不,回忆攻击人的手段纵然残忍无比,但只要是美好的回忆,别说是身体发肤,哪怕是侵蚀到了灵魂,也是幸福的。
幸福的感觉总是来历不明,但只要顺着幸福来的路途就能找到它的起点,我就是这么做的,这种寻找不用过多的思考,真的很简单,因为出现的都是很具象化的东西,就像以每秒钟二十四帧播放的电影一样,而最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每一帧里,都有你。
为了保存心中的爱情,为了还能开垦幸福的版图,你选择了离开,也选择了丢掉回忆,而我也在问自己,如果让我做选择呢?
让我感到幸福的回忆我是断然不会舍弃的,那意味着我一定得和你在一起!
一个人生活并不是不好,只是有过和你在一起的回忆后,特别是在你离开以后,我开始审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喜欢并习惯孤单,可有了和你在一起的过往,让我不再认为孤单是最幸福的方式。
最完美的离婚我们经历过了,但最完美的幸福我的脑子里还不是很具象,但我知道,得到最完美的幸福的前提是:和你结婚。
时间的可怕之处是遗忘,可爱之处是记录,可贵之处是成长,而成长中的收获都是总结过往得来的,就如我信中写的这些。
我知道,过往在你的回忆里总是呈现出痛苦的一面,我很愧疚。
如果回忆还可以继续,我会分担你的痛苦,如果回忆还可以继续,我会感性地去温暖你,如果回忆还可以继续,如果,我们还可以在一起。
—光生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这辈子会不会永远也遇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了。
结果看完了特别篇才突然明白,原来大家在思考的问题是,遇到喜欢的人怎么再一起走下去。
混合着各种笑点和泪点,看着剧里面的主人公,婚姻因为各种琐碎的日常走到尽头,最后明明相爱却还是分手。
这样的故事情节,我逻辑上能够理解,情感上完全不能接受。
结夏说,因为喜欢光生,所以不希望光生为了她而改变,她喜欢的就是这样一个和她完全不同的光生。
但事实是什么 ,两个人对幸福,对爱情,对生活的看法不同,甚至让他们的婚姻走到尽头,于是为了对方可以丝毫不变的符合自己最开始喜欢的那个人,所以谁都不要改变,婚姻什么的结束就好了,分手就好了,我们分开无所谓,只要能守护这份喜欢就可以了。
乍一听好像说的很有道理很文艺很哲理很伟大的样子,仔细思考一下,这话说的是人类可以理解的思路吗?
我们换个白痴点的单纯逻辑来看待这个问题,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那这种情况岂不就变成了,我喜欢你,为了能够一直喜欢你,我们分手吧,请问这真的合理么?
2017.8.23我们总是喜欢说感情这种事,没有对错,没有逻辑,确实,喜欢不喜欢,其实就是一种感觉,那我们单纯直白一点处理这种感觉是不是会更好。
身边有个朋友交了个男朋友,两个人尽管从兴趣喜好、性格特点到行为方式都完全不同,但就是喜欢上了对方。
在一起后迅速度过了热恋期,当进入到漫长的磨合期之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彼此折磨。
今天吵架,明天分手,后天和好,如此循环往复。
短短两周多的时间,分分合合已经有六七八次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着他们在一起却总是因为小事闹矛盾,而想分手却怎么分也分不开。
因为喜欢彼此,而苦苦折磨,甚至把这种折磨当作是爱情,简直是让局外人都身心俱疲。
也许从这个角度上,似乎可以理解什么是为了能继续喜欢而不得不分开。
但争吵与和睦本来就都是爱情的模样,所谓的分开的原因,真的是为了继续喜欢吗?
继续喜欢,难道真的只有分开这一个方法么?
真正的爱就应该是像光生一样,愿意为了对方去改变,愿意去接受一个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她,愿意去理解她,愿意去原谅她,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愿意放下身段去追回她。
天造地设这种成语,本来就是骗人的,还有什么肋骨说,也不过是浪漫的幻想。
谁生来就是契合另一个人的呢,相爱的过程里,喜欢不过是第一步,之后改变自己,接纳对方,经历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才能成为真正的彼此和谐共存。
在感情里,妥协不是件坏事,改变不会让你丢掉自己,而是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从喜欢到在一起,从恋爱到结婚,都是一个不断为爱而妥协的过程。
我始终认为,两个人分手,唯一的理由就是不爱了,其他的任何原因,说的再冠冕堂皇,也都不过是借口。
这么大的世界,遇到一个爱的人概率简直太小,比起那些像我一样还没找到自己究竟喜欢谁的人,能遇到一个爱的人就已经太幸运了。
你们还这么挥霍,是不是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说到底,像这样,明明喜欢却说什么为了不互相折磨,为了不让感情消散而分手,根本就是不够爱或者不爱了的借口。
作为没有遇到真爱的人,我只能说,想出这种分手理由,不是你没毅力,就是你装文艺。
不爱了就说不爱了,何必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欺骗自己,欺骗对方,欺骗无辜的大众。
退一万步讲,也许分手真的有千百种理由,我也完完全全能够文艺而富有哲理的去领悟到这种高层次的爱。
但作为一个平凡而渺小的人类,我还是不得不说:因为爱你,所以必须分手,这真的是我听过的最不可理喻的事了。
2014.2.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我是因为喜欢和结夏在一起才想跟你结婚的”直到我看了SP才觉得男主是真心喜欢结夏的。
虽然他更爱自己。
从TV第一集就说明了男主更喜欢自己,但是直到最后我也觉得男主只不过是错觉,是寂寞的生活使他产生了自己非常需要结夏的感情,进而产生了自己爱着结夏的错觉。
但是看到SP,结夏开始咄咄逼人地要孩子,这是之前从来不可能发生的。
是因为她也明确了一件事吧,原来滨崎是爱她的,所以她不必再一昧忍耐了。
相当强硬的说了几遍,「子供が欲しいの」(我想要孩子)。
后面的言论却透着一股奇怪:「分かる?
女が男の人、思う気持ちにそれ以上はないの。
そのために、あなたと結婚したの」(你懂吗, 女人对男人的感情最极限的表达就是这样了。
我就是为了这个 ,才和你结婚的)从开始只是想跟他在一起,可没有人的爱是无私的,为了爱,为了长相,为了钱,为了要孩子…所以一切都可以成为结婚的理由,我并不想去讨论哪一个更对,只是滨崎的答案让我颇为动容。
而滨崎虽然还是不肯在生孩子上面退让,然而我却结结实实地感受到了他的爱。
「俺はちょっと違うかな,俺は結夏と一緒にいるのか好きだから,結婚したわだし」(我和你有点不一样啊,我是因为喜欢和结夏在一起 才想跟你结婚的)诚恳又单纯,就像那种典型的好男人。
(二)“我不是为了幸福才和他在一起的”然后我就觉得滨崎估计还是会妥协的,要一个孩子什么的,这种活在理想乡的人绝对会向现实妥协的,现实总是这么证明的。
而我也觉得结夏还是会回到滨崎的怀抱,因为她早就说过了,之前对初岛淳之介(那个年纪小的)说,她不是为了幸福才跟滨崎在一起的。
虽然她也想要幸福,虽然她也挣扎努力,但是比起来幸福,她更想要的只是跟滨崎在一起生活。
「でもね,僕の方が结夏さんを幸せにできます」(但是,我更能给结夏幸福)结夏「知ってます」(我知道)我知道“幸福”很打动人,而然结夏并没有选择幸福。
就好像在证实,她的确并不是为了幸福才滨崎在一起的。
无法复婚和无法离开的冲突真是完美,编剧制造的矛盾使剧情朝向哪一方发展都不奇怪。
然而后面的情节转的巧妙。
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
(三)变质结夏「書けない」(我写不了)
结夏「あの人たちと暮らすのもいいかなとおもいったの。
海であの家族と暮らしてる自分,あの子たちのママになってる自分いいなって思ったの。
」(我觉得和他们一起生活也很好啊,在海边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我、成为那些孩子妈妈的我也很啊,我这么觉得了)你懂吗?
没有写下的资格了。
因为她发现了自己并不是一开始那样单纯去爱了,她产生了一种想法:追求幸福的人生——没有滨崎也可以的——只要幸福就好了。
一旦产生了这种想法,他们的婚姻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回去了呢。
出人意料的是她发现并坦承地说出了这个变化,但是情理之中的,发现这种想法后的确会「書けない」(没办法写)。
大家都在为结夏的信落泪,我却从这里开始哭了,因为从这句话开始,人生变得残酷了,爱情会变的,人也是会变的,我们最终都是自私的人,获得幸福太难了,如果幸福和爱情不能共存的话,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谁能不为幸福的假设而动心?
哪怕这个幸福是要放弃自己的爱人?
这个选择题跟你会不会为了1000万放弃自己的爱人本质一样,答案往往是无奈而残酷的,我们实在没办法做到不动摇。
而结夏又是如此的坦承,她说自己犹豫了,所以就没有资格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没有资格了,毕竟,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谁都是向往幸福的,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可是也毕竟,我们知道,爱好像不应该是那样的。
我只能佩服她的勇气,也为之可惜。
(四)最完美的离婚结夏的信,滨崎的信,都是泪点,我想滨崎开始产生“”独自一个人活着大约是不行的“想法应该是他们还会在一起的信号,可是在这个时候,我们都知道,有选择权的已经不是滨崎了。
他早晚都会变的,去妥协, 然后抱怨,继续妥协。
结夏呢?
她会选择什么样的结局呢?
我不知道答案。
我想,其实没有答案。
二人能否重新在一起都是瞬间的想法和现实的推手就能改变的,只是这样的结局,我觉得很真实,结婚是一种开始,而离婚的确也并不意味着结束。
最完美的离婚,应该是这样的吧,我们的婚姻因为爱情的产生而开始,因为爱情的变质而结束,并没有家族剧的勾心斗角,也没有言情剧的狗血车祸失忆,只有现实它消磨着我们的忍耐,并让我们自己亲口承认自己的失败。
我们无法在一起幸福生活,无法继续消耗爱情去忍耐。
所以只能选择,最完美的离婚。
至今为止,能让我仍旧保持对生活的热情而不绝望的,是不经意间闯入的意外和惊喜。
今日今时,这部SP对我而言便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阴天,在不开灯的房间,摆好一堆零食,没有音乐和莫文蔚。
也巧,室友与房东都不在,在这个城市中心某部公寓顶层的房间,我对着阴云密布的窗外,只想卸去一身伪装和疲惫,麻木的将真实的自己沉浸在不用大脑的虚拟世界中。
其实一直都想以准备好了的心情去看这部SP,不知何时开始,长大的我开始慢慢变得跟滨崎先生一样,喜欢安排好的事情和没有意外的生活,但同时内心深处仍对一些美好的不经意抱有期待。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电影,我想这部SP,是最适合这个阶段的我的。
平淡生活中的捧腹大笑,像大人般成熟的面对问题,但仍有无法磨合的无奈和遗憾。
两个太相像的人并不适合在一起,但是两个太相爱却完全不相像的人会怎样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或许,不止一个。
编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尊重每个人心中的那个答案。
生活本就是不完美,但我仍愿意去期待,期待那些不完美带给我的完美和成长。
2014/05/28完成许多作业之后的一个夜晚混沌中敲下这些的S于Toronto
多年以前,第一次追日剧看的那部《求婚大作战》成为日剧甚至所有电视剧中最爱,多年以后,《最完美的离婚》成为当年最爱的剧,直至一年后的今日,这部电视剧的SP又成为今年冬季档可看度最高的作品。
可是看求婚的时候,我20岁,看离婚SP的时候,我已经27岁了。
求婚与离婚之间,感觉不过须臾,却已是七年岁月。
喜欢的一位作者曾经说,人类的细胞是以七年为一个周期全部更新的,也就是说7年后,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就完全是另一个人了。
从《求婚大作战》到《最完美的离婚》的这七年,20岁到27岁,正是从懵懂走向成熟的七年,是从学校走到社会的七年,是从恋爱新鲜人走到被催婚的大龄剩女的七年,不禁要感叹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
感叹过后,还是言归正传来说剧吧。
习惯了叫求婚大作战求婚,就叫最完美的离婚为离婚吧。
离婚正篇相当出彩,以至得知今年冬季有SP那是相当期待,而SP果然不负众望,昨晚看过之后竟一时回不过神儿来。
是啊,我本来以为这该是一个接着正篇的结尾水到渠成的HE,告诉你结夏和光生都已改变,他们彼此相爱,懂得互相珍惜,然后双方父母为了促成他们也各自闹了些笑话,大家准备好糖和瓜子准备看这对二货夫妇笑闹秀恩爱复婚吧,这才是正月的SP该有的节奏嘛!
是的,前半段是这样的,编剧告诉你,那之后一年他们很甜蜜,也有复婚的打算。
但果然我还是图样了,看到后面火车(还是电车?
)上的PK以及后面结夏和光生的那段对话,我才了解,如果正篇是告诉你离婚没有那么容易,感情不可能像电灯开关一般说断就断,感情会不断牵扯双方,那么SP就是告诉你,就算感情深又怎么样呢?
复婚也没那么容易。
因为一些生活琐事离了婚,又因为感情还在而同居,但依然打算生活在一起一辈子的话,只有感情就够了吗?
不够的。
这个时候才会想起当初离婚的导火索看起来是生活琐事,折射的却是三观的大不同,俗称为性格不合。
结夏说我们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们不要等到互相伤害才分手,我不要那样,我们现在就分手吧。
那一刻,我心里喊了一句:你这个傻姑娘!
然后即刻我就出戏了,思绪瞬间穿越到20岁那一年我写的那封分手信。
“我所想的你都感觉不到,我们根本不合适,早晚都要分开,不如现在就分手吧。
”那个时候我和结夏的想法一模一样,你看,我们总是不能理解彼此,早晚越吵越凶,最后彼此怨恨而分手,何必互相折磨到那个时候呢,早散早好。
然后,如我当时所愿,我们分手了。
那是我的初恋。
我以为我终于解脱了,我以为长痛不如短痛,可结果是折磨原来从分手以后才开始,而根本没有所谓的短痛,那是一种绵密的痛,而我这场漫长的失恋,直到今天也没有好。
后来我才明白,我错了,我错在不该在感情还在时就要斩断关系,而是应该任凭两人按照自己的性格相处下去,宁可彼此狠狠伤害,也要等到感情彻底被消磨殆尽而分手,这样才可以没有包袱,没有遗憾,彻底地走出这段感情和关系,彻底地解脱,才可以真正向前走。
可我的选择,让那些活生生被割断的感情再也无处安放,再也无处倾诉,因为向任何人倾诉对那个人的想念和爱恋都得不到救赎,我想你和我爱你这样的话只有在对着被想被爱的对象说时才能真正宣泄出那些感情,而我只能把它深埋心底,带着它继续生活。
后来这些年,这些被强行压下的感情时而变成怨恨,时而变成讽刺与嘲笑,时而变成遗憾与不甘,俨然已是一幅浸入骨髓的毒药,反噬了我。
然而我再也没有机会知道如果我当年没有这么做,等着我的会是怎样一条路,所以我多想让结夏回到光生身边,看看他们会如何走下去。
离婚的SP再次探讨了合适这个话题,合适,这个词我想大龄剩女都不陌生。
“有合适的就见见”“合适的话就走走看”“合适就结了吧”我们听了太多这样的话,见了太多的人,可是依然没找到那个合适的人。
我以前觉得,两个人合适,就好比按照标准化设计生产的2个齿轮,彼此精准咬合,顺畅运行,合适,是天造地设,天生的三观相合。
比起性别不同怎么相爱这句流行语,我更推崇“三观不同怎么相爱”,然而现在我终究明白,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天生合适,只有相爱中的妥协。
相爱不是因为三观同或不同,只是一种自然地互相吸引,而相处,才涉及三观,涉及习惯,涉及生活里琐碎的其他。
相爱容易相守难,合适不合适,只在于双方是否肯因为相爱而为对方改变。
别说这种改变不叫妥协,如果光生为了结夏决定要孩子,放弃自己想要的恋爱式夫妻的生活,家里不能摆上自己喜欢的盆栽,书也换成了婴幼儿的,所有精力围着一个孩子打转,再也没有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怎么不叫妥协?
离婚SP告诉我们,即便是相爱,为此而改变自己却不是那么简单。
也许爱情大过天的姑娘小伙子们理解不了既然有爱为何不能让步,对不起,这个世界上依然有很多人虽然觉得爱情也很重要,但想要的是不用妥协与牺牲自己的爱情,而不是一种委曲求全。
爱情大过天的人痛斥这些人自私,根本不是真爱,就如这些人痛斥他们才是犯贱,不懂得自爱。
结果就是以为自己能为爱退让的人终于有一天被触到了底线,忍无可忍愤而离婚,而那些不能为爱让步的人落得孤独终老,以回忆为生。
割舍一直以来的生活理念与习惯不痛?
还是为了不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放弃一段爱情不痛?
谁又能说谁不痛呢。
有关爱的命题,向左还是向右,无论如何选择,总有一定的割舍与放弃,坦然地做出选择,而后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似乎才是唯一的出路。
离婚的SP终究是精彩的,没有落入俗套,就如求婚的SP一样,缺了这个SP,整个作品是不完整的。
当年求婚正剧宛如“王子和公主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背后其实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被抛弃的新郎,成人之美的他日后的生活会否受到这场失败婚礼的影响?
新娘的父母是不是会被这样大胆的女儿影响生活?
这些在SP里都给了交代,SP最后的HE才是这个故事最终的真正的HE,所有人都能继续向幸福再次出发,这个故事终于有前言有后语,一切安排妥帖,故事圆满结束。
而离婚的正剧,前面也说了,是告诉你离婚没那么容易,感情还牵扯着呢,但离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正剧并没有直接点明,这个问题SP解决了,为什么离婚?
因为婚姻不单纯靠爱情维系,相处不来才会离婚,为什么相处不来?
因为三观不同性格不合适,但没人愿意为对方改变,结夏也是理想化的,她觉得光生还是不改变的好,她喜欢的正是现在这个光生啊,让一个自己爱的人改变了最初的样子,这还是爱吗?
改变以后的他,自己又还会一如既往地爱吗,问题太多了,不如就让感情停驻在彼此在对方眼里最美的时候。
离婚的SP是这样理性直白地残酷,它前半段的一切欢乐都是粉饰太平,后半才更显高虐,什么是真正的高虐,不是为虐而虐,而是把生活本来的样子拿给你看,逼你在一个虚构的电视剧里也不得不承认现实,不得不直面自己生活中类似的困境,开放式的结局让你依然无法从电视剧里汲取一点灵感或者可以直接照搬的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生活里的类似困境,它只是告诉你,结夏和光生的未来会怎样不知道,由他们自己的性格决定,正如你自己的结局,也只由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才知道,它让你惶然看不到一个故事的结尾,但你人生故事的结局,也只有等到你离开这个世间时才知道,你不必抱着看个HE的故事给自己点儿希望的希望了。
这就叫高虐。
最后,像很多人看完SP的感觉一样,光生与结夏现在算是真的分开了,之前的离婚只是法律上的一种关系的结束,形式而已,直到SP最后,他们才是真正地离婚,在真正了解了对方的基础上明白了为什么会离婚的离婚,这就是最完美的离婚吧,点题了,而故事就讲到这里结束,刚刚好。
年轻时,我看《求婚大作战》,觉得有爱就要说出来,不要因错过而后悔;成熟了,我看《最完美的离婚》,才知道哪怕相爱,也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谁知道那个没有错过的爱人,是不是就肯定能跟自己一路携手走到人生尽头不离婚呢,也只能力求,每一个阶段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日后都能不悔吧。
起初看「最完美的离婚」时,总是会想这么不同的两个人他们是怎么坚持了两年的婚姻生活的。
光生和结夏是那么的不同,不同到几乎每一个生活习惯,每一个兴趣爱好都是相对的。
光生每天准点起床,结夏则是睡到自然醒;光生做得一手好菜,而结夏的厨艺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光生厌恶樱花,结夏的梦想却是住在能看到樱花的地方……几乎每一集里光生都会对着小护士碎碎念,数落自己妻子的粗线条,倾吐自己对ex的犹疑。
而那个每天迷迷糊糊,粗枝大叶的结夏表现得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从小看着富士山长大的人胸襟是广阔的,只要面对富士山,深吸一口气,什么烦恼都灰飞烟灭。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看到他们的婚姻因为生活上的种种不和而出现危机时,我的心里还是会止不住地难过。
见过太多感情,在初始的时候两人费尽心机,用各种“机缘巧合”拼凑出一个浪漫的“缘分”,而在分手之际又会找诸多理由去掩饰自己那颗“不爱”的心。
所以最见不得两个明明彼此在意得要死的人,却因为从没好好说爱过而分开。
光生曾抱怨说:「结婚两年,完全找不到合得来的例子。
她说她是看着富士山长大的,说自己心胸开阔,其实就是个粗鲁无礼的人罢了。
约好一起看电影,她经常迟到。
电影早开始了她还要看,说什么才十分钟 剧情刚开始。
对她来说,十分钟有没有都一样嘛!
什么主人公生平,更深入理解作者主题都不顾嘛!
能和这种人一起看电影嘛!
」而结夏的信里写道「以前我们不是去看过一次电影吗?
就是我迟到了10分钟那次,我在过人行道的时候看到你站在约好的地方,一副很冷的样子,把手插在口袋里。
我一想到这个人正在等我呢,不知为何就觉得很开心,就想一直远远看着你,因为你的身影可比电影好看多了。
我喜欢偷偷看你。
你很害羞,很少面向我,所以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偷偷看你,我们俩并排走在目黑川的时候,我偷偷看过你,看DVD的时候,读书的时候,我总是偷偷看着你,心里自然而然的充满了喜悦,嫁进可以看到樱花的家里,和讨厌樱花的人一起生活,但我比你所想的更加依赖你。
虽然我们并没有平等的包容对方,但是我体会到了躺在你膝上放松身心的舒适安宁,就好像猫咪一样,一整天都沐浴在阳光下一般,或许我就像是生活在这个家里的第3只猫咪吧。
谢谢你做的美味饭菜,谢谢你铺的温暖床铺,谢谢你曾轻抚我枕在你膝上的头,能仰望你,俯视你,能偷偷看你,凝视你,对我而言,都是无可替代的幸福。
」可惜这些话,光生永远都看不到。
幸好,最后一集的时候结夏默默地陪光生走到车站,在车门将要关上的刹那,光生一把将结夏拉到身边,吻了上去。
然后他们的故事就像倒带回了第一次见面时的模样,两个有说有笑地从新横滨走到黑幕川。
在遇见了那个当初说他们有夫妻相的卖章鱼小丸子的大叔时,他们笑呵呵地说他们已经在一起了。
看到这里我终于悬下了自己的心,「不如我们由头来过」这话从来都很有杀伤力,尤其是对两个相互在意的人而言。
可是我没想过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需要说多少回「不如我们由头来过」才能互相为伴,共度余生。
复合之后一年,结夏终于还是搬出了光生家。
看到光生写给结夏的信时,终于明白了安德烈·纪德那句“我终于感到,我们之间的全部通信只是一个大大的幻影,我们每个人只是在给自己写信,我深刻地爱着你,但却绝望地承认,当你远离我时,我爱你更深。
”是的,我们明明深爱着彼此,用着只有我们自己才懂的方式,可惜彼此却不懂。
余生太长,长到来时路不够凑,而我只能一个人难过。
--分割线---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直觉真的太准,看完这部没多久,你就像结夏搬出光生家一样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本来想写一些我们的事来做一个告别,你知道的,关于我们的事我从来都记得很牢,譬如你喜欢吃很面的食物,类似芋头、南瓜、糯米之类;譬如你喜欢黑我,然后又喜欢听我黑别人;你喜欢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戳我,听到我惊呼之后又无辜地问我「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吗。
」但实在不想让你觉得我是在装可怜,又真的做不到「若无其事地报复」,所以故事就写到这里吧。
从正片开始放送到特别篇,《最高离婚》隔了两个冬季,满满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王菲李亚鹏离婚了,邓文迪默多克离婚了,身边诸多恋人破局了,我小堂姐和姐夫也分居了,姐夫半夜拉着箱子甩门而去,留下死活不签字也不挽留的倔强妻子和无穷无尽的离婚官司。
哦对了,还有我自己。
从一个拥有主角气质的死而无汉干物女跳戏成狗血剧中领着过期便当还痴痴不愿退场的炮灰女N号。
真是不敢相信啊,这酸爽。
可这一年的时间,在剧中都去哪儿了?
大概是光生换了牙科小护士,灯里有了可爱女儿,结夏的备胎从元气青年变成深沉宫崎骏,还有永远迷迷糊糊的渣男上原终于做出了一次干脆的选择。
和上一个冬天相比,2014年的大家似乎都改变了不少呢。
但真是这样吗?
去年冬天《最高离婚》引起热议的时候,有趣的人物关系和坂元极优秀的台词功不可没。
当一对吵吵闹闹互担吐槽役的八嘎夫妻遇上另一对礼貌深沉暗流涌动的微妙夫妻,双方还扯着各种喜闻乐见的旧爱新欢巧合秘密伏线,实在有趣得紧。
而遍布在这漫画式的人物关系中间,更瞩目的却是编剧坂元设计的大段台词。
自古日剧多嘴炮,多见于各种旁白、战前trash talk及最后告白时刻,无一不试图告诉观众“快扔掉之前那些老土的三观吧,这才是人生真相”。
可用文字直接彰显主旨,虽然畅快,却始终短浅。
文字是稍纵即逝的,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甚至是一番无比真诚的告白,意义也往往和文字一同破题,也一同收尾消失。
就好像光生大段回忆和结夏同路的夜晚,灯里大段诉说压抑的过往和内心,上原大段追溯少年时那段梦幻的雪国列车,还有结夏大段大段的哭诉和撕掉的信。
坂元的聪明之处在于对这些台词的精心打磨,角度奇巧,文风清新,加上本身就叙事感极强的经典bgm,塑造出一种宏大的文学感,瞬间让琐碎的现实暗淡无光。
但感动观众们的文学感褪去之后呢,问题依然存在。
上原依旧习惯性出轨,光生和结夏也依旧争吵不断。
大段台词在这里的功效恰如结夏的信,字字走心,感人肺腑,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于是结夏将文字撕成碎片,无言离开这间充满了文学感的小屋子。
这简直是仪式般的告别礼。
至于另一对夫妻,坂元给出了一个更加去文学化的解答:孩子。
灯里怀孕了,于是他们决定放下过去,再赌一次。
与光生结夏不同,上原夫妻的节奏从一开始就是事件大于台词。
他们相敬如宾客客气气,无数暗流都深藏在灯里骇人的冷静外壳下。
暗流决堤的爆发灯里仅有一次,出自多年来对上原隐忍而痛苦的爱情。
而上原呢,他对灯里唯一次文学性表达,竟全是出自孩子。
小小的手和脚,父子一起洗澡,在游乐园陪孩子慢慢长大……当初扔掉戒指的决绝眼神仍历历在目,毫无疑问,若没有这个孩子,他和灯里势必形同陌路。
即使如此,灯里还是选择了和上原的婚姻。
正片中她潇洒地说早已不再爱他,只是为了孩子。
可到了特别篇,我们却清楚看到电话留言过后她瞬间闪亮舒展的眼神。
怎么可能不爱?
只是比起文学性的执着,她更看重一个不漂亮,却更现实的结果。
想起另一部嘴炮届的扛鼎之作《爱在午夜降临前》。
这个九年等一回的三部曲向观众科学系统地展示了一对文学化的伴侣如何相遇,相恋,然后狠狠摔入去文学化的现实生活。
系列前两部,虽然时隔九年,主人公杰西和席琳却一直在两个城市重复同一段文字恋曲,就像那个地震之夜,生疏的光生和结夏从甲州街走到调布,莫名其妙觉得安心,又莫名其妙拉起了手。
可然后呢。
然后光生和结夏结了婚,杰西和席琳有了孩子。
再然后,结夏因为光生不愿意生孩子离了婚,席琳因为被孩子和婚姻生活牵绊住而痛苦异常。
你看,似乎总是因为孩子。
在两位编剧笔下,孩子都巧合地成为现实枷锁的缩影。
虽然文化与价值观差异巨大,对这两对伴侣而言,这不可承受之重都不是一两次文学性的漫步可以解开。
而比起前后仅一年的《最高离婚》,间隔十八年的《爱在午夜降临前》显然要残酷N多倍。
当观众看着银幕上曾经如精灵般娇俏的席琳大声哭诉,即使半裸都已不再性感;而那个满是抬头纹的颓唐中年男子,额头上的绒毛也不再闪闪发光。
如果光生和结夏复婚并有了孩子,十八年后,是否也是这番光景?
现实太残酷,所以文字永远无法退场。
电影最后,伤心失望的席琳夺门而出,杰西用来追回伴侣的,果然还是一封信。
戏称未来人的新把戏也好,一贯机智轻巧的旧情话也罢,重要的是文字虽无用,却总有最后的那么一点治愈力。
就好像《最高离婚》最后,形单影只的光生漫步在曾和结夏并肩漫步的目黑川,试图追回结夏的,还是一封信。
瑛太的声线那么好听,坂元的文字那么动人,可美丽的文学褪去后,现实的重量一丝未减。
在去文学化的世界里,光生和杰西们若只懂写情书,结夏和席琳们便永远无法停留在这个名叫婚姻的地方。
遥想春到来的那天,目黑川樱花盛开,结夏站在红色邮筒前对等待多时的光生说: I got your romance, but I need a plan. Show me your plan. 如果那时光生还能露出投信时的爽朗笑容,那相信他们一定能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就像手按圣经坚信上帝存在的证人,全世界都会相信他所言非虚。
台风天里又看了一遍特别篇。
火车上光生控诉结夏真是太过分了,结夏是要多喜欢光生才能容忍他说完。
换做是我恐怕再也不想回头了。
结夏去北海道吧,去当两个可爱小朋友的妈妈,把两个小朋友教育成开朗快乐的大人,去过她渴望的美好家庭生活,即使最终发现美好家庭生活也不存在,那至少不后悔。
结夏才是应该面临谅的选择的人吧。
现实让她如此痛苦,未选择的路可能让她幸福。
戳泪点的地方是,便利店大叔说我更能让结夏幸福,光生慢慢抬起头看定大叔,说我知道。
眼底有隐约的泪光,随即脸上一副被别人击中弱点知道无可挽回、但仍然想礼貌退场的笑。
那持续两秒的笑之后,他受伤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
他知道他不能让结夏幸福,却仍不想放她走,是因为他太冷了吧太需要结夏的热量了,如果没有结夏如太阳般在他身边,他也能活下去(他当然非常善于独处),但是会越来越清冷,工作购物照顾猫和植物,一个人逛动物园,边吃饭边看动物画册,会变得麻木,会变得更加不会爱人也感觉不到被人爱。
所以他自私地想留住结夏。
人不能这么自私,而且人也是留不住的,但这是他的求生本能吧,我以为。
另一点是结夏告白时光生的眼泪。
导演好棒,没用特写拍主角的眼睛和眼泪,在听结夏说话时,光生的眼泪突然就下来了,然后很快的被他用手擦掉。
结夏说的太对,他们想要的幸福不一样,但他们又太想要彼此,怎么办,为什么要遇到这种困境,像一种非常无奈的诘问。
但成年人不能像小孩子丢了玩具样向大人哭个不停,他只能很快地把眼泪擦掉。
光生跟结夏,如月球跟地球,如质子和电子,他们相互吸引,但他们之间的不同是排斥力,只能相互远远看着,没法拥抱。
描绘了一种现实,描绘了两种人格,描绘了人的难处。
谅桑在列车里回放的那段电话录音尤其感动,虽然我仍然悲观地认为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不会像灯里一样赌中那1%的可能性,而是在99%里翻来覆去的痛苦。
而光生跟结夏,终究还是有根本性的分歧,而不只是性格上的吹毛求疵与粗枝大叶的区别而已。
说到底光生是一个自私的人,自私的人不会是最后妥协到底的那一个。
最后光生信里这段独白已经没有像当初结夏撕掉的那封一样让我感动了,编剧通过第三方告诉我们最终分开对光生来说是放下了心里的重担,或许对结夏也是一样。
虽然并不明白最后安排寄出这封信到底包含了什么意味,但从结夏走后的片段,我只看到光生的孤独而已,并没有看出什么本质上的改变。
只是对小孩多了一点耐心又如何,看到路人的小朋友觉得好像有点可爱了又如何,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不自信,不想打乱现在的生活,觉得责任太重难以承受,这些想法统统都改变了吗?
如果光生最后寄出去的那封信只是因为觉得孤独和心情无人分享,即使两人重新在一起结局仍不看好,一开始再怎么忍让和妥协,两人终究会走到互相埋冤互相指责的地步,就像结夏说的到那时候只会想着“当初没结婚就好了”“当初没有相遇就好了”,或许对光生来说会是“如果当初没把那封信寄出去就好了”。
说到底结夏相比光生更成熟,两次分开都是由结夏提出的,最后这封信更像是光生的撒娇,但是回头继续相爱相杀又有啥意思呢?
不要再拍续集了,这样就好了。
很一般呀,看到最后也没看明白光生为什么喜欢结夏,结夏喜欢光生倒是本番的时候就传达得很动人,所以突然发生的床戏也显得生硬。谅和熏的戏份本来可以处理得更千回百转,引人遐思一些,却也很普通,以演技作解俗套又生硬。最打动我的还是结夏离开光生时的独白,婚姻的确可能消解原本的自我,连带最开始的吸引一起,而这就是两个人共同生活,融入家庭的代价。就像谅说的,一旦选择了,就要把其它统统舍弃掉了。最后,虽然该剧豆瓣好评如潮,被许多人评为top,我其实一直觉得这部剧的感情心理变化捋得很不清楚,人物的行动和决定时不时令我觉得突然和出戏,台词时有我难以接受的生硬逻辑,作为感情题材总有种没有尽到本分的感觉。
说实话因为结夏的关系没有看完第一部,SP分了几段看完,总体感想就是我果然不喜欢结夏啊。
滨崎光生这样的男人真的不适合结婚,应该没有女人会受得了那样的性格吧。
有人只适合独自生活,就算偶尔的温柔也没法补救无神经的恶口和自我中心。就算有最后10分钟催泪独白,也不能洗白自己是个自私男人的这个事实。当然有人就是喜欢到可以忍的程度(孩子都有了不能忍也得忍),有人则是再喜欢也忍不了。最后那封信要是没寄出去该有多好,免得悲剧再次发生…sigh
婚姻真是要么忍要么滚
灯里(真木阳子 饰)更有女人味,而且身上有种神秘感,让人感觉魅力更大些。但结婚的话,恐怕还是星野结夏(尾野真千子 饰)更适合些。灯里在火车上扇他老公耳光那下,真是爆发力十足啊。
光生独自逛了动物园,坐在长椅上吃着自备的便当目送行人三五成群。感觉自己像空中的气球,同时有着高处俯瞰众生的优越感和摇曳着的空虚。没人天生喜欢寂寞,深夜环顾四周却没处分享的那份中了小奖的喜悦和落在手心的初雪冰凌。他走下沿河街道,回忆起那些琐碎却清晰的细节,终于投出信笺,等待春的回音
滨崎光生在我眼里最大的优点——不想要小孩。
The title explains everything!!!
真是怎么也喜欢不上结夏,为什么明明一直在改变的是光生,理直气壮的却总是结夏。跟别人稍微不一样一点的人的恋爱可真是艰难啊。
有史以来最讨厌的男主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高分 可能是没看过电视剧 觉得没什么特别的
嗷!32个赞!
啥跟啥呀,简直是垃圾电影。
2014.2.24 - 3.2@ Home
狗尾续貂,莫名其妙
列车修罗场和读信MV经典名画了。这样的结局大概更真实动人,生活细碎摆在现实里大概一地鸡毛,但放到信里就动人无限了。
爱很怪,什么都介意,又什么都原谅。可是可是到最后,无法妥协的你还是只能自己生活。
最完美的离婚就是复婚吗?
真心不该看这集SP的,难受了一晚上。“因为我太喜欢你了,所以必须要分手”的文艺腔调理解不了,也不想理解。